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酯类PVC加工助剂ACR的特性黏度、组成对PVC共混物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甲基丙烯酸甲酯用量的下降和丙烯酸丁酯用量的提高,其塑化速度增大,但熔体强度降低,在组成相同的情况下,特性黏度越大,塑化越慢,熔体强度越大;丙烯酸酯类加工助剂ACR对PVC制品的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点无明显影响,高黏度的加工助剂有提高PVC制品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点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酯类PVC加工助剂ACR的特性黏度、组成对PVC共混物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甲基丙烯酸甲酯用量的下降和丙烯酸丁酯用量的提高,其塑化速度增大,但熔体强度降低,在组成相同的情况下,特性黏度越大,塑化越慢,熔体强度越大;丙烯酸酯类加工助剂ACR对PVC制品的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点无明显影响,高黏度的加工助剂有提高PVC制品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点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酯类PVC加工助剂ACR的特性黏度、组成对PVC共混物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甲基丙烯酸甲酯用量的下降和丙烯酸丁酯用量的提高,其塑化速度增大,但熔体强度降低,在组成相同的情况下,特性黏度越大,塑化越慢,熔体强度越大;丙烯酸酯类加工助剂ACR对PVC制品的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点无明显影响,高黏度的加工助剂有提高PVC制品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点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详细研究了丙烯酸酯类PVC加工助剂——ACR的特性黏度、组成对PVC共混物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甲基丙烯酸甲酯用量的下降和丙烯酸丁酯用量的提高,其塑化速度增大,但熔体强度降低,在组成相同的情况下,特性黏度越大,塑化越慢,熔体强度越大;丙烯酸酯类加工助剂对PVC制品的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点无明显影响,高黏度的加工助剂有提高PVC制品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点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PVC-C/PVC/MBS三元共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氯化聚氯乙烯(PVC-C) /聚氯乙烯(PVC)与抗冲改性剂MBS[聚丁二烯(PB)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苯乙烯(St)按枝共聚物]的二儿共混物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维卡软化点随PVC-C用量的增加而上升,在PVC-C/PVC=50 /50(质量比)处有一拐点。共棍物的拉伸强度、弯曲模量随PVC-C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而冲山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随PVC-C用量增加而下降。共棍物中随PVC-C用量增加,塑化能力增强,平衡转矩上升。不同的加工助剂可降低共棍物熔体黏度,改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6.
汪艳  戚欢  陈康 《聚氯乙烯》2010,38(10):16-18
研究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简称三元共聚物)对PVC力学性能、耐热性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三元共聚物用量的增加,试样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维卡软化温度增加,但冲击强度有所下降;PVC共混料的熔融黏度降低,加工性能提高,但塑化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氯化聚乙烯(CPE)对氯化聚氯乙烯(PVC—C)进行抗冲改性,将改性后的PVC—C与PVC进行共混,研究了PVC-C/PVC配比对PVC-C/PVC共混物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及流变形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C/PVC共混物的维卡软化点随PVC—C的用量增加而上升,在50/50(质量比)处有一拐点,大于50/50时上升更快些。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熔体黏度随PVC—C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混物中随PVC—C用量增加,塑化时间缩短,塑化能力增强,而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却随PVC—C用量增加而下降。共平衡转矩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PVC/ABS合金中加入环氧树脂(EP),研究了EP用量对PVC/ABS合金加工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维卡软化点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EP不利于PVC/ABS合金的加工,在低用量时,PVC/ABS合金的维卡软化点和拉伸强度得到明显改善,提高用量反而会使其维卡软化点降低;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随EP用量的增加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9.
将PVC/SMA共混物进行制样检测并分析其力学性能、塑化性能、流变性能。结果表明:SMA添加量为10%时,共混体系拉伸强度提高至53.16 MPa,当SMA添加量为20%时,共混体系拉伸强度下降至41.54 MPa;共混体系冲击强度随SMA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共混体系维卡软化点随SMA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SMA添加量为20%时,共混体系维卡软化点为87.2℃;转矩流变测试表明,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旋转流变仪测试表明,共混体系的储能模量与维卡软化点趋势相符,而复数黏度与转矩流变平衡扭矩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SMA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这都证明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的塑化性能、加工性能以及耐热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ACR加工型助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酯共聚物)对PVC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用Brabender塑化仪证实分子量为30~60万的ACR树脂具有明显的促进塑化、提高热态拉伸强度和伸长率、改善外观但很少影响冲击性能的作用。实际应用表明有消除制品鱼眼、晶点、改善波纹和银纹的作用。在PVC异型材的生产配方中,添加1~3分,可使材质密实,改善真空定型性,在薄壁透明制品中应用,可保持PVC的透光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技术在聚氯乙烯(PVC)进行氯化反应的同时接枝上各种不同单体.从而制备改性的氯化聚氯乙烯(CPVC)。研究了PVC固相法氯化原位接枝St的规律,讨论了单体苯乙烯(St)加入量、氯含量对产物物理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t的加入量为10份时,改性CPVC的屈服强度明显高于空白CPVC的屈服强度,但维卡软化点降低;改性CPVC的屈服强度和维卡软化点均随氟含量增加而增大;St的加入量适当,可以同时提高改性CPVC的屈服强度和冲击性能,降低熔体粘度。  相似文献   

12.
玻璃微珠对PVC/ABS合金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未经表面处理和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的玻璃微珠(GB)的填充量对PVC/ABS合金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微珠的加入使PVC/ABS合金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大大降低,但是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和维卡软化温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苯乙烯氯化原位接枝改性氯化聚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技术制备了苯乙烯(St)改性氯化聚氯乙烯(PVCC)。研究了St单体加入量、氯含量对PVCC物理、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t的加入量为10份左右时,改性PVCC的拉伸屈服强度达到最大值(69MPa),较未改性PVCC约提高17%,但维卡软化点降低;改性PVCC的拉伸屈服强度和维卡软化点均随氯含量的增加而提高;改性PVCC的熔体粘度较未改性PVCC的低,加工温度范围变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CPVC/PVC/ACR三元共混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共混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和拉伸屈服强度随CPVC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ACR用量为6-8份时,可明显改善共混材料的抗冲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504及554/504分别作为固化剂,采用锥形双螺杆挤出机实现了PVC与环氧树脂的熔融共混,制备了PVC/环氧树脂E51共混物。固化剂用量为环氧树脂E51用量的80%时,研究了环氧树脂E51用量、固化剂组成及固化时间对PVC/环氧树脂E51共混物力学性能及维卡软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04及554/504为固化剂,少量环氧树脂E51(4份以内)加入PVC后,有助于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当环氧树脂E51为2份、固化时间为8h时,共混物维卡软化温度达到最大值100.2℃,比纯PVC高出16.5℃。  相似文献   

16.
杨敏  潘明旺  万林战  张留成 《塑料工业》2002,30(4):46-48,51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CR)。借助于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法,透射电镜,IR,DSC考察了ACR共聚物乳胶粒径,核壳结构,组成变化及玻璃化转变。发现层单体比对缺口冲击强度有较大影响,缺口冲击强度随着核层橡胶相质量的增加而明显上升。此外还考察了复合乳化剂使用的情况,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冲击样条断面的形貌特征。这种ACR与PVC共混后能显著提高其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17.
硬质PVC挤出发泡材料的塑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aake转矩流变仪测定了挤出发泡PVC混合料的恒温、升温熔融塑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VC树脂聚合度增加,塑化时间和加工转矩增加;随着ACR加工助剂用量和分子质量的增加,塑化时间缩短,转矩增加;ACR抗冲改性剂具有类似ACR加工助剂的塑化改良行为;添加填充剂碳酸钙促进PVC熔融塑化;ADC发泡剂可延缓PVC混合料的塑化速率、提高熔体粘度,添加发泡剂NaHCO3将大大延缓混合料的塑化速率。  相似文献   

18.
《国际聚合物材料杂志》2012,61(3-4):149-158
Abstract

Polylauryllactam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impact strength of polyvinylchloride (PVC)/chlorinated polyethylene (CPE) blends without sacrificing their tensile properties. The enhancement of the impact strength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PE content in the PVC/CPE blends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among PVC, polylauryllactam and CPE macromolecules. A doubled impact strength of the PVC/CPE blend with 20 weight percent of CPE was obtained after the addition of 1.5 phr polylauryllactam. The PVC/CPE blends with polylauryllactam have a better dimensional st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PVC/CPE blends without the additive, according to their viscoelastic characteristics. Polylauryllactam shortened the processing time to reach a minimum melt viscosity in the processing of the PVC/CPE ble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