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热驱动力微型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热驱动微型泵在空载和有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空载情况下,在所测频率范围内,膜片的振幅随频率减小,但泵腔的体积变化率随频率基本不变;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膜片平衡位置逐渐远离其静止位置,当功率足够大时,膜片平衡位置的变化减缓,振幅变化也将减缓。实验测定了有负载情况下泵的频率特性溶解的东对应于最大流量的频率为31Hz;实测了流量随加热功率的变化,当功率较小时,流量缓慢变化,当功率较大时, 相似文献
2.
微型泵在生物化学分析、药物输送和芯片冷却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确定热驱动薄膜式微泵达到最大工作效率的工作条件,对泵的温度响应和振动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得到五种加热功率下微泵的流率-频率曲线,效率-频率曲线以及微泵的最佳效率曲线。发现微泵的流率在4-5Hz达到最大,当加热功率大于2W时,微泵的流量不再显著增加;微泵在加热功率为1W时的效率最大,最佳工作条件是加热功率1W、加热频率5Hz,此时微泵的效率为32.54μl/min.W。 相似文献
3.
4.
5.
6.
一种用于FIA系统的微型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FIA(Flow Injection Analysis-流动注入分析)系统中的部件-微型振膜泵。该微型泵体采用无阀式的扩散管/喷嘴结构,由电磁-机械方式驱动振膜的振动,用干电池作电源。实验数据表明,该泵可在0-1.5ml/min(液体)流量范围内工作稳定,并具有结构简单、流量易于控制以及利于批量生产成本低廉等优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小抽速微型溅射离子泵的性能测试系统和参考机械行业标准确定的测试方法,探讨了测量结果误差来源.实验测试了微型溅射离子泵的各项性能指标,为进一步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硅片上制作了有平面电极的微型电液动力泵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微泵由一组平面电极组成,施加直流电压驱动液体流动.分别采用HFE7100和无水乙醇作为工作流体进行了静压头测试.使用HFE7100时最高可以得到1050Pa的压头.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现主动微流体芯片的目的,提出了一种非闭合磁路型电磁驱动无阀微泵.微型电磁驱动器采用硅深刻蚀和微电铸工艺制作在硅基体上,微泵泵体的收缩/扩张单元采用微机械工艺制作,采用两步注塑工艺加工磁性PDMS(polymethylsiloxane)振动膜.电磁微泵样机的实验结果显示:该微泵的工作性能稳定,整机具有较高的体积功能比,样机尺寸32mm×28mm×10mm,在0.6A电流输入,工作频率为13Hz时,流量可达180μl/min,零流量下的最大背压达2.75mbar.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泵行业出现了向带有局部人工智能机械电子解发展的趋势。其机械电子驱动系统的电子集成密度已经达到令人惊讶的程度,并且在未来将持续增长。为利用这种集成驱动系统实现转速调节而提高的投资成本,将在经济上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通过节约能量和改善运行特性而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实现微流量泵与微流量传感器系统集成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双金属驱动微流量泵驱动结构的特点,在微泵双金属驱动单晶硅膜上集成制作微流量传感器,使驱动单元既有驱动功能又有流量检测功能,为进一步实现微流量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乳化炸药热点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就乳化炸药基质和乳化粉状炸药的热点火实验进行了研究。通过爆发点实验和热板实验得到了这两种物料的5s爆发点温度和热板临界着火温度,并与理论研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14.
15.
除湿溶液除湿性能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液体除湿制冷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液体除湿空调实验台.分别采用氯化钙溶液及不同比例的氯化钙与氯化锂的混合溶液作为除湿溶液,对系统的除湿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影响除湿量的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实验工况下的除湿量的回归方程,为除湿剂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中央处理器液体自循环散热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液体自循环散热器,对研制的原型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散热器具有无耗能、无噪声等显著优点,非常适合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使用.可以满足现有的主流计算机CPU的散热要求.与风冷散热器相比较,使用该散热器后,计算机的耗电量和噪声都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18.
对热-冷反复变化过程中饱和粘性土的热固结特性进行了室内试验。试验表明,随着试样温度的升高,温度的上升速率逐渐减慢,而在降温过程中则正好相反。而且,温度变化过程与温度荷载循环次数、试样所受到的围压无关;不排水加热过程中会诱致显著的孔隙水压力,而第2个温度循环过程要比第1个温度循环过程诱致的孔隙水压力要小;在不排水温度下降过程中,试样内先产生负的孔隙水压力,当温度下降至设定的温度值后,孔隙水压力又开始上升,随后转化为正的孔隙水压力;如果允许试样排水(或吸水),则试样在加热和降温后的等温过程一般表现为收缩排水过程,且加热后所引起的排水体应变要远大于降温后所引起的排水体应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