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果川 《新建筑》2014,(6):10-15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日常生活成为哲学的重要概念,也影响了建筑学的知识体系,建筑学或已成为研究、批判和改造日常生活的工具。国内由于思想被阉割,建筑学的主流价值观始终以虚假的"高尚"追求来逃避对日常生活的回应。通过对自己一些不成熟的实践案例的阐释,倡导建筑师回归现实,直面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拼贴城市》和《建筑与乌托邦》的解读,对比了柯林·罗和塔夫里1对建筑与城市乌托邦的批判,进而分析了其不同的思想背景,并以福柯的异托邦概念解读他们对建筑与城市乌托邦问题的解决方案,指出其中自由主义的“拼贴”手法和马克思主义的面向社会现实的实践态度,对当代城市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辉 《建筑师》2018,(2):96-101
建筑设计的趋势在不断变化,在混沌与多元的当代西方社会条件之下,有关社会、技术、空间、身体等多维度的综合使得建筑设计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时代精神。在经验与试验、本质与外延多个层面游走的建筑师试图通过各种探索来丰富建筑与城市空间体验,在应对纷繁复杂社会状况的同时描绘了一幅多维度的当代空间图景。文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这一空间图景背后的思维与审美特征,试图以此对西方建筑设计的当代性进行解读与剖析。  相似文献   

4.
韩梦 《城市建筑》2014,(27):172-172
本文简要介绍了犬吠工作室的城市研究、建筑设计、参加艺术展的活动以及他们的理论与列斐伏尔理论的关系,强调了列斐伏尔理论在其理论思想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犬吠工作室的城市研究、建筑设计、参加艺术展的活动以及他们的理论与列斐伏尔理论的关系,强调了列斐伏尔理论在其理论思想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宇振 《华中建筑》2006,24(12):1-2
在急变的社会中,当代建筑学教育的滞后、批判声音的失语与行业巨大繁荣形成鲜明对比。建筑教育应当对于目前“以市场为导向”的器用价值观和培养目标进行反思,有意识地培养在知识、情智和意志方面都能有全面发展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季铁男 《建筑师》2009,(2):13-16
本文旨在介绍现象学哲学影响建筑领域的主要面向。作者从现象学思想与东方文化的关联入手,说明现象学方法在当代建筑设计工作与教学上的运用方式,并指出现象学理论为当代建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与参考坐标。  相似文献   

8.
坚持了8年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复合型创新人才实验班三年级小菜场上的家(简称菜家)的教学活动已经成为理解建筑学和当代中国城市真实、多样、矛盾的日常生活、建成环境及空间运作的关系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9.
消费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在"消费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消费空间被权力、资本、文化消费所侵略,渐渐丧失了"日常生活"的属性。追根究底,消费空间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的本质不应改变。消费空间在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批判,理应重视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引导消费空间人性化的回归,重视人的微观体验和日常交往的重要性,引领消费空间的重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异托邦”空间概念和特征分析基础上认为历史街区是作为城市社会真实场所存在的城市“异托邦”.并对历史街区的城市“异托邦“特质进行详细解读。并指出.为城市发展提供“反身之镜”和特殊空间实践基地是历史街区的城市使命,而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使历史街区回归.同时保持历史空间和创造生活空间的“异托邦“。  相似文献   

11.
汪原 《新建筑》2014,(6):1-1
<正>什么是日常生活?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通常又令人无从回答。正是因为日常生活这种最为人熟悉并深陷其中的状态,让人往往没有将日常生活看作是一种真实的社会存在,从而忽略了对它的思考。在前现代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地过着每天的生活。每一事物都与日常生活有着关联,每一种活动都与自然的节奏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彼时,既没有与日常生活截然分开的生产时间,也没有与日常生活彼此隔离的节庆空间。在由物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的支配下,  相似文献   

12.
当代北京建筑"词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北京城市发展迅猛。形形色色的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正在全方位地改变北京的城市形象。这种变化将把北京城引向何方?这是每一个建筑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搞清楚当代北京建筑的整体状况是正视这一问题的有效步骤。总体来看,当代北京城市建设成就巨大,城市物质环境在数量上相比过去有了大幅度提高。而与此同时,北京城的显性特色正在“眼皮底下”令人十分惋惜地迅速消失。具体表现在,北京城中越来越多的地方变成“熟悉的陌生地”,仅隔几个月就“认不出来”、“不敢相认”某一个地方成为当今北京的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13.
刘珩对博尔赫斯的喜爱和领悟,也许都深深印在她的每一个作品里.建筑虽然不像文学、绘画、戏剧和摄影等那样具有非常强烈的“直接表现性”,可是通过建筑空间的媒介作用,将人们的日常生活间接地引入到充满复杂、多义、含混、幻想和白日梦意味的超现实迷宫世界,却是有可能的.但这却需要对生命的日常性和复杂性相互纠缠与交织的发自内心的理解,并且将其不露声色地隐藏在每一个建筑细节和空间角落中,暗暗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行为轨迹,甚至是被空间瞬间包裹的心情和心灵.  相似文献   

14.
Ashwin Desai 《Urban Forum》2018,29(4):369-381
Local government in South Africa witnessed major deracialis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large metros post-1994. In Durban for example, there was the creation of eThekwini metro that brought 40 separate jurisdictions under the banner of one administration (Freund, Urban Forum, 21(3), 283–298, 2010). Despite this administrative deracialisation, apartheid group areas have largely remained intact. Drawing on primary qualitative data research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issues of place, belonging and identity in the flatlands of Wentworth, a place set aside for coloureds in the early 1960s.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s Wentworth are complex and often contradictory: feelings of alienation contend with a deep attachment to place and a sense that the flats are an asset to be handed down to the next generation. What emerges from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the residents is that the demise of legally demarcated racial boundaries has reinforced a kind of ‘territorial belonging’, as Wentonians increasingly feel alienated from the broader body politic (Bauder, Antipode, 48(2), 252–271, 2016: 255).  相似文献   

15.
张利 《建筑学报》2004,(6):24-26
随着当代建筑对现代主义运动的反思,结构正确性概念受到了人们的质疑,甚至被认为是一种"陈词滥调".本文通过结构正确性概念在建筑学中的树立,结构正确性的极至以及当代建筑对待结构正确性的不同态度等三个方面的讨论,对这一"陈词滥调"在当今建筑评论中的意义进行了重新认识.作者认为,虽然建筑学本身的复杂与矛盾使我们不可能对结构正确性采取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态度,但结构正确性在资源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却使我们必须在当今的建筑学讨论中给它以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医疗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经历了结合期、分离期、融合期三个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节点,医疗建筑与城市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本文探讨了这一发展趋势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并结合台湾长庚医院林口总院的设计概况介绍,从功能、空间及公共服务三方面,分析了当代医疗建筑介入城市生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一些有典型意义的当代西方建筑实例的抽取和分析,从面的二维和三维变化、表皮化处理、多重界面等四方面,归纳总结了"面"元素在当代西方建筑形态中的运用,希望这样的思考可以给我们的建筑实践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戴俭 《建筑学报》2012,(5):99-102
尝试通过文化学意义上的文化视角,尤其是通过文化结构变化的规律对目前多元繁杂的建筑形式给予解读,希望更清晰地把握作为文化世界之一部分的建筑的变化轨迹,探寻当代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身体的角度审视现当代建筑学,揭示建筑学文本中的身体转向;从几何学、模数化,细节设计现和空间体验等方面讨论身体的在场和缺席,回顾身体在现代建筑运动中的踪迹脉络,通过跳跃性观察和扫描,刻录现当代建筑学中的身体社会学影像,并揭示了其不可回避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日本众多传统美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哀",并对当代日本主流建筑作品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指出"轻盈"是它们共同的特质.在文章最后比较了这种"轻盈"美与"哀"性美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