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冯荣  孟欣  邓建平  张鹏超 《化工进展》2018,37(11):4135-4142
基于冷却塔逆用吸热理论,在空气源热泵和水/地源热泵基础上发展起来了一种新型热泵--热源塔热泵,它能克服蒸发器的结霜问题,且不受地质条件的约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对热源塔热泵的研究相对滞后,影响了其快速发展。为此,本文从结构、传热传质、吸热和防冻工质等方面对现有冷却塔逆用吸热做热源塔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对热源塔传热传质特点、基本数学模型和热源塔吸热性能随环境条件和运行参数的变化规律的研究比较充分,能够指导热源塔的实际应用;溶液漂失是开式热源塔大规模应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优化闭式热源塔中翅片管换热器的结构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同时还需关注先进除霜和抑霜技术在闭式热源塔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的阐述有望为热源塔热泵技术的发展、革新和推广发挥积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处理量400t/h煤调湿为例,对比了蒸汽热源和焦炉煤气燃烧后废气热源2种煤调湿技术的技术可行性、出口废气露点、能源利用效率和操作安全性,结果表明,以焦炉煤气燃烧后废气或掺入一定比例甲醇驰放气的焦炉煤气燃烧后废气为热源的煤调湿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糠醛装置运行时间较长,现有加热炉台数多、负荷小且效率不高;某石油化工厂区内有富余的蒸汽热源。本文介绍了一种中压蒸汽作为热源代替加热炉的技术方案,详细比选了各种技术路线,并论证了中压蒸汽作为热源代替加热炉技术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热源塔热泵的技术原理和工程应用情况,通过热源塔热泵与风冷热泵进行了经济技术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地区采用热源塔热泵性价比更高,更具有节能环保效益,在该地区建筑节能领域更具有规模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陈杰  王晓刚 《硅酸盐通报》2010,29(5):1036-1040
通过对多热源合成碳化硅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碳化硅冶炼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揭示了多热源合成SiC节能增产的机理.研究表明,由于多热源之间的屏蔽作用与热能叠加作用,使高温区域热能扩散和物质扩散动力更强,高温区分布更宽,炉内温场相对更均匀,导致多热源合成SiC技术具有明显的节能、降耗、提质、增产的特点,生产更安全.  相似文献   

6.
多热源工业合成SiC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自行发明的多热源炉合成SiC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了炉内温度场的叠加特点和温度梯度的变化规律.对比了单热源炉、二热源炉和三热源炉的实验室合成效果.工业应用表明三热源炉比传统单热源炉可节能10%~15%;一级品率提高30%;单炉产量可提高约50%,特级品SiC含量由传统技术的98%提高到99.5%以上.多热源工业合成SiC新技术具有节能、高质、高产和生产安全等特点, 而且极便于炉体的大型化.  相似文献   

7.
王梦颖  冯霄  王彧斐 《化工学报》2016,67(12):5089-5097
有机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都是发展前景广阔的低温余热动力利用技术,这两种技术在余热利用方面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在炼厂中,余热资源分布广泛,针对不同余热热源选择合适的动力循环系统对能量的有效利用具有实际意义。热效率和(火用)效率是评价动力循环系统的两个重要指标。通过将余热资源分成3类,即显热热源、复合热源和潜热热源,用Aspen Hysys软件对有机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进行流程模拟,考察了余热资源特性对有机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能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余热为显热热源时,卡琳娜循环系统优于有机朗肯循环;当余热为复合热源且潜热与显热比R=1或当余热为潜热热源时,有机朗肯循环优于卡琳娜循环。  相似文献   

8.
有机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都是发展前景广阔的低温余热动力利用技术,这两种技术在余热利用方面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在炼厂中,余热资源分布广泛,针对不同余热热源选择合适的动力循环系统对能量的有效利用具有实际意义。热效率和?效率是评价动力循环系统的两个重要指标。通过将余热资源分成3类,即显热热源、复合热源和潜热热源,用Aspen Hysys软件对有机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进行流程模拟,考察了余热资源特性对有机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能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余热为显热热源时,卡琳娜循环系统优于有机朗肯循环;当余热为复合热源且潜热与显热比R=1或当余热为潜热热源时,有机朗肯循环优于卡琳娜循环。  相似文献   

9.
采用CFD技术中的Fluent软件对某建筑物室内冬季采暖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热源温度下,室内不同高度处温度场的分析,提出了满足规范要求和人体舒适度要求的热源温度.为相关系统的采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钡盐行业中存在的干燥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介绍了以燃煤热风炉为热源的干燥工艺,描述了燃煤热风炉的结构特点和技术性能特点,该工艺达到了产品稳定、节能降耗的目的,说明燃煤热风炉是理想的干燥热源。  相似文献   

11.
王玉刚  黄翔 《化工学报》2012,(Z2):49-52
对包覆吸水性材料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传热传质性能,吸水性材料的保水量及对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以及吸水性材料的补水时机。  相似文献   

12.
由GPRS通信网络和PLC控制器组成的无线远程自动监控系统,解决了居民供、换热控制系统无人值守的问题。PLC现场控制站实时采集换热站温度、流量及压力等参数,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实现二次网供热和补水自动控制,并通过GPRS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与调度中心进行通信,从而实现调度中心对热网各换热站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求解相变传热问题的等效热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业涛  关振群  顾元宪 《化工学报》2004,55(9):1428-1433
采用等效热容法求解伴有相变过程的瞬态热传导问题.在整个区域建立统一的能量方程,将分区域求解问题化为整个区域的非线性问题处理.给出了解决相变温度为单一温度或者相变温度区间很小时产生的数值奇异问题的方法.用热焓判据判断单元是否发生相变,并考虑了固液两相材料物性参数的变化,相变界面位置按线性插值计算.算例表明,等效热容法求解相变传热问题,程序简单,计算效率高,相变界面位置计算准确.  相似文献   

14.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TESPT50%比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实验,分析了DSC技术测定试样比热的准确度及影响因素。并通过DSC测定ThSPT50%的比热这一重要物理常数来评定其合成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加工温度范围,为配方筛选、材料的加工与应用提供另一方面的实验参考,并为热力学的计算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行合成氨冰机冷凝器的不足,设计了适用于冷凝传热的改进型折流杆冷凝器的壳程内部结构,并分析了其传热强化机理。在重力控制条件下,对不同内部支承结构与管束组合的冷凝器进行了传热实验研究,得到了水蒸气在冷凝器壳侧的冷凝传热特性曲线。采用冷凝传热强化因子的概念,建立了预测该种折流杆冷凝器壳侧冷凝传热膜系数的计算公式,为折流杆冷凝器在冰机系统中的设计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南化工》2017,(12):36-38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黑龙江省某市利用热泵从城市污水厂处理后的二级出水中提取热量释放到中水里,同时利用中水进行供热管网补水供热。结果表明,在严寒地区利用城市污水厂中水热能进行供热,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并能减少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7.
钢质T形翅片管的池沸腾传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礼贤  魏超 《化工学报》1995,46(2):250-254
<正>1 引言 随着对传热过程这一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以及加工制造技术的进步,人们已能研制开发出各式各样的强化换热元件,并在工程实践中取代传统的光滑管从而取得省材节能的双重效果。T.C.Canavos曾预言:到目前为止,强化换热元件的工作还仅仅是个开始,但是它的好处是那样地明显,以至于普通光滑管之被淘汰只不过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预言是正确的,在强化换热元件中,强化液体泡核沸腾的元件的研究进展尤为突出,自60年代末期以后,先后有4种管型实现商品化,其中一种就是T形翅片管(Gewa-T)。T形翅片管自1978年问世于原联邦德国的Wieland Worke公司以后,国内外已有多项研  相似文献   

18.
基于辊道窑冷却带,创新地提出一种余热利用的新技术--急冷差压补压技术,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急冷差压补压技术及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调节集中供热系统中换热站的循环水流量以及补水定压,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理想的控制效果,运行可靠,实现了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20.
热管技术在余热回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伟  陈思嘉  何燕  黄伦达 《广东化工》2007,34(2):40-42,53
工业生产中存在大量的、有很高利用价值且品位不同的余热资源。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余热资源的利用现状,从生产、节能、环保和实用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热管技术在化学余热回收方面的应用进展,并进一步与传统换热器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