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蛋白C系统是机体重要的凝血反应调节系统,该文组合生化和免疫化学技术分别从人尿中提纯了血栓调节素和从利凡诺去白蛋白人血浆中纯化了蛋白C、蛋白S和蛋白C抑制物。免疫家兔产生抗血清。用氯胺T法制备了~(125)Ⅰ-蛋白C和~(125)Ⅰ-蛋白S,Iodogen法制备了~(125)Ⅰ-蛋白C抑制物,Bolton-Hunter法制备了~(125)Ⅰ-血栓调节素。采用平衡法分别建立了上述四种化合物的放射免疫分析。蛋白C、蛋白S、蛋白C抑制物和血栓调节素的分析灵敏度分别为3.94μg/L、9.87μg/L、2.58μg/L和6.16μg/L;批内和批间CV为4.40%和9.68%、4.99%和13.14%、2.73%和8.62%、5.10%和10.94%;平均回收率为104.28%、94.30%、101.89%和105.22%;工作范围为6.25~1024μg/L、21~700μg/L、4.8~1024μg/L和8.1~560μg/L。四种方法与其检测的相似化合物均无交叉。初步应用效果满意,该方法可为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用~(125)I标记抗人血栓调节蛋白单克隆抗体SZ-53,建立了人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血栓调节蛋白的放射免疫测定法。用本法测得每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膜表面有43600~52400个血栓调节蛋白分子。新灯盏花素和~(60)Co辐照可促进内皮细胞膜血栓调节蛋白的表达,而凝血酶则可降低TM的表达。本法为深入研究内皮细胞血栓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栓作用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用~(125)I标记抗人血栓调节蛋白单克隆抗体SZ-53,建立了人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血栓调节蛋白的放射免疫测定法。用本法测得每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膜表面有436000~52400个血栓凋节蛋白分子。新灯盏花素和~(60)Co辐照可促进内皮细胞膜血栓调节蛋白的表达,而凝血酶则可降低TM的表达。本法为深入研究内皮细胞血栓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栓作用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人心肌酸性铁蛋白与肝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心肌组织中提纯了酸性铁蛋白,免疫家兔产生抗血清,氯胺-T法制备了~(125)I-酸性铁蛋白和~(125)I-抗酸性铁蛋白H亚基单抗。分别采用平衡法和顺序饱和法建立了酸性铁蛋白放射免疫分析和酸性铁蛋白H亚基免疫放射测量分析。它们的批内CV分别为1.65%和2.44%,批间CV为9.71%和10.16%,回收率为102%和92.29%,ED_(50)为27.50μg/L和23.05μg/L。前者的可测范围为7.0~369.6μg/L,后者的灵敏度为0.736μg/L。两方法  相似文献   

5.
~(125)I-DNA是个重要的标记化合物,在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和某些疾病的临床诊断、愈后观察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寻找简便的方法制备~(125)I-DNA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初,人们用一氯化碘法制备~(125)I-DNA,需把DNA转化成溶于有机溶剂的盐,从而导至DNA降解,影响了产品质量;继后采用N-典丁二酰亚胺法制备~(125)I-DNA,但~(125)I-DNA的比放射性很低。近期,人们采用生物标记法即~(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125)I-UdR)由大肠杆菌转化生成~(125)I-DNA。用这种方法制得的~(125)I-DNA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和纯度,其缺点是操作十分繁杂,~(125)I的利用率低,~(125)I-DNA的比放射性也很低。另外,还用三氯化铊法制备~(125)IDNA,虽然方法简便,~(125)I-DNA的比放射性也较高,但是三氯化铊不稳定,必须新鲜配制,使用十分不便。本文采用三氧化二铊制备~(125)I-DNA,克服了上述缺陷。~(125)I利用率达30~60%,~(125)I-DNA的比放射性达10μCi/μg,放射性杂质小于1%。方法十分简便,利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大鼠体内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氯胺-T法对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进行125I标记,PD-10柱纯化,三氯醋酸沉淀法测定放化纯;体外以WISH/VSV系统比较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和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的抗病毒活性;SD大鼠皮下注射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分别于给药后0.5、2、6、24、48、90、180、300 h放血处死,取血和相关脏器,称重并测定放射性,计算每克脏器放射性占注入量的百分率(%ID·g-1).结果显示,氯胺-T法制备的125I-自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标记率为82.72%,放化纯95.53%,放射性比活度为0.26 MBq/gg;抗病毒活性比较结果表明标记前后的生物学活性几乎无变化;皮下注射大鼠体内分布研究表明,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在血中于6 h达高峰,消除缓慢,未见特异性组织或器官的浓聚.  相似文献   

7.
赵杰  马庆杰 《核技术》1993,16(5):310-312
研究了不同存放条件对~(125)I-抗甲状腺球蛋白单克隆抗体(Tg-McAb)稳定性和免疫活性的影响。观察了~(125)I-抗Tg-McAb在正常人血浆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25)I-抗Tg-McAb在不同存放温度、不同比活度、不同pH值时对免疫活性损伤分别依次为-20℃<4℃<室温;低、中比活度<高比活度;pH7.4相似文献   

8.
培养后呈汇合成片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经~(60)Coγ线照射,剂量从0~50Gy。辐照后于不同时间测定内皮细胞内、细胞膜表面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栓调节蛋白含量。辐照后24h,内皮细胞释放的血栓调节蛋白和von Willebrand因子增高,同时内皮细胞膜表面血栓调节蛋白的分子数和活性也都增高,其增加幅度与照射剂量有关。辐照后2~6d,内皮细胞血栓调节蛋白的合成和释放都降低。揭示了核辐照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血栓调节蛋白可作为核辐照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的一个标志。对核辐照后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与急性放射病的发病机理之间的关系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药知母有效组分——知母皂甙元“滋阴”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以~(123)I-心得静结合分析法及环核苷酸RIA法观察了知母中提取得到的知母皂甙元对甲亢模型(模拟“阴虚”)βAR-cAMP系统的作和,结果表现,知母皂甙元明显降低甲亢小鼠脑β受体的RT值,显著降低甲亢小鼠β受体-cAMP系统的反应性,重现了知母水煎剂的下调作用。体外竞争抑制实验表明,知母皂甙元和知母皂甙元半琥珀酸都不能抑制~(125)I-心得静与β受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们自1978年起迄今三年间先后完成了HTSH、HGH、HCG、HLH、和OFSH等五种多肽激素的乳过氧化物酶(Lactoperoxidase,简称LPO)酶促~(125)碘化法,结合国内目前供应的~(125)碘化钠(含还原剂)的具体条件,选择酶促~(125)碘化的最佳条件;酶及其组分内杂蛋白的自身~(125)碘化问题;并对酶促法与氯胺T法制备的多肽激素的保存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总结如后。  相似文献   

11.
放射免疫分析所用的~(125)I一般都用γ计数器测量,其样品制备简单。但多数生化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核素是~(14)C、~(32)P、~3H等放射β射线的核素,偶而要测量一些放射γ射线的~(125)I同位素的样品。我们用国产液体闪烁计数器外部法代替γ计数器测量~(125)I,结果证明是可行的,其计数效率达60%以上,本底60cpm左右。  相似文献   

12.
研制了~(125)I标记的PGI_2稳定的代谢产物6-酮-PGF_(1α)RIA试剂盒。以碳化二亚胺法将6-酮-PGF_(1α)与BSA联接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其效价为1:32000,平衡常数为6.26×10~9L/mol,与其它前列腺素的相对百分交叉反应<1%。用氯胺T法制备~(125)I-组织胺-6-酮-PGF_(1α)标记物,比放射性活度>14.8MBq/μg(400μCi/μg),最高结合率>80%,二月内无脱碘现象。放免测定按常规法,最低检出值为2,2pg/管,检出率为97.2~102.3%,精密 度为6.62%,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7.17、8.41%,Cerceo“效点系统”评分为31分,属优良。直接测定健康成人血浆6-酮-PGF_(1α)浓度为22.9±6.3pg/mL。  相似文献   

13.
培养后呈汇合成片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经~(60)Coγ线照射,剂量0~50Gy。辐照后于不同时间测定内皮细胞内、细胞膜表面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栓调节蛋白含量。辐照后 24h,内皮细胞释放的血栓调节蛋白和von Willebrand因子增高,同时内皮细胞膜表面血栓调节蛋白的分子数和活性也都增高,其增加幅度与照射剂量有关。辐照后2~6d,内皮细胞血栓调节蛋白的合成和释放都降低。揭示了核辐照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血栓调节蛋白可作为核辐照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的一个标志。对核辐照后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与急性放射病的发病机理之间的关系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125I标记的具有多巴胺D3受体潜在活性的核药物125I-7-OH-PIPAT(7-羟基-2-(N-丙基-N-3'-碘-2'-烯丙基)氨基四氢萘满).从化合物2,7-二羟基萘开始,经过多步反应合成出125I-7-OH-PIPAT的前体,并对它进行125I标记.125I-7-OH-PIPAT经分离纯化后,检测结果为:放射化学产额为57%,放化纯度大于86%.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制备了猪前胰岛素、人生长激素、甲胎蛋白及胰岛素等~(125)I标记物。经鉴定和应用于放射免疫分析,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用~(60)Coγ线照射,剂量从0至50Gy。辐照后早期内皮细胞培养液中t-PA抗原和活性都迅速增高,PAI活性降低。辐照6天后t-PA抗原和活性都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AI活性增高。此外,辐照后早期内皮细胞血栓调节素、PGI_2和vWF释放都增加;但辐照6天后内皮细胞合成血栓调节素和PGI_2能力降低,而合成vWF增加。结果表明内皮细胞经~(60)Coγ线照射后早期纤溶和抗凝功能都亢进;后期则纤溶和抗凝功能都低下,促凝活性增高。对辐照后内皮细胞纤溶、抗凝功能的改变与急性辐射病的发病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用~(60)Coγ线照射,剂量从0至50Gy。辐照后早期内皮细胞培养液中t—PA抗原和活性都迅速增高,PAI活性降低。辐照6天后t—PA抗原和活性都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AI活性增高。此外,辐照后早期内皮细胞血栓调节素、PGI_2和vWF释放都增加;但辐照6天后内皮细胞合成血栓调节素和PGI_2能力降低,而合成vWF增加。结果表明内皮细胞经的~(60)Coγ线照射后早期纤溶和抗凝功能都亢进;后期则纤溶和抗凝功能都低下,促凝活性增高。对辐照后内皮细胞纤溶、抗凝功能的改变与急性辐射病的发病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梁婷  侯桂华  张超  宋静 《同位素》2007,20(2):83-87
摘要:目的: 建立125I标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的分析方法并研究小鼠尾静脉注射125I- rhTPO后的体内分布及药动学特征。方法: Iodogen法制备125I- rhTPO,经Sephadex-G25凝胶柱分离纯化,纸层析法检测放化纯度。按1g.kg-1剂量经尾静脉给药,于不同时间检测血浆中的放射性变化,并计算相应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同时于各时间点观察125I- rhTPO在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情况。结果和结论: 制备的125I- rhTPO标记率为96.25%,放化纯度95.85%。尾静脉注射125I- rhTPO 1g.kg-1在小鼠体内可以二室模型拟合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T1/2为0.30h,T1/2为6.20h。125I- rhTPO在小鼠体内主要经肾脏排泄,部分可经肝胆系统代谢。在各骨组织中以富含骨髓细胞的胸骨放射性计数最高,股骨次之,而乏骨髓的胫骨放射性计数最低,提示骨髓是TPO作用的靶组织。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125I标记的具有多巴胺D3受体潜在的活性的核药物^125I-7-OH-PIPAT(7-羟基-2(N-丙基-N-3'-碘-烯丙基)氨基四氢萘满)。从化合物2,7-二羟基萘开始,经过多步反应合成出^125I-7-OH-PIPAT的前体,并对它进行^125I标记。^125I-7-OH-PIPAT经分离纯化后,检测结果为:放射化学产额为57%,放化纯度大于86%。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大鼠体内排泄行为,利用氯胺-T法制备了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其标记率为82.72%,放化纯度为95.53%,放射性比活度为0.26MBq/μg。体外WISH/VSV系统抗病毒活性比较分析表明,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和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具有相近的抗病毒活性。SD大鼠皮下注射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后,0~6、6~12、12~24、24~48、48~96、96~192和192~300h7个不同时段的尿、粪的放射性分析结果表明,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部分可通过粪便排泄,300h时尿、粪中平均累积排泄率分别为80.10%和16.00%;0~1、1~2、2~4、4~6、6~12、12~24和24~30h7个不同时段的胆汁的放射性分析结果表明,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也可通过肝脏代谢后经胆汁排泄,但这不是它的主要排泄途径,30h时,胆汁中的平均累积排泄率仅为1.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