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平 《城市住宅》2021,28(1):152-153
公园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建设城市时能融入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大自然改善城市建设中的不足,为人民创建舒适的生活环境.玉溪公园的建设规划以"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一个大公园"的理念为核心,实现公园的总体布局设计.  相似文献   

2.
刘芬妍  高颖 《城市住宅》2021,28(2):54-56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高速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公园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园城市"理论的提出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一次升华,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研究反思"公园城市"建设进程,强调以"公园城市"思维引领城市二次发展,指明"公园城市"建设意义,强调用公园意境来凸显城市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赵珍 《居业》2021,(6):43-44,50
从"公园城市"理念解析出发,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下公园体系的建设规划策略,进而结合《襄阳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实践项目.从公园建设规划出发,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核心,提出公园体系规划、公园空间布局、公园层次与类别、公园主题特色等四方面的举措,以此探索公园城市理论在公园体系规划实践的表达,以达到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公园城市是针对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城市建设新理念,本文旨在剖析公园城市的价值目标,明确公园城市的建设目的,借鉴景观生态理论构建"斑块—廊道—基质—中心城区"的景观结构模式,建立广西公园城市的建设架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广西在绿色斑块、绿色廊道、生态基质和中心城区方面建设公园城市的实施策略,为今后广西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园城市研究与建设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人居文明发展线索,阐明公园城市作为人居文明发展历史的必然性。从中国数千年人居环境发展和现代人居环境科学中寻找公园城市研究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来源。从所创立的人居环境认识论展开,提出公园城市人居环境认识论的生命观、时空观、分析与综合观;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的目标与价值体系,给出了公园城市的9项综合目标与价值评价标准ECH9,论证了公园城市人居环境理论框架与国家发展战略5个统筹的同构关系,指出了实现公园城市提升多重城市"三力"的可能性。探讨建设公园城市的方法路径,倡导城、人、境、业的"三位一体"结构与实现路径,提出了一种以生态文化中心区ECD取代传统城市CBD、RBD的公园城市中心区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吴忆明 《风景园林》2013,(3):106-109
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公园的发展,随着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北京市新型公园建设也呈现出异军突起的状态。在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以北京新世纪以来的3种公园体系类型——郊野公园环、滨河森林公园和"一镇一园"乡镇公园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新型公园体系的特征和性质,根据其特征,分析了北京市公园分类体系中的老标准不能涵盖新公园类型的现状。并针对北京市公园建设发展趋势,提出了按照城市辐射半径和公园级别进行分类的新的分类标准思路。  相似文献   

7.
山体公园是利用城市中小型山体建设成公园.因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具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山体条件建设山体公园,所以城市可以借助山体建设地标性景观.本文就是从"借山得势"这一观点,以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青龙山公园为例,探索了城市中山体公园的建设特点.  相似文献   

8.
引言关于成都,一直流传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说法。正是这种"悠哉游哉"的地域文化,让成都享有"宜居城市"的美誉。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成都市天府新区时提出:"天府新区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1"公园城市"作为新时代的城市建设理念首次得到官方确认。传统城市集中成片发展,城市和公园的关系是以公园的开放空间为图,城市街区为底。  相似文献   

9.
"公园城市"的理念可以从现代城市文明发展史中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撷取若干城市地区案例,从其发展历史中明晰"公园"的意义,探讨历史上规划与治理体系在推进公园建设、促进城市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国情定位当代"公园城市"理论的核心价值与要义。"公园城市"将"公园"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城市与自然共同发展的核心工具,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其价值核心在于倡导"公共"与"公平",其运用应当以保护和重建地区生态为出发点,致力于缓解中国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为广大人民谋福祉。对于"公园城市"的理解不能局限于狭义的"城市公园",必须从地区的角度理解,其发展要和多层次的空间规划体系结合,规划中要从强调"绿地系统"发展到强调"公园体系",要运用"公园城市"理念推进规划与治理体系的革新,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共同协调发展以及人民福祉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国城市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探讨"公园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对于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回溯城市建设中"人本"理念的演进,分析并提出了"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思路的4个转变:即城市发展规划理念的转变,工作主体的转变,建设模式的转变,建设内容的转变。从人的需求、绿色公共空间、风景园林和人居环境4个维度分析了"公园城市"建设的逻辑,提出了构建以人为主体,绿色公共空间为客体,风景园林为介体,人居环境为环体的"四体共融""公园城市"建设新模式。具体途径一是打破城·绿空间边界,"园""城"融合;二是丰富人·绿互动方式,"园""人"融合;三是激活城·绿内在价值,"园""业"融合。以推进新时期全方位开放、多元模式运作、全域公园化"公园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东田  范勇  綦晨 《山西建筑》2007,33(3):323-324
针对城市公园建设面临的问题,为寻找合理的发展道路,在对北京城市公园建设考察的基础上,对城市公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阐述,以真正体现城市公园设计的生态化、人性化、个性化。  相似文献   

12.
张春梅 《山西建筑》2012,38(13):237-238
以古城公园规划建设为例,结合项目编制原则,介绍了项目的地理位置,并就古城公园各区的景观布置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也对绿化工程的建设等进行了总结,以期建成后的古城公园能够满足市民休憩活动和游赏的各种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13.
江俊浩 《华中建筑》2008,26(11):159-163
该文通过对国外城市公园起源和发展的综述,归纳了促使城市公园产生的因素和当前城市公园的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提出对我国城市公园建设的启示以及细化和拓展城市公园系统分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园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使城市中的自然由各要素独 立运行转变成为城市自然系统整体联动,传统生态修复中以单 项要素和单一问题为对象的保护修复方式已不再适用于公园城 市中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要求。基于既往生态修复 方法和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思路,探讨耦合公园城市理念的 城市自然系统整体修复方法,提出由对象层级确定、生态问题 识别、策略路径构建、项目实施引导组成的修复框架,并以成 都市东进区域为例,从资源状态、生态过程、服务功能三方面 对公园城市自然系统进行整体修复,以期为公园城市建设及山 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提供经验启示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阪神·淡路大地震后日本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芸 《中国园林》2007,23(7):13-15
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势必导致各种城市灾害的发生,减灾防灾已成为一项艰巨的工作,而城市防灾公园的建设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日本城市公园绿地在历次震灾中都发挥了避难疏散的重要作用,成为市民可利用的安全有效的防灾减灾空间。在回顾日本城市防灾公园发展的基础上,概述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提出的防灾公园的新的定义、分类、功能和布局原则,并结合实例着重介绍近10年来日本兵库县及其他地区在进行防灾公园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果,并以此作为我国规划建设城市防灾公园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重庆市北部新区九曲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介绍了湿地公园建设对城市的重要性以及山地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和规划途径,以期为山地城市的生态保护和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绿色理念的普及,建筑行业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观念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绿色度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明晰。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公园建设项目,其在绿色环保方面担任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在政府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度的政策现状下,开展基础建设项目绿色度评价研究,不仅具有丰富绿色度研究理论体系的作用,而且也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详述了绿色项目的关键要素,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大庆市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绿色度,结合项目的特征,建立了一套绿色度评价体系,并以本项目为例对该评价体系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杨博  殷明  郑思俊 《园林》2021,(2):19-24
高密度城市更新背景下,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Artificial Challenging Urban Sites,ACUS)在公园绿地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彰显。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上海市中心城(外环线以内)公园绿地(G类)遥感解译数据,对其中由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改建的公园绿地的规模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由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改建的公园绿地,在上海市中心城公园绿地建设中的典型增益作用,至少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对中心城公园绿地的用地资源增补效益;二是对中心城公园绿地的空间位置前移效益;三是对中心城公园绿地的景观格局提升效益。ACUS绿地对高密度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防灾公园的建设和利用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和防灾设施规划等宏观层面加强统筹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公园地形地貌条件、河流水系、砂石土壤及公园设施的综合利用探讨城市普通公园兼容防灾公园的可行性以及利用城市普通公园开辟防灾公园的具体路径,以实现城市公园综合防灾减灾功能的整体提升。最后从地形设计、水体设计、建筑设计和植物栽植设计等几个方面指出城市防灾公园景观设计的技术要点及有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玲玲  刘滨谊 《园林》2020,(4):82-89
城市规划设计及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考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对自然系统的保护,特别是对自然水循环的很好处理。本文以苏州太湖园博园为研究对象,在营造园林景观的同时,将海绵技术运用到绿地景观的建设中,打造了江苏省首个"海绵型郊野公园"试点工程,不仅满足造园功能需求,也展示了海绵城市理念与建设成效。通过对海绵城市相关概念及现状研究,针对园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阐述海绵城市具体的技术设计及应用,希望能将海绵城市理念及技术,运用到绿地建设中,更好地与城市景观融合在一起,也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游览型公园持续发展提供价值性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