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本体论的视角而言,中西方园林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空间.二者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乃至于发展出不同的技术方法和表现形式.因此,造园目的是理解园林形式、园林创作的艺术与技术手段以及园林审美的基础,也是通达园林本质的起点.该文基于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脉络,辅以适当的文献资料,分析中国传统造园目的的变迁.并以此为线索,揭示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本质和园林空间演变的文化逻辑.最后,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当代价值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2.
陈植先生的遗著《中国造园史》出版了,谨致数语表示我的衷心祝贺。  相似文献   

3.
《中国造园史》——中国古代造园之精髓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植先生是我国最早接触造园学的学者之一,也是我国造园学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他推动了造园学的发展.陈植先生在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事业和学科发展进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晚年编著的<中国造园史>是探索中国古代造园精髓与传承科学、传承知识、传承文化、传承精神的重要举措,并将对我国园林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通过了解中国古代造园之精髓,将之融入新的园林体系当中,继承传统,发扬光大,对今后世界园林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庆费 《园林》2012,(5):92-93
2012年4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南浔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近代园林史》、《南浔近代园林》首发式暨南浔园林发展研讨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举行。《中国近代园林史》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钧珍主编,该书由34个单位和10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以"主题纪实体"体例编写的园林史学著作。近代园林历史虽不能算很长,但在数千年的中国园  相似文献   

5.
包智博 《四川建筑》2010,30(2):54-56
通过对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及手法在场地处理艺术三个方面的浅析,试说明其与当代场地设计思想之间的关联发展。为解决现实面临的生态、城市及建筑问题,提供借鉴,以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及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费海玲 《建筑创作》2007,(4):140-146
2007年1月27日上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在国谊宾馆举行了《营造法式》新刊印本专家座谈会和《留住我国建筑文化的记忆》、《中国藏族建筑》新书首发式。到会的嘉宾有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文物研究所、《建筑创作》杂志社的领导和专家等,盛况空前。会议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恺主持。下面是座谈会的部分发言。  相似文献   

7.
中国风景园林建设依据历史记载有2000余年的历史,可直至1951年才成立学科。初称造园专业,逐渐发展成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汪菊渊先生是主要的奠基人。当初他与吴良镛先生策划并正式呈建议书,获批准后,由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合办造园专业。首届学生由农大园艺系选拔,最后两年到清华大学上课,毕业证书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共同颁发。其后,自1952年招入的新生便在北京农业大学上课,清华教师来农大授课。1956年国家教育进行专业调整,将造园专业调整到北京林学院,改称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汪先生一直在第一线坚持学科奠基工作,并与时俱进地发展学科。  相似文献   

8.
2012年4月11—12日,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南浔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近代园林史》《南浔近代园林》首发式暨南浔园林发展研讨会在浙江南浔举行。中国文史馆研究员舒乙、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甘伟林、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黄天、台湾造园景观学会名誉会长王小璘等60余位知名风景园林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办刊 2 0周年。2 0年前 ,一批热心于古建园林事业的志士仁人继承营造学社先哲们的未竟事业 ,为挽救古建园林的危机而积极奔走呼吁 ,建立有关学术组织 ,开展发掘、研究、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学术活动 ,并于1983年底创办了《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古建  相似文献   

10.
汪菊渊院士的《中国古代园林史》是他穷毕生心血的力作。我20世纪50年代初就听他讲授园林史,并带领我们结合教学实习调查、测量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北海等皇家园林,发表研究成果并充实教材。此后数十年他持续不断地坚持调查研究。1982年国家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部下达了中国古代园林史项目,由汪老担任项目负责人。他组织全国各地专业人员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何济钦 《中国园林》2007,23(7):48-48
高介华先生主编“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中之《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王铎著,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一书,是一本值得园林、建筑、城市规划和关注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同仁们阅读和品味的好书。该书引用200多部古典文献,内容浩繁,图文并茂,从哲学、历史学、文化学和城市建筑、园林设计学角度,全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历史发展、社会功能、空间特征和文化艺术品格精粹。  相似文献   

12.
文化景观——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史之现代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以现代历史编撰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起步于20世纪初.在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逐步由单一的形态史学转向为多元的文化景观研究.受后结构主义的影响,它不再视中国古典园林为被动的静态景观,或简单的特定文化情境的产物,而是文化的贮藏所、表征及权利的手段.作为世界园林史的一部分,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书写倾向于采用跨文化的比较方法来探讨园林背后的文化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的“曲”是最为人所称道的特点之一.园林的曲既是物质形态上的曲,同样也是深层内涵的曲.通过对曲的运用,既使园林的形态贴近自然,也使得园林突破了地界的限制,创造出丰富的层次与空间.这样婉转的形态与隽永的内涵意境引发了从古至今的许多思考研究与创作,也为实际的游赏活动增添许多乐趣.本文就将从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两方面铺展开,探讨具体元素的塑造与运用对园林之“曲”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4):27-29
吉隆坡福建义山从建立开始,便由雪兰莪福建会馆单独管理和维护。义山是其殡葬功能的一个体现,也是其社会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会馆通过对义山的日常巡视、义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义山章程的执行与修订、义山工人的管理以及应对政府义山政策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海燕  吕文明 《规划师》2004,20(1):101-102
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学派纷呈。纵观中国哲学的发展史,可知其主干无非是儒家和道家。儒家注重实际的生活,主张“入世”;而道家则重玄想,主张“出世”,即:一切都取法自然、自然就是最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的形成与道家思想  早在殷商时期,我国园林的雏形——囿就已出现,其基本上保持了原有地域的自然地貌。到了秦汉时期,随着一些大规模的帝王苑囿的兴建,一些叠石理水、凿池引流的造园手法日渐成型,造园也有所立意和构思。时至魏晋,随着社会的变动,思潮的更替,园林艺术的形成进入了重要的转折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瓦解,权威信仰开始动摇,儒…  相似文献   

16.
意、法传统园林中常见的轴线与自然景观有巨大的差别。本文重点结合意大利美帝奇别墅、阿尔多布兰迪尼别墅和法国维贡府邸的轴线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并总结了通过轴上自然的介入、动线和高程设计、对地平线合理的视觉控制等结合地形的园林轴线设计技法,进而对意、法古典园林轴线是建筑的外延这一认知进行了思辨,指出轴线只是西方一种惯用的建筑学符号工具,具有轴线的园林仍然具有其独立的审美特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林怀钏 《南方建筑》2006,7(8):20-22
众所周知,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三大主线之一,渗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道家学说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古代审美观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文章通过详细论述道家美学思想的内容,总结其对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郑远志 《城市建筑》2014,(8):274-274
笔者将从福州古代私家园林的文化景观入手,深入探索福州私家园林的建筑结构、自然的山水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针对福州私家园林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上提出自己的策略和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园林的美与哲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顾蓓蓓 《规划师》2004,20(1):99-100
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从早期建于自然山水中的帝王园囿和土族地主阶级的别墅山庄,到后期在城市中,以自然山水为景境的帝王的苑和私家园林都离不开中国的自然山水。前者是直接与自然山水结合,后者则是在对自然山水真实而深刻的观察后,加以概括、提炼的—种艺术再现。所以中国的造园和山水画艺术有很深的渊源,虽然两者的空间形式不同,表现的手段各异,但有共同的原则就是来源于自然,都必须“师法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