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辰 《建筑师》2012,(6):76-78
ATM(L’Afelier d’Architecture Montrouge)是活跃在20世纪.50—70年代法国建筑界的著名事务所,与同时代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不同,他们选择了一条"用建造介入社会"的创作道路。随着80年代以后法国城市问题的凸显,ATM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越发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ATM事务所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品的简要介绍,指出其创作理念对今日中国建筑师之启发。  相似文献   

2.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以创作富有时代意义、多元融合的诗意建筑而闻名于世。他对于创造性建筑实践有着无止境的追求,这一品质也使他荣获2008年普利茨克建筑奖。《城市建筑》上一期从时代精神与历史文化融合的角度剖析了让·努维尔的建筑创作实践,本期将从技术手段层面进一步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3.
信息     
让·努维尔赢得“巴黎交响乐大厅”设计竞争法国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最近在一场国际竞争中,赢得了“巴黎爱乐大厅”(Philharmonie de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设计》2015,(6):46-51
20世纪80年代起,包赞巴克对音乐一以贯之的热情促使他参加了一系列与音乐和舞蹈相关的建筑竞赛,包括位于法国楠泰尔的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学校(荣获1988年银角尺奖)和巴黎音乐城(荣获1 995年银角尺奖)、卢森堡爱乐音乐厅(荣获芝加哥雅典娜神庙奖颁发的2008年国际建筑奖和法国海外建筑师协会授予的“2014 AFEX法国建筑大奖赛头等奖”)以及里约“艺术之城”(原名“音乐之城”).  相似文献   

5.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以创作富有时代意义、多元融合的诗意建筑而闻名于世。他对于创造性建筑实践有着无止境的追求,这一品质使他荣获2008年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桂冠。《城市建筑》上一期从技术理性与艺术浪漫融合的角度剖析了让·努维尔的建筑创作实践,本期将从设计手法、艺术风格层面进一步阐释其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6.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以创作富有时代意义、多元融合的诗意建筑而闻名于世。他对于创造性建筑实践有着无止境的追求,这一品质使他荣获2008年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桂冠。《城市建筑》上一期从技术理性与艺术浪漫融合的角度剖析了让·努维尔的建筑创作实践,本期将从设计手法、艺术风格层面进一步阐释其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7.
“少费多用”思想是美国建筑师富勒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意在用尽可能少的能源、资源消耗来取得尽可能大的生存改善。诺曼·福斯特和让·努维尔同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们的侧重点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以少费多用为出发点,以诺曼·福斯特的德国国会大厦改造和让·努维尔的巴黎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为例,探讨了两位杰出的建筑师心中对高技派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丁格菲  刘松茯  徐刚 《城市建筑》2009,(11):125-126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以创作时代感强、多元融合的诗意建筑而闻名于世。他对于创造性建筑实践有着无止境的追求,这一品质使他荣获2008年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桂冠。  相似文献   

9.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喜欢设计神秘、模糊的建筑."抽象的现代主义时代已近过去了.我想要构建与环境融洽、讲求细节的建筑."努维尔如是说.  相似文献   

10.
《建筑师》2015,(6)
作为一名重要的拉美建筑师,罗赫略·萨尔莫纳跨越了哥伦比亚两个建筑时代,从"二战"后初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到当代著名的建筑师群体。早期他在哥伦比亚和法国接受建筑专业训练,20世纪50年代曾在法国作为柯布西耶的助手工作。其作品里展示了一种对哥伦比亚现代建筑,以及其建筑的个人表达问题的持久探索。本文回顾了他最重要的一些建筑作品,并通过引用诸多评论家和他本人的论述,力图揭示建筑师最个性化的尝试,及其失败和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2)
<正>11月6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2019压轴建筑双展:"让·努维尔:在我脑中,在我眼中……归属……"与"穿越建筑:戈登·马塔-克拉克的十年",同日开幕。"让·努维尔:在我脑中,在我眼中……归属……"是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得主、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在中国的首次个人展览。展览并非是一次常规的建筑展示,让·努维尔把展厅转变为一间饱含光影力量  相似文献   

12.
邹强 《时代建筑》2007,(6):125-127
作为让·努维尔个人观点的表达,《路易斯安娜宣言》向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位以创造力著称的法国建筑师创作源泉的途径。以“特定建筑学”一对基地与功能的诗意表达一抵抗“普遍建筑学”,是其对全球化对建筑学科产生负面影响的回应。文章试图通过对让·努维尔三个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分析,说明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一场地特殊性的捕捉和场地精神的感悟一对其建筑不断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已逝的加泰隆尼亚建筑师恩里克·米拉耶斯(下称米氏)是一位活跃在20世纪末世界建筑舞台上的新象征派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充满着丰富的象征语言,也为我们留下了20世纪现代建筑中反理性主义一支的一道线索,阿利坎特韵律体操赛训中心这一作品是他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一个代表作,本文介绍米氏通过一种"反类型"的写意型设计手法,传达他的反理性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建筑学的语境中,“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往往被视为“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反面,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则常被归入后者。而实际上,他的建筑美学恰恰具有强烈的哲学意义上的后现代及解构主义精神,尤其体现在其作品中突出的“模棱两可性”及对风格与形式窠臼的规避。文章从去中心化及真实与幻象交叠的作品特征、对传统建筑学理念的消解、难以归类的风格与形式,以及他的文脉主义是如何融入后现代解构精神四个角度分析努维尔的建筑美学中的解构实践,并借此梳理长久以来存在于中文学界的对建筑学的解构主义与哲学的解构主义的混淆,厘清一些由此产生的对解构主义的误解,以此获得新的设计启迪。  相似文献   

15.
《建筑》2012,(18):21-21
日前,经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确认,在中国美术馆新馆建筑方案竞标中,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击败扎哈·哈迪德(英国)和弗兰克·盖里(美国)胜出。这意味着,又一座中国的标志性建筑将由国外建筑师操刀主持设计。  相似文献   

16.
1979年由凯悦基金会设立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每年度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该奖项被认为是建筑界最具声望的奖励,人称“建筑界的诺贝尔奖”。2008年度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授予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  相似文献   

17.
巴黎大兴土木迎接法国大革命200周年今年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纪念日。为庆祝这一节日并瞻望21世纪科技文化前景在德斯坦、密特朗两位总统的积极推动和各方面的通力配合下,巴黎进行着九项重大建筑工程,将按计划先后建成。它们是:大卢浮宫地下宫(建筑师贝聿铭),德方斯大拱门(建筑师琼奥托斯普里克森),奥尔塞美术馆(由旧奥尔塞火车站改建,建筑师巴东等),阿拉伯世界研究所(简·努维尔等),财政部大厦(右图,建筑师什缅托夫)等,巴士底歌剧院(建筑师卡洛斯·奥),维拉特公园(建筑师屈来等),科技中心(建筑师费西伯)和音乐城(鲍赞巴克)。除贝聿铭和屈米是邀请和任命的之外,其余建筑师都是国际竞赛或全法竞赛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设计》2010,(2):161-171
都市实践,马达思班事务所和家琨事务所都已经过了十年,这十年也是中国当代建筑真正开始的十年。中国的建筑事务所其实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当时建筑部批准了两个事务所,其中一个是大地建筑事务所,便是非公有制的。到了90年代,有一些私人事务所开始发展,包括深圳的。  相似文献   

19.
“实验建筑师”这个称谓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我国国内建筑界出现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名词,这个名词指代的是一批具有前沿思想的建筑师,例如王澍、张永和、崔凯、刘家坤等,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0世纪初进行的创新性的设计实践,“实验性”建筑第一次展现在大众面前时,就引起了全国建筑界的建筑师们的关注和讨论。针对20世纪末出现的“实验建筑师”的建筑思想,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对实验建筑师的建筑作品、发表的论文、访谈等核心术语进行提取和分类,提出自身的思考及感悟,并应用到实践中。最后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阐述“实验性”景观建筑的设计方法及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以个人建筑理念和建筑实践为主题,笔者与荷兰知名女建筑师法兰馨·荷本进行了深入探讨。荷本是笔者在耶鲁建筑学院毕业设计的指导教授,笔者有幸再一次在纽约与她在其公寓见面,进行了一次谈话,话题涉及建筑设计、作品、事务所运营、对行业的展望等。作为当代少见的女性建筑师,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社会激荡的时代,现代主义的理性与直觉的碰撞是她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荷本的作品从早期的社会住宅,到欧洲最大面积的现代图书馆,再到综合文化设施,其丰富多样的类型、创建社区的人文主义哲学和注重结构主义的审美倾向,以及始终遵循着“人,场所,目的”(People Place Purpose)的设计理念,都使她位列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