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性道德教育理论是“与时俱进”的德育理论,在相对封闭的传统高校德育环境被发达的信息传播技术搅得天翻地覆后,主体性德育应运而生,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是其第一特征,运用网络技术及资源,积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高校内部资源是其显著特点。营建主体性德育网络,是高校推进主体性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德育主体性思想的根据何在?这是关系德育主体性理论和实践的根本问题."新性善论"将德育主体性思想的根据归结为人的"善性",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实践根据和来源的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是人的主体性的基础、根据,同时也必然是德育主体性思想的基础、根据.  相似文献   

3.
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与高校德育个体价值的适度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赟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26(6):914-917,936
通过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扬弃",从而试图实现高校德育个体价值的适度回归,即通过注重发挥大学生主体性、重视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营造发挥大学生潜能的和谐环境以及建构以问题为中心的高校德育模式,以期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高校德育的新特点,尤其是高校德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新形势下高校德育模式和多年实际工作情况,探索实施了"四位一体、全面覆盖"的德育模式,即以主体性德育为中心,以理论课堂、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为途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以全员育人为重要依托,以大学生自我教育为落脚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为归宿,逐步探索建构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新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走向主体间性的高校德育--高校交往德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了德育即交往的德育本质观基础上 ,针对忽视学生主体性的“主—客”两极的高校工具性德育模式 ,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重新审视与反思高校德育工作 ,尝试提出了主体间性的高校交往德育模式 ,并分析了模式的四个特征 :德育交往行为在于主体间性的生成、主体具有多极性、主体之间双向建构、德育交往行为的核心要求是理解。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时代性、动态性、传递等特点使高校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等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针对实际,改变传统德育方法,加强网络德育建设,体现德育教育的时代性,发挥先进文化引领网络德育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德育实效低下是高校德育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德育环境、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及德育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其产生的原因.要提高高校德育实效必须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探讨对策,这是高校德育研究和实践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8.
实现高校德育手段现代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德育手段的补充和完善;教育观念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技术平台的构建为高校德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实现高校德育手段现代化,必须提高德育队伍的计算机技术素质,开发研制德育软件和课件,开办德育网站。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实践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实践是理论教育的延伸,是德育的有效补充.论述了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作用和在发挥大学主主体性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职业院校德育教学改革应该朝着实践性和主体性的方向迈进。实践性德育教学强调学生道德形成的持续发展和道德生活的不断完善过程,强调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对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强调学生的道德教育生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主体性德育教学注重把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结合起来,摒弃传统德育观扼杀学生主体性的缺点。德育教学中的实践性与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的。职校德育教学改革只有树立起实践性和主体性的大旗。才能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来。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时代性、动态性、传递等特点使高校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等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针对实际,改变传统德育方法,加强网络德育建设,体现德育教育的时代性,发挥先进文化引领网络德育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环境与大学生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高校德育环境的研究,客观地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大环境、网络社会中互联网工具,以及当前高校内部评价机制等影响高校德育环境的因素和现状.阐述了拓宽大学生道德建设工作的思路,优化高校德育环境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世界”理论为研究高校德育提供了新视角,帮助我们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和背景来观察人和思考德育,建构新的高校德育观。远离“生活世界”是目前高校德育一个重要缺憾,关注和建构大学生完整的生活应成为提高高校德育实效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中往往只是重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与我国学校教学的总目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相左.因此,本文从公共体育课的德育功能出发阐述了高校体育与德育的紧密联系,并对体育教师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德育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网络德育因内容空洞、目标单一、德行评定表浅化而与大学生精神需求脱节,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广大学生生活则是高校网络德育与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契合点,因此可通过制作时尚网页、开展在线交流、开通校园VIDIO、提供人性平台等措施,使学生想浏览、想发言、想制作、想管理,从而实现德育的内化。领导的重视、行为规范的制定和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则成为“三贴近”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前,德育实效低下是高校德育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德育环境、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及德育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其产生的原因。要提高高校德育实效必须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探讨对策,这是高校德育研究和实践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虽然中美两国高校德育实施途径有所不同,但德育功能具有的相同性,使得中美高校的德育具有相互可借鉴性.了解美国高校德育实施途径,有助于我国高校德育更好地进行借鉴,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德育成效.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主体性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教育和德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基本内涵和理论依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任务侧重点等是有区别的,但它们又是有密切联系的,其教育内容和终极教育目的具有相同性。并且,加强主体性教育,有助于德育目标的多层化和具体化,德育内容的完整化和现实化,德育过程的主体化和科学化,因而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以人的主体性、和谐性为出发点考察和谐文化视域中高校德育的价值,认为高校德育的价值基础是以人为本、其价值核心是和谐、其价值目标是实现高校德育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浙商文化是浙江特色的区域经济文化。为了促进浙商文化资源在高校德育中的科学运用,通过分析浙商文化资源独特的德育价值,指出高校德育运用浙商文化资源需要注意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主体的选取、应用的场合及运用的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