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朱成明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决不能孤芳自赏、故步自封,只有不断求教才能完善自己。21岁那年,父亲的离世让朱成明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只身从湖北老家来到深圳一家工厂打工。业余时间里,爱好阅读的朱成明几乎都在博览历史和哲学书籍,这也让他保持着敏而好学的态度。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张招聘眼镜设计师学徒的小广告引起了具备一定美术功底的朱成明的兴趣,他顺利地干上了眼镜设计师的职业。  相似文献   

2.
周静 《缤纷家居》2011,(5):38-39
"3 monkey"我看着设计师递给我的名片,有点意思,随后看到他的网站all monkey,我狐疑了一下,这是为什么呢。设计师貌似看出了我的疑惑,工作室里有很多聪明的设计师,自然就由3变成all了。好吧,且让我们看看这帮聪明人如何设计的。  相似文献   

3.
年终将至,这个时候人们做得最多的是两件事,总结和计划。于是,设计师们纷纷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呈现在世人面前,名目繁多的各大设计比赛结果也尘埃落定。能在比赛中获得奖项是每一个设计师的梦想,毕竟这一年没有白忙。可是那些没有机会参赛的设计师呢?不能说他们就没有才能。我曾看见过一个设计师的草绘,创意相当好,但是只因为没有赞助商而未能参赛,他们的梦想可能就是有机会参加一次比赛,哪怕是不能获奖也好。  相似文献   

4.
买了新房子,自然要请朋友过来喝杯茶。我自己是个建筑师,朋友也多是建筑圈内人士,他们喜欢这房子的装修,建议拿出来和大家共享,我也就可以有个机会跟大家随便聊聊。其实,我对家居的设想并不是很个性的,只是作为设计师,运用空间语汇表达思想的能力更强些,所以让大家觉得房子还有些特点。在人们的印象中,设计师是半个艺术家,应该是那种极具个性的人,常常会与阴郁、另类、诡密之类的词联系在一起,可我实在是个过着幸福生活的女人,有着积极而健康的心态。家庭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和同样是设计师的丈夫,正带着我们宝贝儿子过着灿烂的日子所以,我们家自然就是一个符合我们的生活状态的作品,就象印象派画家的风景画,满眼都是阳光  相似文献   

5.
设计力量     
<正>曾凤飞"金顶奖"设计师"商业模式——设计师最终的目的是市场,时装周便是市场的一个缩影。"时装周真正的意义就是给品牌一个全面展示的机会,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中国设计力量去带动本国的时装产业的发展,让时装周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近几年时装周上的作品更加成熟,商业化设计师更加国际化,设计师在继承原有品牌的主要理念后会进行自己的创作和改良。如今我们更加关注如何用好的设计带动消费,这也是市场检验设计师的唯一利  相似文献   

6.
刘峰 《缤纷家居》2008,(2):26-27
My Story我原来的专业是艺术与雕刻,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成了一名设计师。在大学那段时间,我的理想当然是想成为一名艺术家,然而毕业以后,艺术世界却让我有些力不从心……后来,我决定用一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来装饰我的房子,直到我能得出什么是我所想要的设计为止……结果六年后我还在装饰房子,不过我  相似文献   

7.
金奖获得者黄国宏:之所以能有今天是因为“金剪刀”举办单位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给了我们一个走到台前的平台。这个平台能够让未来很多的工艺师越来越关注服装工艺,这对服装工艺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工艺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带动服装业的发展,能够真正的展现服装的设计理念。通过这次大赛我看到很多优秀选手的亮点,学到了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我觉得“金剪刀”这个大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工艺的重要性,无论是设计师还是班师,没有工艺师的配合,很难达到服装想要的效果,这个大赛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稀奇是条狗     
正《缤纷space》杂志要做一期稀奇的专辑,我让出版人陈明专门做了一个专题是关于稀奇作品在不同空间里面呈现的不同态度,有天喝酒的时候突然想起它的专题名字应该叫着"稀奇是条狗"。如果作为标题党的话,不妨可以把这五个字放在封面上。因为一次机会我结识了梁建国和琚宾,大家都知道他们是设计师中的一代才子。年初我把稀奇的定位进行了非常重大的调整,从稀奇作为艺术礼物进一步上升为家居空间关系中的重要配饰或者说家具关系中的局部中心(这是  相似文献   

9.
平衡与沟通     
《北京服装纺织》2013,(4):161-161
国际著名设计师经纪人,风格顾问及时尚搭配师;曾是巴黎著名的时尚设计师,后为众多知名设计师与著名品牌合作,创办了巴黎最先锋的设计师代理机构,掌握与引领国际最前沿的时尚脉动。《时尚北京》:您对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现状了解吗?有没有喜欢的中国设计师?PASCAL PACHE:现在网络很发达,我每天都需要关注时尚资讯,其中也有中国方面的。但是我想最好的了解方式就是要多去中国,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中国,并能和中国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洪裕真是一位来自韩国的女设计师,有着13年服装设计从业经历,曾担任过韩国许多知名服装品牌的设计工作。由于语言不通的缘故,采访是通过翻译完成的,眼前的洪裕真精致幽雅,流露出让人难以抗拒的东西。她很细心,常常会用肢体语言与我交流,让我能大概了解她的意图与思想,这也应该是设计师特有的敏锐与细心吧,采访也就忽略了语言的障碍,使它变得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