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山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南峪口天岩村内。其正殿已毁,仅存南殿为文殊殿。文殊殿座北向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文殊殿梁架结构比较简练,斗栱作四铺作单下昂,前后明间安板门两扇,前门较简陋,后门工艺精细,用材较大。文殊殿内佛坛上雕塑着十二尊佛像。元延祐二年文殊殿曾进行规模较大的维修,建筑平面进行了破坏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大慧寺源流     
马旭初 《古建园林技术》1984,(2):54-54转24
大慧寺现今仅留存大悲殿一座,重檐庑殿顶,殿中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佛像。碑文记载,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佛像及两神童弟子系宣统年重修过,而殿内东、西、后墙壁画及两旁二十八尊道教星宿神像均系明代塑造。大悲殿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望有关人士进行关切并开展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建筑师》2015,(4)
涞源阁院寺文殊殿是辽代木构建筑中最晚发现的一座,其正面还保存有相当一部分古老的格子门窗。门窗里的图案及其组合,是辽代特有的,具有明确的宗教意义,其中的悉昙梵字更是东亚木建筑门窗中的孤例。这些图案重新定义了文殊殿14m×5m的正面形象,体现了辽代显密圆通佛教的宇宙观,而且可能与建筑被以特定位置的观看——这一宗教活动紧密相关。而精细绘画般的立面设计本身,也成为宗教观念和艺术极为发达的突出表现,这种立面设计的手法与水准,在中国古代建筑实例中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4.
喜子 《城建监察》2005,(7):46-47
最近,我家有个水笼头总是水滴个不停,为此每次用完之后,凭经验总要尽最大努力把它拧得紧紧的,以求滴水能够停止,可是实际效果却并不如人愿。尽管这种努力没有效果,但在习惯思维定势的作用下,每次还是要努力地把水笼头拧得紧些再紧些。这样努力了一段时间后,滴水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越滴越大。正感到这种努力无望、准备请物业更换水笼头时,忽然在一次不经意中轻轻拧了一下,却发现不滴水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单相流和两相流手提式细水雾装置,通过试验测定了两种细水雾装置的粒径和流量,分析了两种装置的优缺点,论证了手提式两相流细水雾灭火装置,可在较低储水压力和供气压力下获得较大流量的超细水雾。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滴水线做法是,先用水泥砂浆在构件上罩面,然后用尺杆做好滴水线模,最后做水泥砂浆滴水线(图1)。这种做法的缺点是:分两步施工,用两个尺杆作模,比较烦琐,而且做好的滴水线因为分两次施工,容易脱落。因此,我们改进了滴水线的做法。具体做  相似文献   

7.
《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卷第五大木作制度二“阳马”规定:“凡造四阿殿阁,若四椽、六椽五间及八椽七间或十椽九间以上,其角梁相续,直至脊樽,各以逐架斜长加之。如八椽五间至十椽七间,并两头增出脊樽各三尺。随所加脊樽尽处,别施角梁一重。俗谓之吴殿,亦五脊顶”。以上制度规定四阿殿顶八椽五间至十椽七间需两头增长脊樽各三尺,共六尺,否则脊樽太短(图1)。陈明达先生研究认为“四阿殿立面设计,是要求脊樽长度应大于间广总数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止敬 《华中建筑》2004,22(4):8-8
据《大清会典·工部》记戟:“凡亲王、郡王、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住所,均称为府。”其中亲王、郡王的住所称王府。王府中的正房称为殿,殿顶覆盖琉璃瓦,殿中设有屏风宝座,外表看上去很像一个缩小的宫廷。府比起王府来规模就小多了,府不仅不能用琉璃瓦覆盖屋顶,而且正房也不能称为殿,屏风和宝座当然就更不能设置了,至于那些不是凤子龙孙的达官显贵,尽管有封爵或有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头衔,他们的住所也只能称“宅”、“第”“宅”、“第” 一般都是私产,由住房人建造或购置  相似文献   

9.
一种具有静音、水净化功能的给水装置,属给水系统领域。包括储水池、加压泵、控制柜和用户管网,其在储水池的下部横向设置一潜水泵套筒,套筒的出水端与储水池壳体固接.其进水端经支架固定于储水池内腔底部;在套筒的进水端设置进水闸板阀,在套筒的出水端设置密封端盖,密封端盖上设置出水管和电缆穿孔;在套筒内封装潜水泵,潜水泵的进水端经支架与潜水泵套筒内壁固接.潜水泵的出水端与密封端盖上的出水管联接.出水管与用户管网联接,潜水泵电缆穿过密封端盖的电缆穿孔与控制柜连接;在储水池内吊装设置水能激发器。水能激发器经电缆与控制柜连接。本方案将储水、加压、静音、净化功等能合而为一,可广泛用于各种用水的输送、提升领域。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一直把居住的处所统称为住宅,可是在帝制时代,对住所的称呼是不能随便乱叫的。据《大清会典·工部》记载:“凡亲王、郡王、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住所,均称为府。”其中“亲王、郡王的住所称王府”。王府不仅品级高,而且建筑规模大。王府中的正房称为殿,殿顶覆盖绿琉璃瓦,殿中设有屏风和宝座,外表看上去很像一个缩小的宫廷。“府”比起王府来规模就小多了,府不仅不能用琉璃瓦覆盖屋顶,而且正房也不能称殿,当然屏风和宝座就更不能设置了。除此之外,在房屋间数、油饰彩画、台基高低、门钉多少,王府和府也都有规定,不能逾制。…  相似文献   

11.
兰那斋滴     
谢小英 《华中建筑》2009,27(7):225-231
兰那是今泰国北部的古国,曾经历孟人、高棉人、缅甸人的统治,也曾受素可泰、锡兰等国的深刻影响,因此她是多种文明和文化碰撞、交融之地,形成了兰那建筑独特的多元共生特性。兰那还是佛教胜地,而斋滴是佛教建筑的重要类型,因此探讨兰那的斋滴对研究兰那宗教建筑艺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简单概述兰那社会宗教背景的基础上,主要对兰那的角锥形斋滴、覆钟形斋滴和塔殿式斋滴进行探析,概括它们的主要特征,指出兰那斋滴与孟人斋滴、缅甸佛塔和支提堂、高棉塔殿、锡兰佛塔等外来建筑艺术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2.
韦强 《建筑知识》2013,(11):416-416,418
本文结合青银高速济南黄河大桥防撞护栏的施工,着重介绍了带滴水檐防撞护篮的施工工艺及外观质量控制措施,仅供同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岩山寺(又名灵岩院、灵岩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南峪口天岩村内。一九八二年三月十二日经国务院公布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山寺座北向南、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占地面积六亩上下。现存一组建筑物在平面上左右略不对称,中轴线稍有偏差,释为元代和以后修葺所致。正殿已毁,仅存遗址,南殿为文殊殿。东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施工单位疏忽,有的阳台挑檐下面未做滴水线,也有的是由于抹灰质量太差,造成使用后滴水线掉了,因而在下雨时发生渗漏。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渗漏原因后,在屋檐下打一排孔,插上膨胀螺栓,然后找一些废弃的自行车内胎,用L25角钢将其固定,见右图。这样,雨水便可顺角钢处流走,角钢实际上起到滴水线的作用,阳台再也不渗漏了。  相似文献   

15.
一般情况下,滴水线或滴水槽是后抹灰成型。但是,施工中常遇到设计不带窗楣的窗檐,也就是与清水墙面齐平的窗檐,在单层工业厂房外墙面尤为常见。如果对这类窗檐滴水线(槽)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歇山顶是仅次于庑殿顶的高级形式。从外形上看,歇山顶是由悬山顶和庑殿顶组成,歇山顶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不断发展,明清时期不仅继承前一时期的技术,而且在其基础上又有了一定的创新,明清时期的官式做法使用踩步金与草架柱子使得歇山加大,使收山缩小,正脊加长。歇山屋顶的发展从侧面反映出明清的建筑无论在装饰上还是在构造功能上都铸就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故宫东华门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为期两年的修缮过程,使我们对东华门城楼庑殿顶的木结构有了清晰完整的概念。本文对于东华门城楼庑殿顶的大木结构进行了说明及分析,重点阐述了东华门屋顶的推山、构件制作安装的独特之处。通过对于东华门城楼大木结构的解析,进一步丰富了庑殿顶木构的类型及制安方式,并且为今后的古建维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2016,(12)
设计了用于测试水泥基材毛细管负压的负压传感装置,并利用该装置,采用水胶比为0.30的水泥浆体研究了储水管的硬度、装置内的气体、水的含气量、测试深度、水泥浆体泌水等因素对测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装置内的气体和储水管的硬度对负压测值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外界环境和泌水会对不同深度毛细管负压的发展有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准确测试水泥基材料毛细管负压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2)
<正>棉花在生长期间出现高温天气,将对棉花生长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长绒棉,中上部花、蕾将会大量干枯脱落,棉花生长发育停滞。细绒棉会造成生长发育缓慢,生长较弱棉株出现脱水缺肥现象,生长旺的棉田将出现大量赘芽和无效果枝,造成棉田郁闭,下部大铃出现霉烂现象,同时也将利于棉叶螨的大发生。针对这次高温灾害性气候过程,农技部门建议及时采取以下措施,以减轻高温灾害,将灾害程度降到最低。一、滴灌棉田要适度增加滴水滴肥量,增加滴水滴肥频率,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4)
<正>一、文殊山石窟的开凿文殊寺藏语为"嘉祥贡巴",它是祁峰境内最大的寺院,在张掖、酒泉地区内也有影响。寺院依文殊沟北坡沿山而建,文殊山,峰峦叠列,巍峨峻逸,宛如一条巨龙盘卧在祁连山麓。据传因文殊菩萨曾显灵于此,有文殊古寺而得名,全境分为前山和后山两个区域,是佛道两教分域进行活动的处所,东西两峰之间有峡道,俗称文殊沟口,是往祁连山后讨赖大阪的通道。前山和后山的古代建筑约360余座,70余院,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