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所采集的电站锅炉旋流燃烧器火焰图像与直流燃烧器火焰图像的对比分析,在原有直流燃烧器火焰图像判据的基础上,讨论了旋流燃烧器火焰图像特征量的提取与特征区的选定,运用现代人工神经BP网络智能理论,设计并训练了BP网络实现旋流燃烧器燃烧状态实时判断的功能。通过实验证明在旋流燃烧器火焰图像上提取的特征量和燃烧状态之间存在映射关系,通过所建立的BP网络模型可以对旋流燃烧器的火焰燃烧状态进行实时判断。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常用的基于图像的火焰检测机理,依据现场获得的直流燃烧器和旋流燃烧器火焰图像,发现这些方法并不适用于旋流燃烧器火焰检测。分析其原因并尝试用平均灰度的平均值和方差两个通用特征量对旋流燃烧器的火焰状态进行识别,实验证明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近二十多年来,燃油及燃气锅炉燃烧器的火焰监视技术日臻可靠,美国已经普遍采用了燃烧器程序控制,并备有完整的锅炉安全与燃烧器管理系统。但是燃煤锅炉的火焰检测装置尚处于研制、试验和发展阶段。新的监视手段,如红外或可见光检测器,已经或正在取代传统的紫外光敏管。燃煤锅炉火焰监测技术的关键是对单只燃烧器火焰检测的可靠性,以及对所监视的燃烧器与相邻或相对燃烧器火焰间的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4.
马利民  耿国 《江西电力》2011,35(1):48-50
对W火焰锅炉的旋流燃烧器和直流燃烧器的特点进行介绍,对实际运行中两类燃烧器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说明,为W锅炉燃烧器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融合工业摄像机获得的旋流燃烧器火焰图像信息和火焰检测器获得的火焰强度信号,得到表征燃烧器燃烧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建立了旋流燃烧器主要操作量、燃烧器负荷以及煤质与燃烧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之间的非线性模型。基于该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以燃烧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最大为目标,对燃烧器稳定性模型进行寻优,从而实现了燃烧器的优化控制。现场投运试验和控制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燃烧器在不同负荷和煤质下运行的燃烧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王春昌 《中国电力》2006,39(7):23-26
用火焰传播理论对现有燃烧器在稳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NOx生成机理对挖掘燃烧器的低NOx潜力进行论证。提出PCSB燃烧器的新构思和设计,PCSB燃烧器是根据煤粉气流分步燃烧原理、火焰传播理论以及强制点火原理研制开发的理念新颖,结构简便的新型煤粉燃烧器,阐述其低NOx原理和稳燃原理,归纳了其性能和特点。结合煤种特性总结PCSB燃烧器的设计原则。PCSB系列燃烧器对各种煤具有很好的适应性,非常适宜我国火电厂切圆燃烧锅炉和墙式燃烧锅炉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多孔介质燃烧火焰面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低热值气体在多孔介质燃烧器中的火焰面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二维氧化铝(Al2O3)小球堆积床多孔介质燃烧器内气体燃烧进行模拟。考虑气体的对流扩散和气固间的对流换热及固固间的辐射换热,研究多孔介质燃烧器中混合气体燃烧特性规律,对火焰面形态和火焰面移动规律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堆积小球多孔介质燃烧器内火焰面的移动速度较小,其数量级在10-4 m/s;多孔介质燃烧器中火焰面移动速度随着预混稀薄气体当量比的降低而增大,随入口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预混气体的入口速度较大时,火焰面呈较厚抛物线状,入口速度较小时,火焰面呈较薄平整状。  相似文献   

8.
一、燃烧火焰形式 从当前燃气具产品发展趋势看,燃烧器的火焰出口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1.水平出火火焰 如现在的欧式燃烧器,比较典型的有意大利SABAF燃烧器,它的出火孔几乎与水平面平行,火焰出来呈水平方向,基本与锅底平面平行,这种燃烧器火焰高度比较小,但是长度比较长,这种火焰对锅底的冲力比较小,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型锅炉燃烧调整需要高灵敏度火焰检测装置的现象 ,根据煤粉燃烧特性和火焰的频谱分析原理 ,开发了单燃烧器火焰检测装置。通过在国产 410、670 t/ h锅炉上的试验 ,得到了单燃烧器火焰有别于背景火焰的频谱特性 ,经过对比分析认为该装置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数值计算精度,必须要有一种判断精度的准则,结合马莲台电厂1号锅炉微油点火燃烧器改造,提出了炉膛内火焰形状相似度对比法。它以数值结果的火焰形状与实际燃烧火焰形状进行对比,计算出二者的相似度,从而量化数值计算结果的精度,该方法已成功应用到微油点火燃烧器改造设计中。根据火焰形状相似度对比法,微油点火燃烧器计算模型选择合理、数值计算精度较高,已能反映出实际点火过程;分析了煤粉与油雾混合气流燃烧、传热的过程,深入掌握了微油点火燃烧器点火时的流场数据和颗粒场数据。  相似文献   

11.
O2/CO2气氛下煤燃烧特性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富氧燃烧技术不仅能使分离收集CO2和处理SO2容易进行,还能减少NOx排放,是一种能够综合控制燃煤污染物排放的新型洁净燃烧技术。简要介绍了O2/CO2气氛下煤燃烧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不同氧含量的O2/CO2气氛和O2/N2气氛下的热重与循环流化床(CFB)燃烧试验研究,为CFB富氧燃烧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进行了基础准备。  相似文献   

12.
针对阳城电厂W火焰锅炉燃烧调整遇到的燃烧不稳,高负荷灭火,氧量沿炉膛分布不均等问题,分析其基本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洪成水基燃料”,即油+水+膨化剂+“黑药”配制成的燃料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其膨化剂的主要成份为酯肪酸钠,即肥皂,这是一种最普通的乳化剂:“黑药”是工业纯高锰酸钾.所说的水基燃料必须经过乳化才能使油、水混合.经测定,这种水基燃料的热值与水的含量成比例地下降,因此水不可能变成油,但掺水后可强化重油燃烧,从而提高了热利用率.对燃料滴的着火温度的测定表明,所添加的高锰酸钾对着火没有影响.有关热态试验的试验结果表明,其效果与常规的乳化燃烧一样.因此,“洪成水基燃料”即为常规的乳化燃料.  相似文献   

14.
“W”型火焰锅炉燃烧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才发 《电力学报》1998,13(2):144-149
针对阳泉二电厂“W”型火焰锅炉投运以来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燃烧设备结构提出了燃烧调整的基本方法,根据煤质差,运行中飞灰可燃物高的现状,对燃烧调整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提出了较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振龙 《热力发电》2011,40(1):55-57
根据神华煤的燃烧性能,确定了合适的低氧燃烧方式.在台山电厂600 MW 2号机组锅炉进行的神华煤低氧燃烧试验结果显示,低氧燃烧使锅炉效率提高,NOx排放量减少.但是,试验也表明低氧燃烧需采取相应的防渣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O2和CO信号修正的燃烧优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粉炉及燃用混煤的锅炉,燃烧率变化易造成燃烧不稳定及参数波动大、锅炉效率降低等问题,通过分析燃烧特性曲线,将O2和GO信号引入到燃烧优化控制系统中,从而用O2和GO信号来修正过量空气系数,作为反映燃烧率与燃烧状态的参数。应用修正的过量空气系数,提出基于最佳风煤比的在线识别燃烧优化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7.
流化床内燃料燃烧时N2O形成和分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阐述了流化床条件下N2O形成和分解机理,采用不同程度脱去挥发份的焦炭颗粒,研究脱挥发份的程度对N2O形成的影响,脱挥发份的温度越高,即脱挥发份的程度越高,焦炭形成N2O的量越少,这表明挥发份氮形成N2O量高于相应焦炭氮燃烧产生的N2O量。燃料燃烧过程中,NO形成比较均匀,而N2O比较复杂,燃料氮转变为NO的转化率随脱挥发份温度升高而增加,而N2O的转化率则有一临界脱挥发份温度点。燃料氮转变为N2O的转化率随燃烧温度升高而降低,NO则相反。氧化钙对N2O有较强的分解作用,固体物料对N2O的分解作用比对NO的快。N2O和NO的分解反应过程可用一级Arrhenius公式来描述。  相似文献   

18.
针对煤粉炉及燃用混煤的锅炉中,燃烧率变化易造成燃烧不稳定及参数波动大、锅炉效率降低等问题,通过分析燃烧特性曲线,把O2和CO信号引入到燃烧优化控制系统当中,从而用O2和CO信号来修正过量空气系数,作为反映燃烧率与燃烧状态的参数。应用修正的过量空气系数,提出基于最佳风煤比的在线识别燃烧优化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9.
当前准葛尔2号烟煤(设计煤种)供应紧张,为了缓解煤源问题,某电厂2×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决定掺烧霍林河褐煤。通过神华煤与霍林河褐煤的不同掺烧比例试验,研究不同掺烧比例对锅炉效率和机组最大出力的影响。燃烧优化试验表明:额定负荷下,当烟气中含氧量在3.22%时,锅炉效率最高。空气分级燃烧试验表明:考虑锅炉效率和NOx排放浓度,神华煤掺烧30%霍林河褐煤的额定负荷下,燃尽风挡板开度应为-10%,并对掺烧褐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具体建议和措施。通过合理混配、掺烧和燃烧优化调整,极大地缓解了因掺烧褐煤引起的经济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Currently, TP-14A boilers should be changed into burning off-design fuel: grade B3 coal of Verkhne-Sokursky deposit. Its share (by heat) in the fuel balance should be not less than 80%. A test burning of Verkhne-Sokursky coal was carried out, which showed that, in its present form, the boilers and dust-systems are not suitable to operate with this fuel, because their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tly differs from the project one. It is impossible to maintain the overheating temperature at the required level during operation on only coal; it is difficult to maintain the temperature behind the mills at the level of 200°C. The joint burning the coal with natural gas allow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t operation of one or two mills. However, substantial fuel underburning, essential thermal maldistributions on the steam flows, and emissions of NOx above permissible values is observ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est burning and joint calculations of furnace, boiler, and dust-systems, way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re developed. For modeling the furnace process, the Fluent and Sigma Flame software were used. Adapted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boiler and dust-preparing systems were created using the Boiler Designer and Stoker software. 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truct the boiler plants, which can perform in two stages. In the first stage, the existing burners are replaced by the burners with turning nozzles and two-stage burning is arranged, and the inertial separators and recirculation of the drying agent are installed on the mills.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change to concentric burning is carried out, the heating surface of radiation part of the steam superheater increases, and the preset included hammer part is installed at the mill. It is shown that a positive effect should be obtained already after the first stage of reconstruction. The second stage of reconstruction will require additional expenses, but its implementation will allow to a greater extent to eliminate the disadvantageou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equi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