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对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三类流域水文模型在西南岩溶地区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及困难;通过三个成功实例:桂林“丫吉模型”、洛塔干河猪场表层岩溶泉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刁江SW AT模型,分析了目前在西南岩溶地区应用流域水文模型的若干特点;提出了在下垫面条件复杂、流域含水介质结构空间差异性大的岩溶地区,特别是无监测资料地区,发展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西南岩溶灌区水文特性及其模拟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岩溶水文和灌区水文两方面分析了西南岩溶灌区水文的特殊性和脆弱性。针对西南岩溶灌区水文特点,在对自然流域水文模型SWAT改进的基础上,构建岩溶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建立的岩溶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主要添加了表层岩溶带水循环模块、岩溶地下河汇流过程,改进浅层岩溶水计算方法、稻田水分循环模块、渠系渗漏计算模块,增加塘堰的灌溉功能等,并介绍了模型的流域离散方法和水循环结构。岩溶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可为西南岩溶灌区水文特性及其对变化环境的响应等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流域水文模型在西南岩溶地区应用中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流域水文模型在西南岩溶地区实际应用中的困难;通过三个成功实例:桂林“丫吉模型”、洛塔干河猪场表层岩溶泉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刁江SWAT模型,分析了目前流域水文模型在西南岩溶地区应用中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了未来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岩溶地区,特别是无监测资料地区,发展分布式水文模型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黔中高原分水岭地区是我国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区,岩溶十分发育,地下径流成分的赋存、辁移、补给和排泄等规律因岩层结构复杂而呈现独特性,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估通常多以水文地质法为主,水文学方法的应用尚属罕见,本文应用流域水文模型方法对该地区代表性流域的地下水资源规律和特性作了分析,评估。并与水文地质方法比较,成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水文模拟是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和模拟水文循环的过程.按照水文循环运动的物理规律和空间变化规律介绍了流域水文模型的分类及其特点,回顾了流域水文过程模型的研究进展,总结、介绍了国内外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开发研究成果,结合当前流域水文模型研究中存在的尺度、非线性、模型动态耦合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楠溪江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水文规律主要取决于气候气象条件及流域下垫面条件,受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流域下垫面条件会发生变化,因而针对流域水文、生态水文等方面的研究近来也变得越发重要和紧迫.根据楠溪江流域多年实测水文资料分析降水、蒸发、径流量、暴雨、洪水、泥沙和水质等特性,研究其规律.  相似文献   

7.
汉江流域汉中段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安 《陕西水利》2011,(2):133-134
通过对汉江流域上游干流水文站历年水文资料的统计计算,分析了汉江上游洋县站以上流域降雨、径流量、暴雨洪水等水文要素,探讨了其年际变化、年内分配规律和流域内灾害性洪水的演变过程及水文特性。可为防汛减灾、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水文数据。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的水问题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焦点,而流域水文模型又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总结了黄河流域产汇流及水文模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展望黄河流域水文模型的研究方向,一方面继续探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径流形成的物理机制,另一方面研制建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构造数字黄河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黔中高原分水岭地区是我国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区,岩溶十分发育,地下径流成分的赋存、输移、补给和排泄等规律因岩层结构复杂而呈现独特性。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估通常多以水文地质法为主,水文学方法的应用尚属罕见。本文应用流域水文模型方法对该地区代表性流域的地下水资源规律和特性作了分析、评估,并与水文地质方法比较,成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的水问题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焦点 ,而流域水文模型又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总结了黄河流域产汇流及水文模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展望黄河流域水文模型的研究方向 ,一方面继续探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径流形成的物理机制 ,另一方面研制建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构造数字黄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同下垫面较均一的地区相比,岩溶地区流域下垫面不均匀性影响十分显著,各处产流的过程与特性差异较大。本文根据对黔中高原地区岩溶流域的实地查勘、流域下垫面结构、坡地水流特性与水文学原理,并在原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了岩溶地区非均匀下垫面流域的水文模拟技术,对岩溶地区河流的径流成份作了进一步分析,获得了满意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流域非闭合特性对岩溶地区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溶地区通常发育有大量岩溶裂隙、管道和洞穴,构成错综复杂的地下输水网络,形成了独特的流域水循环模式。地下岩溶构造的存在会造成地下分水岭与地表分水岭的不重合,流域趋于非闭合状态。为了弄清岩溶流域非闭合特性对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本文以桂林岩溶地区潮田河(漓江支流)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三水源新安江模型模拟该地区多年降雨径流过程。通过比较几组给定流域面积的模拟结果,分析了流域计算面积选取对潮田河流域水文模拟结果精度的影响,并探讨了流域非闭合特性影响下该地区的水体流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率定时,当流域计算面积由340 km~2变化至460 km~2时,NSE先增大后减小,RE值持续增大,两者在380~390 km~2时可同时达到最优;结合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模拟精度的分析结果,给出了合理的流域计算面积,比基于地表分水岭提取的流域面积约小8.9%~11.2%,故部分水量可能通过地下岩溶构造流向邻近流域。合理的流域计算面积对潮田河流域径流模拟精度提高显著,尤其是提升了枯季径流的模拟。  相似文献   

13.
The complexities of hydrological phenomena, the causes that lead to these complexities, and the essences and defects of reductionism are analyzed. The driving fo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logy and the formation of branch subjects of hydrology are discuss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hydrology are summarized. Existing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shed hydrological model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necessity of the expansion of hydrology from linear to nonlinear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分析水文现象的复杂性及还原论的缺陷,探讨水文学发展的动力,总结现行水文学的理论基础及局限性,指出流域水文模型发展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最后,对水文学必须从"线性"向"非线性"拓展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简要论述了数字水文站的基本功能需求和技术基础,在分析国内外水文站建设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数字水文站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数字化水文站”建设应该以提高水文行业的整体支撑能力和全面实现水文现代化为核心,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目的。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及其时空演变规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原有研究成果已不能真实反映现代条件下的水文变化规律.作为概念性模型的代表,新安江模型已不能适应变化环境下流域综合水文要素的模拟,因此有大量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亟需加强.为解决这一难题,文章以新安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改建项目为例,阐述嵌套式强化观测流域设计方案的应用,在原有设施基础上,嵌套增建了原型小流域及坡地水文综合要素观测场、嵌套式强化观测流域、水文综合实验与分析测试中心及远程接收中心.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能够有效的提升数据资源类型及涵盖面,为发展新一代水文模型系统提供数据支撑,为建设流域大气-水文-生态综合模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文在服务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北京市各区县没有单独的水文管理机构,区县水文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还不够到位,同时区县政府对水文的支持也不够理想。旨在通过分析现行水文管理体制的弊端,以大兴区水文机构(大兴区水环境监测中心)为例,探讨了区县水文机构成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对区县水文机构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进而推动水文双重管理体制的进程,达到水文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