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油田为地质构造平缓,辫状河沉积的稠油底水油藏,主要由水平井和定向井两种井型开采。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井型开发特征,发现相对于定向井,水平井采油指数更高,无水采油期更长,含水上升更慢,累产油也更高。引入解析产能计算模型进行产能计算,分析水平井含水上升慢的机理,运用甲型水驱曲线法预测水驱储量和累产油,理论分析结果跟实际生产状况一致。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效果更好,对稠油底水油藏的开发策略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Q油田为地质构造平缓,辫状河沉积的稠油底水油藏,主要由水平井和定向井两种井型开采。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井型开发特征,发现相对于定向井,水平井采油指数更高,无水采油期更长,含水上升更慢,累产油也更高。引入解析产能计算模型进行产能计算,分析水平井含水上升慢的机理,运用甲型水驱曲线法预测水驱储量和累产油,理论分析结果跟实际生产状况一致。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效果更好,对稠油底水油藏的开发策略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平井分层系开发稠油厚油藏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JX油田5井区储层为典型的陡坡带三角洲沉积,储层单层厚度大且油层内部有相对稳定的隔夹层分布,原油为稠油。针对该区块厚层稠油油藏特点,提出了利用水平井分层系开发的新思路,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水平井单井产能约为常规定向井产能的3~6倍。  相似文献   

4.
水平井与定向井在投资和成本计算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在产能开发中的应用,不仅给油田产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使得老油田的潜力得到开发。水平井的高投入、高产出特点使得在计算水平井投资和成本时与定向井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以桩139产能区块为例,详细比较了水平井与定向井在投资和成本计算上的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海上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稠油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面临采油速度低、水窜快、产量递减快及采收率低等问题,且缺乏分层系开发调整经验,制约了油田的稳产和高效开发。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利用室内物理实验、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高含水期开发模式研究,明确了海上非均质稠油油藏分层系开发技术界限、注采井间加密模式和底水油藏水平井布井下限。结果表明:当储层原油黏度级差大于3或渗透率级差大于3时,层间干扰系数增大,实施分层系开采,且各开发层系油层厚度为4~8 m;对于强非均质性储层,不同井型、井网加密模式下体积波及系数差别较大,采用反九点转五点水平井+定向井联合井网加密模式,并将井距调整为220 m,体积波及系数显著提高;储层内部隔夹层渗透率、分布面积和分布位置均对水平井产能具有较大影响,基于隔夹层优化布井后,原油黏度为260 mPa·s的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累计产油量达到5万m3,油柱高度可由12 m下推至7 m。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形成了“纵向分层系、平面变井网、水平井挖潜”的海上河流相稠油油田高效开发新模式,应用于秦皇岛32-6油田获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可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靖安油田盘古梁西长6油藏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砂体叠合程度高,油层厚度大。油藏由于受储层物性和天然裂缝等因素影响,定向井投产后表现为初期产能较高,但递减较大,为了摸索更适合该油藏的井网,提高储量动用程度,为此开展水平井试验开发,从目前效果看水平井初期产量高于周围定向井3~5倍,初期递减小,水平井开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渤海海域重质稠油油田产量低的特点,为提高单井产能和最终采收率,以SZ36-1 油田边部稠油区为试验区,在现有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的基础上,选择分布稳定、油层厚度相对较厚的单砂层,并部署5 口水平分支井与常规定向井联合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结果表明:水平分支井单井产能可达90~150 m3/d,是常规定向井产能的3~4 倍,可提高油田的采油速度;通过数值模拟,预计该区块可提高4% 左右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春光油田春10井区特稠油油藏是一个典型的边际稠油油藏,具有油层埋藏深、厚度薄、原油黏度高、含油层位少的特点,采用常规的开发动用技术难以实现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自2011年以来,通过开展水平井开发经济技术政策界限研究,确定了以水平井为主导、采用蒸汽吞吐+蒸汽驱的开发方式整体动用该区568×104t稠油储量的开发思路,成功在该区部署实施99口水平井,预计新建产能16.6×104 t,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考虑水平井与定向井单井泄油面积差异对水平井产能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替代比模型,通过迭代运算,评价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油层厚度、储集层非均质性及不同水平段长度的产能指标,计算出水平井产能与定向井产能的倍比关系,定量分析了上述3个主要因素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程度。利用该替代比模型可提高水平井产能研究精准度,由于油层厚度、储集层非均质性对水平井产能影响较大,非均质性小的薄储集层实施水平井优势明显。目前该方法已在A油田得到应用,实施的水平井实际产能与评价计算结果较接近,表明该方法可为水平井的优化部署决策提供量化指标,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平井技术开发低幅度底水稠油油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104-5断块Ng6油藏为底水稠油油藏,构造幅度低,采用定向井开发,含水上升快、产量低,效果差。水平井具有生产压差小、泄油面积大的优点,可有效延缓底水锥进,提高单井产能,是开发低幅度底水稠油油藏的有效手段。根据油藏特点建立概念模型,对水平井生产的油水运动规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储层的非均质性、水平段长度、水平段位置、隔夹层发育状况、油层厚度等因素决定着底水上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水平井整体开发优化设计,实施后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稠油油藏分支水平井适度出砂开发技术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针对海上稠油油藏的特点,提出应用分支水平井适度出砂技术开采稠油。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数值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对分支水平井适度出砂技术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出砂量越大,渗透率的提高幅度越大,直径小于39μm的地层微粒是形成孔喉桥堵的微粒源,排出这部分颗粒对渗透率影响最大。分析分支数目和分支角度对产能的影响发现:在总分支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分支数目增多,产能略有降低,认为分支井不应追求过多的分支数目,以2~3个分支为宜;分支角度增大,多分支井的产能也增大,但增加的幅度变小。在南堡35—2油田运用分支水平井适度出砂开采技术,分支水平井单层产量是周围普通定向井多层合采的3倍以上,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油井产能,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图10表2参12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水平井开采技术日趋完善,在底水油藏应用中取得了明显效果。秦皇岛32-6油田西区是典型的底水油藏,该区主体于2002年采用定向井投入开发,投产后基本没有无水采油期,底水锥进、突破很快,经过6年多的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至2008年初,含水83.7%,采出程度5.05%,开发效果较差。基于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试验研究,总结出影响该区水平井开发效果两个主要因素:水平段距离油水界面高度和水平井区隔夹层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开展隔夹层及剩余油研究,在明下段有利位置布水平井6口,并在实施中应用了随钻跟踪及先进的完井技术。该区6口水平调整井投产后初期产能约是定向井的3倍,全油田预计最终采收率提高0.36%,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边底水驱水平井开发油藏调剖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冀东油田高浅北区是以水平井开发为主的常温常压、边底水块状构造常规稠油油藏.由于储层疏松,边底水的长期冲刷造成储层非均质性加重,油藏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低.为探索水平井调剖的可行性及常规定向井与水平井调剖提高采收率优劣,在纵向非均质模型上进行了三维物理模拟研究.通过布置高精度的压差传感器和饱和度探针,对比不同注入方式下压力变化情况与流体在模型中的渗流情况.结果表明,注入参数相同时,水平井调剖、水平井采出提高采收率18.3个百分点,常规定向井调剖、水平井采出提高采收率8.1个百分点.说明在该类油藏,水平井比常规定向井调剖能更好地提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东辛油田营13断块为具有边底水的复杂断块岩性-构造普通稠油油藏,由于生产压差较大、含水较高,直井冷采产能低。通过技术论证,决定改善该区块的开发方式,在构造高部位优化部署四口水平井进行热采,并对配套技术进行了优化,形成了HDNS技术,即水平井技术、油溶性降粘剂、氮气泡沫、蒸汽吞吐的组合。应用新技术后营13断块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春风油田水平井裸眼筛管常规酸洗工艺存在酸洗压力高和钻井泥饼清洗不彻底造成注汽压力高的问题,对目前的酸洗工艺从酸液配方、流体性质和酸洗管柱三个方面进行了改进,满足了春风油田大部分裸眼水平井酸洗的需要。现场应用34井次,后续的注汽和生产效果均见到明显改善。该技术对于解除钻井泥浆污染,较大限度地发挥疏松砂岩油藏产能,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琴  蔡晖  桑丹  张俊  王颍超 《非常规油气》2023,(2):73-79+100
旅大油田是渤海油田首个循环蒸汽吞吐先导试验区,其中2口水平井已累计实施9轮次蒸汽吞吐。海上稠油循环蒸汽吞吐开发仍处于探索与试验阶段,针对海上多轮次吞吐开发规律的研究尚属空白。为摸清海上水平井多轮次吞吐开发规律,改善中后期热采开发效果,以旅大油田注采动态数据为基础,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对水平井多轮次蒸汽吞吐生产特征、递减规律及开发效果评价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蒸汽吞吐是开发海上稠油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大幅提高单井产能,第1周期高峰产能相对于冷采增产4.3倍,多轮次平均增产1.8倍。海上水平井蒸汽吞吐油汽比高,累积油汽比为2.34;2)在一个蒸汽吞吐周期内的产油量变化呈现先上升、再递减、后低产稳产的变化规律,可划分为放喷吐水期、高产期、递减期和低产稳定期4个阶段;3)单个周期内及周期间递减规律为指数递减,旅大油田第1~第5周期内递减率为15.5%~5.5%,不同周期间递减率为22.0%~24.8%。以上成果认识对海上相似稠油油田热采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胜利油田拥有丰富的浅层稠油资源,稠油油藏埋深较浅、地层松软,大部分区块埋深在800~1200 m左右。稠油油藏一般有地层敏感性强、供液差、产能低和下降快等特点,多年来在钻井等方面采取了多种工艺措施,如定向井、水平井等,均未取得很好的开采效果。鱼骨状水平井技术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钻井新技术,但在稠油热采油藏中应用却面临一些特定的技术难题。对鱼骨状水平井技术在稠油热采井中应用的主要技术难题进行了分析,结合胜利油田第1口稠油热采井——沾18-支平1井的现场实践,详细介绍了鱼骨状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应用情况,为今后在稠油热采区块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也为技术配套成熟并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田开发的逐步深入,为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各种难动用储量(稠油井、出砂井)逐步投入开发,给采油工艺的配套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动潜油螺杆泵的研制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电动潜油螺杆泵与地面驱动螺杆泵、潜油电泵相比具有许多特点,经现场应用表明,对于稠油出砂的斜井、定向井和水平井的开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可视化的多管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结合实际油田生产资料,定量表征海上普通稠油油藏多层合采过程中的层间干扰现象,并建立适用于普通稠油油藏多层合采的定向井产能预测方法。建立了普通稠油油藏多层合采过程中采液指数和采油指数的干扰系数动态表征关系式;引入干扰系数,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修正Vandervlis定向井产能公式,得到适用于普通稠油油藏定向井多层合采的产能动态预测公式。储集层纵向渗透率的差异是层间干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可用储集层基准渗透率、渗透率级差和渗透率偏差综合描述。多层合采过程中,层间干扰对不同含水阶段油井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中高含水期层间干扰对整体产油能力的抑制作用加剧,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考虑层间干扰后产能预测精度明显提高,修正后的定向井产能公式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现场生产。  相似文献   

20.
水平井技术在太平边底水稠油油藏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针对太平油田边底水稠油油藏直井开发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在沾18块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展了水平井整体调整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初步形成了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隔夹层研究、水平井技术等水平井整体调整技术,对太平油田边底水稠油油藏及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