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向加工环境的公差设计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虚拟加工环境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虚拟加工环境是虚拟制造技术的支持环境之一 ,本文介绍了虚拟加工环境的系统结构和关键技术 ,包括实体表达、NC代码翻译、碰撞干涉检验和材料切除算法等 ,并实现了虚拟加工环境的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3.
面向虚拟仪器的图形化语言开发环境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语言是一种用于描述虚拟仪器系统的可视化(图形化)语言。与其它基于纯数据流(DHDF)的可视化语言不同,它是基于事件触发并发数据流模型(ECDF)的,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和更好的实时性。以该可视化语言为基础,文中介绍了一个可视化开发环境DEE。通过该可视化开发环境,组建一个测控系统就像画一个流程图或连接几台仪器那么简单。与其它可视化开发环境相比,它不仅易于被用户所掌握、具有更好的兼容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开发在其他可视化平台中不能完成的中断驱动和多线程应用。文中不仅介绍了可视化开发环境主要框架结构以及与E语言特点相关的驱动程序结构,而且还描述了程序编辑器和画线算法。  相似文献   

4.
面向VxWorks的嵌入式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立泽  刘斌  杨顺昆  颜林 《计算机工程》2006,32(3):55-56,59
实现了一种嵌入式软件集成开发环境,完成面向VxWorks应用程序的开发,包括源代码的编辑、编译、链接、下载、调试等一系列功能。原理是以宿主一目标机的方式,用交叉编译器编译链接源代码,形成目标代码,用RPC方法实现下载功能,并通过远程调试器GDB与VxWorks的WDB代理通信实现源代码级调试。  相似文献   

5.
面向网络开发环境的软件配置管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臻鉴  牟明  杨平 《计算机工程》2001,27(8):69-70,111
针对目前软件开发过程的特点,提出了一个面向网络开发环境的软件配置管理模型。并对该模型中各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该模型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障在混合架构下的调控云应用服务发布质量和效率,设计了开发运维一体化服务,主要包括用户管理、基础数据管理、部署管理和系统状态监视等部分.用户管理基于角色权限模型实现权限控制;基础数据管理实现应用项目资源配置;部署管理实现应用上线流程,支持一键上线,快速回滚;状态监视实现定期系统健康巡检功能.开发运维一体化服务通过调...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面向普适环境的协同设计框架。该协同设计框架在现有分布协同对象计算技术和网格服务的基础上,引入了普适环境“随时随地”和“透明”的思想,巧妙地把协同设计技术融入第三代计算环境中。该文讨论了普适计算的相关理论,也涉及了网格计算的相关技术。并且建立了第三代计算环境下分布式协同设计模型。该框架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网络资源,随时随地的进行产品设计开发。最后简要介绍该框架在在自主开发的HUST-CAIDS中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8.
面向分布式虚拟设计的协同工作环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实现分布式虚拟设计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协作以及冲突消解,建立了一个面向分布式虚拟设计的协同工作环境.描述了系统体系模型的研究方法和基于CORBA的多层分布式结构,详细介绍了基于TCP/IP协议和基于面向对象的运行时期类型信息(Run Time Type Information,RTTI)技术的实体实时通信协议的技术内涵、执行流程和设计实现,该协议用于保持网络中不同结点的几何模型在实体级别上的一致性.对分布式虚拟设计中的并发性问题进行了探讨,采用实体锁定机制实现了某些环节的冲突消解,并对几种实体锁定的仲裁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控制网络主要发展方向就是在现场仪表及工业设备内应用以太网技术.以太网控制系统在工业内应用,主要有三个层次构成,分别是现场控制级、上位监控级、远程监控级.面向以太网的人机界面控制器就是现场控制级中的重要内容,承担着网络测控系统转乘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面向RTEMS的嵌入式软件集成开发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现面向RTEMS的嵌入式软件集成开发环境,提高嵌入式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和开发效率。在编译过程中添加缓冲区溢出动态检测模块,从而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检测到缓冲区溢出,提高了程序可靠性。利用插桩技术实现远程调试环境,结合能对RTEMS进行定制的集成开发环境,提高了嵌入式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调试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传统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模式的不足,为提高开发效率,文中借鉴已有开发环境风格和经验,研究和实现一个支持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的集成开发环境系统.这个系统较全面地改进了传统的支持编辑、编译、链接、运行、调试等功能.采用"插桩"技术使调试系统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和修改系统的实际状态.它还把动态调试和静态调试进行有机结合,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灵活性、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实时嵌入式系统集成开发环境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传统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模式的不足,为提高开发效率,文中借鉴已有开发环境风格和经验,研究和实现一个支持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的集成开发环境系统。这个系统较全面地改进了传统的支持编辑、编译、链接、运行、调试等功能。采用"插桩"技术使调试系统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和修改系统的实际状态。它还把动态调试和静态调试进行有机结合,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灵活性、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基于教学理论和建设标准的网络学习支持环境开放建设框架,进行了融合知识管理理论的探讨,在各模块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设置上进行了融合知识管理的尝试.实现技术上运用软件工程思想,并基于J2EE/Struts框架进行了系统开发.系统有利于提高模块的利用率,在重视功能属性实现的同时,保证了非功能属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智能制造加工系统的调试成本高、周期长及风险大等问题,研究了面向智能制造加工的虚拟调试技术。以智能制造加工系统中机器人、PLC、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工业以太网进行组网并与PC机进行通讯,基于OSGI.NET插件框架开发了交互控制软件,将每个设备驱动做成插件,使得每个插件能够实现当前设备的数据采集、监控及控制。并且在RoboDK软件中建立了系统虚拟的3D模型,通过Redis数据库实现了控制设备和虚拟模型之间的信号交互。然后使用了PLC、机器人控制器、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控制器对系统3D模型进行虚拟调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加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网格工作流系统通过组合网格计算结点上的资源为生物计算等领域的复杂计算任务提供了支持。为了解决已有系统中用户需要对流程语言细节有较深入了解以及操作和配置较为复杂等问题,设计和实现了面向生物信息领域的网格工作流开发与运行环境。生物信息领域的用户使用该系统,可以通过web的方式实现对生物计算模型较高抽象层次的在线流程设计、流程作业的提交、作业状态的管理以及计算结果的查看等操作。最后通过生物计算领域的基因计算任务说明了系统对生物信息学应用的支撑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复杂机械产品的整个制造周期中,公差的设计与控制是决定最终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构成产品的众多零件的公差设计是否合理便成为其质量控制的源头.特别是军工产品(如卫星、雷达的高精度变速跟踪伺服系统等),对零部组件设计和加工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将Web技术与DFX技术相结合是DFX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Web的DFA辅助设计系统的实现架构 ,并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 ,包括 :DFA的装配建模技术、DFA评价技术和再设计、Web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相较于ASIC芯片测试而言,FPGA芯片在进行测试时往往会在难度和复杂情况上有一定的增加,本文主要针对于此设计了有关面向于FPGA芯片开发方面的测试方法,并进行详细的阐述以实现对于该芯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面向网络化协同开发的产品数据管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网络化协同开发中复杂的产品数据管理需求,设计了基于ASP和XML的产品数据管理环境,该环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企业内部的数据管理环境;(2)ASP平台中的数据管理环境;(3)异构系统数据集成环境。基于单层变式BOM建立产业链级数据源,能够保证ASP平台中数据的统一性和良好的扩展性;基于ASP的分布式数据管理能够满足各企业管理方式的差异性要求;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机制能够充分支持异构系统的数据集成。最后介绍了该产品数据管理环境在摩托车产业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Web环境下面向装配的设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基于Web的面向装配的设计系统集成框架,设计了DFA的分析流程和评价体系,并采用Java和Web技术建立了基于网络的WebDFA原型系统.该系统为异地环境下的设计人员提供了产品装配分析和评价手段,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