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常规测井曲线、交会图等方法识别稠油油藏岩性正确率低,效率不高。选用已采集的油田测井资料,分别采用费歇判别法、BP神经网络、极限学习机3种模式识别法,对稠油油藏岩性进行识别,并利用岩心、录井资料对识别结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费歇识别法正确率为81.2%,BP神经网络识别正确率为90.3%,极限学习机识别正确率为92%。在合理有效提取参数的条件下,极限学习机和BP神经网络的岩性识别符合率要高于费歇判别法,且具有运算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模式识别法在测井解释岩性识别方面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覆尖灭带的浅层重质油油藏储层,为成岩作用较弱、胶结性差、物性好、沉积上以上剥下超为特征的砂岩和砂砾岩。由于含油岩层松软易碎,采用传统的常规方法取心收获率较低,难以建立满意的电性解释图版。为此,我们采用钻井、取心和多种测井信息资料,建立了浅层重质油油藏岩性解释方法,并用九6区齐古组6口取心井和301口生产井进行了岩性解释验证,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4.
5.
根据低渗透储层特点,以区域地质、沉积地质、测井地质等方法为研究手段,分项研究储层岩石学特征、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物性特征,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和RBF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测井物性解释模型,综合储层岩性、物性及孔隙结构等参数特征,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Ⅱ、Ⅲ类储集岩为主要的储集岩。研究结果为低渗透储层的评价和科学管理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油泉子油田油砂山组地层岩性复杂,呈薄层状分布,属中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岩性的沉积和储层特征,油泉子油田主要有藻灰岩、泥晶灰岩、灰质粉砂岩、泥灰岩和泥岩等5类岩性.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粒问孔、溶孔、微孔隙和微裂缝.储层孔隙结构复杂,表现为亲水性,整体属于中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应用FMI成像测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提取对泥质含量反映敏感的第1主成分和对碳酸盐含量反映敏感的第2主成分进行交会,可有效识别砂、泥、碳酸盐岩混杂的储集层岩性,为研究区储层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资料,明确了春风油田石炭系发育的岩石类型及其岩石学特征,分别从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两个方面对不同岩石类型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交会图法和Fisher判别分析方法进行岩性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石炭系发育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类型,不同岩性的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差异明显,通过GR-RD交会图版和Fisher判别方法识别岩性效果较好,识别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在新庄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新庄油田测井、录井、岩心和试油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校正、分析,明确了该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测井二次解释,在对试油资料详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了该区的油水层电性识别标准和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从而为新庄油田进一步开发评价和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沉积相分析的基本理论和相标志概念,遵循从点(关键井测井沉积微相分析)到线(多井对比)的基本原则,研究了测井沉积相的主要相标志。这些相标志包括由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自然电位测井、孔隙度测井和电阻率测井等提供的反映岩性特征和层序特征的测井相标志,由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或者井壁成像测井)提供的反映沉积结构、构造的测井相标志。对轮南油田TⅡ^1小层进行测井沉积微相和储层参数研究的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引言泡沫油,是分散的气泡和稠油的混合物,其形态类似于刮脸膏。储层流体压力降至泡点时,天然气从溶液中释放出来。稠油的粘度和比重限制了气泡相互聚结形成独立相。泡沫油的形成类似于气溶液驱动,只是天然气被圈闭于稠油之内。泡沫油的形成导致出现部分天然气饱和储层,因其速度明显降低,可在压缩波地震资料上观察到,也可利用地震监测,特别是三维地震资料,确定并距,优化生产和布井,从而提高采收率。概况加拿大酉部稠油(API<20)冷采已采出918×105桶稠油,可采储量为5865×106桶。油层主要参数:孔隙度为30%,参透率1~4μm2…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M油田具有岩性复杂、储集空间多样、非均质性强等特征,常规孔隙度计算模型不能较好地反映其储层孔隙度。为了提高其孔隙度计算精度,在计算孔隙度前先对储层作了岩性判别。以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判别法为基础,选取研究区测井资料齐全和岩性分布较均衡的5口井作为样本,选择合适的测井曲线作为输入曲线,利用贝叶斯公式求得每个深度点的各类后验概率值,后验概率值最大的即为该点所属的类别,以此为依据对所有井作了岩性识别。在岩性识别的基础上对经过岩心分析的岩样分类拟合以获得各类岩性的拟合模型以及在该地区的骨架值,根据所输出的岩性代码,可选择该深度点所对应的测井解释模型。识别岩性后计算的孔隙度与岩心分析孔隙度的误差很小,为储层的解释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辽河油区高升油田蒸汽驱试验区巨厚、块状、深层浊流砂砾岩沉积特点,在对生产历史进行全面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引进美国SSI公司热采数值模型THERM进行了跟踪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历史拟合,搞清了该试验区温度场、压力场和饱和度分布场的三场关系。由此展开了平面井网、井距分析、纵向注采层位调整及注采参数优化设计等研究,提出了改善蒸汽驱效果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盐家油田深层砂砾岩储层岩性复杂,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差异小,不易识别.岩性识别是储层参数计算和油水层判别的基础.提出了以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的NRA岩性自动识别技术,分析岩性敏感性,并剔除物性影响,最终构建出1条反映粒序变化的岩性判别曲线,通过岩心描述和电成像资料刻度,实现了砂砾岩岩性自动识别.经现场验证,该方法有效地...  相似文献   

14.
曙一区超稠油油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岩心资料,运用统计学原理及测井评价技术,系统地建立了超稠油油藏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及储层岩性划分标准,为曙一区超稠油油层分类评价和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依据。曙一区超稠油油层划分为3类:I类占61.3%,Ⅱ类占33.4%,Ⅲ类占5.3%。运用该研究成果,设计实施的4口热采先导试验井均获成功。运用测井手段评价超稠油油藏可为油藏开发提供可靠的储层参数,对超稠油油藏合理开发、优化射孔井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利用电阻率、孔隙度、自然电位和中子伽马等综合测井资料求水淹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利用专利技术“用普通取心测试资料求水淹油层饱和度的方法”,对565块岩样的含油饱和度分析值进行计算处理,计算出剩余油饱和度,并以此为标准检验和标定测井解释剩余油饱和度结果,测井解释值和岩心分析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3%,说明经标定后的测井解释剩余油饱和度更加准确可靠。用这种方法解释胜坨油田14口井57个单层,再与试油结果对比,符合49层,总符合率为86%。用此方法和处理软件对胜坨油田二区2-2-G18井区30口井的测井资料和20多年的生产资料进行解释并建立数据库,构制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时空变化图,在不同方向进行切片,还绘制了三维立体图,描述不同时期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状况,这种动态描述与同期的生产资料吻合。  相似文献   

16.
方法针对河南油田稠油油城回来水率低、提高排液量难度大等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小层,开展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储层敏感性室内试验研究。目的保护油气层,充分发挥其潜力。结果提出了注蒸汽吞吐各生产环节中相应的油层保护措施,改善了稠油注蒸汽的吞吐效果。结论通过对80取口井32块样品的速敏性、水敏性、碱敏性以及正反向流动试验,取得了对储层粘土敏感性的定量认识。认为注入、采出液强度应限制在速敏极限值以下;周期采油过程中,高温期排液量不宜过大,中低温期配合降粘助排措施,适时强化排液;严格标定入井液的pH值,禁止不合格的化学剂溶液入井,避免碱敏作用对储层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受多期不同类型构造、沉积、成岩的作用,MA凹陷芦草沟组岩性复杂多样。通过分析已知测井资料和取心岩性的对应关系,建立该区测井相—岩相蛛网模式库,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对MA凹陷18口井储层进行岩性自动识别,其对应的364块实验取心薄片结果分析对比,其中各岩性的符合率均达到80%,实现了对多种测井信息集成和综合分析,达到了用定量参数形象反映定性问题的目的,提高了复杂储层岩性识别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以梨树断陷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岩心、EMI成像图及常规测井曲线,建立砂砾岩岩性与测井响应的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出主因子F;利用常规测井曲线中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及岩性参数N构造出岩性识别指数L,结合主因子F和岩性识别指数L建立砾质、砂质、泥质储层的测井响应一岩石类别模式.与自组织神经网络、模糊聚类及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对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符合率,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9.
高松洋 《测井技术》2016,(6):689-693
针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地区岩性复杂、岩性识别难的问题,在岩心分析资料的刻度下采用交会图法优选对岩性识别敏感的参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第1、第2主成分建立岩性识别图版;根据各种岩性的分布区域,将主成分分析图版程序化,挂接到卡奔软件中,可以对单井目的层进行快速连续操作处理。该方法省去了曲线方波化取值的繁琐以及人工读值误差。通过对该区域3口新取心井的处理分析,岩性自动识别精度达到91.2%。该方法易于操作,岩性识别精度高,满足了研究区储量提交以及油田勘探开发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