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采用“整体旋转角度法”计算转角塔全方位不等高插入式基础预偏后的根开、坡度、高差的过程,该方法具有主角钢与塔腿主材中心线重合,高效控制转角塔预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等高腿和全方位不等高腿转角铁塔插入式角钢基础角钢在定位安装施工的施工计算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针对主角钢插入式铁塔,分析其塔腿腐蚀原因,提出了一种防腐治理方案,主要包括塔脚除锈、塔脚二次封堵,以杜绝塔脚腐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建平 《电力建设》2004,25(3):35-38
转角塔为实现设计要求“插入角钢、基础主柱与塔腿主材保持一致” ,施工尚存一定的难度。为此 ,提出设置预偏的调整方法。通过计算和工程应用实例 ,验证调整方法行之有效 ,数据配合合理。使铁塔组立、倾斜控制、施工质量均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建平 《电力建设》2003,24(3):35-0
转角塔为实现设计要求“插入角钢、基础主柱与塔腿主材保持一致” ,施工尚存一定的难度。为此 ,提出设置预偏的调整方法。通过计算和工程应用实例 ,验证调整方法行之有效 ,数据配合合理。使铁塔组立、倾斜控制、施工质量均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介绍了转角塔角钢插入式基础在考虑铁塔预倾斜情况下基础预偏的计算及控制方法,为工程新工艺施工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保证了工程质量,也为今后同类型基础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杜景全 《青海电力》1997,(4):10-14,24
通过三峡第一条500kV输电线路工程角钢插入式斜柱基础的施工,对国内首次使用的全方位高低腿角钢插入斜柱基础的施工方法给予了全面的介绍,对施工控制数据,基础根开,对角线的计算,基础异型模板的制作,插入角钢的找正及固定,模板的找正,插入角钢的坡度及方向的控制,施工测量,浇筑过程中可以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实践证明,此方法是一种较为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500kV长万线工程基础施工,  相似文献   

8.
李家建  孙静 《山西电力》2012,(Z2):14-16
指出耐张塔采用斜插入式角钢基础,基础留有预偏后铁塔倾斜,主材坡比与原设计坡比相比发生一定的倾斜变化,而基础插入角钢坡比与铁塔坡比必须相一致,因此必须对基础插入角钢做相应的坡比调整.针对耐张塔插入式斜柱基础预偏后对插入主角钢的调整以及如何控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贵广500kV输电线路工程,地势复杂,全方位高低腿,半掏挖斜柱基础,常用的“模拟铁塔下段模具”已不适用,而柔性固定模具施工精确度不够,为了解决基础施工问题,介绍了在模板面上固定主角钢的主角钢插入式半掏挖基础的模板配制、制模,主角钢定位、校核、调整新方法。该方法工具简单、实用方便、调整灵活,劳动效率提高显著,能确保工程质量,提高优良品率。实践证明,主角钢操平印记的相对高差和主角钢扭转,其误差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0.
朱炜 《宁夏电力》1998,(3):42-50
根据自蓉5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转角塔斜柱插入式角钢基础设计,详细论述了这种新型基础的分坑方法,推导出了基础预偏值△h的计算公式,以及由于预偏而造成的基础位移倾率的变化△s、Kx的计算公式,列举自蓉500kV线路工程N258#施工,介绍了这种新型基础的现场施工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PSD的角度测量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对盾构导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激光标靶进行了研究。在讨论了平行光束经过凸透镜聚焦后在焦平面上汇聚点位置与入射角关系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通过PSD传感器和处理电路测量汇聚点位置进而得出入射光角度的方法,对影响测角精度的因素和解决方法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测角原型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精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测量范围在-5°~+5°时,精度为0.56mrad,满足盾构导向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实际工程中减小换相失败的概率,在PSCAD 中建立了晶闸管最小关断角动态模型,通过确定动态最小关断角得到换相失败的实际判据。然后,将晶闸管阀关断角的变化量引入控制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动态关断角控制方法。在PSCAD/EMTDC上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换相失败实际判据能有效提高换相失败识别的精准性,关断角动态控制方法能较好地抑制单相及三相短路故障导致的换相失败,有利于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调整关断角控制裕度,具有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种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动机基于通电相位和通电角度最优化的PWM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采用反电势过零检测和预定位起动方式,同时在PWM调制时通电相位和通电角度分别选用0°~30,°120~°180°之间的合适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输出转矩和转速,而且可以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螺栓连接组合角钢的整体稳定及分肢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栓连接的组合角钢是输电线路工程常用的结构形式,需要计算的内容有:组合断面绕虚轴的整体稳定、连接螺栓的剪力、分肢角钢的受压和受弯、双拼十字断面缀板的强度。然而现行规范 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未给出计算公式,其中给出的填板间距更适合焊接或铆接的组合断面。欧洲钢结构规范对于连接螺栓的剪力也未给出计算公式。由于普通螺栓连接的滑动引起承载力降低,对绕虚轴剪切变形较小的组合角钢,可以不考虑填板厚度引起的虚轴回转半径增大;而对绕虚轴剪切变形较大的双拼十字组合角钢,按格构式轴心受压缀板组合构件的原理,对换算长细比加以修正放大,计算整体稳定;根据挠曲变形,给出连接螺栓的剪力和分肢角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在换流器中,触发角对换相重迭角的影响,为正确选择各参数及控制颠复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考虑液滴体积的接触角拟合算法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当液滴体积较小时其边缘近似为圆形,基于圆方程进行拟合的算法有望准确获得接触角;当液滴体积增加时其边缘趋向于椭圆,此后基于椭圆方程进行拟合的算法有望能准确获得接触角。为了加快拟合速度,使用了一种直接计算获得椭圆参数的算法,避免了迭代且提高了计算效率。用圆拟合算法与椭圆拟合算法对不同接触角的圆和椭圆仿真图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当接触角较小时,无论是对圆图像还是对椭圆图像使用圆拟合算法都有较小的误差;当接触角较大时,如果是圆图像则两种算法都有较高精确度,如果是椭圆图像则基于椭圆的算法的误差更小。因此,接触角较小时使用基于圆的拟合算法,否则使用基于椭圆的算法。且针对不同的椭圆离心率给出了算法选择的临界接触角。对室温硫化(RTV)硅橡胶拍照所得水珠图像进行拟合,发现结果与仿真分析相近,且随着体积的增加液滴边缘的离心率增大,两种算法所得结果的差距也增大。  相似文献   

17.
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计算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 ,但也是一个概念性很强的理论问题。自然 ,在处理工程问题时必须采用一些假定与近似 ,使问题简化、可解 ,但这些假定与近似必须无概念性的错误。本专栏的目的是讨论在实际工作中易出现的理论问题。现将笔者所了解的一些在功角稳定分析中关于系统电量的正确选用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按笔者的认识整理、分析如下。1 功角稳定分析时所涉及到的基本物理量功角稳定性实质是同步发电机转子间机械运动的稳定性 ,所以功角稳定分析的基本问题是转子运动时转子间相对位置量 ,即转子机械运动性质。但由于转…  相似文献   

18.
永磁式双凸极电机新型开通关断角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标准角度控制的永磁式双凸极电机,在换相时三相同时导通或关断,产生较大换相转矩脉动。该文通过对电机内部电磁场的有限元计算,分析了转矩脉动形成机理。为减小换相转矩脉动,提出新型开通角和关断角控制策略。该方法通过提前导通功率变换器上管、滞后关断其下管,对一个周期内的导通模式进行细分,通过换相前后,两相和三相导通方式的切换,提高换相时刻输出转矩,减小电机转矩脉动。根据有限元分析的电感和磁链数据,构造永磁式双凸极电机调速系统非线性仿真模型,并将其与标准角度控制方式进行仿真与实验比较,验证了新型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刘华源  王自强  杨帆 《微电机》2013,(1):17-20,66
研究用于扫描驱动系统的一种永磁有限转角力矩电机的设计方法。以经典磁路计算方法,推导出反电势、电磁转矩、电枢电感等电机参数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在电机工作角度范围内反电势为平顶波,并与电机转速成正比,以及平均力矩与电流成正比,并得出电机物理尺寸、材料性质与以上各参数的相关性。用Maxwell2D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仿真分析,验证设计计算公式的正确性。该有限转角力矩电机功率密度较高,体积小,可靠性高;并且工作特性接近直流电机,控制方式简单。  相似文献   

20.
王珍  曾宪忠 《电气自动化》2015,37(2):85-86,99
迎角模拟器是航空领域飞控系统地面模拟试验半实物仿真的关键设备。从试验需求出发,给出了设备主要技术指标,设计了机械台体结构形式,计算选型电机和编码器,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研究。这为迎角模拟器的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