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保证全省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量值一致、准确、可靠,并加强对检定机构的监督管理,在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组织下,将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作为主导实验室,组织全省18家已经建立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装置的检定机构进行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计量比对。通过比对发现2家参比单位比对结果不满意,相关参比实验室在标准物质的影响、对规程解读不透彻、不确定度评定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应注意选择标准物质,对检定规程及不确定度评定学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图强 《工业计量》2010,(Z2):278-279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作为能测量空气中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并做出相应声光报警的检测报警装置,现已广泛应用于各厂矿企业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易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的场所中。一氧化碳是种不被人们嗅觉察觉到的有毒有害气体,因此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在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工作中实践中,总结梳理出几个需要注意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几种不同的一氧化碳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并简要说明了其检定性能要求,同时建议定期的日常维护有助于报警器更好的发挥预警作用,保障安全生产及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作为能测量空气中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并做出相应声光报警的检测报警装置,现已广泛应用于各厂矿企业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易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的场所中。一氧化碳是种不被人们嗅觉察觉到的有毒有害气体,因此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工作实践中,总结梳理出几个需要注意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分类,并总结工作经历,对JJG915—2008《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有关问题提出个人意见,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保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的正常运行,对其必须严格管理,实行强制检定。笔者通过长期的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的检定工作,现就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JJG915-2008《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以代替JJG915-1996,并将之前规定的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的检定周期不超过1年调整为检定周期为1年。对于钢铁企业在用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周期应如何确定,部分人员认为检定周期应按1年执行,但在实际的检定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用于非矿井作业环境中CO浓度不大于3000μmol/mol的测定和报警.它采用电化学电极式原理、催化燃烧式原理和半导体气敏式原理对环境中CO浓度进行检测,仪器一般由传感器和二次仪表组成.分为固定式、可移动式和便携式,测量范围(0~500,1000,2000)μmol/mol,下面以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为例,对检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蔡建华 《中国计量》2009,(12):113-113
一、概述 目前.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在石化、钢铁工业、环境监测及卫生防疫等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市场上.国外仪器不断涌入.同时.国内也有许多单位在研制和生产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一大批国产仪器在质量、价格和服务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分析气体检定报警器检定的流程,探究了气体检测报警器检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转化炉和色谱柱之间加一个切换阀,来测定六氟化硫中的一氧化碳。通过对进样前和进样后转化炉转化率测试后的比较,证明此方法确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很多实验室采用气相色谱法对CO组分进行定值,本文就气相色谱法和气体滤光相关技术对CO的定值结果进行了比对.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气体滤光相关技术所得实验数据比气相色谱法定值准确,方法精密度高,且方便快捷,可成为今后对CO气体进行实验室分析之首选.  相似文献   

13.
14.
15.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olid CO was investigated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1.3–37 K by steady state flow metho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 reaches its maximum value 28 mW/cm K at about 6 K. Problem of the dipolar ordering at low temperatures has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李俊 《低温与特气》2012,30(3):40-43
采用国家标准《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称量法》配制氮气中一氧化碳(CO/N2)气体,全面分析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合理评定CO/N2气体定值的不确定度值。  相似文献   

17.
高纯一氧化碳制备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汉盛  杨林松 《低温与特气》2012,30(2):34-36,50
介绍了现有的高纯CO生产技术及其特点,对我公司采用的甲醇裂解工艺进行了描述,并对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