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750 kV输电线路杆塔间隙和塔宽对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750 kV输电线路工程模拟真型塔试验条件下,通过调整模拟横担和模拟塔腿来实现模拟风偏角,施加标准操作冲击电压,求取在风偏情况下杆塔联合间隙50%放电电压,对比单独间隙的标准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研究了750 kV同塔双回线路风偏情况下联合间隙对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影响。在不同塔宽情况下,通过调整导线与塔腿的最小间隙,施加长波前(720μs)操作冲击,求取50%放电电压来研究750 kV同塔双回线路塔宽对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750kV西宁-永登-白银输变电工程,使用电磁暂态程序(EMTP)计算了750kV同塔双回线路的感应电流、电压。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并结合IEC标准,提出本工程750kV同塔双回线路接地开关的参数要求:电磁感应电流和电磁感应电压及静电感应电流满足B类标准要求,静电感应电压超出B类标准,要求为55kV。  相似文献   

3.
针对750kV西宁-永登-白银输变电工程,使用电磁暂态程序(EMTP)计算了750kV同塔双回线路的感应电流、电压。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并结合IEC标准,提出本工程750kV同塔双回线路接地开关的参数要求:电磁感应电流和电磁感应电压及静电感应电流满足B类标准要求,静电感应电压超出B类标准,要求为55kV。  相似文献   

4.
依据现行国家标准、规程、规范、IEC标准,依托"西北电网75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关键技术研究报告"第一批项目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结论,结合"西北电网750 kV输变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结论,根据兰州东-平凉-乾县75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送工程的具体特点,参考国内第一条750 kV示范输电线路工程--官亭-兰州的成功设计经验,以及国外在750 kV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成熟的设计运行经验,并结合国内330 kV和5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设计和运行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本工程绝缘子选型及绝缘配合的推荐数值.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宝鸡-乾县750kV同杆双回交流输电线路、同塔双回线路内过电压的计算结果。选择了高抗中性点小电抗和线路接地刀闸的参数。提出了线路侧避雷器的额定电压选为600kV,以降低线路侧操作和雷电过电压的保护水平,减少避雷器备品和备件的建议。探讨了取消750kV同杆双回交流输电线路断路器合闸电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不同电压等级下同塔双回线路在分另别采用基于单、双回电容电流补偿方案后,线路差动电流与线路长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对于110 kV同塔双回线路,分布电容电流不超过100 A,可以不采取补偿措施;对于220 kV线路,当线路长度小于300 km时,单、双回补偿效果差异不大;当线路长度大于300 km时,双回补偿效果较单回补偿明显;对于500 kV和750 kV线路,由于线路电压较高且实际工程中线路长度一般较长,分布电容电流对差动保护的影响较大,采取基于双回线的电容电流补偿效果明显优于单回补偿.最后根据仿真结果,给出了针对不同电压等级的同塔双回线路的电容电流补偿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同塔双回导线排列方式不同,其电磁环境影响相对于单回路情况既有改善的可能,也有增加的风险。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和环境影响水平,通过对前期科研成果和国内外电磁环境情况的调查。结合我国对750kV单回线路电磁环境参数控制值的研究,确定了750kV同塔双回线路电磁骚扰水平,使其不突破现有单回路水平。同时结合对330kV线路的测试,依据高海拔对线路电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同塔双回线路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的海拔修正值。  相似文献   

8.
结合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的实际,通过计算分析研究了线路带电作业时的过电压水平而后通过试验得出了1 000 kV交流输电线路直线塔边相、中相、耐张串的带电作业组合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带电作业危险率的计算分析,研究确定了1 000 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最小组合间隙.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实验室搭建的冲击电压下220 kV GIS局部放电测试系统,研究了在220 kV GIS母线段中设置典型缺陷在标准操作冲击电压下局部放电特性.大量试验表明,在标准操作冲击电压下,局部放电具有较工频具有显著性差异.局部放电从PDIV开始就表现出较高的放电脉冲幅值、放电次数以及更宽的放电区域范围,此趋势随着施加电压的上升而越明显,且负极性的放电概率要高于正极性下的放电.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北部分高海拔地区33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悬垂串金具运行中存在明显放电现象,为降低电能损耗,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软件对实际同塔双回线路进行建模研究,并对悬垂串金具表面电场分布进行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在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环境气候实验室和特高压户外试验场对优化前后悬垂串金具开展可见电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悬垂串金具安装防晕球后,金具表面最高场强从28.3kV/cm降至22.4kV/cm,降幅为20.8%,同时金具电晕放电起始电压与熄灭电压比优化前分别提高12.6%和5.6%。随着海拔高度上升,金具电晕放电电压下降,4 300 m海拔下起始电压与熄灭电压分别比0 m处下降31.0%、31.1%,可为高海拔线路金具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依据现行国家标准、规程、规范,依托1 000 kV锡盟—南京特高压交流工程,参考国内750 kV、5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研究成果及运行经验,通过分析计算线路电气不平衡度,确定1 000 kV锡盟—南京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采用1个整循环的换位方式。文中还研究了线路长度、换位点、导线对地距离、线间距离、输送功率运行电压对线路不平衡的影响,并与750 kV、500 kV线路的不平衡度进行了比较,给出不同电压等级线路在达到限值要求时的线路长度。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2.
2007年9月12日上午,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随着特高压交直流户外试验场一道亮光闪过,2400kV操作冲击电压击穿了±1000kV等级直流输电线路模拟杆塔塔头的空气间隙。该试验属世界首创,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随后,已经带电±800kV运行的特高压双回直流试验线段成功升压至±1200kV,设备和线段一切正常,开始稳定运行。两项试验的成功,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冲击试验和升压试验再创两项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3.
姜文东  曹炯  苏杰  谭进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10):180-184
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防范雷击同跳故障,根据雷击闪络绝缘子串放电发展的物理过程,在电磁暂态程序(EMTP)中建立了同塔四回输电线路雷击闪络模型。在考虑系统工作电压的情况下采用线路耐雷性能实际考量指标,研究了同塔四回线路雷击同跳闪络特性及相序排列、耦合地线等防雷措施的配置方式对线路耐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路耐雷水平随系统电压相位角以近似非标准的正弦波波动;对同塔四回线路采用完全逆相序排列方式,其单回、双回闪络耐雷性能最佳;在塔顶架设耦合地线对提高线路耐雷性能比在塔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2007年9月12日上午,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随着特高压交直流户外试验场一道亮光闪过,2400kV操作冲击电压击穿了±1000kV等级直流输电线路模拟杆塔塔头的空气间隙,该试验属世界首创,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随后,已经带电±800kV运行的特高压双回直流试验线段成功升压至±1200kV,设备和线段一切正常,开始稳定运行。两项试验的成功,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冲击试验和升压试验再创两项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5.
75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采用“上跳下,中跳上,下跳中”的全换位设计。运行维护过程发现,在上相与下相换位过程中,由于受引流跳线的自重和风摆等各种因素叠加的影响,部分跳线耐张压接管联板出现裂纹,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通过对一次检修中出现的耐张压接管联板裂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得出导致联板裂纹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处理措施。对后续750 kV输电线路的全换位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求解同走廊同电压等级交流线路的并行间距,考虑架空线路并行时的电磁环境、风偏下的安全间隙及施工控制距离,得出多回交流线路并行间距的经验公式,并分析公式在理论和工程运用中的正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并行间距由地面工频电场强度或电气安全距离控制,并可按经验公式确定。工程运用中,经验公式在各电压等级常规杆塔规划下均适用,在个别大档距下,需校核塔位异步布置时的电气安全距离,同塔双回路并行间距可借鉴此经验公式,110~330 kV电压等级线路并行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缩小。  相似文献   

17.
交流输电线路采取同塔双回架设方式时,必须对由于回路间电气耦合而产生的感应电压、电流问题进行关注,并对线路的接地开关参数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运行安全。对于2条并行架设的单回线路,当回路间距较近时,其回路问的电磁耦合作用也较强,使得感应电压、电流问题也较为突出,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限制。目前该问题尚未引起关注,也未开展限制措施研究。依托西北地区某在建的750kV并行单回架设线路,采用EMTP电磁暂态仿真工具对其感应电压和电流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其静电感应电压高且超过现有接地开关技术参数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线路换位及相序布置方式,可以明显降低感应电压、电流水平,解决接地开关设备选型问题。研究成果为限制超/特高压强耦合并行单回架设线路的感应电压、电流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干燥空气作为SF_6替代气体的可能性并深入理解短间隙气体放电流注的放电特性,搭建冲击电压放电试验平台,施加雷电冲击电压和快速暂态过电压,在极不均匀电场下探究干燥空气和SF_6气体的绝缘水平。为进一步研究流注形态特性受气体种类、电压极性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利用ICCD相机捕获二维流注图像分析了流注发展速度和流注通道长度的关系,并基于多重分形理论对流注整体形态的复杂性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在0.4MPa的气压下,干燥空气的脉冲击穿电压(V50%)满足24kV C-GIS的基本脉冲绝缘水平;在负极性下分形谱最大值相对较大,流注发展速度更快;与SF_6气体下的流注形态相比,空气下的流注形态的分形谱最大值较大,流注发展速度更快;多重分形谱谱宽不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说明流注光电离在二维图像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许国望 《中外能源》2012,17(6):71-76
采用双提升管的催化裂化(FCC)装置再生滑阀出现故障后,欲实现不停工处理,关键有二:一是建立新的催化剂循环系统,二是以装置压力平衡和热平衡为重点进行操作调整,满足正常运转需要.确保压力平衡的关键,是沉降器快分在最低线速以上运行,沉降器藏量能够自动调节,气压机人口压力不低于机组自保启动值.为此,需要降低原料油流量到设计负荷的50%~60%,提高预提升干(富)气流量至其上限值,即6000m3/h(标准),降低气压机转速,提高其返喘振流量;其后,根据热量平衡,提高汽油提升管反应温度至600℃,选择合适的汽油回炼量,并适当降低再生器主风供给量.当压力平衡得到满足后,使用燃烧油,确保供热链的正常,停用外取热设施,提高装置掺渣比,适当降低再生催化剂温度.2010年2月5日,长岭石化1号FCC装置再生滑阀盘根箱发生催化剂严重泄漏,采取关闭再生滑阀的方法进行堵漏.利用汽油提升管反应后的待生催化剂,通过待生循环滑阀改进重油提升管,建立新的催化剂循环,历时7h,成功做到不停工处理再生滑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