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门窗》2016,(12)
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主要依靠外倾式劲性钢筋混凝土建筑模式进行施工,而外倾式劲性钢筋混凝土是一种使用劲性钢筋混凝土柱和剪力强为主的现代建筑模式,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外倾斜度,因此叫做外倾式劲性钢筋混凝土。本文将对外倾式劲性钢筋混凝土在超高层建筑中的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其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劲性钢筋混凝土低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航  孟昭沛 《工业建筑》1997,27(5):32-36,47
为了改善钢筋混凝土低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可在钢筋混凝土低剪力墙内设置型钢骨架,成为劲性钢筋混凝土低剪力墙。试验结果表明,劲性钢筋混凝土低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钢筋混凝土低剪力墙。同时,在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建议了劲性钢筋混凝土低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和用于动力分析的恢复力模型  相似文献   

3.
荣彤  李俊青  钟伟仪 《建筑施工》2010,32(5):426-428
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型钢一混凝土劲性梁、柱结构愈来愈多,但鲜见劲性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应用。劲性剪力墙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相比,具有自重轻、抗剪强度强、承载力高、降低造价等优点,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构造、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4.
笔者所在公司承建的汕头市君华大酒店工程采用了劲性钢筋混凝土柱施工技术。酒店建筑总高度94.8m,框剪结构体系。酒店6层以下、公寓十三层以下采用劲性钢筋混凝土柱(砼标号C50)。酒店部分劲性柱共有28根(公寓14根),其内部型钢柱板厚分别为腹板厚30mm,翼板厚36mm,材质为Q235。型钢柱从地下二层底板起,到六层结束,每根型钢柱高32.5m,分六节加工制作和安装,劲性柱截面形式及尺寸配筋如图1所示。1概述劲性钢筋砼柱与普通钢筋砼柱施工技术最大区别在于劲性柱内的型钢柱施工技术,即型钢柱的制作和安装,而型钢柱的制作和安装的关键又在于控制型钢…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红树西岸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工程实例,论述了型钢柱吊装、拼装校正、焊接施工以及劲性混凝土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求和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知健 《江西建材》2014,(21):84-84
关于超高建筑物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而科学的界定,一般来说,超高建筑物只是一个相对于高层建筑的概念。主要指超过四十层楼的高大建筑楼。外倾式劲性钢筋混泥土主要是指以劲性钢筋混泥土柱和剪力墙为主的现代建筑模式。在具体的施工中,会有一定的向外倾斜度。本文将结合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对外倾式劲性刚劲混泥土进行深入的分析,旨在更好的促进高层建筑发展。  相似文献   

7.
韩明 《山西建筑》2007,33(5):151-152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中竖向设置型钢,可减小柱轴压比,提高承载力并增强结构抗震性能,近年来在高层建筑中广泛采用,以厦门东方时代广场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劲性柱为例,从实践的角度系统地介绍劲性柱从制作、安装到最后成型全过程的施工体会。  相似文献   

8.
张松  陆云 《建筑施工》2011,33(10):887-888,890
劲性柱在高层建筑中被广泛使用,它结合了型钢与钢筋混凝土二者的优点,劲性钢骨可以大幅度提高构件的承载力,而混凝土又可弥补劲性钢骨刚度的不足,彼此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广州珠江城塔楼在四角各布置1根大截面的劲性柱,采用液压自动爬升模架系统施工劲性柱,具有快速高效、安全可靠的优点。劲性柱模板的转运和钢筋连接方式也有所创新,对于类似高层建筑劲性柱的施工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鹤飞 《建筑机械化》2021,42(1):35-36,43
使用逆作法施工的工程项目中,竖向承重构件在施工过程中多为型钢混凝土柱,水平构件施工完成后对型钢混凝土柱包裹钢筋混凝土,共同形成劲性混凝土构件.本文论述逆作法期间的临时承重构件与使用期间的永久承重构件完全独立的托换式逆作法,主要论述此工况下永久竖向构件施工的管控以及荷载转移过程中的监控.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国税局业务综合楼劲性钢筋混凝土柱施工中,成功地解决了钢结构长焊缝的焊接变形,以及现场安装和型钢混凝土柱的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难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框支剪力墙结构可以提供建筑底层大空间,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地采用。为提高其抗震性能,提出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结构加以改进。介绍了框支剪力墙内力简化计算方法和两种型钢混凝土柱正截面设计公式,给出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结构承载力确定方法,并进行了一榀1/4缩尺模型在竖向荷载和单调水平荷载作用下的静力试验作为验证。  相似文献   

12.
淮安大剧院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设有1 230个座席。建筑整体由上、下两个不同心的空间椭圆组成,建筑总高度为19.425~28.074m。主体结构在观众厅周边及舞台平面转角部位适当布置剪力墙形成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根据建筑体型需要,入口门厅采用斜柱钢结构体系,下端采用型钢混凝土柱与之过渡,并与下部混凝土构件可靠连接,屋面支座与主体结构铰接,在增大钢结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同时减小水平力作用下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建筑周边设置单向预应力拉索玻璃幕墙,最大拉索长度18m,单索拉力较大达到590kN,前厅采用外挑钢梁及自平衡钢立柱、后台及侧台周边采用钢筋混凝土外挑桁架作为拉索幕墙支座。经计算分析,设计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某混凝土-砌体混合结构综合楼抗震鉴定与加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混凝土-砌体混合结构体系广泛存在的抗震性能较差的情况,以某综合楼为例,分析了抗震鉴定方法和过程,提出了抗震加固方案。指出可将原混合结构柱采用扩大截面、置换和新增柱加固,对原框架梁采用扩大截面、加腋和粘钢加固,对原砖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加固后对该建筑进行了再次鉴定,可满足该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4.
徐变影响混合结构施工期竖向变形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在施工期间的竖向变形问题。在分析中提出采用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AMME)考虑施工期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并利用超级有限元-有限元耦合理论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施工完毕时核心筒混凝土的徐变占到该层总变形值的38%~43%。由于混凝土的徐变,外钢框架与核心筒竖向变形差异值仅为只考虑弹性变形差异值的21%。徐变增加了外框架柱的轴力。对于连接外钢框架与核心筒的框架梁,徐变还使连接核心筒一端的支座负弯矩减小,而对于连接外钢框架柱一端弯矩则是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介绍北京南营房危改小区丁区2号楼酒店结构型钢劲性混凝土转换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包括型钢钢骨柱、梁的安装、就位、校正、焊接连接,柱、梁钢筋的绑扎,模板体系的安装、支撑,以及混凝土浇捣。  相似文献   

16.
R.C.框架抗震鉴定与加固可视化程序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抗震鉴定标准采用二级鉴定方法 ,针对第二级鉴定中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编制了计算程序 ,通过与第一级鉴定相结合可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抗震鉴定。对不符合要求的框架可针对其中柱和梁选用加大截面法、钢构套法或粘钢法进行加固 ,程序可推荐一套柱和梁的加固方案 ,也可由用户给出柱和梁的加固方案。对加固后的框架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进行结构抗震验算 ,通过与加固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和用户的实际工程经验相结合 ,可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较为准确、快速的抗震加固设计。软件采用了C + +语言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 ,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  相似文献   

17.
介绍建筑物改造中将楼梯井改造成电梯井的两种方法。若原结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框剪)结构,电梯井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增大电梯井的有效面积,框架结构柱可采用异型柱。若原结构是砌体结构,电梯井宜采用钢框架结构,梁柱采用H型钢,利用钢框架层间作固定电梯导轨支架的钢梁及电梯门洞顶的钢梁加强钢框架的整体刚度;原建筑层高较高或总高较高时,钢框架应设支撑。介绍了既有结构与电梯井结构的连接设计。同时介绍一种柱托换方法———复式托架拆柱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钢牛腿式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节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高层钢结构建筑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的梁有钢梁、劲性梁或混凝土梁等多种方式。目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节点的研究较少,针对钢牛腿式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对受力性能进行了1∶2缩比例的试验研究,同时采用了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结合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研究了该节点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该节点有很好的极限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9.
Hybrid FRP–concrete–steel double-skin tubular columns are a new form of hybrid columns recently proposed by the first author. The column consists of an outer tube made of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FRP) and an inner tube made of steel, with the space between filled with concrete. In this new hybrid column, the three constituent materials are optimally combined to achieve several advantages not available with existing columns. In this paper, the rationale for the new column form together with its expected advantages is first explained. A series of axial compression tests on stub columns are then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some of the expected advantages. These test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concrete in the new column is very effectively confined by the two tubes and the local buckling of the inner steel tube is either delayed or suppressed by the surrounding concrete, leading to a very ductile respons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hybrid section form in beams is also examined by presenting the results of a series of tests on beams with a hybrid section in which the inner steel tube is shifted towards the tension side. The test results also show that such beams have a very ductile response and that the GFRP tube in such beams enhances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by providing both confinement to the concrete and additional shear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选型的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其优选方案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塔楼框架柱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并采用构造简单的变截面式加腋梁柱节点,提高节点的耗能能力,同时根据节点试验建议,提出钢管柱与钢筋混凝土梁和钢梁,剪力墙与钢框架梁之间的刚性连接节点大样,可供类似工程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