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运来 《玻璃钢/复合材料》1989,(3):14-19
本文介绍了长21m,高1.64m,宽1.54m的玻璃钢梁与10cm厚,长、宽相等的钢筋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试验研究工作。论述了玻璃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板组合梁的受力特点,玻璃钢梁的挠度、刚度、局部沉陷的改观情况;提供了玻璃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板之间通过剪力键连接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玻璃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板组合是解决玻璃钢梁做为承重构件,或承受集中荷载作用,克服局部沉陷,提高抗弯刚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纤维增强聚合物(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简称FRP)一般具有不透水和不透气的性质,是一种阻锈性能良好的材料.本文介绍了FRP加固锈蚀混凝土结构抗腐蚀特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FRP种类、FRP树脂胶、FRP层数和纤维方向等对防腐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FRP加固锈蚀混凝土结构的防腐阻锈机理.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外包覆玻璃钢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包覆玻璃钢后形成的复合梁的正截面弯曲试验,研究了复合梁在弯曲应力下的承载能力、应力分布、挠度变化、破坏过程及机理等。试验证明,经再复合后,梁内各相材料能够协同工作,可大幅度地提高其承载能力,刚度也有一定提高,还能防止或抑制混凝土的裂缝开展。是一种合理的结构补强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12根锈蚀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地震损伤分析,得到锈蚀梁地震损伤指数随加载循环水平的变化曲线,即D-N曲线,分析了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地震损伤演化规律以及钢筋锈蚀率、试件破坏形式对地震损伤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地震损伤指数随循环水平的增加而增大,且地震损伤指数增长速率逐渐加大;同一循环水平下锈蚀梁地震损伤指数随锈蚀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对于锈蚀率低于5%的锈蚀混凝土梁试件,由于锈蚀改善了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其损伤指数略低于未锈蚀梁的损伤指数;纵筋与箍筋同时锈蚀的混凝土梁地震损伤演化规律与仅箍筋锈蚀的混凝土梁损伤演化类似;随着锈蚀率增大,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将由弯曲破坏演变为剪切破坏,与发生弯曲破坏的锈蚀梁相比,锈蚀梁发生剪切破坏时地震损伤指数较小,但绝大多数损伤指数均大于0.6;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地震损伤模型中试件经历的循环加载位移幅值对损伤指数起主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钢筋锈蚀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钢筋锈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分的三个时期,前期是钢筋表面局部锈蚀出现锈斑、锈片等;中期是钢筋整个表面锈蚀,并产生膨胀,与保护层脱离,发生层裂;后期表现为钢筋铁锈进一步膨胀,混凝土本身发生破坏,出现顺筋胀裂,混凝土脱离,直至钢筋不断锈蚀,有效截面不断减小,结构承载力不断下降,钢筋混凝土构件丧失基本承载能力。因为如今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防止钢筋锈蚀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锈蚀钢筋混凝土研究现状和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锈蚀钢筋混凝土研究的意义,从锈蚀机理,材料和结构性能退化三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锈蚀钢筋混凝土性能的研究的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设计了不同成分配比的环氧、聚酯玻璃钢,并进行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试验研究,测定了在不同条件下钢筋、玻璃钢筋与水泥砂浆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9.
为防止落石危害,提高出线楼屋面板抗落石冲击能力,减小落石对屋面板的冲击效应是屋面防护工程必须解决的问题。结合黄河上游某大型水电站出线楼结构屋面板的防护需要,通过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依照计算模型建立步骤和相关细部设定,以及根据具体研究情况选择合适的设置参数,最终完成其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比较了钢筋混凝土上用钢筋和拉挤玻璃钢筋的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用拉挤玻璃钢筋增强混凝土的可行性,并给出了拉挤玻璃钢筋增强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弯矩-曲率(M-φ)关系曲线的预测,还与钢筋混凝土构件与截面弯矩-曲率(M-φ)关系曲线进行了对照。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有限元方法在玻璃成形工艺研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分析了玻璃在熔融状态下的力学性质、弹粘塑性和刚粘塑性本构方程以及玻璃成形的力学特性等,并结合玻璃成形的热力学公式,介绍了对玻璃成形的热力耦合分析的基本原理,还介绍了在玻璃成形过程中玻璃和模具之间的非线性接触、摩擦问题的求解,自动网格重划分技术.为了说明玻璃成形有限元分析的过程,最后介绍了利用三维大变形有限元方法来模拟电视显像管管屏的压制成形过程和饮料瓶吹制成形过程. 相似文献
14.
15.
16.
复合材料气瓶有限元应力应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利用ANSYS大型有限元程序建立了复合材料气瓶(金属内衬)的有限元模型,建模中将纤维缠绕层作为复合材料层合板处理,考虑了封头处缠绕层厚度及缠绕角沿子午线不断变化的情况。针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气瓶在几个工况点下的变形分析,通过在30MPa压力、45MPa压力下的位移分析和试验测量对比,分析和试验结果分别为6.25MPa和5.86MPa、8.48MPa和7.69MPa,误差分别为9.3%、9.O%,均在10%以内。利用最大应变准则预测了气瓶的爆破压力约为66MPa。两次爆破试验中,测得的爆破压力分别为65MPa和68MPa。结果表明,建模与分析方法县诈确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