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奶香辣酱进行配方优化研究,在传统工艺制作基础之上,结合现代中餐标准化生产工艺,通过食品感官方法,利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对其配方进行优化,通过实验分析,最终确定奶香辣酱的最佳配方:辣椒酱200g、白醋25g、芥末酱8g、蛋黄酱150g、原味炼乳170g、盐10g、法香末8g。由此配方制作出的奶香辣酱奶香十足、口感爽辣、香滑延绵。  相似文献   

2.
<正>肉脯为中国传统风味肉制品,色泽呈鲜艳的棕红色,具有味道鲜美,咸中微甜,芳香浓郁,余味无穷的特点,干、香、鲜、甜、咸、五味俱全,越嚼越香,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不仅是餐桌的上等菜肴,也是饮茶的一种休闲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休闲食品的需求旺盛,传统风味的肉脯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多重口味的需求,开发不同口味的产品成为一种潮流。  相似文献   

3.
研究鹌鹑蛋传统加工工艺,开发出一种质量稳定、标准严格,又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新型蛋类食品。在影响鹌鹑蛋风味的主要因素中,选择鹌鹑蛋的生理预煮时间、泡椒膏的添加量、卤制时间、烘烤温度4个因素为自变量,以感官评价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优生产工艺为:生理预煮时间150s、泡椒膏的添加量35%、卤制时间18h、烘烤温度180℃。此产品具有泡椒及特殊烤制香味,是一种集营养、美味、休闲于一体的新型鹌鹑蛋制品。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美味的调味食品的需要,实验以竹笋、兔肉为主要原料,豆瓣酱、葱、姜、蒜、食盐、味精等为基本调味料,开发一种即食方便复合调味酱,采用正交试验对产品配方进行优化,确定了竹笋兔肉香辣酱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炒制酱料添加量35%,兔肉添加量30%,食盐2%,味精0.75%,香辛料0.75%。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莲藕系列产品,以莲藕、小米椒、剁椒、花生油为主要原料,添加姜、蒜、盐等调味料制作莲藕辣酱。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莲藕辣酱制作工艺。以莲藕辣酱的色泽、香味、滋味、口感及组织状态为感官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法计算感官评分。得出莲藕辣酱的最优制作工艺为添加15.63%小米椒、30.17%剁椒酱、14.35%花生油、35.58%藕粒,炒制20 min,再添加1%姜、3%蒜、2%盐、1%蔗糖、1%味精、1%鸡精进行调味,此时莲藕辣酱藕香浓郁,咸辣适中,色泽金黄油亮,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产品的感官品质,采用原辅料分别杀菌、生产场所消毒灭菌的方法生产无后杀菌泡椒风味凤爪,结果表明加工工艺合理,并适合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草菇原料,本实验研究草菇鲜辣酱的制作配方。主要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具体制作配方。结果表明:花生芝麻酱含量10%、复合味精(含2%I+G)含量1%、红辣椒粉含量0.85%及复合型增稠剂含量0.4%,制得的鲜辣酱品质最优,产品呈棕褐色、口感好、风味佳、香气浓郁、鲜辣适宜、滋味独特,而且组织形态较为均一。  相似文献   

8.
鸡骨泥辣酱是山东得利斯集团最新研制成功 的一种高营养保健骨类制品。本产品以新鲜鸡骨 泥、精品红辣椒为主要原料,配以土豆、香辛料等 各种辅料精制而成,香辣纯正、口味鲜美、营养丰 富、堪称“辣酱之极品”。  相似文献   

9.
香辣酱A     
原料:老干妈豆豉(剁细)3瓶 麻辣鱼调料6袋 桂林辣椒酱2瓶 阿香婆香辣酱2瓶 刀口辣椒[注]400克 花椒100克 蒜茸100克 孜然粉50克 乙基麦芽酚5克 猪肉香粉10克 胡椒粉10克 味精50克 熟花生碎200克 十三香粉40克 葱姜油200克 蚝油30克 海鲜酱1瓶 熟芝麻150克  相似文献   

10.
新款调料的层出不穷对菜肴的推陈出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其实我们只要动动脑子,对一些比较常见的调料灵活组合,也能调配出全新的酱汁,而且既经济又实用。譬如说自己调制的辣椒酱。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冬菜精深加工产品,提高其附加值,该研究以特色四川冬菜和猴头菇为原料,开发一种即食猴头菇冬菜香辣酱。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分确定其最佳工艺配方,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基础配方不变,以冬菜质量100 g为基准,猴头菇添加量25%、菜籽油添加量210%、辣椒粉添加量20%、白砂糖添加量6%,产品的感官评分最高。GC-MS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78种,其中猴头菇冬菜香辣酱77种,占总挥发性物质的94.25%;冬菜香辣酱55种,占总挥发性物质的91.71%。猴头菇冬菜香辣酱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醇类、醛类、醚类和萜烯类,其中芳樟醇、1-辛烯-3-醇、(E)-2-庚烯醛、壬醛、(E)-2-癸烯醛、金合欢烯、红没药烯、D-柠檬烯、茴香脑、2-戊基呋喃、2,5-二甲基吡嗪可能是样品的主要特征风味物质。该试验为猴头菇冬菜香辣酱的工业化生产及风味物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实验对青椒香辣酱护绿护脆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护脆处理:0.35%CaCl2和0.5%海藻酸钠中浸泡青椒10 min;护绿处理:0.3%柠檬酸和0.5%异Vc钠溶液,65℃水浴25 min;炒制条件:100℃,5 min;杀菌条件:90℃杀菌10 min.  相似文献   

13.
对竹笋香辣酱护色保脆工艺进行研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护色处理:0.5%柠檬酸和0.5%Vc用45℃热水浸泡10 min;保脆处理:0.2%~0.3%Ca Cl2溶液浸泡45 min;炒制条件:100℃炒制5 min。  相似文献   

14.
以河南信阳本地产南湾鲢鱼和芋头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玉米淀粉、魔芋胶、蛋清、大豆分离蛋白等制成鱼丸。以感官评分和凝胶强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产品最佳配方:鱼糜/芋泥质量比为4:1,玉米淀粉、魔芋胶、蛋清、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4%、0.8%、8%、6%。所研制的芋香风味鱼丸富有弹性、口感爽滑细腻,伴有芋头的清香。研究成果有利于丰富芋头在鱼丸制品领域的应用,并为鱼糜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从工艺和配方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风味鹌鹑蛋的最佳配方为白糖添加量6%,姜添加量20%,焦糖色素添加量0.80%,盐添加量2.0%。通过对常温干燥、冷藏干燥、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方式下鹌鹑蛋的感官品质、失重率、色度和质构的变化进行研究,确定较为理想的干燥方式是热风干燥与微波干燥结合。卤制工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卤煮次数4次,每次卤煮时间18 min,卤制后分别经过热风干燥45 min和微波干燥4 min时,产品富有弹性、有嚼劲,入味深,具有卤蛋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16.
风味韧皮蛋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现代食品感官评定方法与质构方法对杜松子风味韧皮蛋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以鸡蛋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即85℃水中预煮15 min后,冷却剥壳,于食盐添加量0.9%,白砂糖添加量3%,杜松子添加量4%的料液中,100℃条件下煮制60 min。由此条件加工制得的风味韧皮蛋的色差L*值49.5,a*值15.0,b*值40.0,感官评分86.1分,质构特性硬度12.3 N,弹性4.66 N,咀嚼性5.43 N,理化指标水分67.9%,灰分1.25%,脂肪10.27%,蛋白质11.87%,为新型风味韧皮蛋的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优化泡椒风味暴腌鲫鱼加工工艺。方法 以暴腌鲫鱼的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关键单因素, 以感官评价、质构特性、色差分析、总酸含量等为评价指标, 综合评分为响应值, 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 并对比发酵前后香气指纹特征变化和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 研究表明在37 ℃发酵9 h泡椒风味暴腌鲫鱼品质最佳, 鱼肉无异色、发酵香气浓郁、酸味适中、酸香可口无鱼腥味, 鱼肉的组织状态较紧密。电子鼻气味指纹分析得出暴腌鲫鱼香气物质极性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响应值明显高于未发酵鲫鱼。从鲫鱼中分析检测出16种氨基酸, 暴腌后氨基酸总含量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下降, 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上升。结论 鲫鱼经过暴腌后风味物质含量增加, 必需氨基酸含量上升, 综合食用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富顺香辣酱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中国调味品》1999,(12):19-20
富顺香辣酱俗称“豆花蘸水”,起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作为富顺特色食品“豆花”的蘸水而流传于民间,经过几代传人在配方和制作工艺上多年的完善、丰富和发展,现已成为一种风味独特应用广泛的调味佳品。如今的富顺香辣酱色泽棕红、开味健脾,具有香?..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调味品向多样化、功能化方向的发展,利用各种天然原料做调味品或复合调味品,生产出基本符合大众口味的多功能复合调料,用于拌菜、拌面、吃火锅的调料.以鱼子为基料,从开发利用的角度来研究,其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面粉用量>白果用量>淀粉用量>辣椒用量.最优组合为:A2B2C2D2,即白果18%,辣椒22%,面粉16%,淀粉4%,成品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试验对黑豆豆瓣辣酱制作工艺进行研究,考察黑豆添加量、辣椒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黑豆豆瓣辣酱制作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黑豆豆瓣辣酱制作的最佳条件,即黑豆添加量为24.1%,辣椒添加量为16.2%,发酵时间为21 d,发酵温度为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