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果醋的营养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棘、柿子及苹果酿造醋中的营养成分,与陈醋相比较.方法:分别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象色谱-质谱等对总酸、总糖、总灰分、总氨基酸、维生素C、有机酸及金属离子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与陈醋相比较.结果,果醋的总糖含量及总灰分含量远远低于陈醋;总酸含量大于4.00g/dL,其中沙棘醋总酸高达12.60g/dL;果醋的维生素C含量大于5.80mg/dL,沙棘醋含量最高(68.01 mg/dL),柿子醋次之,苹果醋较少;果醋富含氨基氮和有机酸,均以沙棘醋最多;果醋中还含有丰富的Fe、Cu、Ca金属元素,但其含量随水果种类不同而差异显著,其中沙棘醋中Fe(3.068 mg/dL)和Cu(0.963 mg/dL)含量最高,苹果醋中Ca含量最高(8.455 mg/dL).结论:果醋含丰富营养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半成熟苹果为原料制成苹果醋,并对苹果醋中多酚及黄酮类物质进行含量分析,多酚含量达到58.10 mg/dL,黄酮含量达到56.80 mg/dL.  相似文献   

3.
以市售8种晒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总酸、还原糖、总黄酮、抗氧化能力、总酚、游离氨基酸、有机酸、挥发性成分等功能特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还原糖、总酸、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都分别达到了2.7~3.3g/dL,5.2~7.0g/dL,3.1~4.0mg/mL,1.0~1.2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30%左右;17种游离氨基酸;5种有机酸;晒醋中挥发性成分中酯类、醇类、酸类、吡嗪类分别为23,16,11,6种;由此可以看出晒醋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4.
沙棘含有一百多种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文章在对沙棘果汁和沙棘果浆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用沙棘果浆为原料进行酿醋,所得沙棘果醋具有很多重要的活性物质,如黄铜、多酚、有机酸、活性多肽和氨基酸.以沙棘果酱作对比发现沙棘果醋中总黄酮、总多酚和Vc降低而活性多肽和氨基酸升高;乙酸是沙棘果醋的主要成分,含量达到了3.96 g/dL,柠檬酸和奎尼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相对沙棘果浆来说有所下降,琥珀酸含量变化不大,乳酸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5.
以红糖为原料,采用液态深层发酵法酿造红糖醋,分析红糖醋不同发酵阶段产物有机酸组成,研究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抗 氧化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红糖醋、红糖酒醪及红糖液分别检出10种、9种及8种有机酸,主要为乙酸、乳酸、甲酸、抗坏血酸、琥珀酸、 苹果酸、柠檬酸、草酸。 红糖液中琥珀酸和红糖醋中乙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 971.09 mg/L和28 273.35 mg/L。 在发酵过程中,红糖液中 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由0.94 mg/mL和0.50 mg/mL降至红糖醋中0.87 mg/mL和0.17 mg/mL。 不同发酵阶段产物抗氧化能力的顺序为红 糖液>红糖酒醪>红糖醋。 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5 5和0.883 0,与总还原力 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8和0.909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茵陈蒿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其与总黄酮、总酚含量的相关性及不同溶剂提取物中的黄酮成分,为茵陈蒿多元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干燥后的茵陈蒿全株为研究对象,分别以70%乙醇、甲醇、乙酸乙酯、氯仿进行超声提取,检测提取物中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分析提取物对DPPH~+·、ABTS~+·的清除能力和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以及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3种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HPLC法进一步分析提取物中黄酮成分。结果:不同溶剂提取物中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其中70%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151.02 mg芦丁/g)和总多酚(40.30 mg没食子酸/g)含量最高,且其铁离子还原能力(484.42 mg Trolox/g)明显高于其他溶剂提取物,其主要黄酮成分为金丝桃苷(2.503 mg/g)和槲皮素(0.043 mg/g)。结论:茵陈蒿70%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总多酚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7.
以柑橘罐头加工副产物柑橘皮为原料,研制一款柑橘皮发酵功能性口服液,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配方,并对其总黄酮、粗多糖、总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口服液最佳配方为:柑橘皮发酵液添加量50%,浓缩梨汁添加量20%,浓缩柠檬汁添加量0.3%,甜菊糖苷添加量0.07%。口服液中总黄酮、粗多糖、总酸、游离氨基酸含量依次为240 mg/100 g、680 mg/100 g、335 mg/100 g和38 mg/100 g。制得的口服液呈棕黄色,酸甜适宜,具有明显的橘皮香气,充分体现了柑橘皮药食两用价值。柑橘皮发酵口服液的研制为柑橘皮原料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灰枣片感官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灰枣为实验原料,切片3 mm后,对灰枣片分别进行80℃热风干燥、真空微波干燥、80℃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对干燥后的灰枣片进行感官评价及理化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80℃热风干燥5 h、真空微波干燥3 min、80℃真空干燥4 h感官品质及营养品质较好。80℃热风干燥5 h感官得分83、多酚含量9.06 mg/g、黄酮含量0.63 mg/g、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35 mg/g、总酸含量为6.52 mg/g、还原糖含量为68.49 g/100 g、总糖含量为83.40 mg/g,真空微波干燥3 min感官得分82、多酚含量10.48mg/g、黄酮含量0.47 mg/g、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48 mg/g、总酸含量为4.43 mg/g、还原糖含量为63.48 g/100 g、总糖含量为84.40 mg/g,80℃真空干燥4 h感官得分81、多酚含量9.60 mg/g、黄酮含量0.65 mg/g、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35 mg/g、总酸含量为4.7 mg/g、还原糖含量为65.51g/100 g、总糖含量为87.70 mg/g。  相似文献   

9.
以大米糖化能力为指标,从红曲米醋传统发酵剂乌衣红曲中分离获得一株红曲霉ZSM1,研究优化了其液态培养产酶条件和酶特性。以大米为主要原料,酒精发酵采用酿酒酵母SFH-JM12,研究了以红曲霉ZSM1发酵液作为糖化剂对液态米醋风味品质的影响,以传统液态米醋酿造糖化剂为对照组,研究比较了发酵米醋中游离氨基酸、有机酸、风味化合物等组成与含量,并进行了感官品评。结果表明,以红曲霉ZSM1作为糖化剂,提高了产品中有机酸含量,乳酸含量达到1.11 g/dL,琥珀酸含量达到1.81 g/dL;具有鲜味的谷氨酸含量显著提高,浓度最高达115.97 mg/g,比对照组提高了16.45倍。甜味氨基酸如丝氨酸含量由4.23 mg/g增加到140.17 mg/g,苏氨酸含量由37.98 mg/g增加到382.34 mg/g;显著提高了产品中甲酸-2-甲基丁酯、乙酸丙酯、2,3-戊二酮等芳香化合物的含量,且产品酸而不涩,刺激性气味显著减弱,香气浓郁,具有典型的醋香,红曲霉ZSM1菌株的应用改善提升了液态米醋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0.
黑粒小麦麸皮功能性成分的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粒小麦麸皮为原料,对其功能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粒小麦麸皮中含有丰富的黄酮、多酚和色素类物质,其中总黄酮含量为(0.514±0.026)mg/g,总多酚含量为(2.503±0.019)mg/g,总花色苷含量为(0.154±0.015)mg/g。黑粒小麦麸皮的乙醇-水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为(88.23±1.44)%,总抗氧化能力为(40.49±0.016)单位/m L。  相似文献   

11.
以压榨后的葡萄皮渣和枸杞为主要原料,通过对葡萄皮渣新鲜度、枸杞粉碎粒度和添加量、醋酸菌种的筛选进行研究,以玉米芯为固定化剂,探究枸杞葡萄皮渣果醋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葡萄皮渣中花色苷、单宁、多酚和黄酮含量迅速降低,保存时间不超过6d。干枸杞粉碎目数以50目最佳;枸杞添加量以4g/L为宜,并非越多越好。不同种类醋酸菌对获得的醋产品的口感和香气有显著影响,且有机酸含量不同;使用果醋菌得到的醋适宜做醋饮,使用醋酸菌得到的醋更适宜做调味品。  相似文献   

12.
以新酿薏苡仁醋为原料,研究了其发酵不同时期酸度、总黄酮、总酚、多糖、氨基酸态氮、薏仁素、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分别进行动态分析,旨在为薏苡仁醋的生产技术改良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薏苡仁醋在整个发酵阶段,酸度和氨基酸态氮含量逐渐上升最终趋于稳定。在主发酵阶段黄酮的含量变化呈波动趋势先下降后上升,主发酵第4d达到最小值105.38mg/L,而多酚的含量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陈酿阶段它们的含量都缓慢升高;多糖呈下降趋势但有小幅波动,薏仁素的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整个发酵阶段有机酸含量增加,而陈酿过程中有所减少。陈酿后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以豫西花果山柿子为原料自然发酵制成柿子醋,总酸含量27.34 g/100 mL(以乙酸计),黄酮含量4.68 mg/mL。将柿子醋调配成不同浓度,测其总酸含量及抗氧化性。当柿子醋体积分数为20%时,产品呈淡黄色,澄清、透明,酸味柔和、绵长,带有柿果香,总酸含量5.47 g/100 mL,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好,清除率分别为75%、95%、78%。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山竹果酒发酵过程中活性物质变化和成品香气贡献,以山竹全果为原料发酵酿制山竹果酒,考察果酒(果肉和果壳)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含量和多酚组成变化,并对成品果酒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酮和多酚含量在主发酵期都呈上升趋势,主发酵和后发酵7~9 d交替时含量下降,在发酵后期果肉果酒中的黄酮含量稳定在3.6~4.0μg/mL之间,多酚含量稳定在30.03μg/mL左右。总糖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液相色谱表明两种果酒在发酵末期多酚物质组成有差异。香气成分表明果壳果肉果酒中酯类物质/醇类物质/羧酸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42.32%、57.32%、0.37%,果肉果酒中酯类物质/醇类物质/羧酸类物/相对含量分别为30.13%、69.63%、0.17%,两种果酒有不同的香气贡献物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荞麦浆为原料,采用红茶菌发酵荞麦浆制备荞麦浆醋饮。以荞麦浆发酵液总酸含量及感官评分为指标,探究不同荞麦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红茶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对发酵液品质的影响,确定发酵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荞麦浆醋饮,探究发酵过程中荞麦浆pH、总酸、总酚、总黄酮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茶菌发酵荞麦浆醋饮最佳工艺条件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红茶菌接种量15%,发酵温度30 ℃;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过程中,荞麦浆pH降低、总酸升高,还原糖含量先升高后下降,总酚含量升高、黄酮含量先下降后升高,乙酸、乳酸、琥珀酸含量增加,苹果酸和丙二酸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发酵9 d后得到的荞麦浆醋饮总酸含量32.96 g/L,总酚含量1.72 g/L,总黄酮含量2.55 g/L,酸度适宜,口感柔和,具有浓郁的荞麦香气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以元氏大红袍柿叶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乙醇提取物、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物质元素和紫外吸收法测定其不同生长时期可溶性糖、多酚、黄酮、V_C及蛋白质含量,并对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柿叶乙醇提取物主要成分是酸类、酯类和糖类,分别占23.94%、23.0%和18.32%。矿物质元素中Ca含量最高,约为91.56 mg/g。其次是K和Mg,约为23.85 mg/g和1.67 mg/g。不同生长时期成分探究表明黄酮、多酚和可溶性多糖5月达到了最高水平。V_C含量7月初最高,8月中下旬蛋白质含量最高。通过对其主要成分及成分动态变化分析,为柿叶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芹菜苹果醋饮料抗氧化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芹菜中含有营养保健作用的多酚物质,但由于芹菜本身具有的风味并不为大众人群所接受,所以用芹菜为原料制作出芹菜苹果醋可同时提高两者的应用价值。以芹菜和苹果为原料,制成蔬菜水果醋饮料,芹菜苹果醋饮料配方:苹果醋:芹菜汁为10:3(V/V),蜂蜜6%,白砂糖8%。对芹菜苹果醋中多酚进行含量分析,多酚含量达到412mg/dL。  相似文献   

18.
建立酱香型酒曲中总黄酮、多酚含量测定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茅台酱香型酒曲中总黄酮含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用Folin-Ciocateau比色法测定酒曲中多酚含量。结果表明,槲皮素及没食子酸对照品分别在浓度0.0210~0.1050 g/L(r=0.9976)和0.00051~0.00565 g/L(r=0.9997)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茅台酱香型酒曲中黄酮和多酚含量分别为9.70 mg/g和1.84 mg/g。此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结果稳定、准确,适用于酱香型酒曲总黄酮和多酚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油橄榄酒的酿造及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制取橄榄油后的果汁为原料,通过调配、发酵等工艺制得油橄榄酒,进行理化指标及感官评价分析,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其香气成分,以期为油橄榄的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其附加值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产品酒精体积分数(6.42%)、总糖含量(7.84 g/L)、挥发酸含量(1.04 g/L)、总二氧化硫含量(103.05 mg/L)及干浸出物含量(27.66 g/L)等理化指标与感官评价结果均符合GB 15037-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规定;油橄榄酒中共鉴定出69 种香气成分,总含量约23.44 mg/L,包括12 种醇类、25 种酯类、6 种有机酸、8 种羰基类(醛和酮)、14 种萜烯类和4 种酚类,通过香气成分的气味活性值初步确定主要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苯甲酸乙酯、辛酸乙酯和愈创木酚。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kisonensis,JCM15041)发酵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以多酚和黄酮含量为响应值,在利用单因素实验明确原料比(藜麦:黑燕麦)、液料比、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等发酵工艺参数优化范围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四因素三水平),建立了可有效富集多酚及黄酮的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原料比(藜麦:黑燕麦)、液料比、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后多酚和黄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发酵优化工艺条件为:原料比(藜麦:黑燕麦)1:3.4(g/g)、液料比7.5:1(mL/g)、接种量4.9%、发酵时间36.5 h,且在该发酵工艺条件下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达到295.3和256.3 mg/100 g,均显著高于未发酵复合谷物(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为216.2和202.4 mg/100 g)(P<0.05),也显著高于藜麦和黑燕麦单独发酵(多酚含量分别为256.7和255.3 mg/100 g;黄酮含量分别为209.0和163.3 mg/100 g)(P<0.05)。与单一谷物发酵相比,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可更有利于多酚和黄酮类功能性成分的富集,发酵产物可用于功能性谷物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