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部分省区2008年产小麦玉米中真菌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安徽、江苏、河北、河南四省部分地区2008年产小麦、玉米真菌污染情况和菌相分布进行调查,为进行粮食中主要污染真菌产毒预测微生物学研究提供菌株,为粮食防霉提供依据。方法将采集的小麦、玉米样品消毒后点种于PDA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菌落计数并鉴定菌相。结果四省小麦样品真菌污染率几乎100%,优势菌是交链孢霉;玉米全部样品均被真菌污染,优势菌是镰刀菌。结论四省的小麦、玉米样品真菌污染严重,粮食储藏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粮食霉变。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鲜食玉米籽粒发育期间真菌污染和真菌毒素积累情况,选择天紫23、京科糯2000和黑糯6号3?个品种鲜食玉米,在玉米授粉后第0、12、23、35、55天采样对污染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3?个品种鲜食玉米中,共分离出1?606?株真菌,经鉴定,隶属13?个属,20?个种;玉米籽粒发育期间主要污染真菌为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镰刀菌属(Fusarium)、毛霉属(Mucor)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其次是交链孢属(Alternaria)、根霉属(Rhizopus)、帚枝霉属(Sarocladium)、笄霉属(Choanephora),还有少部分茎点霉(Phoma)、黑孢霉(Nigrospora)、横梗霉(Lichtheimia)和枝孢霉(Cladosporium);鲜食玉米授粉后23?d(乳熟期)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最低,是食用的最佳时期;污染真菌数量与毒素积累不具备相关性,黑糯6号品种受真菌毒素污染最轻,其次是天紫23和京科糯2000,但测试的鲜食玉米品种真菌毒素含量均远低于国家限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霉菌污染玉米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利用霉菌污染模拟体系,用产黄曲霉毒素真菌孢子悬浮液处理玉米先玉335和纪元1号7 d。结果表明,产黄曲霉毒素真菌污染后,两个品种玉米的蛋白质含量都降低,氨基酸的总含量也降低。但脂肪含量的变化及总糖含量的变化与品种有关,先玉335的脂肪含量不变,总糖含量增加了38.5%;纪元1号脂肪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32.2%,总糖含量降低了44.8%。霉菌污染使两个品种的玉米VA含量都降低,VE和VB2含量都增加,VB1的含量变化与品种有关。霉菌污染玉米会引起营养成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品种有关,需要进行营养成分和安全性的评价后分级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山东地区饲料原料真菌污染状况。方法从山东地区代表性饲料生产企业采集豆粕、棉籽粕、麦麸、可溶性干酒糟(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DDGS)和玉米粉5种饲料原料样品,密封送至实验室采用平板稀释法接种分离,并对不同样品的真菌进行鉴定。结果 5种饲料原料的真菌检出率分别为豆粕(76.19%)、棉籽粕(68.75%)、麦麸(85.71%)、DDGS(21.62%)和玉米粉(100%)。玉米粉带菌量最高,达4.75×105 cfu/g;豆粕带菌量最低,均小于103 cfu/g。污染真菌种类多样,共检出曲霉属8种、镰刀菌属3种、青霉属7种、其他真菌19种,其中以黄曲霉、串珠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最为常见。结论山东地区饲料原料受真菌污染较普遍,不同种类饲料原料受真菌污染水平不同。污染的黄曲霉和镰刀菌可能含产毒菌株,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对玉米储藏水分和温度的变化与真菌生长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1种玉米储藏真菌危害早期预测的方法。将水分为12.2%、12.9%、13.5%、13.9%、14.7%、15.7%的玉米样品分别置于10、15、20、25、30、35℃6个温度下储存180 d,每10 d取样检测真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2.2%水分玉米在6个实验温度下未检出真菌生长。12.9%水分玉米在30℃和35℃高温条件下储藏半年,储藏后期有少量真菌检出,但对储藏品质影响较小,基本可保证储藏安全。13.5%水分的玉米在25℃及以下和13.9%水分玉米在20℃条件下储藏半年是安全的。14.7%和15.7%水分玉米在20℃及以上储藏均有真菌生长检出,水分越升高,真菌生长逐渐加快。15℃以下低温储藏对真菌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不同水分玉米的储藏温度与真菌生长起始时间进行了幂函数拟合,得到了玉米储藏水分、温度与真菌起始生长时间的预测关系曲线,通过此曲线可对高水分玉米短期安全储藏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山东省玉米的真菌毒素污染状况,评估污染带来的安全风险,为加强真菌毒素污染防控提供依据,采集了山东省玉米主产县2013年~2014年收获和储藏的玉米样品共520批次,采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方法检测了玉米中黄曲霉毒素(AFB_1、AFB_2、AFG_1、AFG_2)、伏马毒素(FB_1、FB_2、FB_3)、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AFB1、AFB2、AFG1在玉米中检出率分别为18.08%、7.88%、0.77%,平均含量分别为7.62、0.60、0.05μg/kg;FB1、FB2、FB3检出率分别为92.50%、88.08%、83.85%,平均含量分别为1 798.69、531.83、197.71μg/kg;DON检出率为26.35%,平均含量为240.44μg/kg;ZEN检出率为14.62%,平均含量为74.90μg/kg;AFG2未检出。调查结果还表明,伏马毒素在所测样品中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达33.46%;单一样品受多种毒素混合污染的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植物内生真菌生活环境特殊、种类多,通过大量的分离和筛选得到有价值的内生真菌,可以为新型天然产物的获得提供更丰富的来源。本实验随机采摘了12种植物,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中有选择性地分离纯化得到了18株内生真菌,通过28S r 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18株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这18株内生真菌主要属于Cladosporium,Paramicrothyrium,Mycosphaerella,Colletotrichum,Corynespora,Sarocladium,Guignardia,Phoma,Pseudocercospora,Collembolispora,Alternaria,Glomerella等属,说明了植物内生真菌的丰富多样性。得到的18株内生真菌中有3株不常见真菌和一株新真菌,其次级代谢产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贵州部分地区的糊辣椒为研究对象,对其真菌的菌种类型和污染情况进行鉴定和分析,以了解贵州省糊辣椒的卫生状况。方法:采用经典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CFU(Colony Forming Units)法进行菌落计数,并对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大部分地区的优势菌种以烟曲霉和黄曲霉为主,菌落数值为0.45×104~4.07×104 cfu/g,糊辣椒中真菌菌落数没有超过国家最大标准值。  相似文献   

9.
玉米储藏主要危害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储粮真茵孢子计数法,对不同含水量的玉米在储藏期间,主要危害真菌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将新玉米清理、除杂后,采用喷雾法将水分调至14%、15%、16%、17%、18%五个梯度,于30℃恒温恒湿箱中储藏,定期取样,检测孢子数、水分、温度等指标,实验为期60 d.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玉米储藏危害真菌以灰绿曲霉和白曲霉为主;在水分16%下,以灰绿曲霉生长为主,随着水分和储藏时间增加,与其危害程度有明显的规律性;在水分17%、18%时,以白曲霉生长为主,其对储粮的危害与储藏时间和水分有明显的相关性;两种曲霉具有典型的储粮真茵生长特征,即孢子-菌丝-孢子,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孢子呈动态上升趋势,与玉米危害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山东省部分地区2017年产玉米及其制品中六酯肽类真菌毒素,包括白僵菌素(BEA)和恩镰孢菌素(ENNs)中恩镰孢菌素A(ENA)、恩镰孢菌素A1(ENA1)、恩镰孢菌素B(ENB)和恩镰孢菌素B1(ENB1)的污染情况。方法 从山东省东部、西部、南部和中部四个地区采集2017年产玉米及其制品158份,样品经乙腈-水(85∶15,V/V)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5种毒素的含量。结果 BEA是158份样品中的主要污染毒素,其阳性率和平均值分别为82.3%(130/158)和65.26 μg/kg,4种ENNs的阳性率和平均值分别为ENA:55.1%(87/158)和0.28 μg/kg,ENA1:8.2%(13/158)和0.62 μg/kg,ENB:3.8%(6/158)和1.19 μg/kg,ENB1:56.3%(89/158)和0.13 μg/kg。玉米粒、玉米粉和玉米碴中5种毒素的平均值分别为BEA:46.96、86.45和0.17 μg/kg,ENA:0.13、0.35和0.06 μg/kg,ENA1:0.14、0.76和0.00 μg/kg,ENB:0.23、2.15和0.00 μg/kg,ENB1:0.21、0.15和0.08 μg/kg。东部地区样品中BEA的污染最严重,其阳性率和平均值分别为87.0%(87/100)和95.75 μg/kg;除南部地区ENA和ENB1的阳性率较高(均为91.3%,21/23)外,4种ENNs在其他3个地区阳性率均较低,且4种ENNs在4个地区的平均值均低于BEA。结论 山东省部分地区玉米及其制品可受5种六酯肽类真菌毒素的污染,BEA的污染水平高于4种ENNs的污染水平;毒素污染存在种类和地域差异,建议在山东省开展大范围监测的基础上,重点监测东部沿海地区玉米及其制品中BE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从内蒙古采集新鲜的金莲花植株,在确定了该植株内生菌分离的最佳表面消毒方法后,对其根部、茎部和叶部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通过分析菌落表面形态,从中分离得到6株内生真菌,其中叶中4株,茎中1株,根中1株,并用乳酸酚棉兰液染色镜检观察,经形态学鉴定均为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青霉属(Pinicielium)。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对赊店老酒大曲中的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所获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老酒大曲样品中共计分离得到45株酵母菌和103株霉菌。共鉴定出6株酵母菌,分别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及光滑假丝酵母(Candida glabrata);酵母的优势菌属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相对含量71%)、光滑假丝酵母属(Candida glabrata)(相对含量11%)。共鉴定出4个霉菌属,分别为根霉属(Rhizopus)、横梗霉属(Lichtheimia)、曲霉属(Aspergillus)和毛霉属(Mucor);霉菌的优势菌属为根霉属(Rhizopus)(相对含量37%)、横梗霉属(Lichtheimia)(相对含量33%)。  相似文献   

13.
从茅台地区酱香型酒糟中分离筛选出4株耐高温真菌M1、M4、M5以及M6。对各菌株的降解特性研究表明:菌株M4有一定的淀粉和蛋白质分解能力;菌株M5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55 ℃时其Hc值能达到3.21,有一定的淀粉分解能力;菌株M1、M6有一定的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分解能力。通过筛选菌株的细胞形态、菌落形态、ITS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M1是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菌株M4是嗜热篮状菌(Talaromyces thermophilus)、菌株M5是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M6是肿梗根毛霉(Rhizomucor tauricus)。  相似文献   

14.
真菌固态发酵对玉米抗氧化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株食品常用真菌(米根霉3.1175和3.2751)固态发酵玉米,研究发酵前后这2株真菌对玉米抗氧化成分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测定了发酵前后玉米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并通过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发酵前后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玉米中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在米根霉3.2751的发酵下得到显著提高(p<0.05),而其黄酮含量在发酵前后变化不显著(p>0.05)。米根霉3.1175发酵的玉米,总酚含量、黄酮含量、ORAC法抗氧化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循环伏安法抗氧化活性显著下降(p<0.05)。因此米根霉3.2751发酵的玉米相对未发酵玉米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贵长猕猴桃腐烂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可能的侵染途径,选取其花、鲜果及腐烂果为研究对象,进行菌种分离、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致病性试验。 结果显示,从猕猴桃花中分离到6种真菌,分别为漏斗多孔菌(Polyporusarcularius)、平革菌属(Phanerochaetesp.)、曲霉属(Aspergillussp.)、橘青霉(Penicilliumcitrinum)、枝孢菌属(Cladosporiumsp.)、镰刀菌属(Fusariumsp.);从猕猴桃鲜果果肉中分离到裂褶菌(Schizophyllumcommune),鲜果果皮中分离到3种真菌,分别是蔡氏轮层炭壳菌(Daldiniachildiae)、链格孢菌(Alternariasp.)、烟曲霉(Aspergillusfumigates);从腐烂果中分离到6种真菌,分别是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parvum)、拟茎点霉(Phomopsis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和3株青霉菌(Penicilliumsp.)。 其中小新壳梭孢菌和拟茎点霉是贵长猕猴桃腐烂的主要病原菌,贵长猕猴桃病原菌的侵染途径可能主要是在采收、运输和包装过程中进入猕猴桃内,引起猕猴桃的腐烂。  相似文献   

16.
对3种白腐菌的液体菌种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液体菌种培养的较优条件为培养时间4 d、初始pH6.0、装量50 mL、琼脂添加量0.2%,W3液体菌种培养的较优条件为培养时间5 d、初始pH6.5、装量50 mL、琼脂添加量0.3%,变色栓菌液体菌种培养的较优条件为培养时间5 d、初始pH6.5、装量75 mL、琼脂添加量0.1%.  相似文献   

17.
北京和河北地区食用菌质量安全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北京和河北地区4种有代表性的食用菌平菇、金针菇、香菇(干品和鲜品)和黑木耳(干品)开展污染物监测工作,掌握该地区食用菌质量安全现状。方法在生产基地、流通市场分别进行抽样调查,总共抽取95个食用菌样品,并对农药残留、重金属、甲醛、二氧化硫、硫酸镁等化学污染物进行监测。结果研究发现,在北京和河北生产基地中,生产环节使用农药种类和次数较少,香菇、平菇、金针菇鲜品中农药和重金属等各风险因子超标率较低,只有平菇中氯氟氰菊酯超标率为3.3%。流通市场抽取香菇和黑木耳干品中农药、二氧化硫及重金属超标率相对较高,其中黑木耳干品中多菌灵、氯氰菊酯超标率均为8.3%,铅超标率为20.0%;香菇干品中砷、镉超标率均为20.0%,二氧化硫超标率为40.0%。结论为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安全,应加强对加工、贮藏和运输等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