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北京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其分子分型特征,预防和控制由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北京地区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87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8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对抗生素耐药,耐药率为62.03%,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为红霉素(ERY)45.45%、苯唑西林(OXA)27.81%、克林霉素(CLI)20.86%、四环素(TET)13.90%、氯霉素(CHL)11.76%、环丙沙星(CIP)6.42%、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TPM/SMZ)5.8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2株、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35株。分离到的MRSA中34株菌表现出多重耐药。全部菌株共分为129种PFGE带型,优势带型不明显。结论 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和多重耐药普遍存在,PFGE带型分布分散与耐药谱的关联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苏州市2014~2017年分离的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耐药谱和分子分型分析, 初步建立PFGE(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分型数据库。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U)对19种常用的抗生素的耐药性, 采用Sma I进行酶切, 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子分型。菌株指纹图谱用BioNumerics v6.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81株SAU中检出1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ce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检出率12.3%。有72株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耐药率达到88.9%, 其中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82.7%), 其次是氨苄西林(66.7%), 其后是克林霉素和红霉素(均为50.6%)。耐受3种和3种以上药物的多重耐药菌株共38株, 多重耐药率达46.9%。MRSA的多重耐药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MSSA),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8株菌不可被PFGE分型外, 其余73株菌可以被分为37个不同型别, 其中有4个优势型别共27株菌, 在可分型菌株中占比达37.0%。这些同源菌株分离自不同时间和地点, 有些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结论 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象普遍存在, 多重耐药率较高, PFGE型别较为多样但有优势型别存在, 耐药谱和PFGE型别关联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了解广州市某区猪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分子分型及其耐药性特征。根据GB 4789.10-2010对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的分离及鉴定,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法进行分子分型,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PCR法验证MRSA并筛选检测I类整合子及相关耐药基因盒。110份生猪肉样品中有34份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0.9%),得到34株该菌,所有菌株共可分成7种序列分型(sequence types,STs),分别为ST6(1/34)、ST7(16/34)、ST9(9/34)、ST59(1/34)、ST239(4/34)、ST2259(2/34)及一株等位基因谱为5-4-1-4-4-6-53的新型ST,3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2种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对青霉素100%耐药,对四环素、甲氧苄胺嘧啶、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8.2%、76.5%、64.7%、61.8%,MRSA检出率为38.3%(13/34),I类整合子的检测率为14.7%(5/34),其中2株菌携带相应基因盒。本次实验显示生猪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比较严重且具有严重的抗生素耐药现象,ST7为主要的序列型号,I类整合子存在于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相关基因盒对菌株耐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日常检测分离株产肠毒素和耐药情况,探讨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素的类型及分布状况,研究其耐药特性,对本实验室2016年~2017年日常食品检测中的分离株,分别用全自动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肠毒素总量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肠毒素SEA~SEE进行分型,并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70份食品中分离到的2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的有16株,阳性率为55.2%,其中食物中毒分离株5株都为肠毒素阳性。产2种及以上肠毒素的菌株为12株,占41.4%。A型~E型常见肠毒素都有检出,其中产SEE的菌株最多,有12株,占41.4%,产SEA的菌株次之,为11株。29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青霉素、安苄西林、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复方新诺名、克林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四环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并出现多重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和安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均为82.8%,其次为红霉素44.8%。该研究的食品监测中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产肠毒素率较高,主要的类型为SEE和SEA。而且分离得到的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现象,建议从各个环节加强监测,降低因耐药菌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5.
天津地区乳房炎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天津地区奶牛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情况以及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为科学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参考以及防控兽药残留提供依据,采用甘露醇高盐培养基和冻干兔血浆对采自天津地区7个牛场50个样品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经分离鉴定确定分离2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其他致病性葡萄球菌。对分离出的金葡菌进行8类29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进行PCR扩增耐药基因,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9株金葡菌分离株对8类29种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其中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平均耐药率为77.01%和89.66%,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均低于50%。分离株对青霉素G、乙酰螺施霉素和林克霉素表现为完全耐药(100%),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恩诺沙星、新霉素和大观霉素等耐药率在20%~40%之间。分离株的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示,耐药基因阳性检出率普遍小于耐药基因表型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养殖及流通环节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及其耐药状况,采集某养殖场环境,屠宰加工环节及某市场生猪肉等507份样本。根据国标GB 4789.10-2010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136株;纸片扩散法、E-test法检测分离菌株耐药谱;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所有菌株携带四环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耐药基因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特异性基因mec A与mec C(即mec ALGA251)状况。结果表明,来自屠宰场生猪肉样本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率达44.11%(60/136),与其它来源的分离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临床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青霉素、四环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2.64%(126/136)、56.61%(77/136)、50.00%(58/136);多重耐药达56.62%(77/136);耐药谱以CIP/P/CN/TE/CLR/SXT/DA,P/CLR/DA,CIP/P/TE/CLR/C/SXT/RD/DA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耐药基因较为严重,其中耐四环素基因tet K检测率为最高,达90.44%。研究结果为控制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随食物链的传播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对食品安全和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研究介导细菌对林可胺类、截短侧耳素类及链阳菌素A类耐药的lsa(E)基因及其基因簇在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流行情况,对厦门三个猪场分离得到的2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lsa(E)基因检测,用overlapping PCR对lsa(E)基因阳性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簇的扩增,并用药敏纸片法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9株金葡菌全部携带lsa(E)基因,且aad E-spc-lsa(E)-lnu(B)-tnp基因簇检出率为96.6%(28/29)。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29株lsa(E)基因阳性的金葡菌对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100.0%、72.4%,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96.6%。未发现有对苯唑西林、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细菌多重耐药率为100.0%,且耐药谱主要为PEN-GEN-TET-CLA-SXT-CLI-CIP-MXF。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控制多重耐药菌随食品链的传播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2015年食源性沙门菌的耐药状况及mcr-1基因在硫酸粘菌素(conlistin,CT)耐药菌株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 070株食源性沙门菌对10类16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196株CT耐药菌株中是否存在mcr-1基因。结果 71.9%(769/1 070)的沙门菌对受试的16种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萘啶酸(NAL)、四环素(TET)、氨苄西林(AMP)、氨苄西林/舒巴坦(SAM)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均在40%以上,未见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47.5%(508/1 070)的沙门菌同时耐受3类或3类以上抗生素,表现为多重耐药,同时耐受抗生素种类最高为9类。共存在141种耐药谱,优势耐药谱型为NAL、AMP-SAM-NAL-CT和TET。196株CT耐药沙门菌检出1株携带mcr-1基因且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的菌株,该菌株为伦敦血清型,是所有测试菌株中唯一1株九重耐药株。部分省份沙门菌耐药率较高。生禽肉和生畜肉来源沙门菌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0.6%(349/433)和73.5%(283/385)。结论 我国2015年食源性沙门菌整体耐药水平较高,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生禽畜肉是耐药沙门菌的主要来源,我国食源性沙门菌中存在携带mcr-1基因的严重耐药菌株,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合肥市即食肉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并对分离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及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自合肥市区范围内的超市和开放型菜市场共采集744份即食型肉类食品样品。根据GB 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中的方法对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的耐药性,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法对分离株进行ST分型,使用MEGA 7.0绘制聚类树状图。结果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2%(31/744),其中卤肉制品检出率最高为8.1%(15/185),其次为烤肉制品(6.3%,11/174),定量分析显示超过90%的样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水平在0.3~10 MPN/g范围内。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80.6%(25/31)的菌株对青霉素G耐药,40%以上的菌株对链霉素、红霉素和卡那霉素耐药;多重耐药菌株占比为61.3%(19/31)。分型分析共获得8个ST型,分别为ST6、ST7、ST15、ST59、ST72、ST188、ST398和ST2196型,其中以ST188和ST72型为主。结论合肥市卤肉和烤肉制品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且多重耐药菌株比例较高,对消费者的健康有潜在威胁,有必要持续监测污染率、菌株耐药和基因型流行趋势,完善合肥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我国现制饮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及遗传特征。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测定,同时提取菌株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进行基因组特征数据挖掘。结果 现制饮品中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0种抗生素的总体耐药率为88.4%,分属9种耐药谱,其中3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MDR)占比16.3%,主要为含乳现制饮品。耐受7类及以上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其中1株为MRSA。全基因测序进化分析表明菌株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MRSA及多重耐药株出现明显聚集。43株菌属于16种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其中MRSA菌株包括1株ST45型和2株ST398型。多重耐药株ST型别为ST5、7、15、59、121和398型。多重耐药MRSA株为ST398型。金葡肠毒素基因整体携带率为34.9%,其中sea为主要基因型。MRSA菌株均不携带毒力基因,多重耐药株肠毒素基因携带率为42.9%。3株主要来自含水果类现制饮品的ST1型菌株同时携带6种肠毒素基因,但其仅对青霉素耐药或为敏感株。结论 我国现制饮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MRSA及多重耐药菌,且该类菌株在遗传进化中聚类明显,虽然MRSA菌株致病性相对较弱,然而MDR菌株肠毒素基因的高携带率提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因此,应加强现制饮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探究鲜切果蔬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及耐药现状,采集北京五城区零售鲜切果蔬样品进行重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及耐药性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食品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方法,分别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对目标菌分离株进行耐药性测定,并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筛查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结果 北京市五城区零售326份鲜切果蔬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污染率分别为15.34%、1.84%、0%、 9.51%和1.23%。本研究分离所得5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耐药,耐药率分别是90.00%和48.00%,31株大肠埃希氏菌主要对复方新诺明和氨苄西林耐药,耐药率为67.74%和64.50%,4株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均呈现多重耐药现象,而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对10种受试抗生素全部敏感。结论 本研究初步掌握了北京五城区零 售鲜切果蔬中重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和耐药现状,可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广东地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生物被膜相关基因IcaAB的特征。方法 对46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采用结晶紫法检测生物被膜生成能力,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结果 97.83%的菌株对至少1种抗生素耐药, 30.43%为多重耐药菌株,对青霉素(97.83%)、氨苄西林(97.83%)耐药性最高; 65.22%菌株能够形成生物被膜,其中强、中和弱粘附生物被膜能力的菌株分别占17.39%、30.43%和17.39%,且产生物被膜能力强的菌株对特定抗生素(头孢西丁、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更高(P<0.05); PCR结果显示, icaA、icaB的检出率分别为56.67%、36.67%,基因携带率与产膜能力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 广东地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遍表现出耐药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公共卫生带来挑战,需采用措施以确保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呼和浩特地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性,采集该地区的生鲜牛乳样品进行常规的分离鉴定,用杯碟法对分离菌进行耐药初筛,筛选耐青霉素V、红霉素、头孢唑啉、氧氟沙星的菌株作为试验菌株,并对试验菌株进行特定抗生素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筛选的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致病性。6株菌对红霉素、氧氟沙星、青霉素V、头孢唑啉、氨苄西林、链霉素都有较强的耐药性,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去甲万古霉素,因菌株不同,耐受性不同。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上海地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MIC变迁情况,加强致病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016-2020年间采集的3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10种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通过分析药敏数据了解5年间上海地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变迁的情况。结果 3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74.2%)耐药率较高,对其余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均在20%以下。五年间,上海地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抑制50%微生物生长的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MIC50值及抑制90%微生物生长的抑菌浓度MIC90值均呈下降趋势;对头孢西丁、头孢噻呋、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及庆大霉素的MIC50值五年来无明显变化,MIC90值呈下降趋势;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MIC50值和MIC90值五年来无明显变化,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近年来有好转趋势,但仍需继续加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为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鄂西北地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情况、耐药性以及毒力基因分布特征。方法 从湖北省襄阳市、十堰市、随州市三地共采集303份食物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筛查,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进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鉴定和毒力基因检测,并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测定。结果 303份样品中共有41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为13.53%,其中生肉制品检出率最高(23.91%,22/92)。在产肠毒素菌株中以携带产肠毒素基因sea的菌株最多,占87.80%(36/41)。携带表皮剥脱素基因eta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基因tst的菌株分别占97.56%(40/41)和7.32%(3/41)。同时携带3种及以上肠毒素基因的菌株占17.07%(7/41)。同时含有eta和tst的菌株占2.44%(1/41)。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8.05%(32/41)、43.90%(18/41)、31.71%(13/41)和21.95%(9/41),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20%。mecA基因检测表明,19.51%(8/41)的菌株为MRSA,且7株MRSA菌株来源于生肉制品和未加调料的素卤菜。结论 鄂西北地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而且产毒株较多,并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相关部门需加强食品安全监测以控制该菌株的流行与扩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食源性非伤寒沙门菌的分子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4—2010年北京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收集的100株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 100株非伤寒沙门菌通过PFGE分型分为62个不同的带型,每个带型包含1~11株菌。抗生素敏感性结果显示,100株菌中有55株菌表现为对至少1种抗生素耐药,其中多重耐药菌株15株。菌株对各抗生素的耐药率为萘啶酸40%、四环素30%、氯霉素15%、庆大霉素10%、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10%、环丙沙星9%、头孢西丁1%、头孢噻肟0%。结论沙门菌PFGE带型和耐药谱均与血清型存在很高的一致性。提示北京市食源性非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开展对该菌分子分型与耐药特征分析的联合监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2015年南宁市市售的动物源性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以及流行菌株的耐药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监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随机采集市售的不同种类的动物源性食品383份,按照国标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K-B纸片法耐药试验和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结果从383份动物源性食品中分离到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试验结果发现,其中10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分离株对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并检测到了4类耐药基因。结论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存在引发食物中毒的风险;分离株的耐药试验结果可以为南宁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分离株抗生素敏感性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014~2018年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ETEC分离株进行8大类14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参照PulseNet中非O157大肠埃希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分型方法, 对不同区县不同采样时间分离的菌株采用随机抽样原则, 对178株菌基因组经限制性内切酶Xba I酶切后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 578株2014~2018年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ETEC菌株总耐药率为94.29%, 对萘啶酸、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 分别为61.58%、60.38%、36.19%。578株菌分为152个耐药谱, 耐3种及3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数达340株(59.00%), 有1株菌对12种抗生素耐药。常见耐药谱为耐喹诺酮类的萘啶酸, 占20.18%, 其次为耐β-内酰胺类的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 占12.29%, 再次为耐β-内酰胺类的氨苄西林-喹诺酮类的萘啶酸-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 占6.79%, 且耐药谱种类逐年缓慢上升。其中178株菌共产生153种PFGE带型, 带型分布较为分散, 无优势带型, 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31.60%~100.0%。结论 2014~2018年北京市腹泻病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严重, 耐药谱复杂广泛, 多重耐药菌株占比呈逐年缓慢上升趋势。PFGE带型呈多态性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