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比较研究7种不同柑橘果皮和果肉多酚、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7种不同柑橘果及果皮的多酚、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柑橘果皮的多酚含量为24.77 mg GAE/g~47.48 mg GAE/g,黄酮含量介于10.47 mg CE/g~22.11 mg CE/g之间,其中以塔罗科血橙皮中的多酚、黄酮含量最多。柑橘果肉的多酚含量在0.43 mg GAE/g~0.75 mg GAE/g之间;黄酮含量在0.29 mg CE/g~0.63 mg CE/g之间,其中分别以锦红冰糖橙和锦蜜冰糖橙果肉中的多酚、黄酮含量最多。7种柑橘果皮中,DPPH·、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ABTS+·3种抗氧化活性分别介于2.41μmol TE/g~7.90μmol TE/g、15.38μmol TE/g~54.76μmol TE/g、28.11μmol TE/g~46.46μmol TE/g,柑橘果肉的3种抗氧化活性分别介于6.95μmol TE/g~20.21μmol TE/g、2.40μmol TE/g~8.10μmol TE/g、8.55μmol TE/g~20.90μmol TE/g,研究发现,塔罗科血橙果皮和果肉的抗氧化能力最强。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7种柑橘分成四类。  相似文献   

2.
三叶木通不同部位多酚、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俊  罗丹  张佳琦  黄晖  富春亚  李忠海 《食品与机械》2016,32(8):132-135,223
分别用超声波法和回流提取法对三叶木通不同部位进行提取,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部位的多酚和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法优于回流提取法,不同部位中以藤茎超声波提取物多酚、黄酮含量最高和抗氧化能力最强,其多酚含量(TPC)、黄酮含量(TFC)、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值分别为(63.033±0.482)mg/g,(26.395±0.731)mg/g,(380.860±5.462)μmol Trolox/g,(337.181±1.586)μmol Trolox/g,(387.406±1.773)μmol Trolox/g。两种方法测得的多酚和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呈现以下趋势:藤茎叶片果皮种子果肉。Spearman相关性研究表明,多酚、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强相关。研究结果为三叶木通的深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种香辛料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丁香、桂皮和花椒三种香辛料的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香辛料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BHT好,三种香料提取物清除过氧化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两种方法测定香辛料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分别采用TBARS(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法和FRAP(还原能力)法研究七种香辛料95%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七种香辛料提取物均有较好的抗氧化和还原能力。TBARS法测定抗氧化能力大小依次为:甘草>迷迭香>肉豆蔻>姜黄>丁香>白豆蔻>桂皮;FRAP法测定还原能力大小为:丁香>桂皮>肉豆蔻>迷迭香>姜黄>甘草>白豆蔻。两种方法得到的活性顺序存在很大差异,表明活性大小与其体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红松壳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及其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试验以伊春红松壳为原料,使用不同浓度乙醇溶剂提取红松壳多酚、黄酮和多糖并分析其含量,采用SPSS软件分析松壳中活性物质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当乙醇的浓度为40%时,红松壳多酚、黄酮和多糖得率均最高,分别为4.05 mg/g、1.7 mg/g和7.05 mg/g。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红松壳多酚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黄酮和多糖,与Vc抗氧化活性相当。其中松壳多酚对DPPH·的IC50(半数清除率浓度)值是0.20±0.05μg/m L,对·OH的IC50值是13.04±0.04μg/m L,对总还原力的IC50值是40.15±0.06μg/m L。相关性分析结果也表明松壳多酚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最高,其中松壳多酚与DPPH·相关性是0.908,与·OH相关性是0.989,与总还原力相关性是0.989(p0.01),可以看出松壳多酚是主要的抗氧化成分。本实验研究的结果为伊春红松壳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以及开发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黑豆、绿豆、红小豆、大豆和豇豆5种豆类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乙醇提取物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通过4个指标比较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5种不同豆类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在2.05 mg/g^6.33 mg/g和1.50 mg/g^4.09 mg/g的范围内,其中黑豆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都最高,分别为6.33 mg/g和4.09 mg/g;5种豆类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都比较高,黑豆的清除力最强,其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80.92%、77.42%和81.62%;相关性分析表明5种豆类的总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这两种活性成分含量和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都呈正相关,其中总黄酮含量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7.
对豇豆、红小豆、绿豆和蚕豆4种豆类中游离态和结合态的多酚及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数据表明,4种不同豆类的游离态多酚和结合态多酚含量范围分别为1.35~1.75mg/g和8.63~10.11 mg/g;游离态类黄酮和结合态类黄酮含量范围分别为1.58~2.07 mg/g和3.92~5.08mg/g;其中结合态多酚含量是游离态多酚的5倍以上,结合态类黄酮含量是游离态的2倍以上。4种豆类游离态和结合态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游离态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结合态,而结合态对FRAP、ABTS、O_(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游离态。豆类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类黄酮等物质,并且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七种坚果仁中多酚、三萜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果因富含抗氧化等活性成分已成为备受推崇的休闲食品。该研究将核桃、巴旦木、银杏果、花生、葵花籽、野生和种植香榧仁进行对比,评价7种坚果仁的活性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坚果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 0. 05)。葵花籽仁和核桃仁中分别具有最高的总黄酮(35. 16 mg Qu E/g DM)和总酚含量(9. 69 mg GAE/g DM)(槲皮素,quercetin equivalent,Qu E;干原料,dry material,DM;没食子酸,gallic acid equivalent,GAE),(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equivalent,OAE),其次为种植香榧仁;种植香榧仁具有最高的总三萜含量(4. 37 mg OAE/g DM),其次为核桃仁。抗氧化实验表明,种植香榧仁提取物具有最高的DPPH·和ABTS+·清除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0. 08 mg E./m L和0. 07 mg E./m L(提取物,extract. E.),但核桃仁提取物的Fe3+还原能力最高,其槲皮素当量还原能力为115. 25 mg Qu E/g E.,种植香榧仁的还原能力次之。以上结果表明,种植香榧仁具有较高的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是优于巴旦木、银杏果、花生和葵花籽仁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  相似文献   

9.
对豇豆、红小豆、绿豆和蚕豆4种豆类中游离态和结合态的多酚及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数据表明,4种不同豆类的游离态多酚和结合态多酚含量范围分别为1.35~1.75 mg/g和8.63~10.11 mg/g;游离态类黄酮和结合态类黄酮含量范围分别为1.58~2.07 mg/g和3.92~5.08 mg/g;其中结合态多酚含量是游离态多酚的5倍以上,结合态类黄酮含量是游离态的2倍以上。4种豆类游离态和结合态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游离态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结合态,而结合态对FRAP、ABTS、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游离态。豆类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类黄酮等物质,并且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20种市售花茶的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该研究模拟日常饮茶,采用水提法对活性成分进行提取,测定黄酮、总酚含量,通过测定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不同花茶的抗氧化能力,利用相关系数法分析黄酮、总酚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种花茶黄酮含量为0.15 mg/g~5...  相似文献   

11.
以3种不同的青稞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溶剂(水、60%乙醇、60%甲醇、60%丙酮、95%乙醇、100%甲醇、100%丙酮)对青稞进行提取。对各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进行测定,同时采用3种抗氧化方法: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自由基(ABTS)和总抗氧化能力(FARP)评价青稞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95%乙醇和60%丙酮更有利于青稞多酚的提取。藏青2000的各溶剂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普遍高于相应溶剂的循化蓝青稞和香格里拉绿青稞。藏青2000的60%丙酮提取物含有最高的总酚含量,达到211.92mg GAE/100g DW;在60%乙醇提取时具有最高的总黄酮含量,达到60.11mg RT/100g DW;在60%乙醇提取时具有最强的DPPH清除能力,达到80.08%;而用60%丙酮提取时,具有最强的ABTS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达到了1.85,9.28 mmol TEAC/100g DW。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FRAP法与DPPH、ABTS法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综上表明,青稞富含总酚成分,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丰富的香辛料资源,是世界上香辛料主产国和主要出口国,花椒、生姜、丁香为三种常见的香辛料。近来科学研究证明,自由基和人类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通过测定三种香辛料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对丁香、花椒、生姜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种香辛料均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及清除自由基的效果,清除自由基效果花椒优于生姜,生姜强于丁香。  相似文献   

13.
葡萄皮渣提取物总酚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葡萄皮渣提取物总酚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处理葡萄皮渣,选用体积分数70%的乙醇作为溶剂。使用Folin-Ciocalteu试剂对葡萄皮渣提取物的总酚含量进行测定。采用FRAP法测定葡萄皮渣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ABTS+.的清除作用,及其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的抑制能力。选择5种供试菌(G+,G-)考察葡萄皮渣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选用70%乙醇超声辅助提取葡萄皮渣,得到的提取物(GREs)中总酚含量为106.4mg/g,其FRAP值为(3.215±0.017)mmol/g,对DPPH自由基、O2.、.OH和ABTS+.的IC50分别为20.5、52.5、566.4、16.8mg/L。GREs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抑制作用的IC50为28.2mg/L。GR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MIC为900μg/L,高于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黄曲霉。结论:GREs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革兰氏阴性细菌,GREs对真菌的抑制作用相对...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新疆种植的札一和马可波罗啤酒花废弃枝叶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不同极性部位的分 离,以羟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β-胡萝卜素-亚油酸及磷钼酸4 个不同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 对获得的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性研究,并与提取物中多酚、黄酮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乙醇提取物及各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均最高,其在主 枝、侧枝和叶子的含量范围分别为5.80~34.20 mg/g和2.00~18.00 mg/g;水相中最低,上述各物质的含量范围仅为 0.73~11.05 mg/g和0.06~5.74 mg/g。相关性分析表明,啤酒花主枝、侧枝和叶子抗氧化活性与其多酚、黄酮含量 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5.
为增加黑豆利用价值、拓宽黑豆资源利用渠道,选取黑豆为原料水培发芽,测定黑豆不同发芽期多酚、黄酮、花青素含量和对DPPH·、ABTS+·和·OH的清除能力,并分析活性物质与抗氧化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豆不同发芽期多酚、黄酮含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发芽至84 h,多酚含量达到最大值,为8.3 mg/g;发芽至96 h,黄酮含量最高,为8.5 mg/g,相对于萌芽初期,多酚及黄酮含量增加显著(P<0.05),而花青素含量不断下降。黑豆发芽84 h时对DPPH·清除率最大,为57.18%,在96 h对ABTS+·清除率最大,为54.78%,在72 h时对·OH清除率最大,为26.13%。相关性分析表明,黑豆发芽过程中多酚、黄酮含量与其对DPPH·、ABTS+·和·OH清除能力均呈一定正相关(P<0.05)。试验为水培黑豆芽苗菜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撑,为黑豆芽苗菜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质鱼腥草总酚、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取并测定16份鱼腥草材料(含1份峨眉蕺菜)叶片总酚和黄酮含量,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95%乙醇超声提取并测定16份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鱼腥草材料以显色及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成分含量,DPPH、ABTS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16份鱼腥草总酚含量变异范围为7.01~15.0mg/g;黄酮含量变异范围为3.56~11.0mg/g;DPPH法抗氧化值最小为84.7μmol/g,最大为248μmol/g;而ABTS法抗氧化能力的变幅为 78.4~218μmol/g。以总酚和黄酮含量、DPPH法以及ABTS法抗氧化能力进行聚类分析,按欧氏距离大于70可将16份鱼腥草材料分为两类。其中Ⅰ类包含11份鱼腥草材料(含峨眉蕺菜),其总酚和黄酮含量低,抗氧化能力弱。Ⅱ类包含5份鱼腥草材料,其总酚和黄酮含量高,体外抗氧化能力强。总酚、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指标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16份鱼腥草材料总酚、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不同,主要是由于遗传背景所致;且总酚和黄酮含量高,体外抗氧化能力强的材料多为染色体数目大于80者。  相似文献   

17.
李娜  陆俊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8):374-382
目的:为探究五种食用花卉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五种可食用花卉(桂花、万寿菊、栀子花、紫玉兰花、木槿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消化前、体外模拟胃消化、体外模拟肠消化五种食用花卉多酚、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结果:五种可食用花卉的黄酮、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在模拟胃消化阶段增长不大,而在模拟肠消化阶段呈现出较大的增长趋势。通过整个模拟胃肠消化,多酚增长了127.55%(桂花)~461.70%(万寿菊),黄酮增长幅度为46.50%(玉兰)~218.46%(万寿菊),其中以万寿菊的多酚和黄酮的含量最多,分别达到了(8.95±0.03) mg没食子酸当量(GAE)/g和(83.01±0.01) mg儿茶素当量(CE)/g。三种抗氧化活性中,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上升了77.0%(木槿)~158.05%(栀子花),铁离子还原能力上升幅度为15.30%(桂花)~163.92%(桅子花),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增长幅度为142.35%(玉兰花)~274.18%(桅子花)。结论:五种可食用花卉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潜力,有望作为天然抗氧化...  相似文献   

18.
香辛料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其作用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慧芸  孔保华  孙旭 《食品科学》2010,31(5):111-115
采用不同的抗氧化活性测定体系对丁香、迷迭香、桂皮、甘草、肉豆蔻、白豆蔻6 种香辛料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抗氧化作用模式。首先采用脂质体氧化体系测定香辛料提取物对TBARS 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测定样品的清除DPPH 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FRAP),及对Cu2+ 和Fe2+ 的螯合能力,同时与商品抗氧化剂BHA 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并通过福林- 酚法测总多酚含量。6 种香辛料醇提物均有较强的抗脂质氧化活性和较高的总多酚含量;其中总多酚含量与TBARS 值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 =- 0.69,P < 0.05),与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相关性(r = 0.84,P < 0.05),说明香辛料醇提物中的总多酚含量越高,其所具有的抗氧化能力越高。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还原能力显著相关(r = 0.84,P < 0.05)。TBARS 与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 值不相关(P >0.05),Fe2+ 螯合活力与TBARS、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 值均不相关(P > 0.05)。香辛料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与总多酚含量密切相关,其抗氧化性主要是通过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和还原能力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水、加0.5%纤维素酶水和50%乙醇溶液为提取剂,超声辅助提取秦皮,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同时利用清除DPPH.和羟自由基(.OH)法评价秦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水、50%乙醇和加0.5%纤维素酶水的秦皮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分别41.68mg/g、49.32mg/g和51.51mg/g;对DPPH.的半清除率(IC50)分别为0.29mL、0.22mL和0.17mL;对.OH的半清除率(IC50)分别为2.4mL、2.0mL和1.3mL。秦皮不同溶剂提取物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大小顺序为:加酶水提物>醇提物>水提物,抗氧化活性与提取物中总酚含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DPPH、ABTS和FRAP 3种方法测定了山竹的抗氧化活性,并用pH示差法、福林-酚法和NaNO2-Al(NO3) 3-NaOH法测定其花色苷、黄酮和总酚含量.结果 表明:依据花色苷、黄酮和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山竹果皮是很好的抗氧化剂来源.FRAP、DPPH和ABTS试验显示,消化前以及模拟胃肠消化后山竹黄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