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是油气田开发的重要指标,尤其剩余可采储量,是油气田未来开发的物质基础.目前,对于水驱开发的油田,预测可采储量的方法有:水驱曲线法、产量递减法、预测模型法和数值模拟法.然而,当油气田业已进入递减阶段之后,产量递减法则是最为重要的预测方法.它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方法.基于产量递减法,提出了预测油气田技术可采储量、经济可采储量、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和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快速方法.这些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已被我国12个油田的实际应用所证实.  相似文献   

2.
对于已经处于开发中后期的油气田,剩余可采储量、剩余可采程度和剩余储采比是3个重要的参数。这些参数是判断和分析油气田开发形势和潜力的重要指标。基于瑞利(Rayleigh)、威布尔(Weibull)、胡-陈-张(HCZ)和哈波特(Hubbert)的不同预测模型,提出了预测剩余可采储量、剩余可采程度和剩余储采比的新方法。实例应用表明,提出的新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3.
油田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油田的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是油田开发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需要准确地加以预测和确定。根据我国多年预测、计算和标定油田可采储量的经验,结合即将修订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规范》内容的要求,经过归纳、筛选之后,文章介绍了适用于不同开发阶段,可预测油田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的不同方法,其中包括类比法、相关经验公式法、驱油效率法、产量递减法、水驱曲线法和预测模型法。  相似文献   

4.
预测油气田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油气藏工程中的产量递减法 ,提出了预测油气田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的新方法。只要油气田产量已明显进入递减期 ,就可以利用该方法预测未来某一开发年限时的技术可采储量、经济可采储量和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以便于进行油气田开发规划的应用研究。应用实例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研究剩余油的方法很多,水驱特征曲线法适用于中高含水期水驱油藏;渗饱曲线法是结合相对渗透率曲线和驱替特征曲线求得两相区平均端含水饱和度,进而计算出剩余可采储量,该方法在相渗曲线资料较为齐全的油藏应用效果较好;无因次注采曲线法预测的是含水100%时的开发指标。以古城油田B124区块为例,应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剩余可采储量计算与评价。研究表明,由于古城油田B124区块相渗资料少,渗饱曲线法不适用于该区块;水驱特征法和无因次注采曲线法预测的剩余油可采储量较接近,其均值可作为该区块的剩余可采储量值。  相似文献   

6.
预测油气田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采比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剩余可采储量是油气田未来开发的物质基础,储采比是分析和判断油气田未来开发形势的特殊指标。当储采比接近于10时,油气田开发可能会进入递减阶段。基于威布尔预测模型的扩展推导,提出了预测油气田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采比的方法。通过实例应用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于军  张秀丽 《特种油气藏》2003,10(Z1):26-27
以油藏工程中基本的产量递减理论和含水上升率原理为基础,利用月产量与时间、累计产油量与含油率图版,直接确定油田的剩余可采储量、剩余开采年限等重要的开发指标,为现有技术经济和开采技术条件下进行油田储量评估、确定油田剩余可采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驱油田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水驱油田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计算模型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4种水驱曲线,分别适用于不同粘度的层状油藏。求取经济可采储量的最本质原理是资金的赢亏平衡,而经济极限含水率可将水驱特征曲线、油价、成本等有机结合起来。经济极限含水率与油价和原油商品率成正相关关系,与吨油税金和吨液操作成本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量的油田开发资料,总结出了水驱油田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变化的模式;并通过理论实际资料证明,在油田产量递减阶段,剩余可采集量采油速度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变化有上升、稳定和下降3种情况。根据我国42个地下原油粘度为3-30mPa.s的水驱砂岩油田的数据,得到了计算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变化率的回归公式。提出了用于预测油田产量变化的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法(RRRM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回顾了世界上现行的可采资源量预测方法,总结分析了在我国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大型油气田的发现规律及储采比变化规律,探讨了累积发现可采储量、累积产量与可采资源量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储采比的变化对它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累积发现的可采储量与累积产量建立了预测可采资源量的有效方法———全程历史拟合法和储采比递减阶段曲线拟合法.利用上述两种方法预测出中国石油的经济可采资源量为107.8×108t,次经济的可采储量约为(27~36)×108t,还对部分油区的可采资源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比使用,能获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采比是油气田开发的两个重要参数。剩余可采储量是油气田未来开发的物质基础,而储采比则是分析和判断油气田未来开发形势的特殊指标。当储采比接近于10时,油气田的开发可能会进入递减阶段。基于Rayleigh(瑞利)模型的完善推导,提出了预测油气田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采比的方法。通过实例的应用证明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广义递减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元千  唐玮 《石油学报》2016,37(11):1410-1413
对于已经进入产量递减阶段开发的油气田,产量递减法是预测油气田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产量和递减率的重要方法。基于广义的Arps指数递减、双曲递减和调和递减,结合陈氏线性递减模型,建立了广义递减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油气田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产量和递减率的预测。递减因子m是判断和区分递减类型的重要参数。当m=2时为线性递减;当m=1时为指数递减;当0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中国石油储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石油工业处于储、产量相对稳定的壮年期。从1984年到2004年,中国累计的探明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呈起伏不大的平稳升势。其中,东部老油区仍是增储的主力,20年间地质储量年均增长4.6×108t,可采储量年均增量约为0.95×108t。西北区及海域地质储量年均增长分别为1.93×108t及1.11×108t,可采储量年均增量分别为0.396×108t及0.237×108t。从对未来经济发展更具影响的剩余可采储量看,中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处于稳定的局面,20年期间平均年增量仅为0.1×108t。东部老油区已处于稳产阶段后期,其剩余可采储量已开始下降,但西北和海域的增加弥补了东部的下降。今后东部老油区与西北、海域之间的减、增平衡状况决定着全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和产量的变化趋势。为保持中国石油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今后应加强东部挖潜,开拓西北及南海深水海域战略接替区。  相似文献   

14.
SEC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主要是按照SEC准则根据油气产量等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测评估得到的,SEC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替代率与产量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非常直接的.目前对2个指标及其关系的认识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且其对企业的宏观指导方面还存在着不确定性.以胜利油区SEC储量评估为参考,从SEC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替代率和产量的相关定义、共性及个性影响因素、相互影响关系等方面着手,以宏观的思路和实例分析了两者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替代率的阶段性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SEC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替代率和产量从年度变化规律来看并不一致,但阶段变化趋势一致;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SEC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及其在当年的变化、产量构成、经济参数、评估条件和敏感性差异等.以此为基础,初步形成了储量评估分析的宏观框架,可作为储量评估分析体系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