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食品安全管理要求的提高,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工作备受重视,这关系到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并对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有重要影响。本文介绍了预包装食品及食品标签的定义,分析了预包装食品标签的作用,客观总结了当前预包装食品标签常见问题,并重点探究预包装食品标签审核方法、管理策略,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促进我国预包装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食品标签既是食品生产企业向社会明示产品信息的载体,也是消费者获知产品信息的有效途径一为规范食品生产企业标签标识的标注使用.围绕国务院"开展食品标签标识问题专项整治"开展的生产和流通领域检查工作发现的问题,整理梳理了食品标签标注出现问题,同时提出了改进建议,供食品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3.
食品标签是进口预包装食品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响应进口预包装标签检验监管最新要求, 本文汇总了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常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总结了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设计和检验中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 包括未使用规范汉字、食品名称与其他标准规定的名称冲突、配料中食品添加剂标示不规范、字符高度不满足要求、没有关注到包装内产品的情况、生产日期、保质期顺序与标示顺序不一致、营养标签标示不规范等, 希望对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的设计和检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预包装食品标签是生产经营者向消费者及国家监管部门传递食品信息的说明性标识,是消费者选择食品和监管机构判断食品安全性的重要依据.本文对北京春播科技有限公司2017—2019年度预包装食品标签审核情况进行汇总,并结合GB 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对预包装食品标签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标签及不合格标签出现...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市售预包装食品标签规范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萍  陈萍萍 《食品科学》1999,20(11):61-64
为了解郑州市市售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标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郑州市市售预包装食品进行抽查。结果如下;预包装普通食品标答合格率为47.8%;预包装特殊食品标签合格率为27.6%,预包装饮料酒标答合格率为15.9%;预2保健食品标答合格率为41.9%。总合格率为42.0%。  相似文献   

6.
预包装食品标签不仅应符合GB 7718-2011、GB 28050-2011及产品执行标准中对标签标示的规定,还应同时符合该产品属性、配料、加工工艺等方面涉及的卫计委公告、农业部公告等相关法规的规定。这类法规较为繁杂,食品生产企业在标签设计时常会对某些规定有所忽略。本文针对大类食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多标准或多条款重叠要求、净含量的标示、公告中的特殊要求等几个方面作了易错点总结。希望对预包装食品标签的设计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是食品标签的重要内容,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在预包装食品标签中的标示行为,本文就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以及对食品添加剂标示的规定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进口食品国家抽检项目中经由食品标签检验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约为20%,标签检验已成为进口预包装食品最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本文对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要点进行分析,指出应重点关注产品是否符合海关总署的准入与注册要求、是否使用合规的原料以及特殊标注的内容是否规范,提出应从提高企业不合格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加强检验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开发人工智能标签审核系统以及完善相关法规与标准4个方面提升标签检验质量和效率,提高进口预包装食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9.
1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公众对于预包装食品标签尤为关切。本文对本公司检验的3100批预包装食品标签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也希望为食品生产企业在进行标签制作时避免一些常见错误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2标签检验2.1标签样品来源3100批预包装食品(2017~2019年本公司承接检验批次),涉及粮食加工品、食用油、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调味品、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及蜂产品等20类常见的食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印刷》2011,(6):4-5
2011年4月25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关于运行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系统的公告》,决定自2011年6月1日起,启用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升消费者认知度及信任度,引导消费者健康选择行为,构建基于交互可供性模型的预包装食品标签设计框架。方法:基于交互可供性双层结果模型及知信行实证,分析如何通过可供性帮助设计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以实现信息有效传达,提升标签的价值引导作用。结果:提出了增强消费者与食品营养标签的无意识交互意图影响、多途径提高消费者与食品营养标签的信息认知程度、构建消费者与食品营养标签的无意识公众观念机制,以及构建消费者价值认知交互模式4个方面的交互可供性设计策略。结论:交互可供性有助于探讨消费者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相互依赖的实质下,提高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实践价值,达到辅助引导消费者健康饮食的预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市售预包装食品中致敏原标示现状。方法 在我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机抽取市售18大类共计986份预包装食品,收集分析其致敏原标示信息,并采用ELISA法检测361份样品中乳类致敏原含量。结果 致敏原总体标示率为44.7%(441/986),除八大类致敏原外,芝麻标示率最高20.6%(91/441);在标示致敏原的样品中,61.9%(273/441)采用主要致敏原方式标示,76.4%(337/441)致敏原标示在配料表下方,93.4%(412/441)标示的字体未突出;乳类致敏原检测发现,80.3%(290/361)样品准确使用了致敏原标示,13.0%(47/361)含有隐蔽致敏原,6.6%(24/361)存在过度标示。结论 我国预包装食品致敏原总体标示情况较好,但存在一定的隐蔽致敏原风险以及预防性致敏原标示准确度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预包装食品标签作为食品信息的载体,是消费者获取食品信息的直接途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食品标签均有标示要求,本文就标签标示举报投诉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企业应通过举报投诉案例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学习,纠正错误。监管部门应通过案例分析标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企业标签正确标示的引导,督促其学习、更正,共同提高标签规范性,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国的食品标签法规标准不尽相同,本文概述了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食品标签法规标准,比较了它们与中国食品标签法规标准的异同点,包括标准覆盖范围、食品添加剂标示、致敏原标示和食品标签声称用语规范等,并对这些异同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食品工业科技》2013,(04):49-52
预包装食品质量安全溯源标准化是食品安全溯源标准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预包装食品溯源的标准化现状,探讨了预包装食品溯源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编制了预包装食品溯源信息编码、信息采集、信息发布规范,以求为我国食品安全溯源的有效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市售预包装食品营养强化标签标识现状,为我国食品营养强化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从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允许强化的食品类别中选取11类常见食品,随机采集市售预包装食品标签样品3 760份,分析每类食品中强化的营养素种类及其强化比例。结果 3 760份调查样品中共有489份样品进行了营养强化,总体强化率为13.0%,不同类别食品的营养强化情况差异较大,其中乳及乳制品、饮料类和粮食及粮食制品强化比例较高,分别为39.7%(160/403)、15.0%(151/1 006)和14.0%(76/542),110份调制乳粉样品全部进行了营养强化,远高于其他类别食品,而冷冻饮品、果泥、豆浆、胶基糖果、大米制品、杂粮粉及其制品等类别共计411份样品均未进行营养强化。从强化的营养素种类看,维生素A、D、E、B族以及钙、铁、锌等我国居民较缺乏的营养素在各类食品中的强化比例相对较高,磷、γ-亚麻酸、乳铁蛋白、酪蛋白磷酸肽等在各类食品中的强化比例较低。结论 我国市售预包装食品总体营养强化比例不容乐观,建议相关标准修订过程中应结合市场产品现状,对可强化的食品类别、允许添加的营养素种类等进行系统评估分析,以切实提高居民微量营养素摄入,并丰富市场产品和促进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食品标准以及食品标签上标注的产品执行标准选择的重要性, 分析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特点, 就如何选择执行标准给出了意见, 即建议优先选择企业标准, 其次选择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再次推荐性国家标准, 若有合适的团体标准也可优先采用团体标准, 行业标准可作为制定企业标准的参考。举例说明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并分析原因, 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即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推荐性食品国家标准的联系, 在把握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食品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