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萝卜在4%的食盐浓度下进行乳酸发酵,加入紫苏叶的试验组,亚硝酸盐的最终含量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发酵方式、接种量、腌制时间、腌制温度、食盐浓度和初始pH值对包头地区酸菜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情况,并采用正交试验得出了亚硝酸盐含量最低的发酵方式,为包头地区蔬菜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发酵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白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室温、28℃、37℃温度条件下发酵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4种温度条件下可滴定酸(乳酸)、pH值和微生物(肠杆菌、细菌、乳酸菌、真菌)数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初期有"亚硝峰"出现,发酵温度对亚硝峰有重要影响.发酵温度低,亚硝峰出现晚,峰值大;发酵温度高,亚硝峰出现早,峰值小.28℃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低,为白菜发酵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食品中亚硝酸盐在弱酸性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的反应,其生成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8nm,建立了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浆水中微量亚硝酸盐的的新方法,该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本法用于浆水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样品液先经过过滤,能有效去除浊度对亚硝酸盐的显色造成的干扰;显色剂先加入2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5rain后再加入lmL N-1-萘乙二胺盐酸溶液,使显色稳定。  相似文献   

5.
实验以白菜为材料,将不同浓度(1%、5%、10%)的黄芩溶液加入泡菜中,以不添加黄芩溶液为对照组,研究在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每隔5d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并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算亚硝酸盐形成菌的数量。结果显示:在15d时亚硝酸盐含量和亚硝酸盐形成菌的数量最少,表明在15d时效果最好。黄芩浓度为5%的处理组的亚硝酸盐含量为2.74mg/kg,极显著低于对照组4.96mg/kg和1%(3.16mg/kg)、10%(3.06mg/kg)的处理组。黄芩浓度为5%的处理组的亚硝酸盐形成菌数量为10.38lg CFU/mL,极显著低于对照组10.67lg CFU/mL和1%(10.48lg CFU/mL)、10%(10.46lg CFU/mL)的处理组。表明黄芩浓度为5%的处理组的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最低,亚硝酸盐形成菌数量最少,因此添加5%黄芩泡菜对人体危害最小,适宜使用。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C对发酵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菜为实验材料,利用自然发酵方式制作泡菜为对照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处理对发酵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并且测定了相应微生物的数量、pH、可滴定酸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适宜浓度的维生素C会降低发酵白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使亚硝峰提前出现,泡菜较早达到食用安全期。当添加0.06%的维生素C时发酵白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最低,说明这个浓度有利于提高泡菜品质。   相似文献   

7.
大蒜对发酵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菜为原料,利用自然发酵方式制作泡菜,以盐酸萘乙二胺为显色剂,应用分光光度测定法、细菌计数法等,研究不同大蒜与白菜质量比(0、5%、8%、12%、15%、20%)对发酵白菜的生化指标(pH,可滴定酸,亚硝酸盐)、微生物指标(细菌总量,乳酸菌,肠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宜质量分数的大蒜会降低发酵白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添加5%的大蒜时发酵白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对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发酵泡菜比自然发酵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降低,且缩短了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离子色谱法检测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样品提取净化后,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对峰面积进行定量。结果:样品提取条件为40℃超声提取30 min,色谱检测条件是4.5 mmol/L Na2CO3+0.8 mmol/L Na HCO3缓冲液,流速为1.2 m L/min,进样体积为50μL,相关系数0.9932,线性范围0.1~20 mg/L,检出限0.02 mg/L,回收率在97%~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结论:所测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以白菜为原料,利用自然发酵方式制作泡菜,应用分光光度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的绵白糖处理对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宜浓度的糖会降低发酵白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且能提高其感官品质.当添加4%的绵白糖时发酵白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最低,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影响甘蓝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摘要:本文以甘蓝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在30℃条件下影响甘蓝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几种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采用纯接种技术,在发酵前期可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其中以接种肠膜明串珠菌效果最佳;同时在发酵过程中添加适量蒜汁或姜汁,可明显地抑制甘蓝乳酸发酵中亚硝峰出现;且在发酵过程中,泡菜的pH值对亚硝酸盐含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在发酵成熟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趋于稳定,且各种发酵方式对成熟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新鲜辣椒为原料,将从泡菜中分离出来的优势菌株制备成复合菌剂,研究自然发酵和复合菌剂发酵对发酵辣椒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生产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食盐质量分数4%,蔗糖质量分数1%,复合菌剂接种量6%,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发酵辣椒的亚硝酸盐含量为1.21 mg/kg,与自然发酵辣椒相比,成熟期由168 h缩短为72 h,亚硝酸盐含量由3.94 mg/kg下降至1.21 mg/kg,不仅缩短了发酵周期且提高了产品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该试验研究了亚硒酸钠对薇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分别添加亚硒酸钠于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的薇菜,发现亚硒酸钠可以降低“亚硝峰”;接种发酵薇菜,“亚硝峰”比自然发酵的低,且提前1 d出现,发酵8 d时,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皆比自然发酵的低。以接种发酵结束后的亚硝酸盐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了发酵薇菜中亚硒酸钠的适宜添加量为0.3 g/L。通过添加Na2CO3维持发酵薇菜的pH值为5.0,发酵薇菜的“亚硝峰”提前1 d出现,且发酵结束时亚硝酸盐含量由自然pH时的2.16 mg/kg降为0。亚硒酸钠分3次添加,每次0.10 g/L时,“亚硝峰”提前至发酵3 d时出现,且添加次数增多时,发酵结束时亚硝酸盐含量也由一次性添加时的1.26 mg/kg降低到0.34 mg/kg,而硝酸盐也由0.13 g/kg降低到0.032 g/kg。  相似文献   

14.
为使泡菜中亚硝酸盐快速降解,利用从自然发酵泡菜中筛选出的一株具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功能的优势菌株LP-7501S,对泡菜进行强化发酵,以蔗糖添加量、食盐添加量、氮源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研究其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为:蔗糖添加量0.7%、食盐添加量4%、氮源添加量0.7%、发酵时间84h、发酵温度30℃。在此发酵条件下,测得发酵萝卜中总酸含量为0.73g/100g,亚硝酸盐可快速降解,含量为0.432mg/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乳酸菌接种发酵法和自然发酵法生产酸菜中的亚硝酸盐变化情况,考察不同发酵方式对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对发酵过程中不同时间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动态监测2种发酵方式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和变化情况.结果:酸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乳酸菌接种发酵法生产的酸菜在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5d出现峰值,发酵至15d亚硝酸盐几乎消失.而自然发酵法生产的酸菜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峰值出现在7d,含量为20.84mg/kg,超过国家标准限度值,为达到绿色、安全和健康饮食的目的,最好将发酵周期控制在30d以上.结论:同样的发酵条件下,乳酸菌接种发酵法生产酸菜的生产周期更短,安全性优于自然发酵法的.  相似文献   

16.
从食盐浓度、食盐加入批次、腌制时间、环境温度、酸度、腌制的卫生条件和维生素c加入等方面讨论了对酸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只要适当控制腌制条件即可消除或减少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防止中毒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7.
某些未添加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实验以炭烤香肠为例,研究了原辅料及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对香肠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发现炭火烤制方式是导致香肠产生亚硝酸盐的主要原因,并且在70℃以上炭烤时亚硝酸盐会大量生成。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糖液、大葱汁、大蒜汁、食醋、Vc、柠檬酸对包头地区酸菜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情况,并采用正交试验得出了亚硝酸盐含量较低的组合,并对含量较低的几组进行感官评分,综合色泽、风味、口感和亚硝酸盐含量,选出最优组合,为包头地区蔬菜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寻腌制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抑制手段,研究了接种和调酸发酵工艺对腌制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降低作用。以新鲜白菜为供试材料,采用接种初始浓度为2×10~6CFU/mL的乳酸菌或用0.2mol/L乳酸缓冲液调节发酵初始pH为3.5、4.0、4.5、5.0的发酵工艺,评价二者对其亚硝酸盐含量的降低效果。结果表明,当采用接种发酵工艺时,发酵白菜中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亚硝酸盐含量不超过1mg/kg。调节初始发酵液pH<4.5时,可以抑制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产生,使其低于3mg/kg。接种与调酸发酵工艺都能使发酵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低于国家安全标准,比自然发酵工艺对人体健康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不同处理方法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寻求简便、有效、安全的降低传统发酵泡菜生产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以甘蓝为原料,采用调整泡菜发酵的起始pH、ClO2预先浸泡、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以及微波预先辐照原料4种方法进行处理,测定泡菜发酵过程中的硝酸还原酶(NR)和亚硝酸盐含量,研究降低甘蓝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调节泡菜发酵前的起始pH为4.0~3.0,采用20 ml/L ClO2浸泡、添加0.20%的GSH以及采用功率450W、时间20 s的微波预先辐照处理,皆能抑制甘蓝泡菜发酵过程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亚硝酸盐含量.4种处理方法的亚硝酸盐峰值比对照分别下降39.7%、45.1%、56.2%和40.8%,其中0.2%的GSH预处理的峰值最低,且其发酵末期的亚硝酸盐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和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