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工业生产API Ⅱ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加氢异构/加氢精制工艺及参数,以及适宜加工费-托合成蜡为原料的催化剂,在200 mL加氢中试装置上进行了费-托合成蜡为原料和工艺参数对API Ⅲ类5cSt润滑油基础油浊点和倾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异构化反应温度、低异构化反应压力以及低碳数的费-托合成蜡为原料,均有助于5cSt润滑油基础油浊点和倾点的降低;以碳数大于40的烃类比例不超过0.5%的费-托合成蜡为原料时,在压力2.5 MPa、温度348℃的异构化反应条件下,5cSt润滑油基础油的浊点和倾点分别不高于-15℃和-30℃,黏度指数不低于135,收率不低于30%。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低温法费-托合成油加氢提质CFH~L技术及工业应用情况,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异构加氢裂化反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氢分压、体积空速对异构加氢裂化反应效果影响显著,氢油体积比影响较小。CFH~L技术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稳定加氢柴油馏分十六烷值为81,凝点小于-20℃;异构加氢裂化柴油馏分选择性为82.2%,异构裂化柴油馏分十六烷值为76,凝点为-53℃。 相似文献
3.
以未精制的费-托合成蜡为原料,将其减压蒸馏为轻质蜡油和重质蜡油馏分,采用自制W-Mo-Ni型催化剂对两段蜡油馏分分别进行加氢精制,使其中的含氧化合物氢解、烯烃加氢饱和,制备低含油量、高滴熔点的费-托合成蜡。考察了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对精制蜡含油量的影响,并采用高温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对蜡样品的碳数分布、分子结构、晶体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为6.0 MPa、轻质蜡油反应温度为260 ℃、重质蜡油反应温度为320 ℃的条件下,两段费-托合成蜡馏分的脱氧率分别为95.86%和94.90%,所得两种精制蜡的滴熔点分别为72 ℃和112 ℃,含油量(w)分别为0.76 %和0.09%,碳数分布分别为19~29和26~120;FT-IR分析结果表明加氢后精制蜡主要由长链正构烷烃组成。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伊泰费-托合成蜡为原料,采用减压蒸馏与溶剂萃取相结合的工艺技术脱除费-托合成蜡中的异构烃类和含氧化合物以降低其油含量。考察了不同萃取剂、操作条件对脱油效果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高温气相色谱对蜡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用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在萃取温度为120 ℃、剂油质量比为2.0:1的操作条件下,萃取得到的精制蜡收率和含油率最佳,分别为93.75%和0.097%,精制蜡滴点为112 ℃,针入度为0.1 mm,产品满足Sasol公司H105费-托合成蜡产品质量标准。精制费-托蜡的碳数分布在C19~C120之间,FT-IR表征结果表明其结构简单,主要由长链正构烷烃组成,C35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润滑油加氢基础油生产果冻蜡,在炼油厂普通石蜡的基础上,拓展蜡的新品种,最大限度地提高加氢基础油的附加值,为炼油厂加氢基础油增加了一种新用途。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影响费-托合成蜡加氢裂化深度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复合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影响费-托合成蜡加氢裂化深度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考察各因素的单项、交互作用项以及平方项对费-托合成蜡加氢裂化转化率和中间馏分油(150~370 ℃)产率的影响,并调用MATLAB中的优化函数分析实验数据,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费-托合成蜡加氢裂化转化率影响从强到弱的顺序为:温度>液体体积空速>压力>氢蜡体积比;费-托合成蜡加氢裂化的转化率随温度、氢蜡体积比的增加而增加,随压力、液体体积空速的增加而减小;温度和压力的交互作用、液体体积空速和压力的交互作用对费-托合成蜡的裂化深度也有显著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77 ℃、压力5.0 MPa、液体体积空速1.95 h-1、氢蜡体积比820,在该条件下中间馏分油的产率达到66.3%。 相似文献
7.
采用甲乙酮-甲苯溶剂对含油量较高的费-托合成蜡进行脱油精制,研究蜡脱油前后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甲乙酮-甲苯溶剂可以作为费-托合成蜡脱油精制的溶剂。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蜡样品的晶体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脱油精制蜡样品的熔点为90.68 ℃。对蜡样品的DSC曲线分析表明:费-脱合成蜡仅有一个熔融峰,没有明显的固-固晶体转变,这与石油蜡区别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固定床加氢试验装置上考察了费-托合成蜡异构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温度敏感性以及氨浓度对催化剂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的无氨操作条件下,催化剂表现出较强的温度敏感性;反应系统注入氨后,对催化剂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同时可以显著改善催化剂的温度敏感性;氨的引入并不改变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对应关系,对液体产品性质也无影响,可以有效降低因温度波动给工业装置运行稳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费-托蜡裂解产物120~170℃馏分为原料,采用银离子络合萃取法进行提纯精制;以精制后的混合α-烯烃为原料,BF_3为催化剂,正丁醇为引发剂制备聚α-烯烃(PAO)合成润滑油基础油。考察了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引发剂用量对PAO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精制后α-烯烃纯度由63.56%(w)提高到95.25%(w);在反应压力0.4 MPa、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3 h、引发剂用量0.1%(w)的条件下,PAO的收率为97.16%,100℃的运动黏度为6.05 mm~2/s,黏度指数为146,倾点为-62℃,产物中三聚体和四聚体含量为70.45%(w),支化度为0.159 5。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费-托(F-T)合成蜡中烃类组成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通过附带的反吹附件吹扫出高碳数物质,实现F-T合成蜡直接色谱进样,详细分析蜡中低于400 ℃馏分中的正构烷烃、烯烃及正构醇含量。实验优化了色谱柱类型、柱箱温度、反吹压力、反吹时间等色谱参数,所建分析方法已应用于高、低温F-T合成蜡的不同类型烃类的组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低温F-T合成蜡,高温F-T合成蜡中含有更多的α-烯烃、正构烷烃和正构醇;此外,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高温F-T合成蜡中异构烃含量增加,α-烯烃、正构烷烃和正构醇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12.
润滑油基础油脱氮剂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润滑油基础油脱氮工艺方面,有各类不同脱氮机理的脱氮剂。在实验室评定条件下,它们均能表现出优越的脱氮效果。但在工业生产应用方面,它们的脱氮效果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甚至有些脱氮剂根本无法工业应用。经分析发现:脱氮剂在脱氮过程中的分离能力是影响其工业应用的关键因素。实验室条件下的分离是静态分离,而工业应用条件下的分离是动态分离。由于各类脱氮剂的脱氮机理不同,因此,其适应动态分离状态下的电沉降分离工艺的程度也不同,表现出的分离能力也就有强弱。所以,工业应用中选择脱氮剂不但要考察脱氮效果,分离能力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络合型脱氮剂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燃料型高压加氢裂化尾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国内外用燃料型加氢裂化尾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所使用工艺技术的特点和条件,针对惠州炼厂高压加氢裂化尾油综合利用,探讨了使用各种工艺技术路线的可能性,最终确定了生产高档Ⅱ/Ⅲ类加氢基础油的合适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4.
石油三厂采用加氢裂化末转化油经催化脱蜡工艺生产高质量润滑油基础油及白色油,替代了过去老三套润滑油生产工艺。生产的基础油具有很好的低温流动性能,且对添加剂感受性好,硫,氮含量低,饱和烃含量高,可以调合中,高档润滑油。 相似文献
15.
16.
新疆环烷基常二线、减二线润滑油馏分采用RDW-1临氢降凝催化剂进行临氢降凝,可以生产出絮凝点小于-47℃的全封闭冷冻机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润滑油异构脱蜡催化剂中ZSM-22分子筛含量对基础油倾点和基础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分子筛含量降低催化剂活性略有下降,但基础油收率增加。以惠州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对TH-2催化剂进行加氢工艺考察以及稳定性评价,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20 ℃,反应压力14 MPa,氢油体积比600:1,体积空速1.1 h-1。装置连续运行1 000 h,催化剂性能稳定,150N基础油倾点-18 ℃,基础油总收率达到77.2%。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