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明金桂绿茶(JGT)与金桂花(JG)的香气化学特征差异,采用感官审评法和GC-MS法分析金桂花和丹桂花(DG)的香气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再以金桂花窨制茶叶,开展金桂绿茶的香气品质化学研究(金桂花与原料绿茶为对照).结果表明金桂花香气品质优于丹桂花,挥发性成分总量较丹桂花高22.7%,较适于窨制桂花茶.金桂绿茶的清香、...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比分析不同储存温度及添加抗氧化剂对菜籽油挥发性成分及综合品质的影响,在45、25、15℃分别进行112、196、196 d的菜籽油储存试验,并在45、25℃设置添加TBHQ储存,定期取样对其理化指标、活性物质和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储存试验期间,5份菜籽油的酸价均未超出GB/T 1536—2021限量,45、25、15℃下空白菜籽油的过氧化值分别于28、84、168 d超出国标限量,而45、25℃下添加TBHQ菜籽油均未超标。菜籽油中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随储存温度升高降幅增大,添加TBHQ能减少维生素E和甾醇损失,但15℃不添加TBHQ储存比25、45℃添加TBHQ储存的减损效果更好。初始菜籽油中共检出6类挥发性成分,挥发性成分总量为3 623.82μg/kg,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酚类,其次为醛类。储存112 d时,45℃空白、45℃添加TBHQ、25℃空白、25℃添加TBHQ菜籽油及15℃空白菜籽油中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3 987.63、9 788.14、2 192.65、5 235.95、3 338.79μg/kg,其中醛类物质含量分别升高至2 803.19、1 ...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名优绿茶理化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品种名优绿茶各理化成分、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通过各组分与绿茶品种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不同绿茶品种的代表性成分,本文以安吉白茶、碧螺春、龙井三种不同品种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福林酚比色法、茚三酮比色法和GC-MS联用测定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以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并通过相对含量对三种名优绿茶进行识别。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绿茶理化成分具有一定差异,其中茶多酚、酚氨比、抗坏血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酯型儿茶素与非酯型儿茶素的比值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对三种绿茶感官品质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酚氨比(r=-0.942)、抗坏血酸的相关性最为显著(r=0.955)。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成分繁多复杂,且不同成分对茶叶的香气有不同的香气贡献。实验提取了20种共同挥发性成分,其中醇类化合物、酮类和醛类化合物大部分具有花香和清香等香型特征,在绿茶成分中含量较高。因此,确定茶多酚、酚氨比、抗坏血酸、酯型儿茶素与非酯型儿茶素的比值和20种共同挥发性成分种物质作为与绿茶品质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的物质基础和主要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以广东客家地区代表性茶类-仙湖茶产品的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客家炒青绿茶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均差异显著,且茶多酚、氨基酸、酚氨比与炒青绿茶品质审评得分的相关关系较大,是造成炒青绿茶品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客家炒青绿茶样品中共鉴定出44种香气物质,包括醛类(37.96%)、醇类(28.47%)、烃类(15.92%)、酮类(10.38%)、酯类(5.10%)和其他(2.17%),香气化合物中壬醛、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的相对含量较高,且RVOA>1,均呈现花香、栗香,推测是客家炒青绿茶香气的主要特征成分。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山东茶区春、夏、秋季绿茶为材料,运用感官审评对其香气特征进行评价,同时利用电子鼻技术对其香气成分组成进行分析。感官审评表明:春、夏、秋季绿茶分别呈现清香、栗香和花香,春茶综合得分最高,品质最佳。电子鼻分析表明: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中,第一主成分PC1的贡献率为74.22%,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是24.27%,总贡献率为98.49%,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中,第一主成分PC1的贡献率为96.68%,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为3.30%,总贡献率为99.98%,两者均可以将不同季节绿茶区分开来;从传感器区分贡献率分析(Loadings)分析可以看出,传感器7、9、2、10即硫化合物、芳烃化合物、硫的有机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烷类和脂肪族,对区分不同季节绿茶香气的贡献较大,这几类成分可能是影响不同季节山东绿茶香气差异的主体成分。研究结果为山东不同季节绿茶的判断提供了一种科学、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晒青、摊放、摇青的高香绿茶样,生化成分含量均高于普通绿茶对照样;在香气分析中,高香绿茶的香气种类比普通绿茶多,酯类和酚类物质分别比普通茶样的高10.8%和3.44%,这些香气成分的形成构成了高香绿茶的香型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分析不同生长年限滇黄精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滇黄精样品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构建香气雷达图,比较其挥发性香气物质差异,并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筛选出标志差异性香气物质。结果表明,从不同生长年限滇黄精样品中共鉴定挥发性成分67种,主要包括酯类(18.39%~63.98%)16种、烷烃类(2.22%~20.85%)15种、醛类(18.31%~35.45%)9种、烯烃类(0.46%~2.33%)8种、醇类(2.50%~6.21%)5种和酮类(0.39%~1.31%)4种。ROAV和香气雷达图表明(E,E)-2,4-壬二烯醛、庚酸乙酯、正己醛对滇黄精香气贡献较大,2年生青草香较突出,3、4、5年生脂肪味较突出,而6年生果香和花香更强烈。OPLS-DA和RF结果表明2-丁基-2-辛烯醛、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庚酸乙酯、正己醛和(E,E)-2,4-壬二烯醛为标志性风味物质。该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生长年限滇黄精的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特征差异,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绿茶香气的电子鼻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种质量等级的信阳毛尖茶样为原料,用GC-Flash型电子鼻对其冲泡后的香气进行研究。用2种质量等级茶样的电子鼻PCA图中的区分指数作为测定指标,分析了电子鼻在实验中的不同NaCl添加量、预热温度、预热时间、吸附温度、吹扫时间等影响因素,设计了L9(33)正交实验,建立了电子鼻研究绿茶香气的分析方法:预热温度75℃,预热时间25min,吹扫时间20s,使2种质量等级茶样在电子鼻的PCA图中很好地区分开来,即2种质量等级茶样的电子鼻PCA图中的区分指数上升至90。  相似文献   

9.
本文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蔬菜,在不同条件下存放,利用国标方法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研究其随时间长短含量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含量变化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炒青绿茶制造中香气组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1.
不同贮藏条件下青花椒香气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江津青花椒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比较在低温密封避光与室温未密封不避光2种贮藏条件下青花椒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前干青花椒挥发油含量为17.49%,贮藏后干青花椒挥发油的含量分别为15.97%(低温密封避光贮藏)和9.87%(室温未密封不避光贮藏),低温密封避光贮藏能有效延缓挥发油的损失;贮藏前后干青花椒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1种成分,贮藏前后共有成分24种,贮藏前后干青花椒挥发油中的主成分均为香桧烯、月桂烯、(+)-萜二烯、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但其含量因贮藏条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贮藏条件下干青花椒挥发油中损失与新产生的微量成分略有差异,低温密封避光贮藏可有效保持干青花椒原有的香气。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roma of fragrant rice greatly affects palatability as well as consumer acceptability. Loss of desirable volatile compounds such as 2‐acetyl‐1‐pyrroline (2‐AP) and increase in volatile lipid oxidation products in aged rice have been report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monitor the changes in key volatile compounds of organic red fragrant rice cv. Hom Daeng during storage. Effects of packaging material, storage temperature and time were evaluated using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RESULTS: Thirteen key volatile compounds including ten lipid oxidation products were monitored. For samples vacuum packed in Nylon/LLDPE pouches at ambient temperatur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hexanal, 2‐pentylfuran, 1‐octanol and 4‐vinyl guaiacol and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2‐AP and geranyl acetone were found after the second month (P?0.05). Vacuum packing in OPP/Al/LLDPE pouches or storage at 15 °C better retarded the formation of volatile lipid oxidation products and greater retained desirable odorants, including 2‐AP. However, accumulation of lipid oxidation products and 4‐vinyl guaiacol was apparent after the sixth month under these storage conditions. CONCLUSION: A greater extent and higher rate of undesirable changes in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found in samples stored under Nylon/LLDPE/ambient temperature condition. Nevertheless, this condition is acceptable for the retail trade of organic rice in Thailand. Storage conditions using reduced temperature or better packaging materials may be more appropriate for exported rice or superior‐grade fragrant rice to better maintain the desirable rice aroma. Copyright © 201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3.
李张伟 《食品与机械》2024,41(2):152-160,167
目的:优化凤凰单丛茶加工工艺。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分光光度计法等对凤凰单丛茶加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茶叶挥发性香气和非挥发性生化成分进行提取、测定及分析。结果:加工过程中,凤凰单丛茶的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烷烃类和芳香环类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非挥发性生化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逐渐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则逐渐增加。茶叶香气中,吲哚、α-法尼烯、橙花叔醇等含量大幅增加,是凤凰单丛茶茶叶重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论:加工过程中,凤凰单丛茶的苦涩味和青草气逐渐减少,花果香味气体逐渐增加,形成了凤凰单丛茶特有的花果香味和香醇口感。  相似文献   

14.
选用大叶绿茶为发酵用茶,蔗糖为发酵用糖,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为发酵酵母,研制茶蒸馏酒。结果表明,茶蒸馏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酒茶水比1∶20(g∶mL),浸泡时间20 min,保持微沸,酵母接种量8%,蔗糖添加量200 g/L。发酵原液酒精度为10.44%vol,还原糖含量为(7.69±0.04) g/L,蒸馏之后酒精度为(40±1)%vol。气质联用(GC-MS)法共鉴定出茶蒸馏酒中香气组分27个,其中酯类及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8.93%及34.60%。此条件下生产的茶蒸馏酒,质量指标满足相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食品工业科技》2013,(01):277-281
以绿茶为材料系统全面的研究冲泡时茶多酚溶出的最适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温度、液料比、时间和次数为主要因素以及冲泡容器、是否加盖、搅拌为生活习惯因素,以茶多酚溶出量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温度81℃、液料比150:1(mL/g)、时间7min,茶多酚溶出量112.80mg/g,其中,总儿茶素溶出量占总酚的57.29%。此条件冲泡得到的EGCG、ECG、EGC、EC和咖啡碱的溶出量均较高,共同作用后改善茶汤滋味,避免出现过苦或过涩的现象。个人习惯因素的影响结果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工艺古丈毛尖红茶与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古丈毛尖不同工艺红茶与绿茶的香气成分。方法采用减压蒸馏萃取法(vacuum distillation extraction, VDE)提取5种不同制作工艺的古丈毛尖红茶与绿茶中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定性,面积归一法定量。结果茶样中共检测出香气成分90种,其中共有成分8种。红茶香气主要成分(含量占比超过3%)包括香叶醇、苯乙醇、苯甲醇、呋喃氧化芳樟醇、苯乙醛。红茶1及红茶2以呋喃氧化芳樟醇、苯乙醇、香叶醇为主(含量占比超过10%);红茶3以苯乙醇、苯甲醇、香叶醇为主;红茶4以苯乙醇、香叶醇为主;红茶5以呋喃氧化芳樟醇、苯乙醇、苯甲醇、香叶醇为主。绿茶香气主要成分(含量占比超过3%)包括二甘醇二丙酸酯、苯甲醇、3, 4, 4-三甲基-3-戊醇、3-(1, 3-二甲基丁氧基)-2-丁醇、2-叔丁基-4-甲基-5-氧代-[1, 3]二氧戊环-4-甲酸、香叶醇。结论古丈毛尖在香气成分上,红茶主要以醇类和醛类为主,绿茶以醇类和酯类为主,在制茶工艺上,日光萎凋1~2h,室内萎凋至含水量60%左右的制茶工艺较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蒸青绿茶浓缩液加工过程中各阶段香气成分变化,优化加工工艺。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提取各加工阶段试样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各试样进行感官评定。结果经分析鉴定,各阶段共鉴定出2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3种、醛类11种、酮类5种、烯类2种、其他类4种。原茶叶的香气组分以β-紫罗酮、二甲硫、D-柠檬烯、癸醛、β-环柠檬醛、己醛等为主,香气青香带栗香。浓缩灭菌后浓缩液的香气组分以芳樟醇、D-柠檬烯、癸醛、β-环柠檬醛、二甲硫、σ-杜松烯等为主,香气栗香为主带花香和青香。醇类和烯类相对含量增加,醛类、酮类和其他类香气组分相对含量降低,其中醇类增幅最大25.89%,醛类降幅最大,降低18.09%。在各香气组分中芳樟醇相对含量增加最多25.41%,其次σ-杜松烯、癸醛等,β-紫罗酮的相对含量降低最多,下降9.85%,二甲硫其次,下降5.42%。结论由原茶叶到浓缩液香气类型由青香带栗香变为栗香带青香花香,香气强度减弱,香气持久性增强。在加工过程中对浓缩液香气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工艺是提取和浓缩,各香气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化是浓缩液与原茶叶香气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黄茶及其茶毫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茶毫中的挥发性成分对黄茶香气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黄茶及其茶毫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黄茶和茶毫中分别鉴定出挥发性成分51种和49种,共有挥发性成分32种;黄茶主要以醛类、碳氢化合物和酮类挥发性化合物为主,茶毫则主要以醛类、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茶毫中存在而黄茶中未检测的挥发性成分共有17种,其中一些香气成分具有特定的香气特性,会对黄茶的香气产生影响。另外,茶毫中壬醛、癸醛和顺-3-己烯异戊酸酯的相对含量不仅高于黄茶,而且具有特定的香气。结论黄茶及其茶毫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茶毫中的挥发性成分与黄茶的香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黄精叶绿茶主要香气成分,探明黄精叶绿茶和龙井绿茶的香气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 MS)分析两种绿茶香气成分组成与相对含量。结果 两种绿茶共鉴定出332种成分,归属为醇、酮、饱和烷烃、烯烃、醛、酯、吡嗪、芳烃、酸、胺、醚、环氧烷、环烷烃、酚、呋喃、呋喃酮、酰胺、吡咯啉、酸酐、硫化物、卤代烃、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杂环化合物、氮氧化物等26类化合物。黄精叶绿茶鉴定出225种挥发性成分,龙井绿茶鉴定出200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93种。醇类均为含量最高的种类,占黄精叶绿茶香气总含量的26.47%,占龙井绿茶香气总含量的30.94%。黄精叶绿茶的醛类含量仅次于醇类,占21.75%,而龙井绿茶的烯烃类含量仅次于醇类,占14.33%。结论 38种挥发性化合物在二者中相对含量较高,其中戊醇、苯甲醇、苯甲醛在黄精叶绿茶中相对含量较高,对其香气品质可能具有直接影响。与之不同的是,龙井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