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对快餐和早点包装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迁移至食品中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采集42批次一次性餐盒,依据GB/T 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中的PAEs含量进行检测;并依据GB/T 23296.1-2009选择迁移实验浸泡条件,考查样品中PAEs的迁移风险。结果 42批次快餐和早点包装中,共计有26批次样品中检出PAEs增塑剂,占总抽检批次的61.9%。其中24批次检出含量在0~10 mg/kg范围内,最高检出含量为93.5 mg/kg。迁移实验中只有含量最高的样品检出DEHP迁移量为0.06 mg/kg。结论 快餐和早点包装中PAEs总体暴露水平低于100mg/kg,正常使用过程中迁移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快餐和早点包装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迁移至食品中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采集42批次一次性餐盒,依据GB/T 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中的PAEs含量进行检测;并依据GB/T 23296.1-2009选择迁移实验浸泡条件,考查样品中PAEs的迁移风险。结果: 42批次快餐和早点包装中,共计有26批次样品中检出PAEs增塑剂,占总抽检批次的61.9%。其中24批次检出含量在0~10mg/kg范围内,最高检出含量为93.5mg/kg。迁移实验中只有含量最高的样品检出DEHP迁移量为0.06mg/kg。结论:快餐和早点包装中PAEs总体暴露水平低于100mg/kg,正常使用过程中迁移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3.
房芳 《中国油脂》2021,46(12):79-83
为了掌握新疆高频进口植物油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AEs)含量及摄入风险水平,测定了新疆口岸进口的6个品种108份植物油样品中的18种PAEs含量,并对植物油中PAEs急性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08份植物油中共检出2种PAEs,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检出率为81.5%,超出最大残留量的比例为20.4%,其中88份样品检出DBP,含量范围为0.15~2.09 mg/kg,检出中位值为0.24 mg/kg,26份样品检出DEHP,含量范围为0.25~1.95 mg/kg,检出中位值为0.84 mg/kg。红花籽油和葵花籽油较易受DBP和DEHP污染。检出DBP、DEHP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熵分别为33.40%、15.55%,DBP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熵为2.10%,均低于100%,表明进口植物油中PAEs摄入产生的风险是可接受的。该研究有助于从源头有效防控进口植物油质量安全风险,为监管部门精准布控提供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声波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食品包装用塑料垫圈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含量,PAEs添加回收率在83.9%~107.8%之间,标准偏差在1.5%~6.1%之间;此外,对其中包装容器内的食品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GC-MS法可以对塑料垫圈中的邻苯二甲酸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样品垫圈均被检出含有PAEs增塑剂成分,且由于溶出迁移,对所接触的食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试验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甜菊糖苷加工过程中用到的塑料制品如丁基橡胶、硅橡胶及聚四氟乙烯材料等进行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测定,并模拟生产过程,考察了不同塑料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丁基橡胶中PAEs含量较高,在100~4 500 mg/kg,硅橡胶次之,在3~55 mg/kg,而聚四氟乙烯含量最少,在1~4.5 mg/kg。模拟生产过程,乙醇体积分数越高,浸泡时间越长,温度越高PAEs溶出越快,并且PAEs在橡胶内部存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迁移的现象。该研究为甜菊糖苷加工过程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GC-MS/MS)建立了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检测方法,并对12种不同香型白酒中的18种PAEs塑化剂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8种PAEs的分离效果良好,检出限为0.001~0.428 mg/kg,定量限为0.003~1.426 mg/kg。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的线性范围为0.403~20.150 μg/mL,其余17种PAEs的线性范围为0.020~1.106 μg/mL,相关系数(R2)均>0.999,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0%,回收率为82.99%~115.25%;白酒样品检出塑化剂的种类主要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及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含量分别在0.18~1.53 mg/kg、0.27~1.36 mg/kg、0.18~1.86 mg/kg,其中兼香型白酒样品的DBP含量为1.36 mg/kg,超出国标规定限值。在凤香型白酒样品和馥郁香型白酒样品中检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含量分别为0.53 mg/kg、0.45 mg/kg,在药香型白酒样品中检出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含量为1.42 mg/kg,其余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7.
采用GC-MS对市售菜籽油中的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以了解市场上销售的菜籽油塑化剂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在抽取的33批次的菜籽油样品中,所有样品均检出了1~4种PAEs;检出PAEs 5种,检出率最高的为DBP和DEHP,检出率均为93.9%,且残留量较高;压榨油与浸出油的检出率和检出种类数都相当;8个品牌中的DBP和4个品牌中的DEHP残留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地区20?个芝麻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ic acid esters,PAEs)组分含量的检测分析,以及芝麻中PAEs在制油过程向毛油中迁移规律研究,明确芝麻油生产中原料和制油工艺对芝麻油PAEs风险的影响,以便准确制定PAEs风险防范和控制技术,确保并提升芝麻油的品质安全。结果表明,20?个芝麻样品均不同程度检出PAEs,国标限量控制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tlhexyl) phthalate,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isononyl ortho-phthalate,DINP)的检出率为100%,3 种组分和8 种塑化剂总含量(Σ8PAEs)分别为0.040~0.337、0.085~1.971、0.343~0.806?mg/kg和0.209~2.828?mg/kg,平均值分别为?0.137、0.560、0.559?mg/kg和1.165?mg/kg。对照国标DBP≤0.3?mg/kg、DEHP≤1.5?mg/kg、DINP≤9.0?mg/kg的限量指标,DEHP超标率为5%,DBP超标率为10%。芝麻原料中的PAEs随着制油过程向毛油中迁移富集,DBP、DEHP、DINP和Σ8PAEs在压榨毛油中的含量分别是芝麻中的1.16、1.03、1.11?倍和1.07?倍,在浸出毛油中的含量分别是芝麻中的1.49、1.27、1.24?倍和1.33?倍,脱皮芝麻毛油中PAEs含量比整籽芝麻毛油含量降低约20%,浸出毛油中PAEs含量约是压榨毛油1.2?倍。  相似文献   

9.
在食品包装材料中加入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可增强塑料的可塑性、延展性和柔韧性,然而塑化剂分子具有游离性,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迁移到食品中。本文介绍了PAEs的理化性质和对人体的危害性,重点针对气相色谱-质谱法展开实验实践分析,最后展望了食品包装材料中的PAEs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食品塑料包装材料的科学、健康发展提供微薄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了解市售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污染水平,本文随机抽检了市售的33件白酒样品,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检测了常见的1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含量。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检出率分别为30.3%、18.2%、84.8%和45.4%。DBP的检出含量分布在1.00~5.60 mg/kg之间,DEHP的含量在2 mg/kg左右。本方法中DINP的检出限为9.0 mg/kg,其余17种塑化剂的检出限为0.5 mg/kg,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5.6%~110%。因此,市场上在售的白酒中仍然存在塑化剂的污染风险,可能原因是由于其在生产或储存过程中迁移到白酒中。本研究可为食品中有害因子的风险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塑料食品包装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现状.方法 选取280批不同材质的塑料食品包装,依据GB/T 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检测.以正已烷为提取溶剂,超声波提取,采用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为定性依据,外标法定量.结果 62批聚氯乙烯材质的食品包装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含量95%小于法规限量,82批复合材质和136批其它材质的食品包装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含量100%小于法规限量,检出最多的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3批聚氯乙烯材质的食品包装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严重超标.结论 塑料食品包装中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较低,聚氯乙烯材质存在的潜在危害较大,应引起重视,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2.
柴超  葛蔚  鞠婷  史衍玺 《食品科学》2014,35(10):297-303
以鲜肉和食用油为对象,分别设置80 ℃和4 ℃(鲜肉)、25 ℃和4 ℃(食用油),研究16 种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从塑料包装向肉油类食品间的迁移量,分析迁移量与温度、接触时间和塑料包装中PAEs的含量和种类的关系。结果表明:PAEs从塑料包装向肉、油类食品间存在迁移现象,80 ℃、120 min时PAEs向鲜肉中的总迁移量为3.2~5.6 mg/kg,4 ℃,6 d的总迁移量和80 ℃,120 min相当。25 ℃,25 d向食用油中的总迁移量为9.0~10.0 mg/kg,显著高于4 ℃。塑料包装材料中PAEs向肉、油类食品的迁移在接触初期较快,且迁移量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塑料包装材料中PAEs的含量高,向肉、油类食品中的总迁移量也升高,在25 ℃和80 ℃时,总迁移量与包装材料中PAEs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种类的PAEs的迁移存在差异,分子质量大的PAEs迁移速度较慢,其中美国国家环保署优先控制的6 种PAEs均会发生一定的迁移。  相似文献   

13.
以包装白酒的塑料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同时测定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色谱保留时间(t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结构与其气相色谱保留时间之间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QSRR)模型,并且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样品中PAEs的分析检测,考察模型的实际应用能力。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有较好的定性能力,塑料包装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迁移行为的研究分析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食用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的来源和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针对植物油加工企业实际情况,分别从油料及其包装、加工,油脂接触的塑料制品进行全面排查和分析PAEs来源。结果表明:油料在种植过程中吸收了塑化剂导致其本身含有一定量的塑化剂;采用PP编织袋不会对油料造成塑化剂污染;油料在预榨之前有效地清理塑料杂质,可减少毛油中PAEs含量;油脂生产过程中接触的输油软管和垫片、垫圈等塑料制品的PAEs含量、温度、时间与PAEs在食用植物油中的迁移量成正比,是植物油中塑化剂污染的主要因素。脱臭工艺可脱除一定量的塑化剂。结合植物油中塑化剂来源和防治措施,可降低植物油中塑化剂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污染的途径和风险控制进行研究。方法结合食用油的加工工艺,对原料油种籽、白土、磷酸、溶剂、活性碳、各类隐蔽密封件、塑料管、塑料桶、塑料包装物的影响进行筛查分析。结果食用油的塑化剂污染分为引入和迁移两大途径,其中引入途径主要与加工过程外采物料相关,如油料种子、加工助剂、添加剂塑化剂;迁移途径主要与加工、储存接触的塑料材质设备、工具、包装材料的塑化剂含量相关。而原料、塑料隐蔽密封件、塑料管、包装材料是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污染的主要途径;同时,食用油的脱臭工艺对塑化剂有一定的脱除作用。结论本研究提出的食用油塑化剂污染预防的控制方案,可降低食用油产品中的塑化剂风险。  相似文献   

16.
从油茶籽油生产的原料、工艺、设备、产品包装、储存等环节入手,研究了油茶籽油中邻苯二甲酸酯来源及防范措施。结果表明:茶籽原果本身含有极微量的邻苯二甲酸酯,但不是油茶籽油邻苯二甲酸酯污染主要来源;油茶籽油加工环节使用的加工助剂均未检出邻苯二甲酸酯,不是油茶籽油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来源;油茶籽油中邻苯二甲酸酯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接触的塑料制品,油样温度越高,或油样与含邻苯二甲酸酯的塑料制品接触时间越长,塑料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向油样的迁移量会增加;对于受到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的油茶籽油可以采用脱臭工艺将其去除,从而有效解决邻苯二甲酸酯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的16种邻苯二甲酸酯。方法样品经粉碎后,加入10 mL正己烷超声提取30 min,经0.45μm滤膜过滤后,采用DB-5MS色谱柱分离,供GC-MS分析。质谱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electron impact ion source,EI)和选择离子监测(selected ion monitor,SIM),以外标法定量。结果 16种目标物在0.5~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介于0.9995~1.0000,检出限为0.5 mg/kg,在0.5、1.0和2.5 mg/kg 3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65.3%~111.3%,相对标准偏差为0.6%~9.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应用于食品塑料包装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GC-MS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同时测定不同类别食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对各种类别的食品采取不同的分离、净化方法;含油类样品经正己烷提取后,提取液用GPC凝胶色谱仪进行净化;采用GC EI/MS的选择离子检测方式(SIM)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质量浓度在0.02~5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检出限(S/N=3)为0.02 mg/kg。在0.4~2 mg/kg加标水平下的该方法回收率为75%~115%,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1.0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