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埕海高斜坡区构造上位于黄骅坳陷埕海断坡区南部缓坡区,勘探面积600 km^2,受羊二庄—羊二庄南断层和埕宁隆起控制,古近系地层北厚南薄,向南逐渐尖灭于埕宁隆起北坡。长期发育的主干断裂和不整合面为沟通歧口凹陷的油气资源提供了优越的运移通道,同时该区古近纪时期南部物源充足,发育多个大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物性良好,是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地区。由于该区开展勘探工作较晚,基础研究仍相对薄弱,尤其是近物源、砂体多期叠置且横向变化快的难题给地层岩性油气勘探带来较大困难,也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以埕海高斜坡区勘探实践为例,在对该区基础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三维可视化、地震多属性分析及井约束反演等技术和方法,结合前期钻探成果,科学合理的开展埕海高斜坡区古近系沙一段大型岩性圈闭的边界刻画与储层含油气预测等工作,有效地克服了储层识别与含油气预测中的多解性,提高了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 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松辽盆地南部大型构造圈闭勘探的不断深入,勘探的目标区已经逐渐转移至以岩性因素起主导作用的非构造油气藏。由于岩性- 地层圈闭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分布规律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两个显著特点,所以它的规律性难以认识,其勘探难度也很大。但通过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和地质认识的不断深入,岩性- 地层油气藏展现出了较大的勘探潜力,吉林油田近2—3 年来的大发现和新增储量的80%是在有一定面积的三角洲前缘薄互层中获得的,在这个领域中仍有6×108 t 的石油资源有待勘探,特别是松辽盆地南部地层- 岩性圈闭是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具有进一步解剖研究和勘探价值,因此,对松辽盆地岩性- 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进行研究,对于松辽盆地南部勘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吐哈盆地西部葡北-葡萄沟和红连等油田已发现油气藏的油气来源、构造位置、储层物性及砂体厚度等成藏条件进行分析,认为油源断裂、源区、与构造配置关系、物性及薄层砂体是岩性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离生烃灶较远地区的成藏关键因素为油源断裂及构造翼部物性较好的薄砂层,生烃灶范围内的成藏关键因素为构造斜坡物性较好的薄砂层.据此归纳出远源断裂--砂体榆导构造翼部岩性油气藏和凹陷内砂体输导隆起斜坡岩性油气藏2种分布模式,指出葡北和红连地区向凹陷方向的上侏罗统三角洲前缘砂体及葡萄沟地区构造高部位的三间房组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4.
5.
“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与富集规律研究”课题攻关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和物探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与富集规律研究”经过2006—2007两年课题攻关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地层、构造、沉积相和油气等石油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统计该区油气藏类型,通过解剖典型油气藏的油源条件、储集层特征、输导特征和圈闭及其保存条件等成藏条件,并结合钻井成功与失利的成效分析,发现车排子地区以岩性圈闭为主,具有良好的油气源条件,断层与不整合组成了良好的阶梯型复式输导系统,有利储集相带及储层物性控制了油气聚集,圈闭条件和保存条件决定了油气最终是否成藏。在进一步集中成藏条件的基础上,认为储层物性和圈闭及保存条件是该区岩性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海域新近系构造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油气勘探历时40多年,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型整装构造油气藏发现的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近系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发现已引起勘探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对BZ29-5、BZ19-4及QHD33-1等多个已钻构造的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分析表明:古近系生烃凹陷是新近系构造-岩性圈闭成藏的物质基础、受新构造运动影响而形成的新近系构造圈闭背景为油气聚集的前提条件、新近系明化镇组优质储盖组合是油气保存的必要条件、断层-砂体的耦合是浅层构造-岩性圈闭成藏的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断陷湖盆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以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对比为例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是潮湿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大型断陷湖盆,二连盆地则是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小型断陷湖盆群。二者尽管构造演化特点相似,但湖盆规模、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差异很大,导致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富集规律不同。对比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近几年发现的岩性-地层油气藏,总结归纳出5方面油气藏分布与富集特征:①断陷湖盆大小决定凹陷油气资源及岩性-地层油气藏的规模。②成熟烃源岩厚度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纵向分布范围。③主洼槽(生油中心)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平面分布形态,例如,冀中坳陷岩性油气藏沿主洼槽带周缘呈“槽缘多环型”分布形态,二连盆地岩性油气藏在主洼槽内呈“槽内半环型”分布形态。④断陷湖盆地质结构决定油气运移主方向及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格局。⑤断陷湖盆成藏组合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富集程度。图5参11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59,自引:17,他引:59
根据烃源岩与储集层的纵向位置关系,将岩性地层油气藏划分为源下、源内和源上3种类型。基于流体势构成特征分析,从流体动力学的角度剖析了不同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烃源岩与储集层之间的压能、势能关系,分别研究构成流体势的压差和势差,提出了源下成藏压差驱动、源内成藏油水压差驱动、源上成藏势差驱动的3种驱动机制。以松辽盆地南部为例,分析了源下、源内、源上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和油气运聚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3种类型油气藏的成藏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图6参15 相似文献
10.
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东段地层岩性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造、沉积储层和烃源岩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石臼坨凸起东段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类型和成藏主控因素,认为石臼坨凸起东段南北两侧的渤中凹陷和秦南凹陷发育沙三段、沙一二段和东下段三套烃源岩,烃源条件优越,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走向斜坡型坡折、单断式陡坡坡折和沉积缓坡坡折,在东三段和沙一二段沉积了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优质储层,为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地层岩性油气藏类型主要为走向斜坡型地层油气藏、深断近岸厚扇型岩性油气藏和三角洲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等三种,渤中、秦南两个富生烃凹陷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基础,东营组巨厚泥岩的稳定分布和沙一二段、东三段优质储层的广泛发育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的保障和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塔河油田南部志留系储层主要发育于柯坪塔格组上段、中段和下段,与上覆泥岩组成3套储盖组合,其油气藏类型可分为构造 地层复合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地层超覆油气藏。岩心微观观察、原油地化特征、自生伊利石K-Ar测年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表明,塔河油田南部志留系以多期充注、多期成藏为特征,加里东晚期-海西期为稠油、沥青主要形成期,可动油成藏期为喜山期。油气成藏主要受古构造及其演化、断裂-砂体-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体系以及优质储层的控制,油气成藏模式可概括为“多期充注、多期调整、喜山定型、储层控富、输导控藏”。塔河油田南部志留系资源潜力可观,志留系剥蚀尖灭线附近有利于成藏。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系统研究,柴达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主要受到6种因素的控制:(1)生烃凹陷控制油气总体分布格局;(2)储集层质量影响油气藏的形成;(3)异常流体动力场控制油气的运移和聚集;(4)油源断层控制油气藏的形成;(5)喜山运动中晚期活动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发展;(6)圈闭带的分布决定油气藏的具体分布。 相似文献
14.
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是指一组受岩相、岩性或地层变化影响而形成的成藏组合,控制了具有相似地质背景和成因类型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以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主要勘探对象,具有明确的勘探目的层系,对描述手段的要求更高。根据成因主控因素,将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划分为岩性变化带和地层变化带两大类,并进一步按照沉积相类型和地层接触关系划分为前缘带、近岸扇体、河道、超覆带、不整合带5种主要的区带类型。对不同类型区带的基本特征和控藏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美索不达米亚盆地是全球油气最富集的盆地之一,主要产层为白垩系.在构造、沉积、钻井、测试等资料基础之上,研究认为多套优质成熟烃源岩、有利的储盖组合、一系列大型背斜圈闭控制着盆地内大型油气田的形成.受成藏条件控制,盆地中—南部和北部发育2种不同的成藏模式.盆地中—南部发育下生上储型的生储盖组合,油气以通过输导层的水平运移为主,烃源岩差异造成原油性质的差异.盆地北部,侏罗系—下白垩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大型走滑断层运移到上白垩统储层,油气的差异运移聚集作用造成油气藏原油特征下轻上重. 相似文献
16.
北加蓬次盆是一个裂谷盆地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叠加形成的中、新生代复合盆地,油气成藏明显受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盐岩变形等地质因素的控制。盆地东部因抬升剥蚀而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烃源岩及油气藏没有很好地保存,导致了东部构造带和西部构造带油气资源贫富差异较大。沉积环境影响储层发育,上白垩统浊积扇砂体和三角洲砂体是盐上层系最重要的储层,油气圈闭的形成与盐岩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圈闭类型丰富多彩。根据盐上层系烃源岩和浊积砂体储层分布等地质规律研究,北加蓬次盆大西洋深水斜坡带的中南部处于Azile组主力烃源岩分布区,油气源供给条件优越,储层发育,油气成藏条件得天独厚,是盆地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马海-大红沟凸起位于柴北缘中段,被多个生烃凹陷所包围,其侏罗系烃源岩的成熟演化和排聚作用控制了区内油气的分布。断裂促使形成了研究区"两凹夹一隆"的基本构造形态,同时断裂控制圈闭发育及油气运移。研究区3套不同储、盖组合对油气保存起到很大作用,构造运动对油气进行调整和改造。初步认为马海-大红沟地区成藏主要受4种因素的控制:烃源岩,包括烃源岩的生烃能力和位置;断裂展布及输导体系;圈闭的形成时间和有效性;油气藏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