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与干预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术前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癌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FTS)组和对照组各80例,FTS组术前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方法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措施处理。结论: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营养筛查与干预,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喉癌患者营养风险并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喉癌患者的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四川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553例喉癌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评估其营养风险,并将存在营养风险的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22例),分别给予个体化(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总能量、蛋白质的估计以及营养制剂的合理选择等)和家属自备匀浆制剂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其一般住院指标、营养状况指标和远期生存质量等。结果:553例喉癌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者262例,营养风险发生率47.4%;干预组住院时间、咽瘘发生率和术后放化疗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营养相关指标(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干预前(P0.05),营养相关指标干预前后差值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专用头颈量表(FACTHN)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积极个体化的营养支持不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甚至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有必要对喉癌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提高预后和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刘倩 《食品安全导刊》2023,(10):104-107
目的:探究营养干预结合康复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2月,选取样本为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将130例样本通过电脑分配,随机分成两组,65例样本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护理;65例样本为研究组,予以营养干预+康复护理干预开展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术前1 d,两组肿胀对比为差异不显著(P> 0.05);术后7 d,研究组的肿胀情况,从0级到Ⅲ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组间对比为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满意48例、一般14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度95.38%;对照组满意34例、一般21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84.62%,两组间满意度对比为差异显著(P <0.05)。护理前两组间的SAS、 SDS评分对比为差异不显著(P> 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组间对比为差异显著(P <0.05)。护理前两组间的VAS评分对比为差异不显著(P> 0.05);护理后,研究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分值明显更低,组间对比为差异显著(P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4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各7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前白蛋白(349. 88±20. 76g/L)、白蛋白(37. 83±4. 43g/L)、上臂三头肌肌围(27. 54±2. 87cm)与对照组患者的335. 91±20. 32g/L、31. 28±4. 01g/L、23. 18±2. 39cm相比明显较高(P <0. 05)。观察组护理后患者情感职能、生理智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明显较高(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 43%)与对照组患者(10. 00%)相比明显较低(P <0. 05)。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给予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临床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影响。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9例予以肠外营养干预,试验组49例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术后营养状态、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评分为4.01±1.33分,比对照组的5.20±1.80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白细胞介素-2 (IL-2)、免疫球蛋白A (Ig A)、免疫球蛋白G (Ig G)及免疫球蛋白M (Ig M)水平均比对照组高,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营养指标,并且促使其免疫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手外科患者术后镇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纳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之后进行针对性护理,使用疼痛调查表SF-MPQ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指数进行测评,以及对比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前后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前后使用疼痛调查表SF-MPQ评估患者的疼痛指数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性;患者在针对性护理干预前的护理满意度为74.29%(26/35)高于护理后91.43%(3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施了手外科患者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在术后的镇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可加快患恢复,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需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心肺复苏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肺复苏后行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急诊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以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急诊科行心肺复苏救治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心肺复苏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时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的心率、动脉压均有改善,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3.6%,低于对照组的14.5%(P 0.05)。结论 :急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共128例纳入研究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分析比较术前1d、营养支持第1d和支持1w后患者营养指标、体液免疫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结果:营养支持1d T2时两组患者营养指标、体液免疫指标和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除CD8+)均明显高于营养支持第1天T1水平,CD8+则明显低于T1水平,且T2时期观察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意义(P <0. 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临床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干预中,可显著提升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认护理干预是否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起到有效作用,并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手术的食管癌患者170名,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85名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确认护理干预是否能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根据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引起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护理干预组研究对象发生术后心律失常的比例要小于常规护理组的研究对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的研究对象、施行颈部+弓上吻合术的研究对象以及肺功能减退的研究对象更加容易发生术后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术后心律失常情况的发生;同时应当关注具备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研究对象,针对性的加强护理干预,以减小其发生术后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药辅助肠内营养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胃癌术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术后对症治疗基础上行常规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肠内营养干预基础上辅助中药治疗,观察和比较营养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肠内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检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两组体重比较无差异(P0. 05),但观察组三角肌皮皱厚度和上臂围指标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观察组营养干预期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 57,P0. 01)。结论:中药辅助肠内营养干预能明显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减少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心肺复苏患者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后对其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8年01月收治的10例心肺复苏患者作为实验观察组;同期选择10例心肺复苏患者作为实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一般护理方式展开;观察组:选择一般护理+急诊护理干预方式展开;最终就两组心肺复苏患者康复效果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心肺复苏患者护理总有效率(30.00%)对比,观察组(80.00%)提升程度明显(P0.05);同对照组心肺复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0.00%)对比,观察组(20.00%)降低程度明显(P0.05)。结论:护理人员选择急诊护理方式对心肺复苏患者进行干预,通过提升护理效果以及减少不良反应,使得患者临床康复效果获得显著提升,从而促进其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定在本院接受心肺复苏治疗患者72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分组原则以护理方式差异性为主,分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试验组(36例,急诊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4.44%)显著较对照组(77.78%)高,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8%)显著较对照组(16.67%)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接受心肺复苏治疗患者,急诊护理干预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提高康复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应用加速康复护理对术后营养情况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和价值。方法:选择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直肠癌患者共96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5);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别具有统计意义(P <0. 05)。结论: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并观察其对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3月就诊于我院确诊为食管癌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单纯肠外营养(TPN组)7d,观察组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EN+PN组)7d,对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期间的免疫学指标[淋巴细胞计数(LYM)、免疫球蛋白A(lgA)、免疫球蛋白M(lgM)、免疫球蛋白G(lgG)]、营养指标(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住院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后免疫学指标(LYM、lgA、lgA及lgG)较前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后其营养学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前均有所提高,试验组患者营养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3)试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试验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能够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免疫功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90例,入选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早期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病例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结果:术后2周进行生存质量问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膳食调查联合营养风险筛查在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前的应用。方法:采用24 h回顾法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拟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和营养风险筛查,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调查的25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中,通过24 h回顾法膳食调查发现,患者每天平均摄入的热量为1 602.8±172.5 kcal,仅达到目标需要量的64.1%,76例患者显示为营养不足(BMI18.5 kg/m2)。通过NRS2002调查发现,162例患者NRS-2002评分≥3分,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3.3%。此外,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和吻合口瘘这两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分别为9.9%vs 6.4%(P=0.006)、6.2%vs 2.1%(P0.001)。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14.18±2.37 vs 12.75±1.91,P=0.045)。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前热量摄入量较低,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较高,鼓励术前进行膳食调查联合营养风险筛查,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在腰-硬联合麻醉的剖宫产术中,传统观念要求产妇在剖宫产后去枕平卧6小时后才能进行翻身活动,经临床护理实践发现,剖腹产后,产妇长时间处于同意体味,容易对产妇受压的皮肤造成损伤,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腹胀、影响产妇术后的恢复,同时还会对产妇造成主观上的不适。为了减少剖宫产产妇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加快促进产妇剖宫产术后的康复,有相关人员对快速抗毒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分析,并为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期康复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免疫能力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选取的168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第5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7d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情况。结果: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视黄醇结合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转铁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与治疗后相比没有出现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前较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视黄醇结合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转铁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转铁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视黄醇结合蛋白差异不显著;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CD3^+、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没有显著下降,而对照组CD3^+、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CD3^+、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减少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力、营养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营养风险筛查的标准营养支持治疗对胃癌术后患者PA及CD4/CD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术后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有手术史,根据术后营养管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支持,研究组给予营养风险筛查的标准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营养状况、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水平以及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正常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风险筛查的标准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胃癌术后患者PA及CD4/CD8表达水平,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机体恢复,同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