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制造行业,将信息化融入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作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新思路成为必要的发展趋势,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必须要成为能够培养智能型高度信息化技能专业人员的先进专业。然而,当前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仍然存在诸如:教材陈旧、缺乏实例、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差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飞机制造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属性,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而且信息技术等更新较快的特点。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型毕业生必须在结合高度信息化的思路下,提出实践创新创业融合模式,开展基于信息化与传统飞行器制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的技术型人才就业单位多为企业,企业对该类技术型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较高的创造力。如何引导大学生在校内高效地寻找到优质的实践基地、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基地自觉自愿参加动手实践、如何在实践活动中高效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如何在实践活动中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大老师和众多的学生最关心的。论文以南京工程学院交通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研究结果期望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生实践能力是检验应用型本科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普通本科院校数控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了从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思路,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兴起,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在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针对闽南理工学院光电与机电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的基本定位和目标,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体系建设目标,结合地方院校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探索了以智能制造产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模块化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科目选择、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深入思考,指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的学生主要服务于地方。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以外语为工具,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的重点仍然是专业知识,结合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介绍了双语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三维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了本门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并讨论了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的改革,以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机类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工程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海涛 《机械管理开发》2008,23(1):170-171,173
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特别是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目标,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特点,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目标出发,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对交通专业《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形成了新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目标,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本文对地方本科高校围绕专业特色,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研究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建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的优化与调整;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企业的对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步伐,向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洪亮  刘成武  黄键 《机电技术》2014,(1):137-140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国内汽车企业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汽车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与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具体实施。文中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一种在创新思维指导下能满足企业需求、适合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型多维实践教学模式,并从培养定位、培养模式与平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TRIZ理论的基本框架、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其主要内容.将TRIZ理论引入到新建理工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运用TRIZ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打破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觉分析问题,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双盘悬臂转子—轴承—机匣耦合系统碰摩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威  袁惠群 《机械强度》2012,34(2):170-175
针对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的质量主要集中于压气机及涡轮部分的工程实际,将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简化为双盘悬臂连续体转子系统。建立含碰摩故障的双盘悬臂连续体转子—轴承—机匣耦合动力学模型,导出双盘悬臂连续体转子的四阶偏微分运动方程。运用变步长四阶龙格库塔法模拟系统的碰摩故障响应,分析转速与偏心量对系统碰摩故障响应的影响,发现该模型在发生碰摩故障时的一些非线性动力特性,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所建模型与单盘转子模型振动特性的比较,验证建立模型的必要性与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实例对正独立机械系统双流传动系统的各项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指出在工程设计中采用这种传动系统的条件,达到正确认识和运用该传动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学制是高等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运行的关键。通过对美国、俄罗斯和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学制进行比较研究,指出美国高等教育学制貌似单轨型实为双(或多)轨型,各层次高等教育自然衔接,职、普两类高等教育双向自由沟通;俄罗斯高等教育学制貌似分支型实为接近单轨型,各层次高等教育自然衔接,职、普两类高等教育单向顺畅沟通;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学制貌为双轨型实为交汇型,各层次高等教育自然衔接,职、普两类高等教育层层交叉沟通。不管是否设有独立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它们皆有效地构建起了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借鉴这些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学制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大陆高等教育制度系统存在的问题,我国大陆高等教育学制改革的方向应是: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且这一体系必须突破专科层次限制向上延伸。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进口MABS双吸泵叶轮的反求工程设计过程。根据反求工程理论,进行了MABS双吸泵叶轮的结构反求设计、CAD辅助水力性能反求设计,以及工艺及材料的反求设计。反求设计得到的叶轮通过了现场运行验证,所采用的方法可为其它类似叶轮的测试和反求设计有一定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工程图学与金工实习结合的新全程教育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工程图学与金工实习结合的教学新体系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图学教学的新思路,强调了图学教学中实践、创新的重要作用,将图学知识的学习和图学实践相结合,着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对比的方式对新课程体系进行检验,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必须通过课程来体现。在设置高职课程目标时,应先厘清科学、技术、人文三者在课程中的关系,然后按照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构建多元整合型课程,将科学、技术、人文三者衔接沟通,恰当地融合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培养集真善美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高职课程建设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三者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Automation技术是在COM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是微软公司重要技术之一。在介绍COM技术的基础上 ,讨论了Automation技术的基本定义、优点及实现机制 ;阐述了利用Automation技术对AutoCAD2 0 0 0进行二次开发的一般过程。最后以开发专利产品———双螺旋减速器装置CAD系统为例 ,从实例编程的角度说明了利用Automation技术进行大型工程辅助设计系统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双配合面无螺栓挡板结构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平  罗贵火  王飞 《现代机械》2014,(2):32-35,62
针对无螺栓挡板结构在先进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本文考虑温度场、转速以及初始安装尺寸等因素的影响,展开双配合面无螺栓挡板结构设计技术的研究。通过分析挡板结构两个径向定位面处应力与变形的关系,得到挡板与涡轮盘的径向变形协调规律;根据径向变形协调关系,为挡板结构设计时,配合公差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研究提出双配合面无螺栓挡板结构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为双配合面无螺栓挡板结构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工程认证背景下,针对当前机械工程学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以气动技术为载体的多课程联合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方案,将气动技术、测试技术、电气控制与PLC 3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从课程建设理念、课程目标、实验教学内容、考核评价手段等方面重新构建了综合实验教学体系.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工程知识、复杂工...  相似文献   

20.
Engineering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within the life cycle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in terms of cost. Within the engineering process, several engineering activities are executed by different experts commonly using specific tools for the design of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ystem. To reduce engineering costs beneath, two main approaches arise. The first is based on the use of libraries of mechatronical units as reusable artifacts. In this case, manufacturing systems are represented as a hierarchy of mechatronic units. The second option is to achieve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of the different engineering tools exploiting a common data exchange format. This latter approach allows avoiding both double engineering and faults within the engineering process. Within this paper, a novel approach combining both options is proposed, and its effects are analyzed through an example. It considers the application of mechatronical units within the engineering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as well as a common data exchange format for the logic information required for designing the control system within the engineering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The latter provides a data exchange format for the overall engineering process, including not only model information exchange but also its embedd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enefits of the data exchange format for logic models in det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