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硅灰、粉煤灰、减水剂、钢纤维掺量和砂胶比、水胶比等方面对自密实RPC流动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胶凝材料掺量的变化对流动性影响不大,而水胶比和砂胶比变化影响较大,减水剂掺量应为胶凝材料质量的1.5%。  相似文献   

2.
选用32. 5R复合硅酸盐水泥作为主要胶凝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胶砂比、粉煤灰、硅灰、膨胀剂和减水剂对水泥基灌浆料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涉及到的主要性能指标为灌浆料的初始和30min流动度、7d和28d抗压及抗折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和胶砂比对水泥基灌浆料的综合性能影响最为显著,减水剂的影响作用较小;粉煤灰、硅灰对其流动度及28d强度影响较大;膨胀剂对其7d强度影响较大,尤其是抗折强度,对其他性能的影响不显著;以水泥基灌浆料28d高强度为目标,较大流动度为条件,得到优化的最佳因素水平组合为A2B2C1D3E2F2,即水胶比为0. 34、胶砂比为1∶1. 2、粉煤灰掺量为15%、硅灰掺量为8%、膨胀剂掺量为10%、减水剂掺量为1. 00%。  相似文献   

3.
通过常温养护条件下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正交试验,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超细矿渣粉作为主要胶凝材料,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硅灰掺量、石英粉掺量、胶砂比、钢纤维掺量和减水剂含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等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钢纤维掺量和减水剂含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最为显著,粉煤灰掺量对改善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折性能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以常温养护条件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高强度为目标,通过大量的力学试验,得到优化的最佳因素水平组合为水胶比0.18、粉煤灰掺量20%、硅灰掺量25%、石英粉掺量20%、胶砂比1∶1.0、钢纤维掺量3.0%、减水剂含量2.0%。  相似文献   

4.
设置了5种聚羧酸减水剂掺加水平(0、0.1%、0.2%、0.3%、0.5%)和2种水胶比(0.35、0.44),对聚羧酸减水剂掺量和水胶比对低钙粉煤灰胶砂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钙粉煤灰胶砂中适当掺加聚羧酸减水剂,可以提高试件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聚羧酸减水剂掺量0.3%的低钙粉煤灰胶砂的力学性能较优异;水胶比对低钙粉煤灰胶砂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有重要影响,试件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随着水胶比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水胶比、粉煤灰和减水剂掺量三因素对高性能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流动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持其他组分不变情况下,三因素对灌浆材料力学性能影响都不大,但对流动性能影响显著。对初始流动度,30 min流动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程度次序为: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减水剂掺量,而对于抗压强度的影响则是减水剂掺量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基准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石灰石粉制备胶砂,研究了在不同水胶比及不同复合胶凝材料组成在掺加减水剂条件下胶砂的抗压强度、抗裂性.结果表明:石灰石粉掺量为20%以下时胶砂抗压强度无明显下降;复合胶凝材料体系参照GB/T 17671—1999:胶凝材料总量与标准砂质量之比固定为1:3,胶砂强度并不是水胶比越小,抗压强度越高,而是在0.40水胶比时强度最高,水胶比0.38、0.36时强度有所降低.石粉和矿渣粉双掺或粉煤灰+石粉+矿渣粉三掺效果好.建议0.40作为含石粉的复合胶凝材料在掺加减水剂条件下评价其胶砂强度的水胶比.  相似文献   

7.
大掺量粉煤灰水泥砂浆的应用(粉煤灰代替细砂),是减轻燃煤废料污染、缓解天然砂缺少危机的有效途径。本文试验用Ⅲ级粉煤灰代替水泥砂浆中的细砂,比较了Ⅲ级粉煤灰品质、掺量,水胶比和胶凝材料总量对水泥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认为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对水泥砂浆强度起主要作用,在低水胶比前提下,粉煤灰品质的影响不大。试验还进行了粉煤灰水泥砂浆的拓展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Ⅲ级粉煤灰掺胶比不掺胶的流动性好,按体积代替比按质量代替的流动性好。掺胶量对砂浆的流动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攀钢钢渣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四种不同细度钢渣粉的主要特性及其对水泥胶砂强度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掺量钢渣粉和钢渣粉与粉煤灰组成的复合胶凝材料对水泥胶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钢渣粉掺量为30%时,钢渣粒度越细,比表面积越大,活性指数越高;平均粒径为21.36μm,比表面积为450.8m2/kg的钢渣粉在掺量不大于10%时,28d活性指数可大于100%,但进一步增加掺量后水泥胶砂强度不断降低;钢渣粉和粉煤灰组成的复合胶凝材料的活性指数高于纯钢渣粉和粉煤灰的活性指数。  相似文献   

9.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利用均值化和初值化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了胶砂比、水胶比以及稳定剂用量等因素与水泥基灌浆料抗压强度、流动性能等的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表明:水胶比与灌浆料的1 d、3 d及28 d抗压强度的相关性均最高,其次是胶砂比及减水剂掺量;水胶比、胶砂比对灌浆料流动性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同,且高于其它因素;胶砂比对灌浆料拉伸粘结强度影响最大,水胶比、减水剂掺量对灌浆料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原状干排粉煤灰配制高强混凝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海电厂原状干排粉煤灰及其它常规原材料,研制出坍落 度达190-260,28d抗压强度达50-75MPa,抗渗等级超过P20的高强粉煤灰混凝土。讨论了粉煤灰掺量、胶材总量、砂率、水胶比、减水剂品种与掺量等参数对混凝土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还讨论了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低掺量粉煤灰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健勇 《山西建筑》2008,34(4):182-183
阐述了研究粉煤灰对水泥混凝土性能影响的意义,分析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力学性能、抗渗性能及抗冻性能,得出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在抗压、抗折、渗透及盐冻等方面的性能均高于普通混凝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伟 《山西建筑》2011,37(11):79-80
分别阐述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历史由来、适用范围及加固原理,着重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不同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施工方法,为进一步推广改进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3.
张斌 《山西建筑》2014,(23):148-150
针对水泥粉煤灰砂砾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路用性能测试指标较多,不易确定最佳方案这一问题,在室内选取了七种配合比方案,对水泥粉煤灰砂砾的力学、抗裂和耐久性能进行测定,并采用灰色理论的方法,对其各项路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根据灰色关联度的大小推荐出最佳的路用性能方案。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粉煤灰作为混凝土的一种重要掺加剂,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起到了重大改善,并且掺加了粉煤灰的早强混凝土、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混凝土工程中得到了极大发展.虽然在粉煤灰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粉煤灰混凝土的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了.本文将就粉煤灰在改善混凝土性能和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特点加以详述,并展望了粉煤灰混凝土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掺合料对C60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粉煤灰和矿粉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粉煤灰和矿粉掺量的适宜比例.试验结果表明:结合本次试验得出高性能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拟合公式∫pl=0.1583∫cu 0.762,相关系数为0.89;粉煤灰掺量23%、矿粉掺量10%的混凝土为较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成刚 《山西建筑》2008,34(18):171-172
研究了低水胶比下粉煤灰的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稳定性、坍落度损失及强度的影响规律,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粉煤灰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及强度的影响程度,并对粉煤灰的适宜掺量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杨智杰 《山西建筑》2006,32(12):146-147
对以细度为600m^2/kg的粉煤灰为掺合料的高强混凝土的试验进行了研究,利用试验得出了水胶比为0.3,掺合量为20%的配比为最佳方案。同时亦表明了粉煤灰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受水胶比、掺合量、养护条件和温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碱激粉煤灰胶凝材料与水泥砂浆及混凝土的耐酸性及在干湿条件下的体积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水泥为对比样.结果表明:与水泥相比,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硫酸侵蚀性、湿胀小、干缩大.结论是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适合在潮湿环境或酸性水中使用,不宜在空气中使用.  相似文献   

19.
粉煤灰复合矿渣粉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混凝土的基本结构及影响其技术性质稳定性的因素,分析了在粉煤灰中复合磨细矿渣粉对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硬化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行为,试验研究结果证明矿粉复合后对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性质均有显著的益化效应。  相似文献   

20.
王红卫 《山西建筑》2005,31(10):119-120
介绍了粉煤灰的物理、化学特性,就其在混凝土中的合理应用进行了阐述,以充分利用其环保和经济价值,为粉煤灰的合理、广泛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