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汉荣 《小城镇建设》1999,(12):34-34,43
一、提高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认识 (一)小城镇建设,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城镇面貌的好坏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最直观反映,是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人民富裕程度、市民素质、生活质量、精神面貌等的综合反映。小城镇建设还是一项庞大的、重要的形象工程,这个形象工程抓好了,才能够树立起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才有助于地区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 (二)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引爆点”、“助推器”和增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是一项大战略。各地实施“小城镇大战略”的步伐加快,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小城镇建设列为地方工作的重点,基层干群拥护和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小城镇建设如何走向城市化和市场化,阔步走向新世纪,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的重要课题。 一、科学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和“蓝图”。要把小城镇建设好、管理好,首先要把城镇规划好。只有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才能避免投资失误和盲目建设,保证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3.
《中州建设》2005,(7):22-2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县以下村庄和小城镇居住着全国80%的人口,小城镇、村庄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全国大多数人的利益。如何为这一最大的社会群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目前,小城镇建设面临着宏观上的良好发展机遇,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文件。小城镇新一轮的建设热潮正在掀起,小城镇建设必将发生深刻的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4.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 二十世纪90年代的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变革和人口变革。国民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城市人口也以每年大约5%的速度递增。二十一世纪,中国将进入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若要使城市化水平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提高人口的城市化率,就必须转移一部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农村的富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小城镇,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一、课题背景 为体现国家发展小城镇的战略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小城镇、解决“三农”问题, 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加快城镇化进程, 促进小城镇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科技部决定启动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对小城镇发展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形成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城镇发展理论、战略及主导政策,推出一批小城镇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与产品,并在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建立一批不同区域特色的科技示范小城镇,为全国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主持申请的…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建设中,除要控制小城镇总的用地规模外,还要立足于小城镇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改造。对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改造,必然涉及到拆迁。拆迁改造对小城镇容貌的改观、品位的提高、经济建设的发展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拆迁中也出现许多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认识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要使超过2亿农民工平稳完成城镇化转型的进程,除了要关注人口导入地的城市群资源集聚效应以外,还必须重视人口输出地的农村经济中心——即小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表明,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不仅仅在于工业化,更重要的是农村人口对城镇服务的内在需求,包括住房、教育和人居环境等多年来小城镇发展滞后于城市,其背后有着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制度等原因为此提出,新时期小城镇发展仍然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大战略",但是发展思路需转变总之,人口高输出地区的小城镇是我国未来健康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我国健康城镇化是否能够顺利推进和实现也可以说,新时期的"小城镇、大战略"要有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张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一味地新建忽视了旧城区发展,导致资源低效甚至浪费,城市规划发展需要由“增量扩展”向“存量优化”转型1。作为超大城市的北京,其总规及分区规划的编制都是按照存量规划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土地建设指标与工业园区建设的关系 1.存在的问题:近期承接了义和镇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面积2000亩,用地位置在政府东侧,距政府驻地约一公里。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建设》1999,(12):10-11
近年来,沙岭子镇注重城镇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具大推动作用,把城镇建设看成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城镇建设上始终坚持做到“七个到位”。 一、思想认识到位 几年的实践证明,要把小城镇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就必须把好思想认识关。为此,我们在思想上重点抓了“三个统一”,做到了认识到位。一是城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相统一。城建工作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随着我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切实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城镇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城乡统筹背景下的“1+X”小城镇总体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战略的不断深入落实,小城镇作为小型的"城"在城市规划界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本文有针对性地总结了我国部分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思路和做法,阐明了城乡统筹视角下小城镇总体规划的重要意义。并以浙江省温州市仕阳镇为例,探讨仕阳镇总体规划"全域"及"广域"的规划立意和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汪法频  张天国 《建筑》2010,(15):14-16
中国铁路建设驶入快车道。面对繁重施工任务,建筑施工企业采用了一些新的项目管理模式,而托管就是其中之一。中铁十七局四公司用标准化对一个20亿元建筑施工项目实施托管,其实践富有成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英姿 《小城镇建设》2009,(12):30-31,37
当前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及城乡统筹策略使得我国小城镇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并面临大好机会。但是对小城镇人口吸纳能力认识的局限与滞后容易导致小城镇规划一味被动接受大城市的牵引、甘于落后的问题,既不利于小城镇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区域城镇集群优势的发挥。若不审视既往对小城镇只重视吸纳"农村"人口而忽视吸纳"城市"人口的偏向并且认清未来趋势,将会失去发展时机。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城镇发展动力的新变化,提出小城镇应该注重借助文化心理的力量发挥吸纳大城市人口的优势从而实现"反"牵引。  相似文献   

15.
一、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的规划引导、规范小城镇建设古今中外城镇发展的历史证明,规划编制水平的高低和规划执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城镇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做好规划要讲两个方面,把握三个要点。两个方面就是,一方面要在全省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和定位,编制好  相似文献   

16.
熊燕 《小城镇建设》2004,(9):103-103
为保证我国小城镇规划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促进小城镇沿着健康、高效的道路发展,使“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得以顺利实施,以进一步切实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根据2004年4月14日建设部建标[2004]66、67号文通知下达的村镇建设方面的标准制定计划,2004年8月14日~15日,五项村镇标准规范(国标《村镇环境保护规划规范》、行标《村镇绿地分类标准》、《村镇绿地规划规范》、《村镇基础资料搜集规程》、《村镇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的编制开题会议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有关人员以及来自…  相似文献   

17.
铜山县充分发挥环绕徐州市的优势,抓住跨跃发展的突破口和立足点,张扬个性,彰显特色,着力打造工业经济小城镇。 这个县抢抓东陇海产业带和徐州市新城区开发的机遇,充分利用与徐州经济开发区和市区老工业基地紧密相连的优势,积极发展边缘经济、合作经济、工业经济。加快“一区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1月18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正式启动了以“城镇低碳发展与创新设计”为主题,以科技论坛和科技成果展览为主要形式的60周年庆典活动。中国·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绿色低碳小城镇发展与规划设计”分论坛作为庆典活动之一,于2012年11月21日在世纪国建会议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的指导思想; 2003年中央3号文件 “突出重点、完善功能、加快小城镇发展”的指示精神; 以及十六大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要求,均表明大力发展小城镇,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促进全国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各部委的工作重点。去年六月,建设部专门成立了汪光焘部长任主任的村镇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能是负责制定全国村镇建设的发展规划、方针政策、规范标准以及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此外, 科技部则…  相似文献   

20.
特色小城镇一般是指城乡地域中经济规模较大、产业相对集中且分工程度或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地域特色明显、以民营经济为主要成分的建制镇。地处江汉平原的湖北省汉川市(县级市)素有“江汉明珠”之称。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发展战略和“造城兴业、活城强市”的发展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小城镇建设与民营经济和谐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