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究汤逊湖湖滨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在汤逊湖湖滨采集7个典型区域的土壤样本,采用密度浮选法提取微塑料,使用光学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土壤中微塑料的形状、粒径、颜色和成分等特征。结果表明:汤逊湖7个采样点的微塑料丰度为33.30~898.98 n/kg,总体平均丰度为(356.44±168.96)n/kg;碎片状微塑料占比最大;55.10%的微塑料粒径小于2 mm。微塑料颜色以白色、黄色和绿色为主。微塑料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与微塑料分布特征的相关性进一步发现,聚丙烯和碎片状微塑料丰度与工业用地面积之间均为正相关,与绿地面积之间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微塑料污染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问题,给全球生态系统带来极大威胁,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微塑料会利用自身的污染性及对其他污染物的吸附性扰乱土壤生态系统,更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为了更加深入推进微塑料研究,结合土壤微塑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土壤微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比分析了土壤微塑料分离及鉴定方法的优劣,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微塑料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土壤微塑料的未来研究及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微塑料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新型土壤污染物。总结了土壤微塑料的来源、分离及检测技术,综合对比了分离和检测技术的特点及优劣,以期为微塑料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查旭琼  王娟  郑阳  卢灵慧 《山东化工》2021,50(13):56-58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目前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土壤微塑料的提取及分离手段,并从物理表征和化学表征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最后根据现有研究基础提出对土壤微塑料具体研究的预测与展望,为今后土壤微塑料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微塑料的来源、分布以及迁移转化过程,分析评价了微塑料的毒性效应,探讨了混凝、高级氧化及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去除微塑料的研究进展。通过论述,揭示水环境中微塑料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潜在风险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提出目前微塑料去除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为今后微塑料的研究做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由于土壤基质复杂,微塑料体积小,分析土壤中的微塑料受到限制,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文章从目测法、光谱法、热分析法和其他方法等方面,介绍土壤中微塑料检测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微塑料对土壤有机碳、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研究的不足,建议优化土壤微塑料的检测方法并形成统一的标准,确定土壤微塑料含量安全指标范围,从而减轻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微塑料是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它尺寸小,化学稳定性高,难降解,易吸附有机污染物。目前,微塑料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环境,而淡水水域是微塑料进入海洋环境的重要传输途径。因此,了解淡水环境中微塑料赋存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2):435-438
系统梳理了微塑料进入淡水环境的路径,微塑料在淡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微塑料对内陆地区生态环境的危害,以及微塑料污染的控制方法。淡水环境中微塑料分布与人类活动存在紧密联系,微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目前针对微塑料污染的控制措施很少,亟需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建议探索利用污水处理厂来高效去除微塑料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塑料地膜的使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利益,其在土壤中经过各种作用形成地膜残留微塑料,对土壤的性质及微生物产生影响。该综述主要总结了地膜残留微塑料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归纳了地膜残留微塑料存在下微生物多样性、组成、群落功能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地膜残留微塑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及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塑料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新型环境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以及生态毒性研究逐步深入,而目前对于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的研究仍较少。本文综述了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分离及检测,为微塑料污染的研究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新兴的全球性问题.作为一种粒径很小的持久性有机物,微塑料可以通过各种外力如海洋及河流的运输、风力等遍布全球,已经危害到生态与人体健康.本文概述了水体、土壤以及大气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以及分布情况,并对微塑料在环境中产生的危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微塑料是一种粒径不足5 mm的,可给动物、植物、人类以及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等带来危机的微型颗粒.微塑料不仅是一种造成污染的主要载体,更是一种新型的会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危害、在自然条件下难以被生物作用发生递降分解的环境污染物,因其广泛的存在以及对生物产生的各种确定的以及不确定的危害,近年来,白色污染问题已经被全球广...  相似文献   

14.
晏婷  陈天赐  秦仲扬  刘建芳 《广州化工》2021,49(16):29-31,64
微塑料污染正在肆虐我们的生活,威胁生态和环境安全.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分析法和搜索引擎调研法对国内外微塑料污染的现状、检测方法和政策法规等进行了调查,发现微塑料的污染已经非常广泛,我国对微塑料的关注和研究起步较晚,微塑料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威胁,但现在还缺少快速、精准、便捷的检测方法,微塑料污染控制已引起国家重视,国家层面已推...  相似文献   

15.
微塑料作为环境新型污染物,广泛分布在自然环境中,并随着水体流动以及空气迁徙进一步实现污染范围扩大。本文基本阐述了当前环境中微塑料来源、分布毒性以及其技术进展,为进一步推进微塑料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背景补充。  相似文献   

16.
由于塑料制品的过度使用并且难以进行回收,导致大部分塑料进入自然环境中。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下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严重的微塑料(MPs)污染,甚至对人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寻求一种高效绿色的塑料降解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生物降解因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概括了大气、水体、土壤中的MPs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其次进一步总结了塑料的生物降解与非生物降解与不同类型塑料的酶降解机制,最后,对MPs的生物降解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杨平华  陈雯琪  肖珊珊  方昌宇 《广东化工》2023,(21):123-125+148
采集了鄱阳湖两种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圆顶珠蚌)样品,通过消解组织、密度浮选法分离、滤膜过滤和体视显微镜筛检出微塑料。分析了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初步评价了微塑料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均能检出微塑料。铜锈环棱螺与圆顶珠蚌中微塑料平均值分别为1793.0个/kg、1563.0个/kg,二者均以白色、纤维及2000~5000μm为主。内梅罗指数法评价铜锈环棱螺中微塑料属于中污染,圆顶珠蚌中属于轻污染。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为铜锈环棱螺与圆顶珠蚌中微塑料均属于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18.
粒径小于5 mm微塑料被认为是一类新兴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更高且更容易被生物摄入,并对生物体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简述微塑料的来源,分析微塑料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刁杰 《江西化工》2022,38(1):103-106
本文介绍了地表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来源、现状及危害,综述了针对微塑料污染可行的防治方法,为地表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徐晶  田涛  王亚萍 《应用化工》2023,(10):2968-2971
梳理了激光红外成像系统分析土壤样品中微塑料的技术原理、前处理、样品转移、检测流程,归纳对比了物理分析和化学分析(显微镜分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的技术应用与局限性分析,包括主要检测方法的技术流程、适用领域以及优缺点。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激光红外成像系统在土壤样品微塑料检测中的适用性和先进性,方法能够在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研究以及污染防控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