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海米罗斯工区勘探中,地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主要表现为地表沙山起伏剧烈和地下大倾角推覆构造。由此导致地震记录信噪比低、各种干扰波发育和近地表静校正问题突出。由于浅层的强波阻抗界面屏蔽了下传能量,导致有效波较弱,对地震资料处理带来很大难度。针对该地区原始资料特点,重点改善奥陶系主要目标层的反射品质及构造带轴部中深层反射信噪比为目标,开展静校正技术、叠前多域去噪、叠前时间偏移等目标处理技术研究,有效提高了地震剖面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断层阴影问题在南海东部地区是普遍存在的,当油藏位于断层阴影带范围内时,不论是时间域还是深度域地震成像都常常出现偏离真实构造形态的情况,对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井位部署及储量估算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有必要对断层阴影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合理预判断层阴影有无,并尽可能消除断层阴影的影响,还原真实的构造形态。为此,以南海A油田开发阶段遇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断层阴影问题为出发点,结合海相地层通常横向分布稳定的特点,根据井、震资料构建二维地质模型,从波动方程模型正演入手,对比分析了真实速度情况下利用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对断层阴影带的构造成像差异,指出该差异正是断层阴影区存在横向速度突变的结果,可以作为定性判断断层阴影有无的直观依据,并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基于地震正演模拟的断层阴影定量校正方法,在油田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预判及消除断层阴影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经济的技术手段,对南海东部地区类似断层阴影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数据的质量,针对地震数据时域滤波技术进行了研究。基于时间域滤波方法的原理,采用褶积镶边法设计滤波器,以避免吉布斯效应的影响。应用Matlab软件与C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实现信号的时间域滤波设计。理论模型应用和实际地震数据试算的结果表明,运用时间域褶积滤波方法对地震信号去噪的效果良好,使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西藏伦坡拉盆地受藏北大断裂的控制作用,地层破碎,断裂、逆冲推覆体等地质现象错综复杂,地下地质构造高陡。同时由于表层岩性的差别,近地表地层厚度与速度横向变化剧烈,造成采集单炮干扰波复杂,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资料信噪比整体很低。为此,开展了层析静校正、精细速度分析、偏移成像方法试验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实际资料的应用,剖面信噪比有了明显的改善,波组特征更加清晰,达玉山断裂构造带的成像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地震资料成像和构造成图中速度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叠前深度偏移和叠后变速构造成图是解决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区成像和成图的两种重要方法。基于这两种方法中速度求取的基本原理,结合江汉探区的应用实例,提出叠前深度偏移可以较好地解决复杂地表和深层地质构造条件下地震成像问题;叠后变速构造成图可以较好地校正速度横向变化造成的构造畸变,并可能识别隐蔽性油气圈闭。这些方法将为深化江汉油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同一断层检测模型在不同插值方法下的检测效果和同一插值方法在不同断层检测模型的检测效果.对比视觉几何组VGG(Visual Geometry Group)、多层感知机MLP(Multi--layper Perceptron)、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三种断层检测模型在lin...  相似文献   

7.
变质岩区块位于饶阳凹陷东部陡带,断裂发育,现有地震剖面显示断层位置不清,断点模糊,断裂组合情况不明,地质结构难以落实。为剖析研究区地质构造,理顺断裂组合,在高精度的叠前道集数据上,经精细速度建模和参数试验,利用逆时偏移技术对本区地震资料进行成像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目的层信噪比、分辨率明显提高,构造特征更符合地质规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现今,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叠前深度偏移获得的深度域地震数据如何进行资料解释,以获得可靠的地震地质成果,也有待于更加深入研究以及更加广泛地试验。地震属性作为描述地层结构、构造异常的重要特征量,一直以来为地震资料的解释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主要围绕深度域地震属性分析展开探讨,并通过深度域属性与时间域属性对比分析,认为:(1)相干体属性、方差体属性、曲率体属性对于较大断层响应敏感,蚂蚁体属性对于小断层响应更加敏感;(2)基于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地震数据体对地下构造真实形态的反映,直接对深度域数据体进行属性分析相较于时间域属性分析具有更强的压噪能力,对断层反应更加精准,在构造复杂区域,深度域属性分析的优势更加明显;(3)深度域多属性融合分析可以降低噪声的干扰,提高信噪比,明显清晰复杂构造区域断层分布,有助于降低小断层漏解释的概率,减低小断层解释平面位置的偏离,有助于提高小断层解释的效率与精度。本次研究以淮南丁集矿某采区13-1煤为例,以巷道揭露资料为依据,验证了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属性分析的优势与可靠性,为今后的深度域地震资料小构造解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跃参1号区块位于顺托果勒低隆北部。由于前期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存在以下问题:缝洞体绕射波的收敛没有完全到位,部分"串珠"有拖尾现象,影响了井位部署的精度。因此在该区块首次开展了以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系统为主要目标的深度域速度建模以及深度偏移技术的应用研究,通过约束速度反演和自动剩余速度拾取来更新迭代,得到准确的速度模型以及深度偏移,提高了奥陶系目的层的成像质量,小断裂更清晰,"串珠"特征更聚焦,处理成果信噪比高,分辨率适中,波组特征明显,构造形态合理,为提高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精度及对油藏缝洞储集体展布规律的进一步认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复杂地下介质情形地震波传播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地震波数学模型数值求解的时间域边界元方法,构建了两个理论上的地震勘探模型并进行了合成地震记录的数值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诱发电位的主要检测参数潜伏期变化的估计测定方法:广义相关时间延迟方法、自适应时间延迟估计方法和自适应相位谱时间延迟估计方法,并分析了动态跟踪潜伏期时变规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区块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显示的圈闭虽然较多,但落实的很少,主要是因为资料品质差,构造建模困难.从而导致速度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对该区主要构造带作了速度反演,得到研究区块的地震剖面的速度反演剖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速度的变化规律,并与已有的钻测井资料相结合,综合得到研究区块的速度分布规律图,为研究区...  相似文献   

14.
爆破地震波幅值随地形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靶场实验 ,探讨了不同地形条件下爆破地震波幅值的传播特性 ;研究了隔震沟尺寸、深度、位置等因素对隔震效果的影响 ;观测了不同隔震沟尺寸条件下爆破地震波的幅值 .实验得出 ,隔震沟的隔震作用与爆源位置、爆源距离、爆源能量和隔震沟本身的尺寸有关 .爆源距离越远、能量越小以及隔震沟位置越低、尺寸越大 ,则隔震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心电图分类领域中,传统攻击算法生成的对抗样本存在生理上不可解释的方波且生成效率低下,为此,提出了一种补丁平滑攻击(PatchSAP)算法。针对卷积神经网络、长短记忆网络和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期记忆网络3种常见心电图分类模型开展对抗攻击,比较了心电分类模型的“脆弱”程度并分析了模型超参数。实验结果表明,PatchSAP算法的攻击效率与传统攻击算法的攻击效率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生成的对抗样本能很好地维持真实性,卷积核和约束范围等超参数对对抗样本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GPS反演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利用IGS站开放的观测数据和精密星历数据,选取北京、武汉、上海3个IGS站观测数据,通过GAMIT软件解算处理,得出3个站天顶方向对流层延迟量。由对流层延迟量和区域的平均温度,根据经验模型反演得出其大气水汽含量,并与探空水汽含量进行了比较,得出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分析了上述3个区域水汽变化特征,反演出大气水汽含量能较好反映区域天气参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常规H∞混合灵敏度设计只能解决较少范围内的参数模型摄动,研究了大范围模型参数变化系统的鲁棒控制方法,讨论了基于H∞控制理论的两种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大范围参数摄动的鲁棒H∞混合灵敏度设计,这种方法同时考虑了参数不确定性和未建模动态不确定性的影响,以某飞机为算例,设计大包线范围的姿态角度控制律,计算和仿真结果说明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气象干旱预测方法中存在的预测准确度低、可信度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气象干旱预测方法.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将干旱时序信号分解为若干本征模态分量;利用改进的混沌量子粒子群算法(Chaotic Quantum Particle Swarm...  相似文献   

19.
针对以往煤炭三维地震勘探中普遍存在的地震数据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三个环节衔接不紧,相互脱节,影响勘探精度的问题,提出煤炭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一体化技术方法,即在采集方面采用了单点激发、单点数字检波器小道距接收技术等;在资料处理方面采用小面元处理技术、重构去噪技术、分时剩余静校正技术、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等;在资料解释方面采用正演模型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综合地震属性技术等。这些技术相互依托,相互渗透形成了煤炭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一体化技术,该技术提高了煤炭地震勘探区的总体勘探精度。实践表明,一体化技术在HNDJ-GQ勘探区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在现如今煤炭砂泥岩互层复杂地区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