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将SBA-15分子筛接枝到石墨烯上制备功能填料,并将其填充到水性环氧树脂中制备复合涂层。采用红外光谱(FTIR)、氮气吸附脱附和透射电镜(TEM)对填料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盐雾试验和附着力测试等方法对不同填料添加量涂层的防腐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功能填料添加质量为1.0%时,涂层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耐盐雾性能、以及附着力性能。复合涂层的防腐性能明显优于纯环氧涂层,因为功能填料的孔/片协同结构有效的延缓了腐蚀粒子到达金属基材表面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选用三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进行实验,对接枝共聚物的制备的工艺及条件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采用"保护氨基-接枝反应-脱保护"的接枝路线,将聚左旋乳酸接枝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主链上,制得壳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结果表明:(1)通过改变投料比、温度、时间等条件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制备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PHCS)。在投料比(CS/PH)为1∶4,反应温度为125℃,反应时间7 h时,壳聚糖的氨基保护反应基本反应完全;(2)增加投料比(PHCS/PLLA)中的PLLA含量时,PHCS-g-PLLA的接枝率随之升高,在投料比(PHCS/PLLA)为1∶3时,PHCS-g-PLLA接枝率可达到接近100%。  相似文献   

3.
在超临界CO2中进行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与马来酸酐(MAH)的接枝反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控制适当的接枝率,可以分别得到具有皱折型和乳突型的微/纳米表面粗糙结构的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4.
以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将溶有二乙酸纤维素(CDA)的乙/丙交酯 (GA/LLA)熔体进行开环接枝反应,制得二乙酸纤维素和聚乙丙交酯的共混物,并提纯得到接枝共聚物CDA-g-Poly(LLA-co-GA)s.用IR和GPC对提纯所得接枝共聚物进行了初步表征,用TGA和DSC对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熔点和热失重行为进行了测定,并与相应的机械共混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具有较短的聚L-丙交酯(PLLA)和聚乙交酯(PGA)侧链.共混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玻璃化温度和熔点可通过改变投料比调节.通过化学接枝反应所得共混物的性能与机械共混物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由于PLLA和PGA侧链的内增塑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光接枝方法,在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EPDM)共混板材表面接枝聚丙烯酰胺(PAAM)。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接触角测试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改性PP板表面进行了表征,并讨论EPDM含量、辐照时间、单体及引发剂用量对接枝量和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混板材表面成功接枝了PAAM,当EPDM的含量为共混板材的20%时,改性PP板表面接枝量达到0.75 mg/cm^2;接触角从102.5°下降到72.5°;表面自由能从16.6 mN/m增大到48.7 mN/m。  相似文献   

6.
王璇  邹洁 《辽宁化工》2013,(12):1396-1400
应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SI—ATRP),以合成的功能单体乙烯基四唑(VT)为单体,以自制的6.0μm单分散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PGMA/EDMA)微球为基质,合成了新型弱阳离子交换并具有亲水作用的色谱固定相填料。控制VT单体与引发剂的比率,得到了接枝密度和链长可控的接枝聚乙烯基四唑(PVT)固定相。并考察了聚合反应过程,单体的合成与表征,弱阳离子交换性能、亲水性能等方面。实验结果表明,该色谱固定相色谱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使用原位接枝法在螺旋纳米炭纤维表面接枝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制备补强性能良好的SiO_2/HCNFs双相纳米填料。利用TEM、SEM、FT-IR对样品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重点探讨了接枝反应温度对SiO_2/HCNFs双相填料形貌和结合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对螺旋纳米炭纤维有明显的截断作用,可降低纤维的长径比;接枝产物SiO_2/HCNFs双相纳米填料形貌好,纤维表面的纳米SiO_2粒子形貌较佳,分布均匀;SiO_2/HCNFs双相纳米填料中SiO_2粒子的量会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其中当反应温度在80~90℃时,接枝效果最佳;当反应温度为90℃时,制备出的SiO_2/HCNFs双相纳米填料的结合胶含量最高为30.5%,对天然橡胶的补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过氧化氢及甲酸制备环氧化溶聚丁苯橡胶(ESSBR),在溶液中通过化学键合的方法将白炭黑(Si O2)接枝到ESSBR上,并对Si O2接枝ESSBR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环氧化前后溶聚丁苯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变化不大,但接枝Si O2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均略有增加。ESSBR的环氧基团开环与Si O2发生了接枝反应。与ESSBR相比,接枝了Si O2的ESSBR极性增大,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与填料的相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混物的结晶与降解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聚乳酸(PLLA)亲水性差、降解周期长的问题,利用与亲水性高分子聚乙二醇(PEG)共混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了不同组成的PLLA/PEG共混物颗粒,系统研究了PLLA/PEG共混物的结晶和熔融、亲水性和在酸碱介质中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PEG的加入增强了共混物中PLLA的结晶能力,提高了PLLA在降温过程中的熔融结晶温度。PLLA/PEG共混物在等温结晶中表现出比纯PLLA更快的结晶速度。通过改变PLLA/PEG共混物的组成,可调控材料的表面亲水性和降解速率。随着PEG含量的增多,PLLA/PEG共混物的表面接触角降低。PLLA与PLLA/PEG共混物均可在水溶液中降解,共混物的降解速率高于纯PLLA,随着PEG含量的升高和降解液中酸碱浓度的提高,PLLA/PEG共混物的降解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10.
将自制的壳聚糖接枝聚己内酯(CS-g-PCL)与聚左旋乳酸(PLLA)分别溶解在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体积比为7∶3)共混溶剂中制备出相同质量浓度的均匀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以不同的质量比共混制备PLLA/CS-g-PCL混合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制备PLLA/CS-g-PCL电纺纤维膜,借助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接触角测量仪及强度拉伸仪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PLLA/CS-g-PCL混合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5 g/m L,PLLA与CS-g-PCL质量比8∶2时,PLLA/CS-g-PCL电纺纤维膜的纤维表面光滑,平均直径为760.1 nm,纤维膜的孔隙率为84.6%,接触角为73°,吸水率为482.2%,拉伸强度为3.54 MPa,拉伸模量为125.4 MPa,断裂伸长率为93.8%;相比于纯PLLA电纺纤维膜,PLLA/CS-gPCL电纺纤维膜的亲水性和吸水性得到了改善,模量和断裂伸长率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1.
首先合成低分子量聚(L-乳酸)(PLLA)和聚(衣康酸-co-丁二醇)(PBI),然后将其共混进行缩聚反应得到高分子量聚(L-乳酸-co-衣康酸-co-丁二醇)共聚物(PLBI);其次将壳聚糖(Cs)与甲基丙烯缩水甘油酯(GMA)进行接枝反应,得到带有双键基团的壳聚糖共聚物(Cs-g-GMA);最后将Cs-g-GMA涂覆PLBI薄膜通过UV照射进行层合得到界面由共价键结合的PLBI/Cs-g-GMA抑菌薄膜。核磁分析结果证明PLBI和Cs-g-GMA共聚物成功合成;PLBI/Cs-gGMA薄膜的红外分析结果表明PLBI薄膜与Cs-g-GMA成功接枝;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LBI薄膜力学性能显著提升,断裂伸长率可达214.3%;PLBI/Cs-g-GMA薄膜因支链化严重导致出现力学性能下降的趋势;亲水性测试结果显示PLBI/Cs-g-GMA薄膜亲水性增强、细胞相容性较好;PLBI/Cs-g-GMA薄膜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率最高可达83.4%。  相似文献   

12.
黄颖芬 《化学与粘合》2022,(4):302-308+340
以1H, 1H, 2H, 2H-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Ti O2,通过TGA表征氟硅烷浓度与接枝密度的关系。将不同接枝密度的Ti O2颗粒分散液喷涂于玻片上,获得具有不同抗润湿性能的表面(FMTS)。利用液滴形状分析仪测定不同表面能的水、乙二醇、正十六烷、正十二烷和正癸烷在FMTS表面的接触角(Contact angle, CA)和滑动角(Sliding angle, SA),并考察液滴撞击表面时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FMTS表面对液滴的黏附力随氟烷基接枝密度的增大而减弱,而抗润湿性能随接枝密度的增大而增强;当接枝密度达到2.3301、7.5871和11.3730μmol/m2时,表面分别可阻止表面能大于47.7、25.4和23.8mN/m的液体润湿。因此,利用简便的氟烷基功能化反应,可在较大范围内调控纳米Ti O2表面氟烷基的接枝密度,协同调节表面能和表面形貌,进而构建不同抗润湿需求的表面。  相似文献   

13.
赵丽娜  孟宪辉  刘晓芳  王继库 《广州化工》2014,(17):118-119,225
利用等离子体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进行表面处理,并诱导引发丙烯酸(AAc)在其表面接枝聚合,制备了具有结合牢固、高亲水性的聚丙烯酸(PAAc-g-PET)复合膜。通过表面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结构表征,证明了PAAc成功接枝到PET薄膜上。通过对AAc在PET薄膜表面接枝率的动力学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获得了高接枝率下的PAAc-g-PET复合膜的最佳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液接枝聚合法制备了丙烯腈(ACN)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共聚物(PAN-gEPDM),考察了其接枝率及用量对EPDM/丁腈橡胶(NBR)共混胶物理机械性能和耐油性能的影响,并表征了PAN-g-EPDM及其增容EPDM/NBR共混胶。结果表明,ACN单体与EPDM主链发生了接枝反应,得到了不同接枝率的PAN-g-EPDM,其具有不同的热分解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当加入6份接枝率为26%的PAN-g-EPDM时,共混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及耐油性能较佳;PAN-g-EPDM可起到增容作用,使NBR相和EPDM相的相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季铵盐型抗菌纤维素纤维的辐射接枝聚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固相表面接触抗菌材料应用于水的表面接触消毒是一项新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材料表面抗菌基团含量将有利于抗菌性能的提高。本研究采用直接辐射接枝和预辐射接枝两种方法,在纤维素纤维表面引入具有抗菌功能的季铵盐聚合物,详细探讨了两种辐射接枝聚合技术以及温度、时间、单体浓度、辐射剂量等具体辐射接枝聚合工艺参数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接枝纤维素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预辐射接枝技术可制得接枝率55%以上的高接枝率抗菌纤维素纤维。  相似文献   

16.
通过硅烷偶联剂A-1120对立方氮化硅(γ-Si3N4)粒子进行表面初步接枝,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对经过初步接枝的γ-Si3N4粒子进行表面二次接枝,实现了对该粒子的表面多步接枝改性。将改性后粒子加入氰酸酯树脂(CE)中,制备了CE/γ-Si3N4复合材料,考察了CE/γ-Si3N4复合体系的黏度变化,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经表面多步接枝后γ-Si3N4粒子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改善,一方面其力学性能、热稳定性、介电性能较纯CE固化物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复合体系的黏度较低,更有利于复合材料固化工艺的优化。当经过两次表面接枝改性的γ-Si3N4 (记作SN3)粒子用量达到CE单体质量5%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由纯CE固化物的8.42 kJ/m2提高到...  相似文献   

17.
将经不同改性剂改性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与天然胶乳(NRL)复合,制备n-HA/NRL复合医用乳胶膜。采用IR、TEM和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HA的粒径在20~60 nm之间,长径比在2.5~3.5之间,复合乳胶膜表面结构形态明显改善。n-HA和NRL两相间界面作用增强,复合乳胶膜表观交联密度及综合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脱氢枞醇聚氧乙烯(5)醚(DA(EO) 5H)在BF3·乙醚催化下与环氧氯丙烷缩合后,再在NaOH存在下使生成的缩合产物进行分子内脱氯化氢,得到脱氢枞氧基聚氧乙烯(5)缩水甘油醚(DA(EO) 5GE);然后通过DA(EO) 5GE与水溶性羟乙基壳聚糖(HECTS)间的亲核加成反应,得到以氢化菲环为主要亲油基、HECTS为主要亲水基和聚氧乙烯链为辅助亲水亲油结构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DA(EO) 5GE接枝HECTS(DA(EO) 5GE-g-HECTS)。用FT-IR、1H NMR和UV-Vis表征了接枝产物结构,元素分析法测定了其接枝度(DG),表面张力法和乳液稳定时间法分别研究了产物的表面活性和乳化能力。结果表明:利用不同原料比,可以制备得到具有不同接枝度的DA(EO) 5GE-g-HECTS。当DA(EO) 5GE-g-HECTS的DG从12.98 %增加至31.73%时,其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19.
将含有双键的甲基丙烯酸-2-氨基乙酯化学锚接在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然后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苯乙烯发生氮氧调控自由基原位接枝聚合反应,将聚苯乙烯接枝在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制备了PS刷子层.用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对所合成交联聚苯乙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显示:在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的聚合反应为"活性"自由基聚合,所得到的聚苯乙烯分子量分布在1.13~1.28范围,分子量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大(7 000~68 000 g/mol).接枝聚合物红外光谱显示聚苯乙烯被接枝到了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AFM 表征显示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尺寸在0.3~1.6 μm 范围.  相似文献   

20.
紫外辐照引发PF-g-SAN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苯甲酮(BP)为引发剂,通过紫外光辐照引发苯乙烯(St)、丙烯腈(AN)在纸浆纤维(PF)表面共聚,生成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并接枝PF生成SAN接枝纸浆纤维(PE-g-SAN),研究了引发剂BP浓度、St/AN质量比、辐照时间、反应温度对PF-g-SAN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电镜表征接枝产物,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St/AN质量比2∶1,BP浓度2%,反应时间20 min,反应温度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