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和模式识别方法预测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基本原理,利用梧桐庄煤矿一采区的实际地震资料对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地震属性技术及模式识别方法的综合应用为预测岩裂隙发育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震多属性分析在煤田拟声波三维数据体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预测三维拟声波测井曲线数据体的方法。对拟声波测并曲线和过井点处的地震属性使用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将得到的统计关系应用到非井点处的地震属性上,得到三维拟声波测井曲线数据体,进而研究地层物性参数的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与常规资料相比,三维拟声波测井曲线数据体分辨率有了很大提高,有助于煤层的识别和预测。  相似文献   

3.
多属性融合技术在塔中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地区奥陶系溶孔裂缝型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又受火成岩影响,其预测难度大,地震属性蕴含丰富的缝洞发育带及其分布特征的信息,由于属性种类很多,单因子判别存在片面性,而多属性人工综合工作量大而且受主观因素影响,为此,本文把多属性线性和非线性融合技术应用于塔中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中,对与缝洞发育敏感的振幅变化率与反映流体性质敏感的频率衰减参数进行线性融合,对振幅变化率、相干值、均方根振幅、振幅方差、20Hz时频属性、能量半衰时等6种地震属性,基于人工神经技术进行地震属性非线性融合来综合预测储层发育程度及其储层厚度,其结果与钻遇储层发育情况对比得比较吻合,说明该方法可明显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直接的对应关系。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时,需对所利用的地震属性进行有效分析,给特征明显的属性赋予明确的地质意义。以塔中南坡带卡2区块为例,利用地震属性技术,结合实际钻井和测井资料,对目的层段的生物礁滩体进行预测,预测了该区礁滩型储层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5.
地震映像法在工程地质调查中应用广泛,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能够获得丰富的地学信息。本文采用纵波激发,三分量检波器接收的三分量地震映像技术对某测区进行浅层裂隙调查试验。通过对三分量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成果剖面特别是X分量上裂隙反映明显。裂隙的响应特征表现为同相轴的扭曲和错断。X分量的加入,弥补了Z分量对于某些方向裂隙的不敏感,增加了解释的可靠性。调查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浅层裂隙调查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6.
地震属性技术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地震属性技术的特点和专业术语 ,阐述了同相轴属性和数据体属性参数的提取方法 .利用实例说明了该技术在识别断层及其它构造、解释煤层厚度变化、预测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等的具体应用情况 .认为在煤田地震勘探中 ,利用地震属性信息有助于解释人员了解地下构造、地层和岩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三塘湖油田湖218区块西山窑组地震反演以及单一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效果差,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着油田的开发效果。针对研究区储层预测现状,采取三步走的策略实现了三角洲储层的有效预测:首先分析地震属性与砂地比的关系,优选相关性较高的地震属性,通过多属性拟合得到砂地比展布图,明确沉积相宏观边界特征;其次分析各井沉积微相与地震波形的关系,建立6种典型的地震相识别图版;最后结合宏观边界特征与沉积微相地震识别图版绘制研究区沉积微相分布图。结果表明,采用地震多属性拟合与地震相相结合的方法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体现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相关性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优选出三种地震属性:瞬时频率算术平均值、总振幅、总能量。应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瞬时频率算术平均值、总振幅、总能量和煤层厚度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对三元三次回归模型与三元一次、三元二次回归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选用三元三次回归模型预测了山西宁武某煤矿的煤层厚度。  相似文献   

9.
首先介绍了基于Sugeno模糊积分的多分类器融合方法的一般原理,而后将其应用于研究多属性决策中的综合排序问题,最后,用一个实际的案例验证了该融合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利用该方法不但实现了多属性决策中社会选择函数的功能,而且通过对“分类器”的训练,能够反映出各种决策方法在解决同类问题中的效果。同时,融合后的结果也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决策者的偏好。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了基于Sugeno模糊积分的多分类器融合方法的一般原理,而后将其应用于研究多属性决策中的综合排序问题,最后,用一个实际的案例验证了该融合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利用该方法不但实现了多属性决策中社会选择函数的功能,而且通过对“分类器”的训练,能够反映出各种决策方法在解决同类问题中的效果。同时,融合后的结果也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决策者的偏好。  相似文献   

11.
薄储层的识别一直是地球物理技术预测的难题.在石油勘探中后期地区,为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应充分利用已钻井提供的储层参数信息,在横向上利用地震资料提供的反映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优势属性分析成果,通过建立已钻井点储层参数与多种优势地震属性之间的函数关系,达到有利储层横向预测的目的.多属性联合反演方法在桩西潜山地区沙四上亚段储层预...  相似文献   

12.
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段和山西组砂体含气后与泥岩阻抗值差别较小,直接用波阻抗反演预测含气性可靠性较差.本文通过分析有效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虚拟含气性指示曲线Psg,筛选地震属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了一种由测井和多地震属性组成的概率神经网络方法,来对储层的含气性进行预测,避免了单属性多解性和多属性综合判别精度低的缺点.在苏...  相似文献   

13.
现今,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叠前深度偏移获得的深度域地震数据如何进行资料解释,以获得可靠的地震地质成果,也有待于更加深入研究以及更加广泛地试验。地震属性作为描述地层结构、构造异常的重要特征量,一直以来为地震资料的解释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主要围绕深度域地震属性分析展开探讨,并通过深度域属性与时间域属性对比分析,认为:(1)相干体属性、方差体属性、曲率体属性对于较大断层响应敏感,蚂蚁体属性对于小断层响应更加敏感;(2)基于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地震数据体对地下构造真实形态的反映,直接对深度域数据体进行属性分析相较于时间域属性分析具有更强的压噪能力,对断层反应更加精准,在构造复杂区域,深度域属性分析的优势更加明显;(3)深度域多属性融合分析可以降低噪声的干扰,提高信噪比,明显清晰复杂构造区域断层分布,有助于降低小断层漏解释的概率,减低小断层解释平面位置的偏离,有助于提高小断层解释的效率与精度。本次研究以淮南丁集矿某采区13-1煤为例,以巷道揭露资料为依据,验证了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属性分析的优势与可靠性,为今后的深度域地震资料小构造解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地震属性技术的不断发展,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此,结合江汉盆地新农地区的实际地质情况,将地震属性与测井资料结合,利用模型正演技术、属性分析和地质统计方法对该区进行储层预测,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大量泥页岩裂缝油气藏的不断发现表明,泥页岩裂缝的研究尤为重要,地震数据中提取的地震属性可用来描述储层特征和探测地下异常体。为了确定苏北盆地高邮凹陷LWS次凹页岩储层的有利分布区,总结了高邮凹陷泥页岩裂缝地震响应特征,并利用地震敏感属性对泥页岩裂缝进行识别。首先通过分析过井地震剖面地震响应特征,建立泥页岩正演模拟,对正演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时频分析手段开展对比验证,井震结合,优选古近系阜宁组E1f2页1+页2裂缝敏感的地震属性。利用该方法,对古近系阜宁组E1f2页1+页2选择了低频能量属性进行裂缝预测,应用效果与实钻井吻合程度较好,该方法能在平面上较好地预测泥页岩的发育范围。  相似文献   

16.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J22井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22井区地质条件优越,在充分利用地质、测井、录井等成果的基础上,应用模型正演、地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波阻抗反演、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对沙三中3砂组储层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结合精细构造研究,指出了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落实了勘探井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导水裂隙带是煤层顶板水害的主要通道,准确预计导水裂隙带高度是预测和防治煤层顶板水害的首要任务。基于导水裂隙带发育的复杂性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合煤矿生产实际和工程地质理论,选取采高、工作面斜长、硬岩岩性比例系数、采深和煤层倾角作为主控因素,利用线性回归拟合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各主控因素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相关性。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小波神经网络(wavelet neural network,WNN)相结合,通过PCA消除各主控因素间的相关性及冗余信息,构造无相关性的主成分作为WNN的输入因素,建立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的PCA-WNN模型。结果表明:PCA-WNN模型能有效消除因素间的相关性,预测相对误差为-6.66%~6.13%,平均4.46%,较单纯的WNN模型预测精度高且稳定。将该模型应用于山东新巨龙煤矿1302N工作面,得到了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为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全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的研究,结合采区勘探成果,从点、线、面、体等多渠道及三维数据体的多个侧面.全方位剖析三维数据体,使解释人员从传统的剖面解释模式中彻底解放出来,直接面对地质异常体进行三维立体解释,从而对采区滑动构造的位置及形态进行精细地分析与研究,避免了地震解释的随意性,大大提高了解释的精度及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探测陷落柱的物性前提出发 ,结合阳泉一矿三维地震解释陷落柱实例 ,着重介绍了三维地震对陷落柱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