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众所周知瓦斯不但是有毒害的气体,并且还是易燃易爆的气体,在工作面上进行作业时,假如出现大量瓦斯涌出的情况,就会导致整个工作区受到瓦斯大范围集聚的情况,并且极易引发瓦斯爆炸等破坏力极强的安全事故。所以,在矿井区域中实施综采工作面的回采作业期间,如果发生了瓦斯严重集聚的状况,相应的挽救工作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困难,必须要利用对应性的方案,更好的抑制综采工作面中瓦斯的持续扩散。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综采工作面瓦斯治理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首山一矿己16、17-12041综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反复出现的上隅角瓦斯异常涌出现象,采用现场工程调研的方法展开研究,分析认为井下温度失衡和工作面附近断层破碎带是造成上隅角瓦斯积聚的根本诱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底抽巷"穿层抽放"和"本煤层抽放"相结合的联网抽放设计,配合传统的导风帘通风,有效地解决了上隅角瓦斯异常,实现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3.
针对申南凹矿井10202综采面回采过程中瓦斯涌出异常情况,采取井下移动式瓦斯抽放泵站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技术参数论证,对抽放前、后工作面瓦斯涌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边抽边采实践中的技术措施和钻探参数,证明了井下瓦斯抽放技术在综采面快速推进中的安全保障作用,为类似矿井综采面的瓦斯涌出异常治理技术手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影响因素、涌出来源和规律以及突出发生前工作面瓦斯涌出异常的研究与分析,表明工作面瓦斯涌出异常变化与突出危险性表现出一致性,即无突出危险性时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小且均匀,波动幅度较小;有突出危险性时瓦斯涌出量大,波动幅度大,有时出现忽大忽小,瓦斯涌出量减小后又骤然增大的异常现象。在工程实例上,通过在矿井用钻孔法预测在有瓦斯突出危险性和无瓦斯突出危险性时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变化的一致性,验证了工作面瓦斯涌出异常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行性。因此,可将工作面瓦斯涌出异常变化特征作为突出预警的一项较准确的非接触式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机械化煤矿采掘技术在持续更新,现代化的采煤技术也不断应用到实际的煤矿工作中去,煤矿的生产能力得到巨大提升,工程进度也随之加快,我国煤矿开采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煤矿作业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严重的一项问题就是瓦斯问题,煤矿作业下瓦斯的灾害主要是爆炸、突出以及窒息三种形式,不但会对煤矿开采的进度产生影响,更甚的是,会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坏的社会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瓦斯在综采工作面涌出时的特征,谈论并探究了综采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常见的几种措施,希望能为保障煤矿采掘更加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准确预测保护层开采时瓦斯涌出量、设计合理的瓦斯抽采方案为基础,运用开采薄煤层保护层消突技术,研究了保护层开采的消突效果。结果表明,11030保护层工作面开采后,被保护层得到充分卸压和瓦斯释放,在卸压区内消突效果明显,为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突出矿井有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矿尘、瓦斯是影响综采工作面生产效率及安全性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分析某综采工作面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工作面煤层注水操作的思路,并对注水系统的关键设备进行选型。最后,采用相关设备对工作面的矿尘浓度、瓦斯浓度以及瓦斯涌出速度进行测试,并得出良好的注水效果,为提升综采工作面的开采效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原相煤矿深部工作面高瓦斯问题,研究了工作面瓦斯涌出来源及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来压期间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导致工作面瓦斯涌出总量增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并用Fluent模拟了采用治理技术后的瓦斯浓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底板附近低瓦斯浓度区域面积增加,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下降。同时现场工程实践也表明回采期间上隅角和回风巷瓦斯浓度无超限现象。  相似文献   

9.
以阳煤集团二矿为例,针对影响综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在综采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方面采用导风幛法、风流引射器联合作用法及上隅角埋管等方法,不仅有效解决了上隅角瓦斯积聚问题,而且为整个矿井的瓦斯防治技术推广和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姬宇杰 《化工中间体》2023,(24):124-126
为改善采面工作面环境质量、降低瓦斯、粉尘等对煤炭回采影响,以3105综采工作面回采为工程背景,针对采面推进期间瓦斯涌出量大、粉尘浓度高问题,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及矿井瓦斯、粉尘灾害治理经验,针对性提出强化瓦斯抽采、煤层注水以及喷雾等瓦斯与粉尘防治技术措施。现场应用后,3105综采工作面在后续生产期间,瓦斯涌出量及瓦斯浓度保持稳定,工作面环境质量得以明显改善、粉尘浓度得以较好控制;现场采用的瓦斯与粉尘防治技术措施效果显著,可为采面煤炭高效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10211工作面位于水峪煤业十采区,开采2#煤层,该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20%。有自燃发火特性,最短发火期6个月。该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为7.11m3/min,采用一进一回的“U”形通风方式。该工作面使用瓦斯抽采泵站ZWY-230/280G型抽采设备,施工钻场25个,每个钻场布置裂隙带钻孔12个,共施工裂隙带钻孔施工300,瓦斯抽采钻孔进尺共计33840m。该工作面通过裂隙带瓦斯抽采技术,解决10211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偏高(0. 5-0. 7%),上隅角瓦斯浓度1. 5%左右隐患,使该工作面在低瓦斯状态下生产,确保该了工作面安全生产,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某矿山8/9煤层瓦斯浓度超标问题,基于10煤层不具备卸压开采条件,开采技术人员决定在软岩层内设计综采工作面,开展特定区域瓦斯治理工作。经测量可知,软岩工作面预设开采走向长度860m,倾向长度104m,综采工作面标高2.0m。以地质保障技术为支撑,制定巷道围岩治理规划方案,以期降低场区瓦斯浓度,保证开采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13.
煤层内含有大量的瓦斯气体,随着煤层的不断开采,瓦斯气体不断地释放出来,导致井下巷道空气内的瓦斯含量升高,由于瓦斯气体是一种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气体,瓦斯浓度的上升将严重威胁井下综采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瓦斯爆炸等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针对煤矿井下的特殊地质条件,对综采作业过程中瓦斯突出的来源等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多种瓦斯抽采防治方案,根据实际验证表明,该方案能够将瓦斯抽采率提升到86.27%,综采作业过程中井下空气内的瓦斯浓度均保持在1%以下,极大地提升了煤矿井下综采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冯同竹 《河北化工》2014,(3):89-91,94
显德汪矿历年瓦斯鉴定均为瓦斯矿井,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九采区二号煤层采掘期间局部出现瓦斯较大涌出现象,给瓦斯管理带来一定难度。针对以上现象,该矿决定在该区域工作面采掘期间实施深部较大涌出危险性鉴定、专项治理措施、瓦斯预警系统等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确保该区域工作面的安全采掘。  相似文献   

15.
矿井通风系统可以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而在煤矿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综采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在煤矿作业中其面临的瓦斯压力、含量以及瓦斯涌出量也在不断的加大。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煤矿矿井通风系统的重视,对其进行系统调整与优化。在现阶段的煤矿行业发展过程中,为了保障煤矿开采作业的安全性,要综合实际状况,完善优化煤矿通风系统,提升其安全性,避免在正常作业中因为井下巷道布置不合理导致通风问题,避免资源浪费的问题出现,在根本上保障煤矿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矿井开采由浅层向深层开采,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加深,煤层瓦斯涌出量随之加大,一般机械通风无法解决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通过下层回风巷穿层钻孔结合轨顺钻场顶板走向钻孔抽放瓦斯来解决14-3煤层工作面及回风巷瓦斯超限问题,保证井下工作面人员的安全及回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曹春海 《山西化工》2021,41(1):121-122
煤矿在对煤炭资源实行开采时,通常会伴随某种灾害事故,常见的有瓦斯爆炸或者煤尘爆炸,所以,在综采时必须对高瓦斯特点以及瓦斯爆炸原因系统分析,让瓦斯工作面得到治理,改进综采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通风对于矿井开采作业极为重要,很多矿山企业在开采力度和规模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回采工作面面临着通风不良和瓦斯浓度偏高的问题,为克服这一问题对开采作业的影响,各个矿山企业都要加大在通风系统优化和瓦斯防治方面的投入.基于此,本文以某矿山企业为例,分析了开采作业中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优化和瓦斯防治的相应对策,有利于提升总体的开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高瓦斯矿井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治理技术,利用该技术,解决了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大西煤业有限公司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难题。该方法具有易操作、管理难度小、投入小的优点,为相似条件矿井采空区瓦斯治理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研究Y型通风系统环境下踩空区域瓦斯流动以及涌出规律,对某煤矿综采工作面外形通风系统的特点进行了深入性的分析和研究,建立起了Y型通风采空区流畅模拟计算流体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重点分析了Y型通风采空区域的瓦斯运动规律,对瓦斯治理以及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提供出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