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生产乙醇示范工程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简述发展秸秆乙醇必要性的基础上,概述了秸秆乙醇生产技术中的3个环节:秸秆原料预处理技术、秸秆纤维素水解技术、五碳糖与六碳糖发酵技术.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秸秆乙醇的产业化现状,最后对发展秸秆乙醇项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物秸秆能源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作物秸秆生产可再生能源是解决秸秆环境污染和开辟新的能量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作物秸秆能源转化技术主要有热解气化、厌氧消化、液化、乙醇化、直接燃烧和固化等。简要介绍了我国作物秸秆的资源量及利用现状,着重对国内外作物秸秆能源转化技术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工业化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对各技术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建议加强作物秸秆液化与乙醇化技术的系统性研究以及工艺过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范文雪  王苗苗 《广东化工》2012,39(6):119-120,81
秸秆类废弃物类物质是地球上一种含量极其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其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这种废弃物类物质在经过预处理、水解和发酵工艺后,可以用来生产变性燃料乙醇。文章针对这几个关键工艺步骤进行了描述,并探讨了目前有关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秸秆预处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秸秆预处理是影响秸秆发酵制取乙醇工业化的关键因素。文章较详细地综述了近年国内外主要的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法,并展望了木质纤维素制取乙醇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热解温度、气体流量、加热速率和保温时间三个操作因素对高粱秸秆热解产物(生物油和残炭)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高粱秸秆热解产物的分布有很大影响的因素是热解温度和气体流速。在热解升温速率为10℃/min、热解温度为450℃,氮气流速为100mL/min、保温时间为1h的条件下,液体收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资源和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需求,当前用以支撑全球经济发展的石油资源及能源供应正面临严峻挑战。燃料乙醇作为新的可再生的燃料替代品,可直接用作液体燃料或者同汽油混合使用,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的依赖,保障本国的能源安全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作者介绍了国内外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概况与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发展非粮燃料乙醇的必要性及存在的技术关键和发展前景。指出从长远来看,生产纤维质原料燃料乙醇是燃料乙醇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鞠守勇 《广东化工》2014,(5):126-127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各种秸秆资源来源广泛、数量巨大,是一项宝贵的农业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论述了作物秸秆的种类、作物秸秆的结构特性、资源利用情况,重点介绍了作物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秸秆是一种用作生物燃料、具有潜力的原料,如玉米秸秆、大麦秸秆、小麦秸秆、细条芦笋和稻谷秸秆等.阐述了美国能源部重点开发高效发酵微生物,把生物质原料转化成乙醇的5项乙醇转化项目,该项目预计用3年时间完成,投资约2330万美元.介绍了美国能源部投资12亿美元,在6家生物炼制厂用4年时间,每年生产4.92亿L纤维素乙醇的计划.  相似文献   

9.
张伟  许玉芝  储富祥  王春鹏 《粘接》2014,(2):29-32,39
以秸秆乙醇副产物、苯酚、甲醛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通过逐步共聚制备了秸秆乙醇副产物改性酚醛树脂胶粘剂,并进行了中试放大试验和人造板生产试验。通过工艺优化发现,秸秆乙醇副产物最高可替代50%质量的苯酚,且不影响酚醛树脂胶粘剂的性能,其游离甲醛含量0.22%;制备的桉杨三层胶合板100℃水煮3 h,粘接强度为0.98 MPa,达到国家Ⅰ类板要求;甲醛释放量为0.23 mg/L,达到E0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具有丰富的大田作物秸秆资源,由于秸秆资源具有分散性、收获季节性强,并且我国秸秆生产乙醇项目的原料供给模式研究仍是空白,因此,建立秸秆原料的供给模式或者收储运体系是秸秆生物质产业化的瓶颈。本研究通过对目前河南天冠纤维素乙醇厂的原料供给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适用于目前阶段发展的3种模式,即纤维素乙醇生产厂自行收购、设立固定基地收购站、以村组为单位设立收购点3种供给模式。对指导秸秆乙醇厂建立合理的原料供应体系,能有效地降低原料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新开发的一项成果显示,微生物可将纤维素转化为乙醇和其它生物燃料。如果将实验结果进一步放大应用于生产,可望提供大量运输燃料。  相似文献   

12.
张强  李耀庄  刘保华 《硅酸盐通报》2015,34(4):1000-1003
综合评述了秸秆资源在混凝士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秸秆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秸秆纤维混凝土和秸秆灰分混凝土,包括应用原理、秸秆处理方式、灰分活性、混凝土性能等.最后,对其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展望,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简要综述了秸秆资源的现状、综合利用过程和意义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液体燃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物质是唯一可转化成可替代常规液态石油燃料和其它化学品的可再生碳资源。热化学高效转化利用技术是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最主要途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备液体燃料技术的主要研究途径、产业化进程的现状,论述了生物质液体燃料的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对中国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研究开发利用的发展前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纤维素乙醇生产中传统蒸汽爆破预处理的效果,以稀硫酸(质量浓度0.2%)对玉米秸秆进行预浸渍,再于190~210℃对其进行汽爆预处理。结果表明:稀硫酸预浸渍有利于增强汽爆过程中半纤维素的水解程度,并能有效减少乙酸的生成;200℃预处理玉米秸秆经过96h同步糖化发酵,最终乙醇浓度为22.5g·L-1,为理论值的76%,较预浸渍前(19.0g·L-1)明显提高。稀硫酸预浸渍能够增强玉米秸秆的汽爆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经乙酸预浸汽爆预处理的玉米秸秆进行了组分含量和抑制物分析,并研究了玉米秸秆预处理后的酶水解性和同步糖化发酵。与未经乙酸预浸相比,乙酸预浸玉米秸秆能在相对低温下进行汽爆预处理,在提高半纤维素水解程度的同时,并不会明显增加糠醛等发酵抑制物。酶水解实验表明,玉米秸秆经乙酸预浸,再以 200 ℃ 进行汽爆后的酶水解效果较好,每克原料可获得 284 mg 葡萄糖,提高了 10.2 %,为理论值的 76.8 %;乙酸预浸玉米秸秆经过 96 h 同步糖化发酵,获得了 22.5 g/L 的乙醇浓度,为理论值的 72 %;相比未经乙酸预浸的玉米秸秆,提高了11.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将经过不同温度煅烧的赤泥与玉米秸秆按照一定质量比混合,在500℃下进行催化热解实验,研究赤泥对玉米秸秆生物油组成的影响规律。经TG-DTG和XRD分析发现:600℃煅烧后赤泥(RM600)中含水矿物失水,1 000℃煅烧后赤泥(RM1000)中碳酸盐类化合物分解完全,并且发生了烧结反应。对生物油进行GC/MS分析发现:经过干燥的赤泥(RM)和600℃煅烧的赤泥对羧酸酮基化反应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酸类的量降低,酮类的量相应增加,同时对呋喃类的生成也有促进作用。其中,干燥赤泥降酸作用更明显,玉米秸秆与赤泥质量比1:5时,生物油中酸类的量由未添加赤泥时的23.85%降至0.90%。此外,2种赤泥对糖类和醛类都有抑制作用,而1 000℃煅烧的赤泥发生烧结反应,催化作用大幅降低,对生物油组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阐述了由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燃料乙醇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综述了国内外对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预处理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预处理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技术.最后对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预处理技术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Dupont公司开发了打破玉米秸秆中复糖结构,从而以纤维素为原料高收率制取乙醇的技术。尽管该项研究尚未完全结束,但该公司已计划将纤维素制得的乙醇产品推向市场。2006年10月,Dupont与Broin公司成立合资企业。Broin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干磨乙醇生产商,目前运营18套装置,另有5套正在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同时糖化发酵预处理玉米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了在发酵过程中,乙醇浓度、玉米秸秆固形物含量与发酵时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