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兴作为中国四大陶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制陶史,宜兴盛产紫砂,名扬海内外。紫砂所具备的极强的可塑性和超高的透气性深受紫砂艺人们的青睐。宜兴的陶瓷产业分为五大类,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紫砂壶,而像美陶、均陶、青瓷还有精陶一起他们共称为宜兴陶艺界的"五朵金花"。宜兴均陶发源于宋代,他以形式庞大,堆花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再加上堆花所选取的题材多是中国民间传说的那些让人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题材,所以便有了很深的群众基础。在一些大的庭院或者花园中时常可以见到采用均陶工艺制作而成的水缸花盆、桌子凳子这样装饰类的摆件,这种常用摆件也是集实用与美观于一体,充分表现出物件装饰所蕴含的吉祥的蕴意。  相似文献   

2.
江苏宜兴是一个风景秀丽,钟灵毓秀的江南小城,宜兴丁蜀镇有着独一无二的大自然馈赠之物——紫砂矿料,在勤劳的宜兴人民的智慧下,经过几十道工序将紫砂矿料变成紫砂泥料,经过灵巧的双手演绎成紫砂壶,把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逐渐变成了具有美学境界的手工艺品.紫砂壶造型艺术的发展过程已经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时至今日紫砂工艺已经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3.
龙泉青瓷传统器物是形体化的民族实践记忆,是历史文化记忆传承下来的审美形象。造型艺术是人类情感表达符号的创造,现代意义上的造型创作、造型方式不同,意蕴不同。青瓷往往以造型直感和器物的整体感觉来完成其象征性的意义表达。直筒造型、平底类造型、复杂造型等等各有各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审美神韵。现代青瓷人应跨越“工艺学”“美术学”“设计学”等的学科藩篱,消解“艺术与实用”的二元对立观念,造型形式上应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效融合。文章结合青瓷造型艺术研究和实践,理性分析造型创作的意义,对造型研究和青瓷创作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建伟 《江苏陶瓷》2001,34(1):37-38
江苏宜兴青瓷,是我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彩的传统工艺品和实用品,历史悠久,造型多样,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呈现千瓷百态的风貌,充满泥土芳香的气息,构成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是土与火的综合结晶,是土地孕育了生命。宜兴青瓷仿哥窑纹片瓷,经过千百年工匠们的精心制作、提炼与创新,更显得风彩照人,神韵浓郁,散发出恒久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宜兴青瓷作为中国传统陶瓷的杰出代表之一,自古以来就以独特的釉色、造型和工艺技巧而闻名遐迩。然而,随着时代审美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保持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成为了当下宜兴青瓷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将从宜兴青瓷的历史传统、创新实践以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探讨宜兴青瓷传统继承与当代创新的融合之道。  相似文献   

6.
杨瑶芬 《陶瓷》2021,(2):82-83
宜兴青瓷以其碧玉般的釉色,古朴典雅的造型,流畅优美的线条深得人们的喜爱,并以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从整体上来看这件艺术作品《寿桃壶》,壶身色泽青润,凝练稳重,线条流畅简洁,造型古朴典雅,从中可以看到历史上许多的紫砂名家在演绎寿桃壶的传统形态和技艺手法,同时更多的注入了作者全新的工艺理念和艺术审美,把陶和瓷用巧妙的手法交相辉映。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开片的神奇和紫砂包浆的油润,可谓是一举两得,赏用兼备,是一件难得的宜兴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7.
《江苏陶瓷》2012,45(4):22-22
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是新中国总理会见国外元首和政要的地方,那里珍藏并陈列了许多我国优秀的民间工艺品,其中就有32件(套)宜兴青瓷。紫光阁收藏宜兴青瓷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同时也珍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是在198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局委派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张守智副教授,专程到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商议为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接见厅定制陈设艺术陶瓷的事宜。  相似文献   

8.
卢云 《江苏陶瓷》2021,54(5):71-72
宜兴紫砂匠人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赋予了紫砂艺术新的生命和灵魂,同时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包罗万象的情感寄托,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紫砂艺术无穷的魅力.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龙凤和鸣",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和谐,宛如龙凤在一起歌唱,正如紫砂艺术和我们生活之融洽,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理念支撑之下,这件作品除了外观比较的大气磅礴之外,实用性也非常的好,可以满足我们茶座之上的冲泡需求,抑或陈列起来供朋友们欣赏,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祝福.  相似文献   

9.
在宜兴的陶瓷艺术之中,有着"五朵金花"的称谓,青瓷便是其中的一朵金花。宜兴青瓷诞生于商周时期,在西晋时期得以兴盛,但是在唐五代之后,青瓷便在南宋时期衰弱了,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时,宜兴青瓷才得以再次发展起来,在宜兴陶都的大地上散发着耀眼的姿色,于是当代的青瓷艺人便在传统的基础之上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不断地将新时代的文化元素进行吸收和汲取,从而使得宜兴青瓷艺术的生命得以能够持续地延续和发展下去。本文便主要以宜兴青瓷"和谐平安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装饰特征以及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0.
王圆圆 《江苏陶瓷》2021,54(5):75-76
装饰艺术是当代宜兴青瓷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其最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它的表现风格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重视形式与人文的结合、传承与创新的互动,故而始终是青瓷人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丁俊宏 《江苏陶瓷》2008,41(1):43-44
宜兴紫砂闻名中外,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丁蜀镇,所产紫砂陶,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息。宜兴紫砂之所以成为名陶,其原因是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紫砂陶,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它陶瓷无法相比的。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花货、光货和筋纹货  相似文献   

12.
宜兴砂艺妙天下,抟泥重镂凝紫云。宜兴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被誉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宜兴陶都的“五色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创作了一件又一件的紫砂艺术佳作。尤其在当代紫砂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所的繁荣景象,给陶都带来了新的活力、气息和神韵。  相似文献   

13.
紫砂艺术经过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今天陶瓷艺术之林中非常重要的一朵靓丽奇葩,尤其是在我们的日常饮茶生活之中被广泛的运用,受到了许多壶友的喜爱和亲睐.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大蕴福禄壶》,可以看到道洪壶系列的风骨特征,是一种大巧不工,大象无形的创新设计,前无古人,为我们紫砂艺术的发展创新了思维,也让更多的可能性在以...  相似文献   

14.
宜兴砂艺妙天下,抟泥重镂凝紫云。宜兴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被誉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宜兴陶都的“五色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创作了一件又一件的紫砂艺术佳作。尤其在当代紫砂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所的繁荣景象,给陶都带来了新的活力、气息和神韵。  相似文献   

15.
单志兰 《江苏陶瓷》2021,54(2):43-44
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对于紫砂艺术的开拓者非常的敬佩,在今天,东坡提梁壶依然广受壶友们喜欢,也是紫砂艺人们经典的传承作品之一,并且在仿生的基础之上加入了许多现代设计的理念和元素,延伸了紫砂艺术的作品造型和文化内涵,带我们走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紫砂世界.从整体上来看紫砂作品葫芦,展示了作者强大的创作能力和超高的技艺水准,在紫砂与 自然的融合方面打破常规、敢于创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冲泡茶叶的饮茶利器,更重要的是把茶叶的草木之心和我们寄托在饮茶过程中的情感与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展示出来,让大家都能感受到禅茶一味的乐趣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6.
当许多的艺术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遭到淘汰的时候,紫砂器还能够适用于新的发展潮流,并且融合了许多的其他艺术形式,呈现出让我们叹为观止的视觉享受.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一帆风顺壶》,作者经过许多的尝试和不断的调整之后,决定用珐琅彩工艺赋予紫砂艺术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彻底颠覆了我们过往对于紫砂艺术的认知程度,同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所公认的陶瓷之国,其发展大体经历了青瓷—白瓷—彩瓷这三个重要阶段。早在商代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在先辈们的辛勤耕耘下,经过由低级向高级的长期发展过程,在东汉时期就烧制出胎质比较纯净、釉色较为青黄、厚薄较均匀的成熟青瓷,而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享有世界盛誉的现代青瓷。宜兴的青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陶都宜兴的五  相似文献   

18.
陈乐林 《江苏陶瓷》2007,40(6):38-39
从印纹硬陶到晋代原始青瓷的出现,我国的陶瓷发展完成了由瓷质的转变过程。但是其真正称其为青瓷的,应当至唐代以后,从我们宜兴地域发掘的宋代前后较多的原始青瓷器中,大多用于当代日用瓷,也可称之为原始青瓷的系列品。其品种多样,制作手法一般采用拉坯、手捏、盘泥等成型手法,装饰  相似文献   

19.
杨雪峰 《佛山陶瓷》2014,24(12):69-70
笔者也制作了精美的紫砂壶,名叫《念奴娇》。陶艺的创作不是单纯的工艺品创作,紫砂艺人在创作设计每一把紫砂壶时,都必须将自己的灵感与情感融入壶艺创作中,而灵感源于生活必须高于生活。  相似文献   

20.
陆君 《江苏陶瓷》2010,43(2):17-17,19
自北宋起,宜兴紫砂艺术历经明清时期的鼎盛发展至今。在造型装饰方面它的艺术体系已经逐步完整,尤其是它的造型艺术极其丰富,根据不同的立足点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