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过氧化钙(CaO_2)对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研究CaO_2对剩余污泥厌氧暗发酵产氢的性能,并通过分析发酵过程中有机物变化、关键酶活性揭示CaO_2强化污泥暗发酵产氢的机制。结果表明,经CaO_2预处理后,污泥暗发酵产氢气量显著提高,当CaO_2剂量为0.3 g/g时,氢气的最大积累量为6.54 mL/g。CaO_2预处理后发酵体系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大幅提高,当CaO_2剂量为0.3 g/g时,SCOD的最大为592 mg/L。CaO_2预处理抑制了产甲烷古菌的活性,降低了甲烷积累量。CaO_2促进水解及酸化关键水解酶,而抑制F420酶活性。温度是影响CaO_2强化污泥产氢的因素,当温度由15℃升高至45℃时,氢气的最大积累量由4.54 mL/g升高至7.13 mL/g。  相似文献   

2.
不同反应温度的城市生活垃圾厌氧发酵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进行批量实验,研究了温度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消化温度对产气量、发酵启动时间、不同固含量的消化程度的影响以及温度突变对厌氧反应器产气量的影响,同时对温度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城市生活垃圾厌氧处理的较佳温度为55℃,消化程度比较彻底,沼气中的甲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7):1922-1926
介绍了金属纳米颗粒的种类及其影响暗发酵产氢的作用机理,进一步对Fe、Ni及其氧化物纳米颗粒和其它金属纳米颗粒应用于微生物暗发酵产氢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于暗发酵产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短程好氧发酵强化餐厨废物厌氧消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短程好氧预处理提高餐厨废物高温厌氧消化性能。结果表明:短程好氧发酵减少了餐厨废物中多余的易酸化和易降解的有机物,增强了高温厌氧反应的稳定性,提高了产气量和消化效率;同时,必须防止过度好氧发酵以免过多地消耗底物和降低产气量。餐厨废物经过12h好氧处理的厌氧消化过程稳定性能最好、累积产气量达到最大值29928mL,较直接厌氧消化提高了26%。厌氧消化动力学研究表明,短程好氧发酵6h、12h、24h、48h和72h的餐厨废物的厌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145d^-1、0.143d^-1、0.140d^-1、0.175d^-1和0.182d^-1。  相似文献   

5.
农村废弃物厌氧干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和利用厌氧干发酵处理农村废弃物,对于解决我国环境污染、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农村废弃物厌氧干发酵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表明暗发酵制氢是目前研究最热门的生物制氢方法,Fe、Ni、Co、Ag等金属纳米颗粒作为该领域研究热点可改善暗发酵制氢存在底物转化率与产氢效率均有待提高的难题。介绍了金属纳米颗粒的特点、生物相容性及其与酶、微生物细胞的作用机理,进一步从促进木质纤维素水解影响产氢、对水解酶的固定化影响产氢、提高氢化酶活性影响产氢、调控发酵微生物细胞代谢和促进细胞电子传递影响产氢、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多菌群协同产氢等几个方面对典型金属纳米颗粒辅助木质纤维素暗发酵产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金属纳米颗粒应用于暗发酵产氢存在的难点及前景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氢能是“双碳”下推动化石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微生物暗发酵制氢是实现生物质绿氢转化的有效途径。其中,利用具有量子尺寸效应、比表面积大和电导率高的金属纳米颗粒(MNPs)优化暗发酵制氢技术是近年研究热点。综述和评论了国内外添加MNPs用于优化暗发酵制氢性能的作用机制、技术难点和制氢效果等,重点阐述并比较了铁、镍和锌基三类热门MNPs优化策略在提高产氢酶系活性、增强代谢产氢途径和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展望了暗发酵制氢可深入MNPs优化氢化酶活性、拓宽生物质发酵底物以及产氢菌筛选和反应器设计、生物质发酵技术开发等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鸡粪中添加一定量的秸秆可以有效解决发酵过程中由于挥发性脂肪酸大量积累,从而导致厌氧消化反应不正常的问题。本次实验意通过研究鸡粪和秸秆不同配比下在干发酵过程中常规参数的变化,计算其产甲烷效率,研究发酵消化系统的理化参数、产气特性等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鸡粪的发酵过程中添加少量秸秆有助于调节C/N,调节微生物的营养结构以及防止氨抑制现象的产生,提高产气效率,10%秸秆添加量为最佳配比。在整个厌氧消化过程中,COD及氨氮浓度未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VFAs浓度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李南薇  刘锐 《广州化工》2013,(20):164-165
发酵工程实验是生物工程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实验性专业课。在分析发酵工程实验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革与优化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发酵工程实验基本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污泥厌氧消化在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的同时,能够实现污泥中有机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是我国政府主推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之一。为了提高污泥厌氧消化的效率,污泥热水解预处理技术常作为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技术,并已得到工业化应用。污泥热水解预处理技术能够提高污泥的产气率,提高系统的稳定化运行效能。在分析污泥热水解和污泥厌氧消化技术特征的前提下,对当前主要使用的污泥热水解和厌氧消化技术相应的配套装备进行了介绍,分析单元/组合技术的优势,并以实际案例为支撑凝练了各装备的运行效能。在此基础上,对"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装备"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1.前言厌氧消化又称为甲烷发酵或沼气发酵,是指有机物质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各类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产生沼气(成份为甲烷、二氧化碳和少量其它气体)的过程。在我国,厌氧消化已应用于处理农、蓄废弃物制取沼气和有机肥。化学工业有机废水的厌氧消化处理,目前尚未得到普遍应用,仍多采用化学——生物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影响粉底液暗沉的因素,从皮脂、汗液和光照3个维度对含有不同处理二氧化钛以及不同种类填充粉的粉底液进行研究。通过色差仪测量处理前后粉底液的亮度差值,对影响粉底液暗沉的因素进行比较。实验表明,皮脂是影响粉底液暗沉的主要因素,汗液和光照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3.
活性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能够在厌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易生物利用的挥发性短链脂肪酸。综合论述了提高污泥发酵产酸的方法,并对污泥发酵产酸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希望该技术能够在污泥处理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污泥达到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带来更大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国内外可生物降解有机城市生活垃圾(BOFMSW)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详细分析了垃圾成分、碳氮比、接种物、温度、pH 值、总固体含率、有机负荷率以及搅拌对BOFMSW厌氧消化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厌氧消化法处理可降解有机垃圾的几种工艺,比较各种工艺类型的特点,并辅以实例分析。最后指出我国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BOFMSW,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两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厌氧消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嗜冷产甲烷菌的适冷机制及其分布,分析嗜冷厌氧消化的技术可行性,并阐述了嗜冷产甲烷菌的应用。嗜冷厌氧消化的技术打破了传统厌氧消化的处理模式,实现工艺多元化,使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更广泛的环境下应用,进而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并综述了厌氧消化嗜冷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发酵工程设备实验教学改革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建立与发酵工程设备理论课既相辅相成又自成体系的实验课程体系。充分凸显学生于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研究分析实验存在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验证实验数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某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污泥厌氧消化和污泥厌氧消化-臭氧预处理的对比试验,确定臭氧对污泥厌氧消化的主要影响,并分析其产生效果,为污泥稳定化处理提供可行性依据。仅通过厌氧消化污泥消解率一般只能达到50%左右,第二步经臭氧氧化反应后发现对微生物破壁有明显作用,经臭氧破壁后污泥厌氧消化可达到70%~80%,污泥厌氧消化经臭氧氧化有明显提高。此试验结果表明了污泥厌氧与臭氧氧化试验的可实施性,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部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8.
潘翔  张铭  张焦  李义柱  江峰  杨旭媛  黄慧敏 《广东化工》2024,(5):114-115+113
餐厨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厌氧消化技术是目前餐厨垃圾资源化的主流处理工艺,文章分析了我国餐厨垃圾的处理技术现状,其中厌氧消化技术作为目前的主流处理工艺,从厌氧反应器类型、厌氧消化工艺等方面着重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餐厨垃圾厌氧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为提高我国餐厨垃圾资源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废弃物和废水的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的注意,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在实践中经常由于某些有毒物质的影响,使消化处理的工艺失调而无所适从。为此,本文仅就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有关毒物作用的基本情况,进行相应地分析,以利对厌氧消化工艺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传统能源的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率低、资源严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氢气是一种可再生新能源,具有环保、成本低、产量大的特点,利用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制备氢气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制氢技术。本文以微生物联合制氢为核心,并联合暗发酵细菌生物进行制氢的研究以及对联合制氢的应用基础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