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极大推动了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以新工科为背景,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特点,通过对教情和学情的分析,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工程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强化学生的责任感等方面出发,对本课程进行了线上线下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以期有效提高课程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作为化工类的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原理》课程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适时改变,培养适应新经济和新工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化工创新人才。本文从《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理念、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化工原理》理论及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型人才的使命。但是无机化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第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与培养目标不匹配等问题。结合无机化学课程的特点、学生的适应情况和培养目标,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和创新教学思路以及采用多元化课程评价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新工科创新型人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赵晓华  王双  周明 《广州化工》2022,(18):227-228+231
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是材料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之一,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活动。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本文讨论了在“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课程在教学模式、案例学习、仿真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探索创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是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的落脚点,结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交互学习、线下高效课堂、课后自主学习探索、课外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实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应对后疫情时代新工科机械类专业建设及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开展教育教学反思.以机械类专业材料基础课程《工程材料》为例,探索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融入课程思政的学习,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训练.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山东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创新”为导向,对工程训练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该专业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工业生产,融入科研成果,注重工程创新,丰富课程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原则,遵循OBE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工程训练基地,实施强化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此次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由此建立的工程训练课程教学模式对其他高校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线性控制系统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 养的基础。在科教融合背景下,新任导师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三维共建的科研能力指导 体系和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并举办研讨论坛,要求学生通过演讲汇报等形式进行模拟汇报。教学实践 表明,学生的课程成绩显著提高,科研创新等综合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与培养,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稳 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在新工科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背景下,需要新思维、新体制机制全面创新工程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支撑和引领新经济。传统的《焊接工程学》课程在新时期主要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课程体系面向产业化和工程化程度不够,教学模式创新性不够等。本文总结分析了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开设的《焊接工程学》在传统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工科"的发展内涵、方向和目标,研究了在"新工科"背景下该门课程的改革发展方向,从课程体系设计与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师资配置、课堂情景模式的改革、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丰富"第二课堂"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该方面的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广州化工》2021,49(16)
全国各个高校积极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在新工科理念的指导下,化工原理课程现有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工程教育的要求。本文以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为导向,结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以中药制药工艺设计及新药研究与开发为主要特色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前准备、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进行教学改革,以推进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工程教育对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应该注重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对于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滁州学院地方型高校的办学定位,结合地方产业发展趋势及专业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从多维度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实践化、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创新教育与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相互融合模式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物理化学》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将CDIO工程教学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表明,该课程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新模式,针对工程化学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工程化学跨学科课程改革新思路,以土木专业为例,采用广域课程模式,构建以模块化教学、项目式课程、梯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工程化学土木专业跨学科教学体系,完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分子物理》课程作为福州大学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课程,具有课程内容抽象、概念繁杂、授课学时有限等特点。为了提高课程的学习成效,从教学模式重组,构建知识体系入手;加强案例联系理论,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课程相关内容,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以科研实践反哺教学,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素质人才的课程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双语)》课程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开设的一门特色专业课程。该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内容理论性较强,理解较为困难。本文提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有效的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的能力做了探讨。并采用教学全过程、全方位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  相似文献   

16.
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实践,以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要实现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监管是重中之重,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人才培养能够有效实现的纽带。本文以医药类院校《化工原理》课程为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医药类工程技术人才为导向,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及方法、评价效果三个方面介绍多维度课程教学过程管理与评价体系,以期培养既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又兼具医药基础的卓越医药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具备新工科能力人才的支撑,需要调节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研究生的创新科研、就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以满足新工科对人才的要求。在新工科建设中,实践能力成为研究生的教育新模式和产学研新结构的基础。本论文结合本校化工类学生在研究生期间理论与实践协同能力培养模式结构的结合,探索新工科理论对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传统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发展和完善双导师制度、相对开放的实验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高化工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适应当前行业发展趋势,以新工科建设为指导思想设置了《化工综合设计》课程,并以“课企引领”为主线、以“练赛融合”为核心建立了《化工综合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9.
《粉体工程》是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文以《粉体工程》课程的应用型教学改革为出发点,系统教学与强化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思维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工科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在理解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针对作者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专题讨论以及项目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参与课堂,促进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