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1 原工艺流程存在的问题桑植县水泥厂原为一窑(Φ1.7×7m机立窑)、两磨(Φ1.5×5.7m生料磨,Φ1.5×5m水泥磨)的生产线。扩建后增设一台Φ2.0×8.0m机立窑,生料磨换为Φ1.83×7m磨,水泥磨换为Φ1.83×6.4m磨,生料库增设两个,共6个。其所以保留原立窑,主要是由于该厂一直使用当地烟煤(V_f>20%),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2.
1.概述 桂林采石水泥厂始建于1970年,年产普通水泥1万吨。1986年经扩建,现有φ2.5×10m盘塔式机立窑一台,φ1.83×7m、φ1.5×5。7m生料磨各一台;φ1.83×7m、φ1.5×5.7m水泥磨各一台。由于机立窑中部通风不良,设备故障多、卸料不畅,造成其产量  相似文献   

3.
我厂是年产水泥5吨的小型水泥厂,主要设备为φ1.83 ×7m球磨机二台,φ1.5 ×6.4m球磨机一台,φ2.2 ×8.5m机立窑一座。自1986年底通过技术改造形成5万吨生产能力以来,年产量一直在4.5万吨左右徘徊(其中还包括部份外购熟料所生产的水泥在内)。未达产的主要原因是,生料产量不高,不能满足立窑煅烧的需要,以致立窑经常停风待料,既影响产量,又影响质量,直接影响了我厂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原有的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以达到增产降耗,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是水泥厂扩大再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厂于1990年及1995年分别对原有生产线进行了综合技术改造。机立窑进行扩径改造,由原来的φ2.5×10mm改造为φ2.84×10m;对原有的6台φ1.83×8.046m开流磨(生料磨、水泥磨各3台)中的5台(3台生料磨、2台水泥磨)进行了圈流技术改造。系统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原年生产能力14.5万吨的生产线经改造后,1995年水泥产量突破19万吨大关。在2#水泥磨的技术改造中,我们采用了N—250型高效涡流选粉机,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位于黄石市还地桥镇的又一家乡镇水泥企业——黄石市红光水泥厂于1994年6月底投入生产。该厂设计规模为年产4.4万吨,主机设备配有:φ1.83×7m生料、水泥开流管磨各一台、φ2.2×8.5m塔式机立窑一台,φ1.5×12m黄土,矿渣烘干机各一台,生料制备系统配用PCL750—4立轴锤式破碎机用于石灰石入磨前的预破碎,出机粒度均在6mm以下,黄土烘干采用沸腾炉。出机水份≤3%,无烟煤经锤式破碎机入库,配料采用斗式秤计量,由于物料入磨粒度、水份控制良好,生料磨台时产量达12t/h以上。φ2.2×8.5m机窑卸料系统采用γ射线料位控  相似文献   

6.
杨迅 《四川水泥》1994,(2):15-19
西昌市水泥厂设计规模为年产普通水泥3.2万吨,经过1988年机立窑扩径改造后,生产能力达4万吨。产品质量稳定,连续六年获省建材局质量优胜二、三等奖。1.依靠技术进步,挖掘内部潜力 我厂φ2 ×8m塔式机立窑,配备罗茨鼓风机D60×78型,立窑台时产量4t/h;一台φ1.83×6.4m的生料磨,台时产量8t/h;一  相似文献   

7.
张聚先 《水泥》1992,(3):35-35,43
我省临洮县水泥厂是2.2万吨规模的小厂。机立窑为φ1.7×7.5米塔式机立窑,两台磨机为φ1.5×5.7米球磨机。原料配料形式系库底配料,使用CPY-2型斗式配料电子秤,配套圆盘喂料机为DK800(石灰石)、DK600(粘土)、DK400(铁粉,煤)。该配料系统1986年11月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8.
我厂是一个年产4.4万吨的立窑水泥厂,主机有(?)1.83×7m生料、水泥磨,(?)2.2×8.5塔式机立窑、(?)1.5×1.2m转筒烘干机、ZHC—2重力烘干机各一台,1994年6月投产,1995年水泥年产量4.8万吨,产品质量优良。 我厂(?)1.83×7m水泥磨经一系列改造后,台时产量稳定在8.5t/h,最高达9t/h,出磨水泥细度平均<9%(开流作业),取得了增产节能的良好效果,现将我们的基本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将φ2.5×10米机立窑逐步改为φ3×10米机立窑,使325号矿渣水泥从年产8.8万吨增至12.5万吨。通过对本厂三台φ2.2×6.5米及一台φ2.2×5.5米磨机的工艺设计、实践,以及对国内近45台同类型磨房工艺的调查、走访,我们认为,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水泥厂,使原料磨产量达到24吨/时,水泥磨产量达到17吨/时以上,以便同φ3.0×10米机立窑配套。现将粗陋设想浅谈如下。一、配料布置方式 1.原料磨的配料采用库底为宜。原料配料一般为石灰石、粘土、煤和铁粉四种,为调节率值及应用萤石和石膏等复合矿化剂,使原料组分增至6~7种,故磨头配料是不太适用  相似文献   

10.
1983年我厂进行水泥技术改造时,将两台1.45×5.7米的生料磨、两台φ1.5×5.7米的水泥磨改造为无螺栓衬板,获得成功。四台磨机运转两年多来,情况良好,没有出现衬板垮塌事故。将无螺栓和有螺栓两种衬板的优缺点列表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厂水泥磨规格为φ1.83×6.12米,是1972年5月安装投产的。1975年增设一台φ1.5米旋风式选粉机以后台时产量逐年提高。1982年实行责任制,全年平均台产达到9.1吨。日前水泥磨的台产稳定在9吨,最高月台时产量达到9.9吨,基本达到了同规格磨机生产能力的先进水平。水泥磨历年平均台时产量见表1。现将我厂水泥磨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厂位于浙东宁绍平原,是一个年产2万吨的县办小厂。主机设备有φ1.7×7.0米普通立窑一台,φ1.5×5.7米生料磨一台,φ1.2×4.5米水泥磨两台。原、燃料(除粘土外)全由外埠输入。几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工艺技术改革,开展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出厂水泥合格率连续五年达到100%,425号普通水泥比例占50%以上,单位熟料煤耗稳定在147公斤,单位水泥综合电耗为87度,1983年生产普通水泥2.3万吨,上交国家利润35万元。下面谈谈我们在节能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和体  相似文献   

13.
磨机的台时产量直接影响吨水泥综合电耗及成本。限于本厂的条件只能对现有流程进行局部改造,以达到提高台时产量和降低电耗的目的。 1 生料磨流程的改造 我厂1~#生料磨系统原为开路流程,出磨料直接入库。磨机为Φ1.83×6.12m,台时产量为7t,生料吨耗电为25.5kWh。由于生料磨台时产量低、电耗高,直接影响了立窑的运转率和水泥生产成本。 1993年,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多方考察,决定将  相似文献   

14.
我厂两台φ1.83×6.4米开流生料磨机,采用自制的吊装式圆盘喂料机来进行磨头配料。1978年8月投产后,工作状态一直不稳定,配料质量较差,出磨生料滴定值合格率只有25~30%,生料细度偏粗,严重地影响熟料产、质  相似文献   

15.
湖南益阳地区建材厂机立窑水泥车间中1.83×6.4m生料磨,由于加强了生产、技术与工艺管理,进行了必要的改进,使台时产量逐步提高到13t/h,电耗下降到19.1kWh/t,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我厂有两台生料磨,一台■1.83×6.4米,一台j■1.5×5.7米。多年来,我们一直注意磨头计量设备的改进;配料员操作技术的提高;以及配料调整方法的研究。尽管在自己没有矿山资源、进厂石灰石品位参差较大而无预均化的情况下,一般仍能保证出磨生料碳酸钙滴定值合格率达40%以上,并能较稳定地生产325号  相似文献   

17.
我厂现有水泥生产线两条,一条φ3m×45m三级旋风预热器回转窑生产线和一条由两台φ2.75m×10m机立窑组成的生产线。机立窑生产线配套的生料系统所采用的是一台φ2.4m×13m中心传动生料磨,原设计为四仓湿法生料磨,设计能力为生料浆45~50t/h。我厂地处东北,采用干法生产。当时机械化立窑年平均产量为6.8t/h,而生料磨年平均台时产量为26t/h,细度<10%。生料磨产量能够满足两台机立窑生产能力要求。 1992年12月大修期间进行第一次改造。将φ2.5m×10m的两座机立窑扩径成φ2.7…  相似文献   

18.
加强生产管理 确保产品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厂是一个年产8.8万吨的机立窑水泥厂,主机有φ2.5×7.5米盘塔式机立窑一台,φ2.2×6.5米生料磨、水泥磨各一台,LL-2矿渣悬浮烘干机及ZHC1360粘土重力烘干机各一台,1986年7月建成投产。出厂水泥合格率100%,富裕标号合格率100%,产品质量优良,深受用户欢迎,现将我们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厂原是年产2万吨的小水泥厂,1985年新增了φ1.83×6.4米磨机、φ2.2×8.5米盘塔式机立窑,使设计能力达到年产5万吨。投产第5天,φ2.2×8.5米机立窑发生了故障,6块卸料刮刀中有3块(每块8个M16毫米栽丝)扭断。事故发生后,立即将制造厂家带来的三组备件换上,但没过8个小时,又  相似文献   

20.
我厂1983年扩建安装了一台φ1.83×6.4米的磨机,配套用的选粉机是φ1.5米旋风式选粉机。此种选粉机产生闭路的循环风,不允许任何地方跑风,否则选粉机内风量、风压不够,不能进行充分的选粉,使磨机产量达不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