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渭河下游的基本情况渭河下游河段是指从渭河咸阳陇海铁路桥(渭淤37断面)至入黄口的渭河河段,其河长208km,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严重,属三门峡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门峡水库建库前,渭河下游是一条天然的河流,河道两岸未建堤防和河道工程。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后,渭河下游由于泥沙的严重淤积,主槽过洪能力迅速降低,两岸先后修建了堤防和河道  相似文献   

2.
三门峡库区渭河下游及其入渭支流河道,高悬于关中平原之上,束范于两岸堤防之间。随着泥沙的不断淤积,临背差达2.0~4.0米,地上“悬河”的形势日益加剧,这是渭河下游洪水威胁历来十分严重的根本原因。只有将疏浚河道和利用河道泥沙清淤淤背加固堤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河道泥沙变害为利,才是三门峡库区各入渭支流解决水患的良策之一,本文以长涧河为例,分析清淤淤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渭河下游治理概况 建库前渭河在渭南以下一直是地下河,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河道,略呈冲淤平衡,所以沿河两岸未设防洪大堤,除个别渡口及少量临近铁路河段修有护岸工程外,也未发现专门的河道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代初黄河三门峡水库建成后,致使陕西省渭河咸阳以下208公里,洛河(氵状 )头以下136公里,黄河禹门口至潼关132公里河道及其两岸受回水浸没和淤积影响,出现了一系列洪涝盐碱等严重灾害,长期制约关中东部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渭河下游综合治理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河在潼关汇入黄河,是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三门峡水库建成前,渭河下游河道冲淤基本平衡略有淤积,两岸水利条件较好,只有少部分土地有轻度盐碱。1960年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之后,由于下游河道淤积,华县上下游河段河床高出地面2~3.5m,成为“悬河”,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渭河下游河势演变对防洪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渭河下游近期洪水特性为洪水流量小,含沙量高,水位高,灾情大,损失严重。渭河下游近期河势变化剧烈,主流摆动幅度大,畸形河弯增多,小流量漫滩现象严重。河道严重萎缩是渭河下游河势变化的的主要原因。渭河下游河势变化使发生横河、斜河和滚河的几率增加,治理难度增大;河道整治工程着流率大幅度降低。针对渭河下游河势演变情况,应加强河势演变研究,合理规划布置河道整治工程;充分发挥临时抢险工程作用;积极推进防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7.
渭河咸阳-临潼河段小流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渭河下游咸阳~临潼河段的基本情况 渭河咸阳~临潼河段河道长为53.6km,该河段的支流较多,左岸主要有泾河汇入,右岸的支流主要有沣河、皂河和灞河,均发源于秦岭山脉,河道短,流域面积小,水沙量相对较小,其中皂河还承担着西安市的排水任务。除支流外,该河段左右两岸均有排水渠,右岸西安有漕运明渠的东渠和西渠,左岸咸阳也有五条排水渠排入渭河。  相似文献   

8.
三门峡建库后,潼关高程急剧抬升,导致渭河下游淤积严重,逐渐形成"地上河",防洪形势极为严峻。本文重点分析了渭河下游水沙变化对河道防洪的影响,同时从降低潼关高程、清淤固堤疏通河道、洪水资源利用的角度提出了渭河下游防洪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晓红 《陕西水利》2022,(11):186-187+190
针对三门峡水库建库后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过去渭河下游河道采砂乱采滥挖现象频出,传统的无序采砂对河道安全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目前河道采砂已经进行国有化规范生产运营,采用统一规划、统一开采、统一经营渭河砂石资源的新模式,构建规划科学、开采有序、监管有效的采砂生产,推进河道采砂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以采促治,采治结合,在兼顾河道减淤、维持河势稳定、河道水生态及工程安全的同时,实现河湖治理保护与砂石资源利用双赢。  相似文献   

10.
对渭河下游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近年来渭河水沙条件恶化、潼关高程居高不下、黄渭洛不利洪水遭遇等因素,导致渭河下游河道淤积严重、河床逐渐抬高,进而使下游河槽过洪能力降低、洪灾频次增加、灾害损失加重.提出应采取减少渭河下游河道淤积、加强河防工程建设等措施,以减轻渭河下游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渭浐灞河管理处成立于1979年12月,是隶属于西安市水务局的基层河道管理单位。负责渭河城市段28.65公里(右岸)、浐河城市段6.8公里(左右两岸)的河道防汛、治理及河道管理工作。近几年,我们在堤防、采砂、滩地、机关内部等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1北洛河下游河道概况北洛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白于山南麓的魏梁山,自西北~东南流向大荔县东南汇入渭河,北洛河流域面积26905km2,干流总长680.3km。北洛河自状头以下至河口为北洛河下游,该河段两岸为黄土阶地与冲积平原区,北洛河下游河道长132.8km,为蜿蜒型河道,该河段滩槽分明,河势较稳定,河槽宽170m~480m。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后,为监测三门峡库区的冲淤情况,在北洛河下游布  相似文献   

13.
选取渭河咸阳至灞河口段作为调查对象,根据渭河枯水期(5月初)徒步查勘调查渭河两岸所有的入渭污染源情况,从该河段污染的严重性,进而引申渭河中下游的污染严重程度,呼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渭河污染治理工作,加大对污染源的惩治力度和治污力度.  相似文献   

14.
1985年周至、武功两县坚决贯彻《陕西省河道堤防工程管理规定》,清除了渭河河道违章堤坝8座,总长7930米;阻水林草5处,共2300多亩,砍伐阻水林木41万多株,渭河清障工作成效显著,解决了多年来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1985年12月5日至6日,省防汛指挥部对两县渭河清障工作进行了验收。省防汛指挥部指挥、副省长张斌、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范云轩、省防汛指挥部副指挥、省水利水保厅厅长曹廷甫以及西安、咸阳市、周至、武功县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水利水保局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了验收,一致认为这次清障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周、武两县位于渭河南北两岸,以河为界,两县相接的河段长24.5公里。这段河道  相似文献   

15.
渭河下游防洪形势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量的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河床逐渐淤高,是渭河下游水患威胁严重的根本原因。堤防质量差、河道整治工程不完善、河势多变和南山支流排洪通道不畅等是渭河下游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高加固防洪大堤、加强河道整治工程和控制潼关高程等防洪对策。  相似文献   

16.
1临潼—华县河段概况渭河临潼—华县河段属下游河段,流经关中平原,河道宽浅,两岸有河堤,蜿蜒曲折,主流摆动,水流泥沙含量大,河床冲淤变化复杂,在较长时期河床冲淤平衡,河道相对稳定。三门峡水库建成后,由于该河段处于库区内,淤积迅速发展,潼关河床逐年抬升,渭河下游筑堤防洪,悬河由此而生,现阶段部分河段临背差已达2m至4m,局部河段超过5m。  相似文献   

17.
渭河下游河道萎缩特性分析和改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由于渭河下游来水来沙量的减少,加之水沙组合的特殊变化,使河槽淤积加重,能力降低,平滩流量大幅度减小,同流量抬高,河道萎缩严重。河道萎缩使洪峰削减率增大,传播时间加长,对渭河下游防洪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咸阳市渭河主河槽严重下切的现状,分析了下切产生的原因以及前期河道采砂管理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实施渭河采砂活动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人民黄河》2016,(1):19-21
针对渭河下游二华夹槽地区洪水灾害频发、损失严重的问题,通过实测资料对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渭河下游河道在1960年4月—1973年10月三门峡水库二期改建前淤积比较严重,泥沙淤积的重心在渭淤26以下河段,1973年10月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以来,淤积有所减缓;自2002年汛后以来,渭河下游经历洪水后河道总体呈冲刷态势,河槽普遍展宽刷深,基本呈上、下段冲刷,中间淤积的特点;渭河下游泥沙淤积难以持续下降,在未来如遇不利水沙条件,淤积加重的可能性仍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门峡水库建库后渭河下游河道演变及洪水过程实测资料,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渭河下游河道发生冲淤变化对洪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水库建成至2003年间,渭河下游河道发生淤积萎缩引起渭河洪水演变特性发生了显著地改变,渭河下游洪水位抬升、洪水传播历时延长以及洪峰削峰率增大,而这些洪水特性也是造成渭河下游河道发生淤积萎缩的主要原因。2003年之后,因渭河下游河道水沙条件的变化,洪水洪峰流量大幅度减小,河道出现冲刷,漫滩流量相较于先前减小,使渭河下游洪水位下降、洪峰传播历时缩短、洪峰削峰率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