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用摆动式磨床加工YB叶片泵定子曲线时,以往总认为靠模凸轮的dρ_2/dφ_2难以用微分法进行精确计算。其实,和平动式凸轮的dρ_2/dφ_2一样,摆动式凸轮的dρ_2/dφ_2也是可以用微分法推导出其精确计算公式的。下面就介绍其推导过程。1.已知条件如图1所示,已知定子过渡曲线的极座标方程为:等加速部分ρ=r_0+((2(R_0-r_0))/α~2)φ~2(0≤φ≤(α/2))(1)等减速部分ρ=R_0-((2(R_0-r_0))/α~2)(α-φ)~2((α/2)≤φ≤α)(2)r_0——定子短半径,R_0——定子长半径,r——凸轮短半径,R——凸轮长半径,r_1——砂轮半径,r_2——滚子半径。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生产合成塔的内件时,遇到一种直角弯管,规格是φ38×3mm,弯曲半径R_内=36mm,材料是1Cr18Ni9Ti 。有关设计手册中规定,这种规格钢管的最小弯曲半径R_内=70mm。以前采用的方法是钢管内先灌铅,后弯制,虽然弯曲半径能保证,但质量却达不到要求,弯曲截面椭圆度高达20%以上。最近,我们改进了工艺,经多次试验,存冷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在使用无心弯管模弯曲管子的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采取的措施。通过采用增加弯管模具的夹紧块和镶块对毛坯的刚性约束来消除管内壁起褶的缺陷,采用固定数值法来解决管弯曲卸载后的弹性回跳的缺陷。介绍了在弯管模具设计中,前、后导向轮参数的选取方法以及根据管子的弯曲半径和弯管直径来分情况讨论其弧槽曲线的确定方法,避免在弯曲过程中弯管发生畸变,为设计弯管模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弯管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弯管模设计中最小弯曲半径的确定 ,弯管模模槽的结构 ,芯轴的形式和安装 ,有效地防止管子变形 ,并通过实践经验给出了一些模具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5.
针对Φ60 mm×1 mm的1Cr18Ni9Ti薄壁管进行推弯成形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了其1D弯曲半径推弯成形缺陷。讨论了管坯α坡口的大小、聚氨酯填块厚度和硬度、反推力大小以及润滑方式对推弯成形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α角增大,有利于弯管内侧材料的流动,减少弯管弯曲内侧起皱的风险;聚氨酯填块的厚度小、硬度不足,易引起弯管起皱与端口畸变;当反推力F_2增大到70 MPa时,弯管与模具间的摩擦力增大,管的弯曲内侧起皱;反推力F_2减小为20 MPa时,支撑弯管的内压不足,导致弯管失稳塌陷与端口畸变;对小弯曲半径管推弯成形采用差异化润滑,能抑制起皱和端口畸变。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6.
薄壁管数控弯曲截面畸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截面畸变是薄壁管小弯曲半径数控弯曲成形容易出现的成形缺陷之一。文章采用实验法,研究了芯头个数、芯棒伸出量、弯曲角度、压块润滑状态、相对弯曲半径、材料等因素对截面畸变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小截面畸变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增加芯头个数与芯棒伸长量都能减小弯管的截面畸变,但两者都导致弯管壁厚减薄量增大;随着弯曲角度的增加,截面畸变越严重,相对弯曲半径越小,无芯棒与芯头支撑段弯管的截面畸变愈严重;在压块无润滑情况下,弯管的截面畸变和壁厚减薄量都小,并且在同等弯曲条件下,1Cr18Ni9Ti弯管的截面畸变小于LF2M弯管。  相似文献   

7.
我厂6250柴油机水油弯管,弯曲半径较小(R<1.5D),给成形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且难于保证弯曲质量。以前一直采用20~#无缝钢管加热弯曲,钢管填料为黄沙,弯管后管子内壁粘砂严重,无法清洗干净,从而严重影响柴油  相似文献   

8.
<正> 如图1所示的弯管,因为它的R/d值较小(R/d=40/102≈0.4)。成形就比较困难。另外δ/d值愈小,则管子的弯曲也较困难(δ/d=4/102=0.04)。因此实践证明,如图1的管子在一般弯管机上就很难弯制成形。(当前一般弯管机所能达到的R/d值在0.8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 1.计算公式R_0=AR+BSR—折弯中性层 弯曲半径;R—折弯内半径;S_0—料厚A—系数;B—系数; 知道了R_0的大小,可计算出任意折弯角度(当然包括特殊的90°角)的弧的展开长L;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一般工厂所采用的冷态弯管机绝大多数是缠绕式的弯管机(图1)。这类弯管机所以被广泛采用,除了机床结构简单外,是由于它适用范围广,不论对相对壁厚δ/D=1/(30)以下的薄壁管弯曲,还是相对弯曲半径R/D=1.2的小R弯管,均能获得满意的制件。然而,由于模具多(图1中的1~5)以及每一弯曲循环的繁琐步骤,不能满足大批生产的高效要求。下面介绍几种高效率的弯管机。  相似文献   

11.
符号说明 H_0、H(H_(i-1))——坯料的原始高度与经i-1次小变形后中心部分的高度。 R_1、R_2、R_3——凹模内径、冲头半径及活动凹模突肩处的半径。λ_1、λ_2、η_、η_2——比值:λ_1=R_2~2/(R_1~2-R_2~2);λ_2=R_3~2/(R_1~2-R_3~2);η_1=R_2/R_1;η_2=R_3/R_1。 (?)_0,(?)_1——上模下移速度与凹模筒移动速度。 (?)_(Z1)、(?)_(ri)、(?)_(θ1)——第i变形区的轴向、径向和切向流动速度。 (?)_(AE)、(?)_(BF1)、(?)_(BF2)——初始阶段第i变形阶段开始瞬闻金属流入上、下腔的速度和终了阶段金属流入下腔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双金属复合管由于基覆管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较大,使其在弯曲过程中的变形机理较单管更加复杂,其壁厚减薄和截面畸变等缺陷的变化规律也较单管有所不同。为了揭示双金属复合管的弯曲变形机理,获得质量较好的双金属复合弯管,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T2/20双金属复合管弯曲成形过程中成形参数对壁厚减薄和截面畸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响应面法分析了成形参数间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并对成形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了最优成形参数组合。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成形参数,相对弯曲速度大于1.0后,壁厚和截面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相对弯曲速度与相对弯曲半径间的交互作用对壁厚减薄、截面畸变的影响较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更加显著;最优成形参数组合为e=5.66 mm,μ_(m)=0.05,μ_(p)=0.30,V_(p)=1.05,R/D=2.41。  相似文献   

13.
针对Ф40 mm×1 mm铝合金管材且弯曲半径为1倍管径的L形弯管成形,以数值模拟技术为平台,建立了内胀冷推弯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管坯端头不同补偿角度对弯管成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偿角度过大时,弯管内侧易产生压缩起皱,降低补偿角度则能有效防止弯管产生压缩起皱,且随着角度的降低,成形弯管减薄区域不断扩大,同时弯管弯曲内侧有效长度不断降低,易造成成形不足;补偿角度为45°时,起皱现象消失,外侧壁厚最大减薄率为7. 1%,整体成形质量较佳。以45°补偿角度进行内胀冷推弯试验,成形出符合要求的1倍弯曲半径弯管,且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整体较吻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正确设计卷取机卷筒及其传动装置,以及为了进行强度计算必须确定卷取机传动力矩、选择带钢最佳张力和确定带钢对卷取机卷筒的压力。大家知道,卷取机卷筒轴上的总力矩为:∑M=TR+M_(弯曲)……(1)式中:T—带钢张力;R—钢卷半径,即卷到一定层数时的钢卷半径;M_(弯曲)—带钢弹—塑性弯曲力矩或弹性弯曲力矩。通常假定,卷筒卷取带钢时,带钢产生弹—塑性弯曲。实际上,由于钢卷直径和带钢厚度的不同,带钢可能产生弹—塑性变形或弹性变形。因此,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弯曲  相似文献   

15.
薄壁管材的小弯曲半径数控弯曲成形十分困难,外侧壁厚减薄是弯管成形中的加工缺陷之一,对于钛合金薄壁管尤为严重。采用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规格为58 mm×1.5 mm的CT20钛合金管材数控弯曲成形过程中弯曲段的壁厚减薄进行了研究,得到相对弯曲半径对壁厚减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T20钛合金管材冷弯成形时的极限相对弯曲半径(R/D)为2。  相似文献   

16.
<正> 注:r_2、r_(dl),r_(dz)、均为到中性层的半径。 图一 通常的矩形件和正方形件是具有相同的底角,即r_(dl)=r_(d2)=r_d. 对这类拉伸件的毛坯尺寸确定,可作如下假定:把四个角部认为是圆筒形件拉伸变形,直壁部分弯曲变形(一般情况,远离圆角的直壁部分可以认为是弯曲变形,而离  相似文献   

17.
为判断高强钢矩形管绕弯成形参数对弯管质量的影响程度,建立了两种管坯厚度在5种径高比下弯曲不同角度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管件相对弯曲半径R/h0≥3.5时,矩形管壁厚越薄越容易在靠近夹块与镶块一端由于面高度缩减率和壁厚减薄率的变化而发生截面畸变。随着相对弯曲半径逐渐增大,截面畸变受管坯弯曲角度影响较大。同时讨论了相对弯曲半径为3时的弯曲极限角度,两种厚度下,根据弯曲角管件中面最大高度缩减率与最大壁厚减薄率关系得出极限弯曲角度在40°左右,因此在小半径弯曲时,选择合适的弯曲角度能避免造成管坯变形量过大。  相似文献   

18.
带长直管的小弯曲半径(R=1D)薄壁弯头推弯成形极易产生成形不足、失稳起皱等缺陷。通过改变摩擦系数和成形内压两种工艺参数,研究带长直管的小弯曲半径弯头推弯成形。结果表明:管材内部压力的大小对弯头成形效果影响显著,压力太小会造成管材弯曲段产生失稳起皱的现象,压力太大则易造成弯管成形不足和弯管头部破裂等缺陷;管坯外壁与模具型腔摩擦力的大小对弯头成形亦有重要影响,摩擦力过大将阻碍管坯材料沿轴向的流动,降低弯头长度。实验采用聚氨酯填料作弹性介质,二硫化钼作润滑剂,内胀推弯成形带长直管的小弯曲半径薄壁弯头,其外侧壁厚减薄量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9.
在强化研磨过程中,为了能对轴承内沟道进行喷射处理,将喷头出口处设计为弯型,同时为使研磨料经过弯型喷头时能量损失最小,需设计合理的弯道半径及弯管角度。运用Pro/E建立15种不同弯道半径及弯管角度情况下的CAD模型,然后导入ANSYS数值模拟分析相同初始条件下各个喷头PROE模型的内部流场压力云图。结果表明:最优值即弯角θ=20°,弯管的曲率半径R=30 mm时能量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20.
在锅炉生产中,常常会碰到相对弯曲半径为(0.6~1.5)DW的弯管,它们需要专用的小R弯管机来加工。设计制造这种弯管机,需要首先弄清楚小R弯管的机理。实际生产中,在分析相对弯曲半径不大于1.8的弯头减薄量时,可发现管子纵剖面变形规律如图1a所示。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