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对法测量齿轮周节时,若两测头间所跨的齿数大于1,则称为跨齿测量。跨齿测量的目的在于:一是小模数齿轮,仪器两测头不好调节成单齿测量,可将两测头调至跨几个齿距的位置上以便于测量;二是齿数较多的齿轮或蜗轮,提高其测量精度。跨齿测量和单齿测量一样,周节累积误差需要将测量结果通过数学处理方法获得。目前各工厂对跨齿  相似文献   

2.
在用相对法测量齿轮周节累积误差△F_p时,一般用逐齿测量,尽管有关资料(见参考资料[1]、[2])介绍过几种跨齿测量法,但实际应用较少。对此,今介绍一种改进的跨齿补点测量法。一、改进的测△F_p的跨齿法这种跨齿法对任意齿数Z的齿轮,可以选用任意跨齿数N,而且测量方法和计算可统一,特别适合于在带微型计算机的半自动齿轮周节检查仪上应用。它具有以下优点: 对于任意齿数Z,可以自由地选择合适的跨齿数N,即N可以以是Z的约数,也可以不是Z的约数。N的大小仅受两个测头间的最大可调距离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韦立 《工具技术》2003,37(6):55-56
在测量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公法线长度W时 ,需合理选择跨齿数k。如选取的跨齿数过大 ,则测齿卡尺的量爪与齿廓的切点会偏向齿顶 (甚至无法相切 ) ;如选取的跨齿数过小 ,则测齿卡尺的量爪与齿廓的切点会偏向齿根。合理的跨齿数应使卡尺量爪与齿廓的切点位于齿高中部 (分度圆上或分度圆附近 )。本文分别对标准压力角α =2 0°的直齿标准齿轮和直齿变位齿轮的跨齿数计算方法作一介绍。  1 直齿标准齿轮跨齿数k的计算方法对于模数为m的标准直齿轮 ,设测量公法线长度W时所选跨齿数为k ,齿轮分度圆半径为r ,根据公法线长度测量原理 (见图 1) ,分…  相似文献   

4.
在齿轮生产中,多采用渐开线检查仪来测量齿形误差。但对于大模数、少齿数,小齿轮和变位齿轮的齿形误差,用一般测头很难在渐开线检查仪上实现测量。这是由于仪器的测量滑架最大行程范围是随着齿轮基圆半径的减小而减小,当测最小直径基圆的齿轮时,测量滑架最大行程不足以使测头在齿面全长上全部移出。变位齿轮切削时,刀具的中线离开齿轮的分度圆,使被切出的齿轮顶圆变大,齿顶变尖(指正变位ζ>0),齿面渐开线向齿顶移动,如图1中A_2A_3部分,采用一般测头测量将受到仪器基圆盘滚动行程  相似文献   

5.
李林 《工具技术》2011,45(5):100-102
<正>1问题的提出测量齿轮渐开线用测头的头部形状通常都是球形(或倒锥形),但在测量小模数齿轮,尤其是多齿数的小模数齿轮时,由于齿轮齿与齿之间的间隙较小,受结构限制而形成干涉,使球形(或倒锥形)测头无法测量到齿轮的根部区域(见图1)。此外,对于球  相似文献   

6.
张尚瀛 《工具技术》1994,28(11):18-18
<正>在CZ450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上测量齿轮整体误差,由于采用间齿测量,当遇到被测齿轮齿数能被标准蜗杆头数整除时,整体误差测量工作不能连续自动错齿,测量时被测齿轮转动一周自动停止测量后,必须进行人工错齿后再行启动继续测量,即借助于仪器拖板手轮将被测齿轮移开脱离与标准蜗杆啮合,人工顺着齿轮原转动方向使齿轮转动一个齿,再移动拖板使齿输进入正确啮合位置(由千分表或其他指示器控制中心距)启动仪器进行第二圈测量。当用二头蜗杆测量时,人工错齿一次就可以完成整个测量工作了;当用三头蜗杆测量时,须进行二次人工错齿才能完成整体误差的测量。  相似文献   

7.
在渐开线检查仪上,用一般测头测量大模数、少齿数、小齿轮和变位齿轮的齿形误差是难以实现的。这是由于仪器的测量滑架最大行程范围是随着齿轮基圆半径的减小而减小,当测量小基圆直径的齿轮时,测量滑架最大行程不足以使测头在齿面全长上全部移出。加工变位齿轮时,刀具的中线离开齿轮的分度圆使被切出的齿轮顶圆变大,齿顶变尖(指正变位ξ>0),齿面渐开线向齿顶移动,如图1中A_2A_3部分。采用一般测头测量将受到仪器基圆盘滚动行程的限制,只能从A_1点开始到A_2点结束。此时手轮不能摇动,已到了仪器基圆盘滚动行程的极限位置,齿顶一部分渐开线A_2A_3无法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用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来控制齿轮的齿厚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无论内、外齿轮或斜齿轮,都可以藉助于一把普通的卡尺(或公法线百分尺)准确地控制齿轮的齿厚。为了便于测量,要求量具的卡脚应接触于轮齿的中部。接触点的位置取决于测量时的跨测齿数(对内齿轮是齿沟数)n,n较多时,卡脚接触于轮齿齿项;较少则接触于齿根。 通常流传着这样一种看法,认为测量公法线长度,应按卡脚接触于齿轮分度圆来计算跨测齿数。但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种论点是不够全面的。对于非变位齿轮和变位系数ξ不大(-0.5≤ξ≤+0.5)的齿轮,按这种论点计算n是…  相似文献   

9.
圆柱直齿轮的单项测量中,齿圈径向跳动量和齿厚的测量,常求助于圆棒测头或圆球测头,测头应在分度圆处与齿廓接触。测头直径的选择与计算,在一些书刊中说得很含糊,甚至有差错,现推荐计算方法如下:对于标准圆柱直齿轮,从图1中可求得测头直径d_p应为:d_p=(mzsin90°/z)/(cos(α_0 90°/z))(1)由上式可知:当齿数z无限增加时,图1即变成图2所示的齿条,于是测头直径为:d_p=mx/2cosα_0 (2)式中:m为模数;α_0为齿形角;z为齿数。  相似文献   

10.
小模数齿轮齿槽间隙小,接触式测量难度高,且易损坏测头,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视觉的未知参数小模数齿轮的齿距偏差和齿廓偏差测量.基于亚像素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定位齿轮测量基准,即齿轮几何中心,并测量得到齿数、模数、齿顶圆直径和齿根圆直径;依据齿轮精度标准ISO1328-1:2013中偏差项目定义,给出了基于视觉测量的齿轮齿距偏差和...  相似文献   

11.
在齿轮测量中,为了提高周节累积误差的测量精度和效率,对于较多齿数的齿轮常采用跨齿测量法,实践已证明这是一种较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到目前为止仍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多齿数的质数齿轮和用最佳跨  相似文献   

12.
我厂球磨机产品上的小齿轮,模数为22,齿数为21。由于小齿轮模数大,其周节差的检测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最近,我们设计制造了大模数齿轮周节仪,经使用效果良好。该仪器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操作方便、灵活性强等特点。现介绍如下。被测齿轮以内孔为基准,采用相对测量法来测量齿轮周节差,逐齿测量一周,将所得的测量数值,按  相似文献   

13.
根据Z=1,Z=2齿轮的传动、结构特性,结合实例分析几个常用制齿精度的设计和检测问题,可得出:(1)Z=2齿轮用齿距分度误差凸φt或齿距偏差ΔFpt替代失去检测意义的齿距累积误差ΔFp,并应紧缩ΔFpt的公差带;(2)用1齿跨齿数公法线长度替代固定弦齿厚;(3)对Z=2齿轮可检测跨齿数为1和2两种公法线长度。针对Z=1,Z=2齿轮理论跨齿数与实际跨齿数相对差值比很大,及项圆削顶和根圆直径大幅度增加,推导了判断公法线长度是否可测的计算式。一、少齿数主动齿轮的特点主动齿轮齿数Z=1或Z=2的齿轮减速装置的突出特点是;传动比大(单级传…  相似文献   

14.
在批量制造螺旋齿轮时,其跨齿数在公法线百分尺直接测量困难的情况下,只能用测M值来判断齿轮是否合格。这里推荐一种适合用于左右旋向螺旋齿轮测M值(偶数齿)的量具,它具有制造简单,测量准确、使用便捷等优点。其结构如图示。其中,测块3固定在底座5上,可采用嵌入式  相似文献   

15.
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是检验齿轮精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测量公法线长度必须首先确定跨齿数n,但因卡尺卡爪在齿轮上的切点位置选择很不统一;有的主张卡尺卡爪在轮齿的分度圆处相切。有的主张卡爪在轮齿的齿廓中部相切,推导出的跨齿数n的计算公式也不尽一致,给齿轮设  相似文献   

16.
测量齿轮 Δ Fp 时,用相对法先测量各个齿距, 然后按两个、三 个齿距等的组 合量进行相对 测量,组成n 个残差方程式,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各个齿距的相对偏差值,再进行处理得Δ Fp 。其测量精度明显优于单齿法和跨齿法。而且组合法可测量任何齿数齿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于中等精度齿轮的齿厚测量,较多采用的是公法线测量及跨球测量。公法线测量操作方便,测量精度较高。比较之下跨球测量就不那么方便,还需要较复杂的计算,但跨球测量使用的仍然相当多。其原因在于:当齿轮齿数太少或齿宽太窄或塔轮距离很近以及短齿(如渐开线花键)等情况下,公法线测量难以进行或者根本不能进  相似文献   

18.
从公法线平均长度计算式出发 ,讨论了测量公法线长度时卡尺的卡脚与齿廓的切点位于分度圆上的条件、跨测齿数的最佳值与极限值 ;介绍了变位齿轮公法线长度公式在切齿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公法线平均长度计算式出发,讨论了测量公法线长度时卡尺的卡脚与齿廓的切点位于分度圆上的条件,跨测齿数的最佳值与极限值,介绍了变位齿轮公法线长度公式在切齿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齿轮加工时通常采用测量齿轮的公法线长度Wk、跨棒距M来间接控制齿轮的齿厚。我厂为客户设计、加工的某种齿轮,如图1所示,其齿数仅为三齿。在加工时曾遇到一个难题,即如何控制该齿轮的齿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